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人民永远难以忘怀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0156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35年后,新华社记者再访贵州“苦甲天下村”》一文,让读者感受精准扶贫给穷山村带来的巨变,倾听脱贫后农民的声音。“苦甲天下村”因已故新华社贵州分社原社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高级记者刘子富35年前的一篇报道而成名。1985年5月29日,刘子富报道毕节地区大方、黔西两县交界出发现方圆百里连片原始杜鹃花林后,听说赫章县恒底区河镇公社海雀村一带的中国名花滇藏木兰正值花期,他就去了海雀村,准备一篇烏蒙山区的“花卉王国”的报道,却意外发现海雀村当时缺粮断炊的情况。随着走访的深入,他“花卉王国”的报道没有成型,而是写就《赫章县有一万二千多户农民断粮、少数民族十分困难却无一人埋怨国家》的加急电报发到中央,反映了记者在赫章县恒底区四方乡耳闻目睹的情况。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看到报道后批示:“……请省委对这类地区,规定个时限,有个可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扎扎实实多作工作,改变这种面貌。”此后不久,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锦涛接任贵州省委书记,深入毕节田间地头访贫问苦,走进寻常百姓家体察民情,毕节试验区应运而生。
  今天,毕节试验区已经彻底撕下千百年贫困的标签,“苦甲天下村”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他们已经卖出了坚实的步伐。追寻刘子富当年的足迹,我常常在想,记者究竟是个什么职业。如果说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那么记录新闻的人就是历史的见证者;所以,记者既是今天新闻的记录者又是明天历史的见证者。刘子富是谁?他的一篇内部报道助推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建立……在毕节人民的心中,他又是自己人。提到他的名字,毕节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绕不开他,毕节人民永远难以忘怀!
  一
  斯人已去,一年有余,无迹可寻,有忆可追。“惊天动地一曲苦毕节试验区就此发祥,忆苦感恩百姓勤乌蒙振兴幕而今拉开”,这是赫章县委、县政府悼念刘子富的挽联,落款:永远怀念刘子富同志。永远怀念刘子富的又岂止赫章县委、县政府,还有毕节市委、市政府,还有毕节试验区九百多万干部群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不在灯火阑珊处,但刘子富却在每个毕节人民心灵的深处。刘子富之于毕节试验区就是这样的存在!
  当我们再也寻不到一个人半点的身影,听不到他的丁点声音,打听不到他的零星消息,那就意味着他真的从我们的世界消失了!曾经,在网络的大千世界,我从来都没有想过、也没有尝试过寻找一个曾经熟悉、服务过一年的身影。通过搜索,QQ头像先是象征性地闪现了一下,接着消失不见,号码则无从查找,以前聊天、联系的储存全部断档。即使是微信这种大家熟知的聊天软件,都没有丁点身影、半点消息和可以显示的内容。所幸的是邮箱里还留存着一封2017年的邮件,那是刘子富老师当年自驾游西藏归来之后给我发送的图片,嘱我使用……这可能是我留下的关于他的最后的图片了。
  二
  于我而言,作为一名普通记者,他是我们敬仰的前辈和楷模,是我们奋斗和努力的标杆和方向,同时也是我们践行“四力”的动力源泉,履行党和人民“喉舌”使命参照的榜样和力量。有幸为刘子富老师服务的机会缘于他退休8年之后—2014年5月,他奔赴毕节采访写作《攻坚—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一书,以此展示毕节试验区建立26年来取得的成就,总结毕节26年坚持践行“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主题积累的经验,完成他对毕节试验区未尽的使命。
  至今,我还记得2014年5月一个午后的日子。第一次见到刘子富老师的情景历历在目。“毕节试验区杂志社的,相机不离身,像个记者,我也是!”听完我的自我介绍,刘子富老师接过话茬说,同时提了提肩上的帆布单肩包。听了这话,我的脑袋一愣一愣的,想不到传说中的刘子富老师这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就赶紧拎着他简单的行李包,紧跟在他后面,送他去酒店房间休息。当天晚餐前,刚到毕节的刘子富与当时的毕节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开俊进行简单交流。“毕节试验区因我而起,我应该给大家一个交待。”谈到书稿写作的目的,刘子富快人快语、简洁明了。“哪里,哪里……刘老师是毕节的恩人,没有您当年的那篇稿子,就没有今天的毕节试验区。毕节试验区建立至今,您劳苦功高!二十多年的发展建设、经验总结,您是最权威、最有发言权的,没有‘之一’。”王开俊接过话,直截了当地说。就是这一天,开启了我为刘子富老师服务、向他学习近一年的特殊经历,也启动了我至今为止职业生涯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采访活动。
  三
  2014年5月底至6月初,我陪同刘子富老师在纳雍县鬃岭镇小屯村仲家箐组采访时,我们遇到了很有创意的农民园艺师龙从祥。他在农忙之余,喜欢在自己家的小院里摆弄盆景。盆景的内容很简单,以当地盛产的杜鹃花和波叶红果树(在毕节是一种极易栽种的灌木丛,名为“红刺芒”)为主进行栽培。培植的杜鹃花很难成活,他便挂上营养液加以培育;相较而言,波叶红果树的栽种极为简便,在他的盆景之内,可以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这个是‘一心(星)向党’,五角星是五星红旗的符号,代表着党的领导;下面的这些小红花代表人民群众,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一心向党。”龙从祥指着水泥地上一小片红色小花簇拥着的用波叶红果树培育的五角星形盆景说。“这边是太阳、月亮和星星,他们相伴一起,同在一盆。底层的圆形是太阳,它普照大地;中间一层是月亮,它是梦想的源头;上面一层是五角星,是包含老百姓梦想的中国梦。”龙从祥又指着一盆分上中下三层的盆景说道。听完他一番有理有据、颇有创意的介绍之后,前来采访的刘子富老师直夸他太有创意、太有才……
  当天,刘子富还走访了该组村民王荣,王荣家电视机、电脑等一应俱全,厨房、客厅、卧室等错落有致。走进客厅后面的卧室,他家的大儿子王永正在网上查学习用的视频资料。“他今年17岁,是纳雍一中高一四班学生,平时住校,今天周末,刚好回家。”王荣告诉刘子富。“你家人均收入有多少?”离开王荣家的时候,刘子富压低嗓音问。“5000元。”王荣回答。“不止这么多吧?”一个乡亲听到了,反问道。“7000元,有吗?”刘子富又悄声地补上一句。“有……”王荣拉长了嗓音回答。   四
  2014年7月下旬,我陪同刘子富老师奔赴威宁自治县牛棚镇三合村采访。车行至该村社房组的烟地,看到有人在地里劳作,刘子富老师便下车走进烟地。村民陈支才和妻子正在自家的烟地里施肥,他告诉前来采访的劉子富老师,去年他家的烟叶产量不错,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另外,和他家一起给烟苗施肥的还有同组的村民蒋文甫。当时,陪同采访的牛棚镇镇长马永波介绍,牛棚镇去年的烟业产值是1.3亿元,今年种植烤烟4.2万亩,基本达到人均一亩。这个村就他们两家的收入少一点,在三合村都属于贫困户了。作为全省烟叶种植第一大镇,牛棚镇的烟叶经济发展可见一斑。
  位于赫章县珠市乡团结村的铸造工业园区,已经引进并投入生产的企业有黔腾铸造厂、贵州嘉奇铸造厂等,使园区周边的剩余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在黔腾铸造厂的分检车间,刘子富老师采访了几个女工。他们告诉刘子富老师,在车间上班,平均每天可以拿到100元的报酬,每月的平均工资2500元。与在沿海打工的收入相比,虽然低了一点,但就在家门口上班,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有利于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乡长王柬告诉刘子富老师,全乡投入生产的企业,解决了当地80多名富余劳动力的就业,但他们的熟练程度还不够,每个月的工资才有2300—2400元。
  2014年8月初,我陪同刘子富老师在赫章县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采访,走遍了赫章县松林坡、可乐、野马川、财神、六曲河、妈姑、铁匠、平山等近20个乡镇。在去六曲河镇采访之前,刘子富老师还特意绕道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去看望赫章县仁达公司的常履文老人。路上,刘子富老师说,当年了解海雀村的极贫状况后,连夜赶回赫章县委、县政府。常履文当时是县委办主任,他不但接待了刘子富老师,而且还测算了全县有一万二千多户农民处于缺粮断炊的数据。他们俩就是从那时开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到了山顶才知道,常履文经营的公司,始终坚持“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主题,多年来在周边数千亩荒山上种下的各种经果林已经形成了一大片林海。
  赫章县松林坡乡1.2万亩的坝子耕地,由乌蒙长齐等几家公司流转经营,地里铺满地膜、绿星点点的是刚栽种不久的辣椒,最里面的一大片地则是长势喜人、绿油油的辣椒。“流转之后的土地增值了,百姓和企业双赢,是个好经验,应该总结推广。”刘子富如此感叹。“这些企业都是松林坡乡借助土地平整肥沃的优势,引进产业化企业,使本地的土地和人力资源价值实现最大化。”松林坡乡党委书记介绍道。
  时光如水,光阴似箭。刘子富老师离我们远去已经一年有余。还记得当年在纳雍县维新镇采访的时候,负责接待陪同的是当时纳雍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纳雍县新闻中心主任李践问我:“你们的车还有空位没?我想上来坐,方便向刘子富老师请教。”谈到毕节试验区的成立,刘子富老师告诉我们,退休之前,他走遍了毕节市所有的乡镇。李践一听挺带劲,把纳雍县所有的乡镇都说了个遍。结果是,他每说出一个乡镇的名字,刘子富老师就能说出该乡镇的特点和关于该乡镇的典型新闻事件。现在想起,作为毕节试验区的一名普通记者,自己都还没有走遍所有的乡镇,惭愧、惭愧!
其他文献
“七彩”广州塔下直播推荐极品丹霞贡柑、夜游珠江品尝丹霞贡柑点心宴、月色下观看丹霞贡柑微电影……1月6日夜晚,由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仁化县农业农村局主办的丹霞贡柑夜游珠江推介会拉开序幕,近百名游客从广州天字码头开启特别的“甜蜜之旅”。  “丹霞地貌独有的红色沙壤土,造就了‘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丹霞贡柑品质不凡,丹霞贡柑还有名字不凡、历史不凡、出身不凡、产业不凡、品牌不凡……”仁化县柑橘产业协会有关负
期刊
2020年12月30日下午,连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在连州市刘禹锡纪念馆前举行挂牌揭幕仪式。挂牌揭幕仪式由连州市政协副主席黄友建主持,连州市市长唐庆卫,市政协主席邵富育、市副市长冯郁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启尊等领导为连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揭牌。  革命老区连州历史悠久,文化绵长。改革开放以来,连州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取得了新发展,研究成果丰厚。2018年12月20日,连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在连州市委、市政府
期刊
“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年一度的大沙梅花节,从元旦起在开平市大沙老区镇举办,数以万计珠三角地区游客在家门口尽情享受大自然的赐予,也为老区振兴添砖加瓦。  据悉,大沙素有种植青梅的传统,每年冬至前后开花,花期持续到3月份。今年元旦期间气温低,阳光普照,更适合梅树开花。这几天,榄坑梅花谷内千亩梅林花盛開,仿如冬日白雪海洋,幽香阵阵,美不胜收,使得各式摄影机“卡唰”声此起彼伏,意犹未尽的女士穿起五彩缤纷汉
期刊
岁末年初,韶关市翁源县旅游界喜讯频传:“平步青云”线路入选第二届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江尾镇上榜第二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江尾特色产业休闲线入选韶关市发布的首批10条乡村旅游线;南塘村、连溪村被评为韶关市旅游名村;南塘村获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位于该村的湖心坝客家群楼新晋国家3A级景区;恒胜客家小院被评为韶关市四星级乡村旅游民宿,成为该县第7家星级民宿,第2家四星级民宿……  如此密集的好消息
期刊
新丰老区地处粤中偏北,是韶关对接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前沿。该县拥有悠久历史、优美生态、独特气候、优越区位和丰富资源,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區县,森林覆盖率达81.15%,被誉为“广东的香格里拉”“珠三角的后花园”“越野胜地,休闲天堂”“天然大氧吧”……  2020年9月28日,该县被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与生态气象学委员会授予“新丰·中国岭南避暑胜地”称号,为广东省唯一一个获评“国字号”避
期刊
1月8日上午,中国红色政权首个公安局—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历史陈列馆开馆仪式在大埔县茶阳镇举行。  梅州市委书记陈敏,省公安厅副厅长林伟雄,梅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蓝伟东,副市长温向芳,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宁惠军、市政协副主席韩小林,市委秘书长张运全,大埔县委书记朱汉东,县长熊锋松,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赖宽等出席活动,活动由宁惠军主持。  活动现场首先播放了视频短片《薪火
期刊
2020年阳西县打造连线连片精品乡村旅游路线助推乡村振兴。2020年12月19日晚,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广东特色名村”系列评选结果揭晓,阳西县滨海风情精品线路获评“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阳西县上洋镇双鱼城村获评“广东农房风貌提升名村”。  阳西县滨海风情精品线路—上洋—儒洞滨海风情连线连片精品线路,路线建设在阳西沿海经济产业带的上洋镇、沙扒镇和儒洞镇,惠及区域内十
期刊
植培兴,又名植仁,别名植乐趣,怀集县诗洞镇玉田村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广西省工委与怀集县党组织的联络员,广西“北陀站”物资供应负责人,广德怀抗暴义勇总队和六龙坑乡人民政府给养员,被当地游击区军民誉为红色根据地的“后勤部长”。  植培兴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堂兄植培桂是大革命时期诗洞乡农民运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使他从小受到了进步思想的影响。考入怀集县立中学读书后,植培兴又受到了以
期刊
据说"汕尾"本名"汕美",粤语里"美"和"尾"谐音。  虽然这种说法不一定准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座"山海湖城"确实很美,它不单美在风景,更美在人心。  "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这句谚语说的就是海陆丰人崇尚正义,其程度就跟天上的雷神除恶扬善一样。  在每个新学年到来之际,陈介仁的手机通话量就会呈几何级数增长。他说,有许多是因家庭经济状况差而打来要求资助或减免学费的。  1963年11月出生于海丰海
期刊
重訪老区卢屋小村  竹织摇篮云做毡,  村如婴宝享天然。  春风眷吻鹃花脸,  夏雨轻舒璞玉拳。  几幢小楼连瓦舍,  一溪清水绕梯田。  门前老碓吱呀转,  似数家珍话变迁。  从事烈士后裔助学十七年感赋  血染山河求义真,  英雄浩气荡魑尘。  赏鹃应记栽花者,  饮水勿忘挖井人。  暖送忠门解时困,  智扶赤子接千钧。  情丝难断初心在,  屈指涓流十七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