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多育性研究

来源 :玉米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abc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研究表明:玉米的多育性对提高产量潜力和氮肥利用率有着重要的作用.玉米多育性的遗传与控制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玉米的多育性主要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单穗×双穗是玉米多育性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主要形式,但是育种家如果能创造出对环境胁迫不敏感的玉米多育性基因型材料,那么利用双穗×双穗的杂交模式,就有可能培育出稳定表达双穗特性的超级杂交玉米.
其他文献
王玉兰(Wang Yulan)教授,1937年生,辽宁省沈阳市人,汉族。1956-1960年就读于吉林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后一直在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任教,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作物学会理事、东
简要介绍了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糯玉米、高直链淀粉玉米、青饲青贮玉米及笋玉米的特点及利用情况,对我国特用玉米的研究开发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特用
对西南地区主要玉米杂交种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和子粒性状进行了分析,初步总结出该区大多数玉米杂交种株高、穗位、叶片数、穗长、穗行数、穗粒数、出籽率和千粒重等数量性状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玉米生产现状,以及WTO相关规定的深入分析,明确了加入WTO后,给玉米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据此,提出"十五"期间调整我国玉米生产的政策建议.
通过大量详实资料,对玉米杂种优势、雄性不育、油分基因花粉直感等三种遗传效应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作了详细概述,根据相关的遗传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将三种遗传效应进行技术集成的可
通过8个玉米群体双列杂交分析,研究其产量配合力及杂种优势.产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之间差异极显著.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差异均极显著.群体豫综5号、黄墨49、
概述了重庆三峡农科所50年玉米育种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内容与育种成就,浅谈了育种的经验和体会,以便和国内玉米育种界同仁共勉.
根据宁南丘陵区的自然特点,论述了宁南丘陵地区玉米杂交种的制种高产途径,为确保制种玉米苗全、苗齐和苗壮,坚持"限期、强制、超前、彻底"的原则,确保种子质量.同时,提出了花
万单14是重庆三峡农科所以自选系白286为母本,75-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纯白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属中熟杂交种,全生育期125d左右,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抗倒的特点.一般单产6645 k
通过对山东省1990~2000年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认为山东省紧凑型高产玉米杂交种产量的提高,主要是增加了穗粒数、穗行数、穗长、千粒重、生育期和抗病性.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