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对中学生来说是较为难学的一门课程,因为物理学是以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其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是十分广泛的,就研究对象而言,从宏观到微观、从粒子和实物到各种场、从低速运动到接近光速的运动;就研究学说而言,从经典到现代;就研究方法而言,从观察、实验到假设猜想等;其知识内容包括力、热、电磁、光、声等庞大的知识体系。并且又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往往给学生造成杂乱无序的印象,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困难。 如何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我们教师如何发挥最大的作用呢?
一、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师生互动”,指的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只有深刻的感情基础,才有学生主动性的充分调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推动作用固然重要,但我们决不应该忽视学生对教师的推动作用,要承认有些物理现象、物理问题是由学生先发现先提出来的,有些问题学生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教师这时要能放下架子、平易近人,这样不但能使教师自身有所提高,更是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
“生生互动”,指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等。尽管中学生在这一方面还不成熟,组织进行良好合作还比较困难,但不能忽视这一合作能力的培养,而物理知识特别是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都比较有趣,贴近生活,所以物理课正是训练学生合作、发问、讨论、总结、进步的最佳场所。也更能锻炼和提高物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探究教学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教师的职责
要创设好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要有深刻的认识和创造良好环境的意识;其次,教师必须放下架子,用自己亲切的语言去影响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相互间可以讨论,甚至争论,而没有距离感、畏惧感。再次,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教学《简单机械—杠杆》一节时,当讲完杠杆的平衡原理时,还没等我发问,一位同学就急忙插嘴说:“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根足够长的硬棒我就能够撬动地球。这根硬棒到底有多长?”我听了先是一愣,这个问题不是我这节课所要探讨的内容,我本来打算要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交流讨论的题目,用以提高兴趣,不想被这小子打乱了!我迟疑了一下,倘若停下来讨论势必会影响本节教学任务,如果把学生敷衍一下,告诉他们课后再进行讨论也是可以的,但这可能会伤害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当时我就顺水推舟“将错就错”跟学生一道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这一做法立即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共鸣。看到每一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我很庆幸当时所做的决定。不就是这“插嘴”的火花引燃了全班同学求知的火焰,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吗!这就充分揭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前提是: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物理教学也是如此,物理教学中同样讲究开放和合作学习,允许不同意见的产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差异。
三、成为物理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人
教师要引导学生整理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实验数据和证据,对信息、数据和各种证据进行分析,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物理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对比法、类比法、建模法、反证法、归纳法、猜想法等等,通过分析和归纳,找出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不应该简单回顾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理解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而应该引导学生从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直观感觉的理解→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粗略描述→笛卡尔对运动描述的进一步升华→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对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在学习了二力平衡以后,我们可以将这两个知识材料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用对比的方法去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用二力平衡状态去取代物体不受力的理想情形。这里不但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对比论证。最后,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机会,让自己的论证得以认同和推广。
四、成为师生情感和生生情感的培养人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投入情感,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激发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使学生处于心情舒畅的心理状态之中。这样,学生学起来也就毫无强迫感,真正变被动为主动。这种情感的投入,在课堂教学中、课外辅导中、作业批改中、课后与学生的交谈中都可以进行,使之直接或间接地为物理教学服务。在课堂上,从有趣的物理学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挖掘各种思想感情,将一些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创造性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对这些物理知识产生亲切感,让学生不能忘怀。在课后,与学生交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沟通师生情感,拉近师生距离。
五、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人
兴趣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热爱往往从兴趣开始的,如果学生能够有兴趣的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愉悦,体验成功,那么他就会坚持不懈,继续学习,直到成功。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
1、发挥语言优势,增强课堂魅力
教学中,教师应力求讲课生动形象,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得风趣,比如把生活中的、物理史中的、跨学科的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拿过来,经过语言的加工可以变成我们课堂中的亮点。物理语言同样要富有感情,要有启发性。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体现出“情”来,要以自己的丰富情感会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教学语言还要有启发性,只有发人深思的语言才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还要注意身体语言。教师的眼神、手势,往往能收到口头表达难以收到的效果。教师大方得体的衣着、端庄的仪表、绘声绘色的语言,加上必要的表情和动作,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从而促进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2、开设物理实验、让学生积极投身学习过程
有些学生对物理没有兴趣,原因之一是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多,感到学而无用;原因之二是物理概念和规律深奥难懂,感到信心不足。教师针对上述问题,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要积极准备各种实验,引导学生做好每个实验,特别是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探究各种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总结物理规律,交流个人心得。
所以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的必要一环,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探究学生普遍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物理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知识的现实意义,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同时引起新的学习需要。
一、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师生互动”,指的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只有深刻的感情基础,才有学生主动性的充分调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推动作用固然重要,但我们决不应该忽视学生对教师的推动作用,要承认有些物理现象、物理问题是由学生先发现先提出来的,有些问题学生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教师这时要能放下架子、平易近人,这样不但能使教师自身有所提高,更是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
“生生互动”,指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等。尽管中学生在这一方面还不成熟,组织进行良好合作还比较困难,但不能忽视这一合作能力的培养,而物理知识特别是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都比较有趣,贴近生活,所以物理课正是训练学生合作、发问、讨论、总结、进步的最佳场所。也更能锻炼和提高物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探究教学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教师的职责
要创设好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要有深刻的认识和创造良好环境的意识;其次,教师必须放下架子,用自己亲切的语言去影响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相互间可以讨论,甚至争论,而没有距离感、畏惧感。再次,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教学《简单机械—杠杆》一节时,当讲完杠杆的平衡原理时,还没等我发问,一位同学就急忙插嘴说:“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根足够长的硬棒我就能够撬动地球。这根硬棒到底有多长?”我听了先是一愣,这个问题不是我这节课所要探讨的内容,我本来打算要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交流讨论的题目,用以提高兴趣,不想被这小子打乱了!我迟疑了一下,倘若停下来讨论势必会影响本节教学任务,如果把学生敷衍一下,告诉他们课后再进行讨论也是可以的,但这可能会伤害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当时我就顺水推舟“将错就错”跟学生一道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这一做法立即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共鸣。看到每一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我很庆幸当时所做的决定。不就是这“插嘴”的火花引燃了全班同学求知的火焰,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吗!这就充分揭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前提是: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物理教学也是如此,物理教学中同样讲究开放和合作学习,允许不同意见的产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差异。
三、成为物理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人
教师要引导学生整理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实验数据和证据,对信息、数据和各种证据进行分析,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物理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对比法、类比法、建模法、反证法、归纳法、猜想法等等,通过分析和归纳,找出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不应该简单回顾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理解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而应该引导学生从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直观感觉的理解→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粗略描述→笛卡尔对运动描述的进一步升华→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对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在学习了二力平衡以后,我们可以将这两个知识材料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用对比的方法去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用二力平衡状态去取代物体不受力的理想情形。这里不但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对比论证。最后,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机会,让自己的论证得以认同和推广。
四、成为师生情感和生生情感的培养人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投入情感,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激发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使学生处于心情舒畅的心理状态之中。这样,学生学起来也就毫无强迫感,真正变被动为主动。这种情感的投入,在课堂教学中、课外辅导中、作业批改中、课后与学生的交谈中都可以进行,使之直接或间接地为物理教学服务。在课堂上,从有趣的物理学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挖掘各种思想感情,将一些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创造性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对这些物理知识产生亲切感,让学生不能忘怀。在课后,与学生交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沟通师生情感,拉近师生距离。
五、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人
兴趣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热爱往往从兴趣开始的,如果学生能够有兴趣的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愉悦,体验成功,那么他就会坚持不懈,继续学习,直到成功。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
1、发挥语言优势,增强课堂魅力
教学中,教师应力求讲课生动形象,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得风趣,比如把生活中的、物理史中的、跨学科的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拿过来,经过语言的加工可以变成我们课堂中的亮点。物理语言同样要富有感情,要有启发性。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体现出“情”来,要以自己的丰富情感会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教学语言还要有启发性,只有发人深思的语言才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还要注意身体语言。教师的眼神、手势,往往能收到口头表达难以收到的效果。教师大方得体的衣着、端庄的仪表、绘声绘色的语言,加上必要的表情和动作,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从而促进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2、开设物理实验、让学生积极投身学习过程
有些学生对物理没有兴趣,原因之一是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多,感到学而无用;原因之二是物理概念和规律深奥难懂,感到信心不足。教师针对上述问题,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要积极准备各种实验,引导学生做好每个实验,特别是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探究各种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总结物理规律,交流个人心得。
所以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的必要一环,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探究学生普遍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物理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知识的现实意义,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同时引起新的学习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