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扁的小豆子

来源 :母婴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t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妈记录:
  豆子在日复一日的吃喝拉撒中茁壮起来,从嗷嗷待哺到满地乱爬,再到上蹿下跳,我看着他身手日渐矫健,心底生出一些成就感,这是我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儿子。
  豆子在日复一日的爱心呵护中成长起来,我们坚持贯彻爱的教育,尊重主权平等,保护处于萌芽状态的自我意识。这样做当然受到主权所有者的热烈欢迎,他处于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状态,感觉唯我独尊。当然,他不可能一直得到这样的不合理尊重,不然物极必反,我们本着爱的初衷,却造出一个东方不败就不得了了。
  欠扁的小豆子
  豆子现在1岁8个月,已经是个小屁孩儿了,大多数时候他是个可爱的宝宝,但有时他会搞不清状况,三番五次来挑战我的心理底线。比如在我反复告诫他不要用汤匙敲打鸡汤后,他仍然我行我素,坚持拿汤匙打打打,打得汤水四溢,桌子上、衣服上、我的脸上全都溅满了油汤,我的火气就会一点一点地窜上心头,每一次敲打溅过来的汤汁无疑都是火上浇油。
  我不是一个提倡暴力的妈妈,所以我会在真正动武之前做三个工作。
  其一,善意的口头劝导。在豆子第一次这么干的时候,我的语气是非常温柔的,站在理解小朋友的立场上,我知道这是件好玩的事,可以说豆子是在自主开发勺子的多项用途,除了我们大人所知的吃饭喝汤功能,勺子还可以制造水花、丰富用餐环境、锻炼手腕灵活度、引起妈妈关注……的确很有意思,因此,我温柔地告诉豆子:“这样敲打不好,勺子是用来吃饭的,而且你打来打去把汤搞得到处都是,很脏,妈妈不喜欢。你是乖孩子,对吧?”豆子肯定地点点头。“OK,乖孩子就不要捣乱,好好喝汤。”口头劝导的有效时间保持了1分钟。
  其二,加大力度,直接说NO。事实上,我这么做了,我坚决地说:“不可以!”同时把住他的手,制止敲打鸡汤的行为。如果,在以前,豆子还是会服从的,但是今天,他吃错药了,在我放开他的手之后,他用勺子假意喝了一口汤,又继续敲打起来。对此,我只能解释为,小子长进了,不畏强权。
  其三,表达愤怒,用表情恐吓。我想,换做是你,经过上述挑衅,也会很自然地火起吧。所以,不用假装,我的眼睛里燃烧着愤怒的火焰,恶狠狠地瞪着豆子,我在用眼神杀人。按说以我现在这样的狰狞面目也足以镇住场子了,但眼神杀人这种招数的关键是对方要睬你,要接招,如果对方是盲人或者流氓,这种招数就一点威慑力都没有了,打个不恰当地比喻就是对牛弹琴,很不巧,我家豆子就是金牛座的。他已经把碗里的汤打飞一半了。
  我还能说什么,一个怒不可遏的人会做什么?我卷起袖子,将其按倒在地,尽最大可能地扬起巴掌,在挥下去的一瞬间,稍微理智了一下,改成操起一旁的报纸,迅速卷成报纸筒(非常感谢妈网上的经验,这玩意儿抽下去震慑力很强,雷声非常大,但打人并不疼,穷途末路之时尚可一用),然后抽在豆子的屁股上。这个牛犊子哇——地哭了,真是老虎不发威,被你当成HELLO KITTY。
  被教训之后,再坐回餐桌,豆子非常老实地、一勺一勺地喝完了剩余的鸡汤。我的心里非常纠结,虽然我胜利了,但是我动武了,这种胜利没有技术性,胜之不武。豆子毕竟太嫩,根本不是妈妈的对手,等他再长大怎么办?武斗会陷我于无法自拔的境地。
  而最纠结的是,我其实很反对暴力教育。我相信暴力带给孩子的不安全感足够让他学会撒谎和虚伪,他会在表面上按照暴力规定的路子去做,但却是不得以为之的,一旦没有施暴者的监管,他会加倍地做回来。为了避免暴力,保护自己,他会自然而然地作假,而内心并不认同暴力那方的规范。
  我并不想让豆子看到一个动手打人的妈妈,暴力那一刻的我肯定相当凶狠,这样等我下一次亲他的时候,他会不会想跑,或者会不会觉得妈妈很分裂,凶起来像母老虎,温和起来像天使,就算小豆子不记仇,我自己心里都别扭。
  可是,如果孩子真的做了很糟糕的事(敲打鸡汤不算,但成长过程中其他错误难免),并且无视权威,一再挑衅,那么该不该体罚呢?我内心里也认为男孩子是应该接受一定体罚的,他必须学会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代价,包括疼痛上的。著名的英国贵族绅士教育,就包含了明确的惩戒权,王子违规,同样“鞭笞”。体罚,究竟算不算是惩罚教育中的一部分?
  因此,我想到的越来越多,惩罚,真是个深刻的话题。
  豆爸有话说:
  心理师爸爸手记:规则的建立
  在豆子的成长中,需要建立一些基本规则,适度的惩罚可以帮助他明确规则,从而促进成长。但是,如果惩罚的方式把握不当,非但起不到正面的促进作用,反而会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甚至成为家长的暴力行为。
  因此,我们就要谈一谈关于惩罚的问题了。
  什么情况下可以惩罚?
  通常意义上的惩罚是指做错了事情,而受到责骂、体罚等不同方式的处罚。在人本心理学看来:你是自由选择的,你做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的,前提是不损及他人利益。假如宝宝经常做有损他人利益的事情,那惩罚就是必须的了。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分清宝宝的行为是否确实损害了他人利益。有时候,违背他人内心的期望并不等于就损害了他人的利益。比如,妈妈需要宝宝安静,让自己能有时间完成一些文字工作,又或者妈妈需要宝宝能够不翻乱家里的东西,这样就不用经常整理,那么,宝宝不安静,或者乱翻东西,是不是损及妈妈利益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如果妈妈的期望是不合理的,相应的利益就不是不可以损害的。要求一个2岁的宝宝很安静地坐在一边半个小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样的期待,已经压抑了宝宝的本性,是不合理的期待。
  如果宝宝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玩耍或做事,而给妈妈造成了一些麻烦,妈妈就没有必要去惩罚宝宝。这样的情形下宝宝被妈妈惩罚,其实就是妈妈对宝宝实施暴力了。
  怎样惩罚比较好
  怎样让宝宝建立起基本的规则,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对于3岁以内的宝宝来说,惩罚是没有道德性质的,惩罚的目的只是让宝宝知道什么是不能做的,明确一个边界。因为儿童道德感的建立开始于3岁之后,到5岁左右才会有羞耻感、内疚感等道德情绪的体验。
  3岁以前的惩罚用打屁股的方式可能多一些,这样的肉体惩罚可以让宝宝感受到疼痛,从而避免一些事情和行为的重复发生。这类似于训练动物的方式,类似条件反射。
  比如,小宝宝在一岁多的时候,开始探索一些新鲜的事物,这时候,有些危险的物品也会被他们纳入探索的范围。电插座、刀、火等。这些物品都会给宝宝带去危险。假如在一开始宝宝去碰的时候,就直接让他感受到疼痛,将来他就不会再一味地去触碰了。当豆子要去摸电插座的时候,你告诉他那里危险是没用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他的手背上,或者屁股上打一下,让他知道疼痛,这样,他下次就不会去碰了。当然,在惩罚的时候,态度很重要,严肃和严厉的惩罚才是有效的。
  什么样的惩罚方式,更容易让宝宝接受,而不伤害宝宝的自尊和安全感呢?我个人比较赞同使用暂停的方式, 比如停掉宝宝喜欢的游戏、爱吃的零食,或者告诉他/她:因为你做错事,妈妈会有1个小时不理你。游戏、零食以及妈妈的反应都是宝宝在意的东西,都是带给他满足的体验,暂停这种体验对宝宝来说就是一种惩罚。这种惩罚使宝宝将错误与不愉快的体验建立起联系,不再去犯错,从而记住规则。
  惩罚与暴力的区别
  许多对孩子施加暴力的家长,都会认为自己是在惩罚孩子,其实理性的惩罚和施加暴力是两码事。所谓暴力,就是施暴者发泄自己的情绪,用攻击的方式对待他人,以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和无力感。暴力可以分躯体的、精神的,并不仅限于躯体。这即是说,如果惩罚者是理性的,平静的,并没有发泄自己的情绪,用攻击的方式对待他人,即便是“打屁股”,也不能被认为是暴力。相反,如果借惩罚发泄自己的情绪,人身攻击,即便没有“打屁股”,也是在对孩子施加暴力。
  其实,还有一种比“打屁股”更糟糕的暴力方式是很多中国妈妈经常会用的,那就是用让宝宝内疚的方式,来控制宝宝。
  秦先生是一个40岁的男性,求助的原因是抑郁。他与妻子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很大问题,感觉在家里压力非常大。原来,结婚时,秦先生的妻子是一个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女性,而秦先生什么都没有,所以,秦先生一直很感激自己的妻子。但随着时间推移,妻子似乎对自己要求越来越高,一旦不被满足,就会很激动,并用过去的事情去指责秦先生,说他忘恩负义。这让秦先生的内心充满愧疚感。
  有一段时间妻子得了甲亢,情绪非常糟糕,经常指责丈夫很多事情没做好。秦先生一直忍受着妻子的情绪。但喜子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差,在一次晚归后,妻子非常激动,发生了一次自残行为。秦先生很害怕,并且自责。之后妻子经常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她对他的不满,这让他感觉到无能为力。每当他内心有想离开的愿望时,亏欠和内疚的感觉就会把他淹没。
  秦先生为什么会这样?
  一般亲密关系中呈现出来的模式,都会和原始的亲子关系模式比较类似。去看看秦先生与自己妈妈的关系,就找到了秦先生矛盾体验的来源。
  原来,秦先生的妈妈就是一个很抑郁的女性,经常抱怨秦先生的父亲,而且经常生病,一生病就会在床上哼哼。秦先生很小就要照顾妈妈,有时候因为贪玩没有陪伴妈妈,妈妈就会很伤心,怨天尤人。这给秦先生带去很强烈的愧疚体验,逐渐导致他有拯救者情节。也就是说,他形成了这样的认知模式:我必须去照顾妈妈,假如妈妈不高兴,很难受,那就是我的错。他并不知道,妈妈无意中用了一个方式在控制他,那就是“内疚感控制”。秦先生在亲密关系中所做的一切,就是避免自己有内疚的感觉。因此,他并不是因为爱而去建立亲密关系,更多的是在做自己不想做,但必须做的事情。他很难分清楚什么是自己想做的,什么是不想做的。他不懂如何拒绝。
  很显然,秦先生一直处在妈妈的精神暴力下,这直接破坏了秦先生的亲密关系系统,当然,这也是秦先生一直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原因。
  这样的无力感让他很抑郁。
  暴力的持续,就是虐待。带来的后果很严重,危及一个人的人格构成。
  避免暴力的根源
  很多妈妈明知道用暴力不对,但无法控制自己。一次次的后悔之后,是一次次的暴力。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也许很多,但有一种原因是普遍的,即,一般经受过暴力的妈妈,也会无意识地重复暴力。这是因为她在自己年幼时,因躯体暴力内心形成了应激的反应,这是创伤性的。当发现自己对宝宝的行为很无力时(愤怒背后就是无力感),这样的战斗状态就被激发。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与攻击者认同”,意思是什么呢?
  在宝宝很幼小的时候,特别是两岁内的时候,假如被躯体攻击,宝宝是很恐惧的。而这样的恐惧必须要有一种方法去保护,这会导致宝宝开始认同攻击者的行为,因为,让自己成为攻击的那个人,自己就不会去体会到被攻击后的恐惧了。所以,很多攻击性强的孩子,往往一直是处在被攻击的状态下,他们为了认同攻击者,而成为了攻击者。
  妈妈们,请自我觉察一下,你是攻击性强的人吗?你还要继续用暴力吗?
其他文献
怀孕和生产是对身体的一次大考验,产后有些不适症状虽然危害不是太大,但仍会给产后妈妈带来困扰,需要及时调理。以下汇总了产后常见的12种不适症状极其简单的调理方法。  眩晕  分娩时因流血,会出现临时性的眩晕,如果在分娩后进行体检确认血红蛋白值正常,就不必担心。如果产后1周血红蛋白仍恢复不到正常值,就有贫血的可能,要多吃含铁丰富的动物肝脏和牛肉等,必要时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铁剂。如果眩晕严重到无法正
期刊
一本专为6~12岁天天被家长骂的小孩编撰的——《斗妈大全》近日在网上蹿红,作者是两位北京的四年级小女孩,稚嫩的笔触和配图让这个“大全”诙谐十足,二十余招“斗妈”招式令人忍俊不禁。对付老妈高招:趴在你妈身上装哭;喊着离家出走(千万别跑远);唱着歌,比如:妈妈是个小面瓜……面对这样的“小人精”,妈妈爸爸该如何接招呢?  《斗妈大全》揭示了亲子关系的另一面  圆融一笑  小学四年级的小女孩就能写出那么有
期刊
新妈妈由于孕产期处于生理特殊阶段,体重增加的同时,缺乏适当的运动,而导致肌力的减退,加上平日睡姿、站姿、坐姿的不正确导致肩颈酸痛。瑜珈中的有些体式能很好的帮助提高肩颈部的灵活和稳定性,让身心重获舒适和愉悦。  肩旋转式  佳人珈语  1 扩展胸腔,增加胸腺激素分泌,提早预防产后小叶增生。  2 放松肩关节,刺激关节液分泌,解除产后肩关节周围肌肉痉挛。  3 预防产后长期怀抱宝贝产生的肩部紧张和活动
期刊
上个月底,市役所(相当于市政府)的相关部门来了通知,10月27日去市役所卫生部接受1岁半的检查。那天,毛豆1岁7个月2周。  1个月、4个月、10个月都是政府补贴,去自己的小儿科或其他医院接受体检。这次是指定的地方,去了才知道,这次1岁半的检查增加了很多智力测试。  第一个项目是10个人左右一组,大家一起做游戏,听故事。  先是孩子和妈妈席地而坐,一个老师在前面一边唱日本的儿歌,一边示意妈妈帮孩子
期刊
鱼和虾可以为宝宝生长提供丰富的优質蛋白和其他营养,可是很多宝宝由小吃到大,都是简单的煮、蒸这两种方式烹调的,以至于对鱼虾类食物越来越不感兴趣。今天我们请到宝贝城的张孝源厨师长为爸爸妈妈们示范几种特别的鱼虾烹饪方法,让宝宝体会不同的味道。  花旗参炒爽虾球  材料:芥兰(切花)200克,花旗参片少量,虾球400克,彩椒、葱白、姜片、蒜头少许,盐、鸡精少许。  做法:  1 芥兰焯水,大部分摆在盘中,
期刊
果果有一次在家尿床了。因为整理床铺、换洗衣服,妈妈耽误了送果果上幼儿园的时间。为了说明迟到的原因,妈妈把果果尿床的事情如实告诉了老师。果果觉得老师和小朋友们知道自己尿床的事很丢脸,心里埋怨着妈妈不应该把这件事讲出来,小脸都气红了。  妈妈就不明白了,小宝宝怎么就有小秘密了?  宝宝也有不想让人知道的小秘密  这件事值得爸爸妈妈们深思。在生活中,有相当数量的人想当然地认为宝宝不应该有隐私,在家人面前
期刊
给孩子播种爱心收获真善美  奥奥妈  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小宝宝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他将懂得爱父母,爱朋友,爱这个世界,同时也能学会怎样爱自己。  快来播下“爱”的种子,灌溉以“善”的雨露,施以“真”的养分,让宝宝能够在逐渐的成长中能够保留最宝贵的真善美。  法国婴姿坊和《母婴世界》杂志与你们一起来寻找爱心天使,一起来感受这个处处充满爱的世界。  有人说,刚出生孩子的
期刊
春天是万物苏醒的季节,立春这天,人们有种特殊的吃食——春饼,并把吃春饼叫作“咬春”。随着时间流逝,春饼的内馅和外皮都发生了些变化,渐渐演化出春卷这么一种油炸的形态。  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成。春盘始于晋代,初名五辛盘。五辛盘中盛有五种辛荤的蔬菜,如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等,是供人们在春日食用后发五脏之气用的。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已经出现将春饼卷裹馅料油炸后食用的记载。到
期刊
梁振明  杭州市第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生,医学硕士。  刘国昌  副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儿童医院。中华小儿外科学会泌尿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外科分会微创及腔内泌尿外科学组委员。  谭美珍  主任医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常委,广东省健康促进委员会委员。  张喆  广州市妇女
期刊
一篇关于《我国婴幼儿全民补钙疑存利益链》的报道引发众多专家、网友热议,但对于普通的父母而言,我们更关注的是一个科学的解答:孩子到底需不需要补钙?除了“出生即补钙”的认知误区,枕秃、长牙慢、佝偻病等是否就是“缺钙”?检测微量元素能查出缺钙吗?宝宝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补钙?如果要补,怎么补?补多少  孩子都需要补钙吗?  母乳派:  崔玉涛(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 :母乳喂养的婴儿是否需要额外补钙呢?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