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数学学术谱系及其思考

来源 :自然辩证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tia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罗庚被公认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少数几个中国数学家之一.关于华罗庚的研究已有很多,但至今很少从学术谱系的角度研究华罗庚.华罗庚在中国已经形成了解析数论、典型群和多复函数论的学术谱系,有其独特的数学学术传统.以华罗庚数学学术谱系为例,进一步探讨数学家学术谱系研究的建设问题.
其他文献
新冠疫情爆发后,基于对“例外状态”的错位理解,阿甘本等西方生命政治理论家们几乎以一种反智主义态度拒斥政治权力.这种哲学上对于生命的僭越与他们所担忧的政治对生命的僭越同样危险.在这种死亡向的生命政治批判中,生命的真实存在被自由观念所遮蔽,政治的可能也同样被警惕.对当下这一外部性、整体性、非政治的例外状态下的西方政治哲学进行反思,让技术膺服于生命及其可能,或有助于我们对生命—政治,乃至后疫情时代的政治、技术及其可能探明方向.
皮埃尔-约瑟夫·马凯是18世纪后半叶法国最重要的化学家之一,其化学的形而上学与英国化学多有不同,其亲合法则具有鲜明的演绎特征,在硬瓷、染料等领域的实践深入而持久.马凯化学的理论板块紧密地与实践板块结合在一起,与形而上学板块保持一致而不紧密的联系,其形而上学板块内部却呈现不一致的状况.因此,马凯化学总体上呈现出元素论化学的风格,而马凯是不是牛顿主义者并非一个显著的问题.马凯化学的总体图景也例示了形而上学、化学理论和化学实践三者互动的一种形式.
分配正义是关于人类基因干预的重要议题.分配正义原则规范着人类基因干预如何促进社会正义.目前国外学界针对人类基因干预所构建的分配正义原则主要有三种,即基因的适当最小化原则、基因差异原则、充足与优先混合原则.但是,这三种原则均面临着理论困难.在基因的适当最小化原则中,基因的最低界限代表着人的正常功能,但这种正常无法面对文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基因差异原则无法确立基因最弱势者的标准,且未能解决其与生育自由的矛盾.充足与优先混合原则试图超越前两种原则,但忽视了基因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以及基因干预中自由与责任的
无人驾驶的发展伴随着算法设计的诸多道德争议.电车难题是其面临的关键道德困境之一.功利主义作为电车难题中最为大多数所接受的选择,是最受期待的算法之框架.但根据伯尼法等学者的调查,功利主义尽管最符合大众偏好,在购买调查中,使用该算法的无人驾驶车却乏人问津.究竟是被试的道德偏好有所转变,抑或是道德偏好独立于选择偏好之外?电车难题的功利主义偏好是否应成为算法设计的依据?针对以上疑问,我们设置了选择与道德接受度并行的三情境实验,发现被试的选择与道德偏好并不构成连动关系,电车难题的既有偏好不足以作为无人驾驶采取功利主
倾向性归属分析就是明确倾向性的显现和显现条件,有简单条件分析法和一系列复杂分析法.前者面临着破坏、遮蔽、模仿和解毒剂等反例的困扰,后者如改进的条件分析法同样面临着遮蔽和解毒剂等反例的困扰,而非条件分析法如“习惯”分析法又面临着习惯与倾向性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如将倾向性理解为自然类倾向性(DK),与显现相关的本质也为类本质(PK),那么,类倾向性在个体化时其显现只具有自然必然性,能容许反例.因此,倾向性归属分析中出现的反例似乎不难理解.
智媒时代,政府、公众、科学共同体和媒体融通于“公众参与科学”的对话模式.解构“公众对话”内涵,比较丹麦、荷兰、美国等八国公众对话模式的分析维度、类型与媒介策略.从整体性发展、主体专业化与数字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我国公众参与科学对话机制的建议,以期优化科学决策过程和助益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作为实现科技治理政策目标、提高治理绩效、协调主体关系的载体,科技治理工具是构建我国科技治理体系和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科技治理工具的实践困境,通过借鉴他国经验,整合创新治理工具,构建程序性治理工具体系,扩大使用非正式治理工具,可以应对科技治理情境的复杂化,减少政策阻滞,增强治理绩效,从而推进我国科技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桑德拉·哈丁作为女性主义立场认识论的创始人之一,创造性地提出了“强客观性”的概念,在女性主义的发展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对女性主义认识论进行简要解读的基础上,本文将对“强客观性”概念进行深入探讨,梳理和论证“强客观性”思想如何对女性主义立场认识论给出理论支持,并详细讨论哈丁的“强客观性”思想何以解决自然科学领域里的诸多性别问题,最后对“强客观性”思想作出进一步的思考.
石墨烯掺杂实验是当前石墨烯研究的热门领域,每年有大量研究者用各种元素进行石墨烯掺杂实验,并将结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这一背景下,普梅拉教授用鸟粪进行石墨烯掺杂实验居然也获得正面效应,由此发表文章对这一现象进行质疑.鸟粪掺杂石墨烯事件实际上涉及到科学哲学的经典问题:是否存在科学发现的逻辑?科学探索的结构性突破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被众人所接受并认可的?大科学时代对包括试错法在内的经典科学发现方法的深入反思,不但具有现实意义,也有助于深入阐明科学进步的基本规律.
宋代以降中医学的发展显现出典型的儒学化特征,明代医家模仿周敦颐太极图宇宙论模式,赋予《黄帝内经》《难经》中的命门以新的本体论意义,以身体生成论为核心的传统身体观也由此发生转型.以元明之际的朱震亨丹溪学派众多医家为代表,将理学心性论纳入医学之中,构建了以阴虚为核心的身体虚弱易趋性,传统中医身体观并未刻意倾向于阴阳某一方虚弱建构的平衡模式也因之改变.正是缘于上述身体观转型,因命门学说而强化的温补,以及阴虚身体虚弱易趋性主导的养阴,深刻影响了明清时期温补与养阴之风的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