慢性光化性皮炎40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yd83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是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以慢性光敏感为特征的特发性疾病.为了解CAD的临床表现、光生物学特征、组织病理及治疗效果,对我所诊治的40例CAD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

其他文献
毛发色素由拉于毛乳头上部基底层中的一群黑素细胞合成,这些有活性的黑素细胞在黑素小体内生成黑素并将其转运至毛发纤维的前皮质角质形成细胞田(precortical kerationcyted)。
期刊
患者,女,60岁,2008年5月无明显诱因右面颊部出现米粒大丘疹,中央有小脓疱,伴轻度胀痛,逐渐增大到花生米大小肿块,挤压时有稀薄脓液流出,无发热,在当地医院行切开排脓,间断给予静脉滴注头孢类、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治疗3个月余,皮疹无明显消退,于2008年9月到我院皮肤科就诊。
期刊
近年来,我们采用螺旋CT骨重建和高频超声技术连续诊断3例胸骨柄体关节受累的关节病性银屑病,报道如下。
期刊
患者男,38岁.因腋下增生物伴瘙痒8周到我科就诊.8周前左腋下发现黄豆大小增生物,逐渐增大,自用复方地塞米松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多种药物,增生物继续增大成圆形,并高出表皮,边缘逐渐增厚,形成边缘高、中心凹陷的盘状增生物.患者2年前有多次非婚性生活.1年前曾患尖锐湿疣,阴茎、肛周无明确的结节、溃疡病史.体检:阴茎及肛周未发现溃疡、结节或其他皮损,全身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情况:左腋下见6 cm
期刊
患儿女,10岁,因躯干、四肢瘀点、无痛痒1天于2008年6月5日来诊.就诊前1天,患儿父母无意中发现其躯干、四肢散在分布针尖大瘀点,无发热、乏力、咳嗽、咽痛等自觉症状,既往无贫血、出血病史.体检:体温36.5℃,神志清,精神可,左眼内眦处球结膜下出血,咽部略红,扁桃体不肿大,心肺腹无异常发现.肝脾未触及,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科检查:躯干、双上肢、双下肢弥漫性分布针尖至粟粒大紫红色瘀点,无融合
期刊
患者男,55岁,面色灰黑20年.20年前患者发现面色渐呈灰色,累及整个面部,后逐渐波及颈、上胸部、上肢、手背,颜色加深至灰黑色,皮肤干燥,无痛痒,在当地医院多次就诊,诊断不明.无明显自觉症状,近十几年患者未再次就诊.10年前患者腋毛、阴毛脱落,多颗牙齿相继脱落,6年前出现阴茎勃起障碍.1周前因多尿,口干多饮,体质量下降,随机血糖高于正常而收入院.32年前因重度贫血、脾肿大,怀疑地中海贫血,行脾切除
期刊
患者男,47岁,因全身反复起红斑、脱屑伴关节痛23年于2008年8月人院.患者初发皮损为红斑、丘疹,散在分布于头皮、躯干及四肢,20年前曾于红斑基础上出现脓疱,未发生过红皮病.关节肿痛在皮损出现时即已存在,初期位于双手拇指、食指远端指间关节,渐累及全身大小关节.3年前出现四肢小关节畸形,活动受限.患者于2003年7月首次来我院就诊,曾应用雷公藤、甲氨蝶呤、阿奇霉素、复方氨肽素片(迪银片)等多种药物
期刊
患者男,19岁,因胸部、腰腹部多发性结节半年就诊.患者于半年前偶然发现胸部、腰腹部数个1 cm大小结节,部分结节偶有疼痛感,皮损渐增大增多,未治疗.为进一步确诊来我院门诊.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其他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期刊
目的 评价0.1%他扎罗汀乳膏短时接触疗法治疗寻常痤疮时能否有效减轻局部不良反应,以及对临床疗效和症状反复的影响.方法 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将纳入观察的187例寻常痤疮病例分为短时接触疗法8周组,短时接触疗法12周组和常规治疗组.按Doshi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计分评价,观察在治疗开始前(基线期)、完成时以及完成后的第2、4、8周内症状变化情况,评估局部不良反应和疗效,以及对病情反复的影
目的 探讨寻常型天疱疮可能的细胞免疫机制.方法 用ELISA法检测33例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及34例正常人对照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10例PV患者及10例正常人对照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结果 PV患者血清IL-6、IL-17水平高于正常人对照(P<0.05),IFN-γ、IL-10水平低于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