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心理暗示是指教师(暗示者)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使学生(受暗示者)的个性心理品质产生积极影响,排除心理障碍,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人格发生向上的积极的变化,从而端正其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动机,产生动机的内驱力.
【关键词】 心理暗示;数学教学;运用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心理暗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排解心理障碍,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心理暗示主要是受暗示者(学生)在无对抗、无批判的基础上,通过暗示者(教师)语言、表情、手势、体态动作、服饰、环境、气氛等手段,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受暗示者的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实施心理暗示的前提
1. 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成功实施心理暗示的管道,离开这一管道,心理暗示难以奏效.因此心理暗示是在受暗示者无对抗、无批判的基础上进行的.数学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和信赖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和保持亲密无间、融洽协调、相互信赖的关系,使心理暗示得以成功实施.如果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有对抗、反感的情绪,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2.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千方百计,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恐惧感,消除学生心理和生理疲劳,确保教学中心理暗示的有效实施.
二、实施心理暗示的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各种暗示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调动内驱力.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既要考虑学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在重视学生有意识心理活动的同时,把学生各种无意识的功能调动起来,并使之相互协调、有机结合.
1. 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有效的强化暗示刺激.我们知道,数学的主要属性就是抽象,而初中生往往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比较薄弱.在数学教学中,本人经常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创设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课堂语言情境,从不同角度去刺激和感染学生,以增强暗示信息的强度,促进暗示信息的有效传递,从而化解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我在“圆的定义”的教学时,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摩天轮、呼啦圈、机械轮等动画,生动形象、直观新颖的图文让学生感兴趣,并能体会到本节课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圆”.紧接着展示章头图,章头图上有古代马车的车轮,教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如说三角形、四边形,等等. 学生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议论:不能,它们不能滚动.有学生答道:如果这样,车轮前进时就会忽高忽低.教师追问:为什么圆形车轮就不会忽高忽低呢?从而就唤起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好学、探索、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动漫人物声像同现,神气活现,充满趣味性,对初一年级学生(尤其我们农村学校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2. 活动探究——展示自我
我们知道,数学是相当枯燥乏味的.数学活动课恰恰能让我们的课堂生动起来.进行活动课时,如何吸引学生,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就至关重要,让这些乏味的知识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我在上《截一个几何体》一课时,我为学生准备了很多的马铃薯,萝卜等材料,希望学生能够创造的发挥想象为老师准备一顿造型别致的晚餐,于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明白了本课的教学要点.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为每名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3. 高峰体验——绽放激情
高峰体验是指一个人在最能发挥作用、最有决断力、最能专心致志时显示出自信、幸福、狂喜、欣慰的情绪.马斯洛认为,处于高峰体验的人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富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力.如通过课堂教学高潮,让学生放松、大胆的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起自信.
4. 体态暗示——感染你我
体态暗示是心理暗示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体态暗示是指教师运用眼神、表情、姿態、动作等体态语言对学生加以暗示,从而起到传递、感染、调控、激励等作用.
5. 留白暗示——挖掘潜能
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地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与学生平等交流,充分倾听学生的表达,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对学生的答案合理部分应给予及时肯定,让学生敢于也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多设置开放性试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每一名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思维.例如,上完新课标教材七年级的“展开与折叠”之后,抛出问题:
小明想做一个正方体,已在纸上画好了下图, 请你再补两个正方形,使其剪下后能围成正方体.
比一比看谁设计的图形多.
在一阵画画、折折以后,很多学生画出了五种以上的图形.充分挖掘了学生自身巨大的潜能.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面对着一群可塑性很强的孩子,我们要用自己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在我们所教的学科上不失时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感动学生,做一位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心理暗示,不仅符合有关“人脑具有巨大潜力”、“人与环境关系密切”的观点,而且也符合有关“人具有可暗示性”等教育观.因此,在遵循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有效实施心理暗示,可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还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心理暗示;数学教学;运用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心理暗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排解心理障碍,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心理暗示主要是受暗示者(学生)在无对抗、无批判的基础上,通过暗示者(教师)语言、表情、手势、体态动作、服饰、环境、气氛等手段,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受暗示者的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实施心理暗示的前提
1. 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成功实施心理暗示的管道,离开这一管道,心理暗示难以奏效.因此心理暗示是在受暗示者无对抗、无批判的基础上进行的.数学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和信赖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和保持亲密无间、融洽协调、相互信赖的关系,使心理暗示得以成功实施.如果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有对抗、反感的情绪,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2.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千方百计,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恐惧感,消除学生心理和生理疲劳,确保教学中心理暗示的有效实施.
二、实施心理暗示的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各种暗示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调动内驱力.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既要考虑学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在重视学生有意识心理活动的同时,把学生各种无意识的功能调动起来,并使之相互协调、有机结合.
1. 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有效的强化暗示刺激.我们知道,数学的主要属性就是抽象,而初中生往往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比较薄弱.在数学教学中,本人经常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创设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课堂语言情境,从不同角度去刺激和感染学生,以增强暗示信息的强度,促进暗示信息的有效传递,从而化解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我在“圆的定义”的教学时,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摩天轮、呼啦圈、机械轮等动画,生动形象、直观新颖的图文让学生感兴趣,并能体会到本节课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圆”.紧接着展示章头图,章头图上有古代马车的车轮,教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如说三角形、四边形,等等. 学生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议论:不能,它们不能滚动.有学生答道:如果这样,车轮前进时就会忽高忽低.教师追问:为什么圆形车轮就不会忽高忽低呢?从而就唤起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好学、探索、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动漫人物声像同现,神气活现,充满趣味性,对初一年级学生(尤其我们农村学校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2. 活动探究——展示自我
我们知道,数学是相当枯燥乏味的.数学活动课恰恰能让我们的课堂生动起来.进行活动课时,如何吸引学生,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就至关重要,让这些乏味的知识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我在上《截一个几何体》一课时,我为学生准备了很多的马铃薯,萝卜等材料,希望学生能够创造的发挥想象为老师准备一顿造型别致的晚餐,于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明白了本课的教学要点.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为每名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3. 高峰体验——绽放激情
高峰体验是指一个人在最能发挥作用、最有决断力、最能专心致志时显示出自信、幸福、狂喜、欣慰的情绪.马斯洛认为,处于高峰体验的人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富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力.如通过课堂教学高潮,让学生放松、大胆的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起自信.
4. 体态暗示——感染你我
体态暗示是心理暗示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体态暗示是指教师运用眼神、表情、姿態、动作等体态语言对学生加以暗示,从而起到传递、感染、调控、激励等作用.
5. 留白暗示——挖掘潜能
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地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与学生平等交流,充分倾听学生的表达,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对学生的答案合理部分应给予及时肯定,让学生敢于也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多设置开放性试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每一名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思维.例如,上完新课标教材七年级的“展开与折叠”之后,抛出问题:
小明想做一个正方体,已在纸上画好了下图, 请你再补两个正方形,使其剪下后能围成正方体.
比一比看谁设计的图形多.
在一阵画画、折折以后,很多学生画出了五种以上的图形.充分挖掘了学生自身巨大的潜能.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面对着一群可塑性很强的孩子,我们要用自己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在我们所教的学科上不失时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感动学生,做一位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心理暗示,不仅符合有关“人脑具有巨大潜力”、“人与环境关系密切”的观点,而且也符合有关“人具有可暗示性”等教育观.因此,在遵循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有效实施心理暗示,可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还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