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结合创新发展驱动因素,提出了两种创新发展方法,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服务
引言:公共图书馆是为市民提供和阅读文献的场所。我国进入新时代之后,国家不断推进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公共图书馆逐渐成为了推行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阵地。但由于各类新型媒体的出现,传统公共图书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应对公共图书馆进行创新发展,寻求进步。
一、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发展阻碍
(一)服务单一,管理僵化
传统的公共图书馆一般为市民提供书籍、报刊、文献的外借和阅览等基础性服务,服务模式相比于营利性的书店较为单一。同时,手机、电脑等新型阅读查询工具的出现,为市民获取书籍、报刊、文献提供了更加快捷便利的渠道,造成市民对图书馆的需求大幅度地减少,越来越少的人选择去公共图书馆。
进入新时代之后,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市民群体也不再满足于单纯在图书馆看书,而是寻求更加多样化的服务。但由于公共图书馆自身的局限性,其所能提供的服务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了读者数量的一再减少。且由于图书管理职业本身各项需求较低,劳动重复率高但技术含量较低,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整体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在面对市民读者时,多数图书管理员认为自己是“图书馆的管理者”,而不是“市民的服务者”,服务态度也随之下降。
(二)吸引力不足,技术落后
相比于营利性书店,公共图书馆的资金相对短缺,书籍的流通速度和新书的补充速度较为缓慢,更让市民读者失去了新鲜感。且相比于高校的校内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在一天中的开放时间较短,市民在图书馆中的实际阅读时间不足[1]。
公共图书馆自身虽然经过一系列技术化的变革升级,推行了书籍管理信息化,市民借阅图书可以通过机器或手机自主完成借阅等服务。但图书馆总体服务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书籍的管理仍采用人工收回的方式、公共阅览区域的藏书仍然需要人工排序等,费时费力,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重复浪费,整体服务效率不高。在当前各种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冲击之下,公共图书馆更多充当着“自习室”的作用,大多为学生或考生群体服务,这样并不利于国家文化事业的推行,也不足以满足广大市民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驱动因素
创新驱动发展是当前我国解决各项问题的指南针。公共图书馆是我国推行文化事业的主要阵地,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阵地”作用,应从创新发展角度出发,对公共图书馆进行改变。
(一)服务创新
公共图书馆的最基础的作用是为市民服务,所以要使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破除单一的服务模式,从而取得根本性的转变,必须要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进行创新。
推行服务创新,首先要对服务理念进行创新。理念创新分为两部分:一是要坚持以市民的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了解到公共图书馆主要服务的市民群体的需求,才能了解到工作的发展方向。二是要加快图书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转变。公共图书馆应对工作人员进行素质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打铁还需自身硬,使之清楚自己的职能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自身的作用是提高我国人民的文化道德修养,自己的责任是为国家建设和推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其次,推行服务创新还要创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当前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方式是大多是市民主动到图书馆寻找书籍,然后图书馆为其提供服务。这样的服务方式无疑是消极被动的。公共图书馆不应单纯满足当前的内部的读者群体,还要考虑到有需求,但受客观条件限制的潜在人群。所以,公共图书馆要化被动为主动,改变消极满足市民需求的现状,转而积极地发挥文化事业建设作用。例如,与本市周边社区、学校进行合作,开展“送书到家”、“读书日”等活动,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扩展到图书馆以外,满足潜在群体的文化需求。同时,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定期举办图书馆馆内活动,如书法比赛、名著分享研讨会、本市风土人情文化展览会等,引导市民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任何事物的运行都需要完备的制度保障,公共图书馆的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更需要完备的制度保障[2]。鉴于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公共图书馆还应在制度上进行创新。首先,要完善图书馆内部规章制度,针对当前存在的现象:如开馆时间短、阅览区域管理差等问题进行商讨解决。其次,寻求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申请提高资金补助,缓解资金问题,扩大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数量和新书补给速度。
(二)技术创新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虽然进行了技术升级,但只是图书馆内部的自我升级,并未完全涉及到图书馆在网络领域的向外延伸。公共图书馆的技术创新,首先要巩固完善当前内部技术,使公共图书馆内部的运行更加信息化,馆藏数据的有序化,并保证借览图书的流动数据具备时效性。
接着在巩固完善的基礎上,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扩大图书馆的网络影响力和自身的吸引力。当前我国市民群体常用的新媒体为微信、微博两种,公共图书馆可依托这两种媒介进行图书馆的宣传推广。例如,公共图书馆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每日固定推送好书推荐或名著节选,从而满足潜在需求群体的需要。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微博宣传图书馆的馆内活动,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增加参与活动的人员数量。通过虚拟网络的宣传,可以使更多的市民群体了解公共图书馆,进而提高图书馆的吸引力。
公共图书馆亦可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在互联网上进行民意调查,了解到市民需求,甚至是每个固定读者的个人需求。
结论:总而言之,公共图书馆的创新发展需要在服务、技术两因素的基础之上,完善图书馆馆内各项活动有序进行,进而将图书馆的服务向外延伸扩大。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事业主阵地”作用发挥,同样需要政府、市民的共同努力,这样我国社会文化事业才能更好的推行,我国文化软实力才能增强。
参考文献:
[1]程强.创新驱动发展下公共图书馆为政府提供信息服务研究——以安徽省图书馆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18,17(06):98-102.
[2]马书琴,梁欣.“互联网+”时代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战略研究[J].情报科学,2018,36(04):138-143.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服务
引言:公共图书馆是为市民提供和阅读文献的场所。我国进入新时代之后,国家不断推进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公共图书馆逐渐成为了推行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阵地。但由于各类新型媒体的出现,传统公共图书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应对公共图书馆进行创新发展,寻求进步。
一、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发展阻碍
(一)服务单一,管理僵化
传统的公共图书馆一般为市民提供书籍、报刊、文献的外借和阅览等基础性服务,服务模式相比于营利性的书店较为单一。同时,手机、电脑等新型阅读查询工具的出现,为市民获取书籍、报刊、文献提供了更加快捷便利的渠道,造成市民对图书馆的需求大幅度地减少,越来越少的人选择去公共图书馆。
进入新时代之后,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市民群体也不再满足于单纯在图书馆看书,而是寻求更加多样化的服务。但由于公共图书馆自身的局限性,其所能提供的服务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了读者数量的一再减少。且由于图书管理职业本身各项需求较低,劳动重复率高但技术含量较低,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整体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在面对市民读者时,多数图书管理员认为自己是“图书馆的管理者”,而不是“市民的服务者”,服务态度也随之下降。
(二)吸引力不足,技术落后
相比于营利性书店,公共图书馆的资金相对短缺,书籍的流通速度和新书的补充速度较为缓慢,更让市民读者失去了新鲜感。且相比于高校的校内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在一天中的开放时间较短,市民在图书馆中的实际阅读时间不足[1]。
公共图书馆自身虽然经过一系列技术化的变革升级,推行了书籍管理信息化,市民借阅图书可以通过机器或手机自主完成借阅等服务。但图书馆总体服务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书籍的管理仍采用人工收回的方式、公共阅览区域的藏书仍然需要人工排序等,费时费力,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重复浪费,整体服务效率不高。在当前各种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冲击之下,公共图书馆更多充当着“自习室”的作用,大多为学生或考生群体服务,这样并不利于国家文化事业的推行,也不足以满足广大市民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驱动因素
创新驱动发展是当前我国解决各项问题的指南针。公共图书馆是我国推行文化事业的主要阵地,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阵地”作用,应从创新发展角度出发,对公共图书馆进行改变。
(一)服务创新
公共图书馆的最基础的作用是为市民服务,所以要使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破除单一的服务模式,从而取得根本性的转变,必须要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进行创新。
推行服务创新,首先要对服务理念进行创新。理念创新分为两部分:一是要坚持以市民的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了解到公共图书馆主要服务的市民群体的需求,才能了解到工作的发展方向。二是要加快图书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转变。公共图书馆应对工作人员进行素质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打铁还需自身硬,使之清楚自己的职能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自身的作用是提高我国人民的文化道德修养,自己的责任是为国家建设和推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其次,推行服务创新还要创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当前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方式是大多是市民主动到图书馆寻找书籍,然后图书馆为其提供服务。这样的服务方式无疑是消极被动的。公共图书馆不应单纯满足当前的内部的读者群体,还要考虑到有需求,但受客观条件限制的潜在人群。所以,公共图书馆要化被动为主动,改变消极满足市民需求的现状,转而积极地发挥文化事业建设作用。例如,与本市周边社区、学校进行合作,开展“送书到家”、“读书日”等活动,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扩展到图书馆以外,满足潜在群体的文化需求。同时,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定期举办图书馆馆内活动,如书法比赛、名著分享研讨会、本市风土人情文化展览会等,引导市民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任何事物的运行都需要完备的制度保障,公共图书馆的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更需要完备的制度保障[2]。鉴于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公共图书馆还应在制度上进行创新。首先,要完善图书馆内部规章制度,针对当前存在的现象:如开馆时间短、阅览区域管理差等问题进行商讨解决。其次,寻求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申请提高资金补助,缓解资金问题,扩大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数量和新书补给速度。
(二)技术创新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虽然进行了技术升级,但只是图书馆内部的自我升级,并未完全涉及到图书馆在网络领域的向外延伸。公共图书馆的技术创新,首先要巩固完善当前内部技术,使公共图书馆内部的运行更加信息化,馆藏数据的有序化,并保证借览图书的流动数据具备时效性。
接着在巩固完善的基礎上,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扩大图书馆的网络影响力和自身的吸引力。当前我国市民群体常用的新媒体为微信、微博两种,公共图书馆可依托这两种媒介进行图书馆的宣传推广。例如,公共图书馆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每日固定推送好书推荐或名著节选,从而满足潜在需求群体的需要。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微博宣传图书馆的馆内活动,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增加参与活动的人员数量。通过虚拟网络的宣传,可以使更多的市民群体了解公共图书馆,进而提高图书馆的吸引力。
公共图书馆亦可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在互联网上进行民意调查,了解到市民需求,甚至是每个固定读者的个人需求。
结论:总而言之,公共图书馆的创新发展需要在服务、技术两因素的基础之上,完善图书馆馆内各项活动有序进行,进而将图书馆的服务向外延伸扩大。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事业主阵地”作用发挥,同样需要政府、市民的共同努力,这样我国社会文化事业才能更好的推行,我国文化软实力才能增强。
参考文献:
[1]程强.创新驱动发展下公共图书馆为政府提供信息服务研究——以安徽省图书馆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18,17(06):98-102.
[2]马书琴,梁欣.“互联网+”时代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战略研究[J].情报科学,2018,36(04):13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