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启蒙教科书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tob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籀篇》
  和今人想象的不太一样的是,即便在古代人眼里,“四书五经”一类的典籍也属于高难度内容,并不能作为启蒙教材。而由于微言大义的存在,即使皓首穷经也不能通读经典,因此,古人也往往只治一科,余者不过通读而已。
  学习儒家经典的年纪,也往往是成年后最为合适。以官学制度较为严密的明朝为例,地区“社学”就以识文断字、粗通文化、了解法律为主,至多教授《论语》《孟子》。十五岁后,优秀的学生考入地方县学、州学、府学,按规定也只需要习“一经”,直到二十岁考入国子监,才会要求学习“四书五经”。
  早在西周时,就出现了“标准识字课本”,也就是周宣王命太史官所作的《史籀篇》。如今史料记载足足有九千字的《史籀篇》已经失传,被认为最接近的文字是《陈仓石鼓文》。
  在周朝的周宣王时期,因为当时的文字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不同地区的人们沟通交流越加困难,周宣王于是开展了“书同文”的努力尝试,其成果就是太史官“留”所作的《史籀篇》。按照当时的规定,所有的“史童”都需要学习《史籀篇》,既能读史又能识字。
  《仓颉篇》
  在春秋战国结束后,秦朝统一天下,秦始皇下令“车同轨,书同文,人同轮”实施大一统,而其中所谓的“书同文”,就是从《史籀篇》中取字,其中的大篆改写成秦朝小篆、确认秦篆字体的统治地位。当时按照要求,作出了三篇“标准识字课本”。
  其中,丞相李斯所作的称《仓颉篇》,赵高所作的称《爰历篇》,太史胡毋敬所作称《博学篇》,后来这三篇被汉初的民间教师合力编纂到一起,断其字章,于是又统称《仓颉篇》。《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都是以文章内容前两个字命名,比如残存的《仓颉篇》开头就是“苍颉作书,以教後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三篇共计三千余字,现如今,《爰历篇》《博学篇》已经失传。
  《训纂篇》
   《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是最早的具有明确识字课本功能的文字作品,其内容为四字韵文,前后文没有什么逻辑性,也不具备叙事功能,某种意义上,近乎于现代的“字典”。而汉朝人则将其扩展续编,自西汉而至东汉,许多著名大儒,譬如杨雄和蔡邕,都曾续写过“仓颉识字课本”,而汉人编写的《急就篇》《训纂篇》《劝学篇》也因为内容广博、符合时代等原因,逐渐淘汰掉了字形生僻的“仓颉三篇”。
  整个汉朝,都颇受“不能识别前人文字”的困扰。这里的“前人”并非是指的先秦古人,而是有些字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开始失传、无人能够识别。因此,很多时期都有过“编纂字典”的行动,汉平帝更是“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庭中”,意图将天下仍在通行使用的汉字全部记录下来并加以分析整理,成果便是杨雄的《训纂篇》。
  《千字文》《百家姓》与《三字经》
  而自汉以后,由于文化交流的增多,异体字的现象逐渐减少,官方组织的“断字”活动也越来越少。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也出现了两套并行的“识字教材”体系,一类是官府所承认的“官方识字教材”,譬如梁朝周兴嗣所作《千字文》,文采斐然、内容雅致。另一套则是流行于民间的“杂字书”,虽不登大雅之堂,但更加浅显易懂、贴近生活,比如面向商人子弟的《山西杂字必读》写道:“人生世间,耕读当先。生意买卖,图赚利钱。學会写账,再打算盘。天平戥子,纸墨笔砚。升合石斗,一秤两端。明千明两,不哄不瞒。冷蒸热卖,现吃现端。”包含了淳朴的民间人生观、商业道德、经商技术等内容。
  后者的集大成之作,便是《百家姓》,其目的是让底层民间子弟能够认识、书写自己的姓氏。而书成于南宋的《三字经》,更是两者相结合的产物,本身由民间口口相传而成、最终由文人修改定稿,因此结合了“通俗易懂”和“内容精深”两方面的优点,同时受到民间和朝堂的欢迎,成为了后世必不可少的标准启蒙教科书。而“三、百、千”的启蒙体系也就此成型,直至今天仍然经久不衰。
  《蒙求》
  如果说《千字文》《百家姓》与《三字经》算得上开“通识类教学读本”的先河,那么《蒙求》大概算得上“典故类教学读本”的滥觞。
  《三字经》《千字文》所包含的内容都极为广阔,而唐人所编纂《蒙求》《兔园策》则以典故为主。《蒙求》同样是四字一句、上下对偶、整齐押韵、便于诵读,以蒙学学童为主要教育目标,但其内容并非“天文地理、无所不含”,而是全部是典故,譬如“王戎简要,裴楷清通。孔明卧龙,吕望非熊。杨震关西,丁宽易东。谢安高洁,王导公忠。”四句三十二个字,提及了八个人。
  其中王戎与裴楷同为西晋名士,并包含了“钟会论王戎裴楷”的典故。王导和谢安分别是东晋初、末年的重臣名臣,都是东晋的力挽狂澜之臣。孔明、吕望分别指诸葛亮、姜子牙,是蜀汉、西周的第一谋臣,两人在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得后世文学作品也常将辅助国政的贤人泛称为卧龙、非熊。而丁宽和杨振分别是西汉、东汉时期人,一个是关东人,一个是关西人,都是著名学者。
  通过学习《蒙求》一类的书籍,可以快速掌握学习大量的典故知识,因此后世模仿它创作了不少作品,比如《二十四孝》《百孝图》《女二十四孝》等等。
  而另一类则是“历史类教学读本”。中国自有教育以来就极其重视历史教育,历史教育一贯是教育中贯穿始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历史类教学读本”种类更是繁多,甚至可以说占据了蒙学的主要地位。
  在这些读本中,通史、断代史、简要介绍、系统介绍等各类型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简略者,如《历代蒙求》,自天地初开、三皇五帝讲到南宋,也不过千字。而详细者,比如《史学提要》,光介绍唐朝就有千余字,其内容详尽至斯,以至于后世不少历史类蒙学作品直接从其中摘抄段落。
  教育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方式,而流行于一个时代的教材则会影响和反映出一个时代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古代“教材”的演变,我们能看到古代不同阶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所思所想,也能看到不同历史时期观念的转变。(来源:“历史D学堂”微信公众号)
其他文献
黄福德,1952年出生,1998年担任仁怀市委常委、武装部政委。从军31年,2000年退休后,担任仁怀市关工委副主任至今。  2000年,黄福德担任仁怀市关工委副主任。从他曾经在沿河自治县兼任过五年关工委委员开始“大手牵小手”以来,这一牵就是20多年,夕阳托朝阳,夕阳更绚丽。  上级分配他负责乡镇组工作。工作对象在仁怀全市20个乡镇(街道)及其174个村居,每年都要深入各乡镇二至三次。经过多年的辛
期刊
最近火起来的“带货”一词,特指社会名人或公众人物对某一商品有意无意的助销,甚而引发大面积流行、热销。不过,“带货”可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代一样有不少“带货红人”,没有网络,照样掀起一波波爆款流行风潮。  洛阳纸贵  洛阳纸贵的典故相信大家都听过,西晋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被当时称颂,造成争相购买,以致“洛阳纸贵”的局面。那么左思是如何凭借卓越才华写下《三都赋》,从而间接带动洛阳城纸的供不应求呢? 
期刊
12月5日,张伯礼院士一张首度公开的“偷拍照”引发网友热议。这是他在摘胆手术后第三天被学生偷偷拍下的照片。当时,张院士在参加一个疫情研讨的视频会议。据张伯礼的学生黄明回忆:“当时张老师刚做完手术,还非常虚弱、疲惫,由于担心被远方的同事看到,他就找来一件黑色外套,把拉链拉到最上面,把病号服藏住,然后才参加会议。”这个感人的细节很快冲上热搜。  张伯礼说:“从这个病以后,知道自己真是老。但是割胆留决断
期刊
日前,中宣部决定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她帮助1800多名女孩儿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她用教育事业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付出一生。今天,致敬张桂梅校长!  63岁的张桂梅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12年前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迄今帮助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她被学生亲切地称作“张妈妈”。  “太天真
期刊
眼下虽然已是隆冬时节,但菜市场里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应有尽有。如果在古代,这个时候想吃上时鲜蔬菜却是一种奢望。那么,古人在冬天都吃什么蔬菜呢?  先秦时期已有腌菜干菜  入冬以后,万物凋敝,蔬菜自然也不例外。面对冬天蔬菜不足的情况,古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延长蔬菜保质期,防止提早腐烂,于是有了“腌菜”。腌菜先秦人称为“菹”,东汉刘熙《释名·释饮食》称:“葅,阻也,生酿之,遂使阻于寒温之间,不得烂也。”现
期刊
关于《实施方案》的核心,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表示,“简单用一句话归纳就是,在涉及民生的领域,在使用智能技术的同时,传统的方式还是要保留的。”帮助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概括地说,就是“两条腿”走路,在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要有一个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的阶段。  增设“一键叫车”功能  出行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高频事项。“不少老年人感叹外出打车太难。约车软件不会操作,只靠招手打不到车
期刊
肺炎横行,肆虐着中原宫阙。民忧愤,高烧不退,无奈叹息。凶险疾病盼华佗,三镇人民救治切。正东风吹拂暖神州,战疫烈。灭炎魔,时紧迫。 党号召,齐努力。 等明天太久,只争今夕。医者逆行发病地,軍警赴汤步坚实。要扫除新冠状病毒,待指日。
期刊
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得到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社会治理和服务效能。但同时,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为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老年人更好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国务院
期刊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我从罗甸县政协退休已26年。今年91岁了,回顾艰苦沧桑的岁月,往事让我难以忘怀。  1949年底,我考入解放军二野军大五分校学习,1952年夏天参加宝鸡至成都铁路的始建,10月遂奉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是我人生中一次难忘的历程。当年,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也经历战火的洗礼,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1952年秋冬,朝鲜战争异常激烈。为了粉碎敌人的两栖登
期刊
在晚年生命的回望里,穿越歲月的寒来暑往,蓦然回首,30年前的一桩往事永生难忘……  绝不放手  那日,从产科送来一个早产儿,接过襁褓中卷缩成一团黑紫色的肉球,血淋淋翻开的头皮上还夹着几把血管钳。  32周早产儿,体重1200克,母亲因前置胎盘大出血急诊入院,为救产妇,不得已切开胎儿头皮牵引助产娩出。  家长已签要救产妇而放弃孩子的责任书。因胎儿尚有一丝气息,交到我科是让孩子有个角落咽下最后一口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