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碱对禽源大肠杆菌抑菌作用及耐药消除作用的转录组学分析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niao09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中药对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消除机制,以小檗碱为处理药物,使用小檗碱浓度为250μg/mL(1/2最小抑菌浓度(MIC))的LB肉汤培养临床分离的禽源耐药大肠杆菌,每隔24h传一代,共传3代。对第3代菌液以影印法分离突变菌,以微板法测定突变菌的左氧氟沙星MIC。经测定发现突变菌对左氧氟沙星的MIC由16μg/mL降至8μg/mL,说明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具有消除作用。为了解小檗碱作用大肠杆菌的分子机制,通过转录组测序方法对耐药性消除前后禽源大肠杆菌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小檗碱作用后共有45个基因的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有30个基因表达量上调,15个基因表达量下调。经过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上调主要为:与色氨酸合成有关的基因,磷酸吡哆醛结合相关3个基因,表达转酮酶基因;下调主要为:双组份系统中多个基因,十一异戊二烯焦磷酸磷酸酶(UppP)编码基因ybjG,酰基辅酶A脱氢酶合成有关的基因。推测大肠杆菌体内酶活性降低是小檗碱抑菌的主要机制;大肠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表达降低、细胞膜和细胞壁成分的改变是小檗碱耐药性消除的主要机制。
其他文献
早在70年代,人们就发现结直肠癌发病率与饮食习惯有关,并逐渐认识到环境因素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进入80年代,结直肠癌流行病学则主要致力于遗传易感性及环境因素在病因中
本文提供了扩大应用MIL-STD-810D/E(以下简称810D/E)中,方法516.3/516.4I-3.3节程序I(功能冲击)规定的冲击与振动等效分析的方法。程序I规定的等效仅适用于在规定频率范围内
<正>阿斯本/雪堆山是北美冬季文化的中心,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滑雪胜地之一。这里有无与伦比的4座山峰,超过500公里的雪道,各种顶级的赛事活动和无尽的夜生活。从阿斯本市中心
期刊
针对近年来高层建筑火灾多发、高发的趋势,分析其原因和提高高层建筑防御火灾性能,从消防法律法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安全管理和消防安全责任等方面以及防火、灭火两个
应用洋葱皮制取染液,运用正交法设计实验方案,对棉纤维试样进行染色和媒染工艺实验,并对实验所得试样进行变色牢度与沾色牢度测试。分析染色和媒染工艺的各影响主要因素,总结
<正>"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六国,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封建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秦帝国版图北至塞外长城,南到长江南岸
<正>具有丰厚历史底蕴的阿拉伯香料,在远古时期就受到埃及法老的青睐,而后便一路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珍稀品,阿拉伯香料由此刺激了东西方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以2016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全文转载论文为样本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统计软件围绕作者单位、职称、基金资助、省区分析、论文源刊、高频作者群等变量进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