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增长点,成为高等教育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面对这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高职院校应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的全局,正确处理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努力营造和谐校园,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和谐校园
[作者简介]唐先文(1957- ),男,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副教授,高级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教育管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湖南永州425006)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5-0046-02
一、处理好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始终牢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始终牢记没有稳定的社会局面,就什么事也干不成;始终牢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牢记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决定》和这“五个牢记”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我们应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基本遵循,这对于我们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理清思路、抓住机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发展,学院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同样是靠发展。无论是改革,还是稳定,都离不开学院快速、持续的发展。改革需要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稳定更需要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发展是第一要务。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动力。特别是我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更应该以改革作为创新和进取的动力;只有坚持改革才能以开放作为与国际接轨,与世界经济融合,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验的途径。因此,只有坚持改革,学院才有发展,不改革,学院就没有投入;不改革就没有迅速增长的科研经费;不改革就不能增加教职员工的收益;不改革学院就没有发展。只有改革才能为学校发展创造美的环境,培训一流师资,培养一流学生。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长期的稳定,才能保证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保证教职工安居乐业,才能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营造和谐校园。何谓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们“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二、处理好高校三大职能的关系
高职学院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培养人才是高职学院的首要职能。高职院必须明确自己的地位,培养适合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一线的生产者、劳动者和管理者。面向技术,面向应用,面向市场。以专科层次技术人才培养为主,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向培养外向型技术应用型人才领域迈进。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其他各方面的工作都要自觉地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
科学研究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科研工作才刚刚起步,因此,要重视科研工作,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新技术研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学术水平,促进教学质量、办学实力和教师能力的提高。在课程设计时,要坚持如下原则:职业技术优先原则,根据专业要求和市场需要,把课程区分为核心技术课、职业技能课和公共课程。对核心技术课,在时间上充分保证、在师资上重点配备、在经费上重点倾斜、在设备上重点配置。职业技术课,突出动手能力,坚持让学生参与与培训结合的原则。基础公共课以职业岗位“必需”和“够用”为原则。
社会服务主要是成果转化。高职院校在融入和服务社会方面要有新贡献,着力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和管理者,同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需要的素质进行培养,着重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心理身体素质、和谐素质及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上,牢牢把握和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培养和职业培训。在人文素质上,十分注重学生科学精神、勤奋品质和坚持不懈的毅力的培养,最终形成爱国、爱党、爱校、爱家的感情,好书、好行、好友的意识,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成为具备竞争力的技术人才,促成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三、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其根本原则是:“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正确处理民主和集中的辩证关系,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从制度上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减少决策失误;同时要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克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等软弱涣散现象。
为了保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实施,要做到以下方面:一是要建立健全制度。不仅要根据上一级组织规定健全党内的组织制度,还应根据学院工作实际建立健全行政议事决策制度;不仅要在学院一级健全完善的工作制度,还应在二级学院、系部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既要保证党委对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领导权,保证党委决策、决议得到贯彻落实;又要建立起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机制,增加透明度,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充分发挥专家的决策咨询作用。二是要严格执行制度。制度一经建立,就要严格执行,同时要向上级和群众公开,实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以保证民主集中制得到贯彻执行。“公平”是“和谐”的核心,只有在民主的基础上才能营造和谐。
四、处理好学风、教风和校风的关系
学风是指学习风气,包括学习目的、学习精神、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等。正确的学习目的是远大理想的具体化;学习精神是社会外部需要转化成为个人内在需要;学习态度是谦虚、谨慎、求实;学习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工作实际,联系思想实际,进行融会贯通,实事求是;学习纪律是自觉遵守。
教风是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包括教育思想、教学态度、育人方法和教学风范等等。教风是教师的思想文化素养,人格修养的综合表现。教师对教学工作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学风、校风的形成也有不可替代的重大影响。教师的主体工作是教学,要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就要在“四给四让”上找准切入点。“四给四让”是指:一要给学生一点尊重,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课堂上提倡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权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想法,关注学生所提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接纳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错误,满足学生的需求。二要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老师摒弃以往满堂灌的乏味说教,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三要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自己去施展。课堂上我们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自主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参与课堂问题的研讨,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四要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课堂上给学生一两个问题,并把问题设计得易于调动学生的经验、意向和创造力,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课后,带着这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观察、调查、访问,在书籍或网络上查找答案,这样,教会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的方法与途径,同时把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校风是指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取向、教学作风、教学态度、师生精神面貌等等,是长期积淀的产物。校风就是学校的声誉、形象,体现学校对外的全部影响。学院师生“个个是窗口,人人是形象”“校兴我荣,校衰我耻”“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等等都是从一个单位“形象”角度提出的。学校也是如此。学校的工作千万头绪,但是,就学院的每一项工作而言,它时时、处处都在代表学校形象,体现着学校的作风。学校的校风好与坏,除了上述原因外,人的因素是关键,即学校领导班子人员、教师、学生是学校形成优良校风的主体,起着核心作用。学校领导班子人员中,校长的办学理念则是学校的“灵魂”,教师、学生则是学校的“躯体”,因为校长的办学理念必须得到师生的认同,并通过师生的实践和传承而逐步成为优良的校风。
学风、教风、校风是一个互相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学风是“三风”建设的核心,教风是“三风”建设的基础,校风是教风、学风的综合反映。一个好的学风、教风、校风,要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才能形成,它凝聚着全院师生员工的巨大精神力量和拼搏奋斗精神。
五、处理好育人与教书的关系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学生在获得知识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过程。它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要求,是教师的神圣使命和职责。教书指的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育人指的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自身行为和师生互动,对学生进行的或显或隐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书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书的目的。既不能把教书和育人截然分开,对立起来,也不能把教书和育人混为一谈,不能只教不育或以育代教。
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就是要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陶冶情操、性格培养、心灵塑造结合起来。教师不仅要切实负起教书授业的责任,做“经师”,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能力,培养技术,发展智力;还要负起传道育人的责任,做“人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教师只有言传身教、严于律己,才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崇高称号。
六、处理好改善条件与艰苦奋斗的关系
改善办学条件是学院发展的需要。我院新校址2255亩已基本到位,新校址开工关键在资金的筹集,必须想方设法拓宽开源渠道,例如,争取政府支持,银行贷款;办好专业,争取生源;还可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捐助活动,争取社会资助等。
同时,艰苦奋斗支撑学院发展。目前,我院资金困难,需要全院上下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作风,要不断加强管理,尽一切可能节约。俗话说:“滴水成河,粒米成箩。”我们要尽量做到水电、维修、办公出差都要从节约出发,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水来支援学院建设。
总之,当前高职院校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牢记发展,营造和谐,才能推动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06.
[2]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和谐校园
[作者简介]唐先文(1957- ),男,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副教授,高级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教育管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湖南永州425006)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5-0046-02
一、处理好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始终牢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始终牢记没有稳定的社会局面,就什么事也干不成;始终牢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牢记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决定》和这“五个牢记”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我们应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基本遵循,这对于我们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理清思路、抓住机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发展,学院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同样是靠发展。无论是改革,还是稳定,都离不开学院快速、持续的发展。改革需要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稳定更需要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发展是第一要务。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动力。特别是我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更应该以改革作为创新和进取的动力;只有坚持改革才能以开放作为与国际接轨,与世界经济融合,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验的途径。因此,只有坚持改革,学院才有发展,不改革,学院就没有投入;不改革就没有迅速增长的科研经费;不改革就不能增加教职员工的收益;不改革学院就没有发展。只有改革才能为学校发展创造美的环境,培训一流师资,培养一流学生。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长期的稳定,才能保证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保证教职工安居乐业,才能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营造和谐校园。何谓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们“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二、处理好高校三大职能的关系
高职学院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培养人才是高职学院的首要职能。高职院必须明确自己的地位,培养适合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一线的生产者、劳动者和管理者。面向技术,面向应用,面向市场。以专科层次技术人才培养为主,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向培养外向型技术应用型人才领域迈进。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其他各方面的工作都要自觉地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
科学研究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科研工作才刚刚起步,因此,要重视科研工作,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新技术研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学术水平,促进教学质量、办学实力和教师能力的提高。在课程设计时,要坚持如下原则:职业技术优先原则,根据专业要求和市场需要,把课程区分为核心技术课、职业技能课和公共课程。对核心技术课,在时间上充分保证、在师资上重点配备、在经费上重点倾斜、在设备上重点配置。职业技术课,突出动手能力,坚持让学生参与与培训结合的原则。基础公共课以职业岗位“必需”和“够用”为原则。
社会服务主要是成果转化。高职院校在融入和服务社会方面要有新贡献,着力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和管理者,同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需要的素质进行培养,着重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心理身体素质、和谐素质及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上,牢牢把握和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培养和职业培训。在人文素质上,十分注重学生科学精神、勤奋品质和坚持不懈的毅力的培养,最终形成爱国、爱党、爱校、爱家的感情,好书、好行、好友的意识,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成为具备竞争力的技术人才,促成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三、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其根本原则是:“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正确处理民主和集中的辩证关系,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从制度上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减少决策失误;同时要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克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等软弱涣散现象。
为了保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实施,要做到以下方面:一是要建立健全制度。不仅要根据上一级组织规定健全党内的组织制度,还应根据学院工作实际建立健全行政议事决策制度;不仅要在学院一级健全完善的工作制度,还应在二级学院、系部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既要保证党委对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领导权,保证党委决策、决议得到贯彻落实;又要建立起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机制,增加透明度,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充分发挥专家的决策咨询作用。二是要严格执行制度。制度一经建立,就要严格执行,同时要向上级和群众公开,实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以保证民主集中制得到贯彻执行。“公平”是“和谐”的核心,只有在民主的基础上才能营造和谐。
四、处理好学风、教风和校风的关系
学风是指学习风气,包括学习目的、学习精神、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等。正确的学习目的是远大理想的具体化;学习精神是社会外部需要转化成为个人内在需要;学习态度是谦虚、谨慎、求实;学习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工作实际,联系思想实际,进行融会贯通,实事求是;学习纪律是自觉遵守。
教风是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包括教育思想、教学态度、育人方法和教学风范等等。教风是教师的思想文化素养,人格修养的综合表现。教师对教学工作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学风、校风的形成也有不可替代的重大影响。教师的主体工作是教学,要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就要在“四给四让”上找准切入点。“四给四让”是指:一要给学生一点尊重,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课堂上提倡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权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想法,关注学生所提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接纳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错误,满足学生的需求。二要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老师摒弃以往满堂灌的乏味说教,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三要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自己去施展。课堂上我们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自主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参与课堂问题的研讨,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四要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课堂上给学生一两个问题,并把问题设计得易于调动学生的经验、意向和创造力,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课后,带着这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观察、调查、访问,在书籍或网络上查找答案,这样,教会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的方法与途径,同时把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校风是指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取向、教学作风、教学态度、师生精神面貌等等,是长期积淀的产物。校风就是学校的声誉、形象,体现学校对外的全部影响。学院师生“个个是窗口,人人是形象”“校兴我荣,校衰我耻”“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等等都是从一个单位“形象”角度提出的。学校也是如此。学校的工作千万头绪,但是,就学院的每一项工作而言,它时时、处处都在代表学校形象,体现着学校的作风。学校的校风好与坏,除了上述原因外,人的因素是关键,即学校领导班子人员、教师、学生是学校形成优良校风的主体,起着核心作用。学校领导班子人员中,校长的办学理念则是学校的“灵魂”,教师、学生则是学校的“躯体”,因为校长的办学理念必须得到师生的认同,并通过师生的实践和传承而逐步成为优良的校风。
学风、教风、校风是一个互相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学风是“三风”建设的核心,教风是“三风”建设的基础,校风是教风、学风的综合反映。一个好的学风、教风、校风,要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才能形成,它凝聚着全院师生员工的巨大精神力量和拼搏奋斗精神。
五、处理好育人与教书的关系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学生在获得知识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过程。它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要求,是教师的神圣使命和职责。教书指的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育人指的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自身行为和师生互动,对学生进行的或显或隐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书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书的目的。既不能把教书和育人截然分开,对立起来,也不能把教书和育人混为一谈,不能只教不育或以育代教。
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就是要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陶冶情操、性格培养、心灵塑造结合起来。教师不仅要切实负起教书授业的责任,做“经师”,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能力,培养技术,发展智力;还要负起传道育人的责任,做“人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教师只有言传身教、严于律己,才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崇高称号。
六、处理好改善条件与艰苦奋斗的关系
改善办学条件是学院发展的需要。我院新校址2255亩已基本到位,新校址开工关键在资金的筹集,必须想方设法拓宽开源渠道,例如,争取政府支持,银行贷款;办好专业,争取生源;还可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捐助活动,争取社会资助等。
同时,艰苦奋斗支撑学院发展。目前,我院资金困难,需要全院上下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作风,要不断加强管理,尽一切可能节约。俗话说:“滴水成河,粒米成箩。”我们要尽量做到水电、维修、办公出差都要从节约出发,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水来支援学院建设。
总之,当前高职院校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牢记发展,营造和谐,才能推动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06.
[2]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