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利用2007年1月-2011年11月的月度经济数据,对货币政策对消费信贷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前期的消费信贷对当期的消费信贷有影响;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消费信贷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强。最后,文章从消费信贷自身和如何加强货币政策对消费信贷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关键词:消费信贷;货币政策;回归分析
我国经济一直以来都是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但是因为受到不断增加的国际贸易壁垒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已从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型经济转变为以消费为主的内需拉动型经济。而消费信贷作为促进居民消费的一种重要融资方式,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面对美国不断施压促使人民币升值,国内房价持续走高和国内通货膨胀加剧等问题,政府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从2008年到2011年11月,已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2次,累积提高了6.5个百分点。并且2011年5月12日,央行还加大了公开市场的力度,重启了三年期央票。这些措施究竟会对消费信贷造成哪些影响,而货币政策对消费信贷的影响程度又如何,本文将以实证分析的形式予以探讨。
一、变量确定及数据选择
本文意在研究货币政策对消费信贷的影响,所以指标的选取为消费信贷余额和与货币政策相关的指标:货币供应量M2、汇率、再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等。本文的重点是研究中央银行自2008年起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消费信贷的影响,所以数据的时间跨度为2007年1月到2011年11月。数据全部来源于中央人民银行网站。
为了消除通货膨胀对经济指标的影响,需要用CPI对这些数据进行调整。在计算CPI指数时,以2007年1月份为基期,该期指数为1,之后每期的CPI指数都为该期的CPI乘以上期的CPI,连乘到基期。得到各期CPI指数后,就可计算消费信贷余额和货币供应量M2的实际值,计算方法为:
第n期实际指标=第n期名义指标/CPI指n
二、模型建构
(一)指标筛选
本文的指标是选自于《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是基于模型对指标的要求、数据的可取性、指标本身对模型和消费信贷余额可能产生的影响综合考虑得到的。但考虑到这些指标之间可能存在着相关性或多重共线性等问题,会削弱或夸大回归结果,影响分析结论。所以为了保证模型的准确性本文采取逐步回归法建立模型。用各个指标分别与消费信贷指标做简单回归。在满足t值检验的变量中,取对被解释变量贡献最大的(即R2较大)的解释变量所对应的回归方程为基础,再逐个引入其余的解释变量。考虑到货币政策具有时滞性,所以各指标的滞后变量也包括在内。各指标的具体滞后期由各指标对被解释变量的贡献度决定。各解释变量分别与被解释变量做简单回归的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贡献度最大的为cc(-1)。以cc(-1)所对应的回归方程为基础个引入其余的解释变量,最后所得的回归方程为:
CC=β1CCt-1+β2CCt-2+β3M2+β4M2t-1+β5M2t-2+β6M2t-3+μ
(二)回归分析
对所得到的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估计方程如下:
CC=1.45CCt-1-0.47CCt-2+0.05M2-
t=(14.45) (-4.83) (6.71)
0.07M2t-1+0.04M2t-2-0.02M2t-3+μ
(-4.44) (3.05) (-2.57)
R2=0.999
D.W.=2.51
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度为99.8%,模型整体比较显著。各个指标也通过了t检验,说明各个指标对CC的影响显著。
(三)模型检验
单纯从显著性水平、拟合优度和D.W.值来看,该模型是一个理想的模型。但是由于方程的解释变量中存在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所以D.W.值不能作为判断回归方程的残差是否存在序列相关的标准。一旦残差序列存在序列相关,那么显著性水平、拟合优度等就将不再可信,所以进行Q统计量检验。所得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残差序列的1阶自相关系数超出了虚线,说明存在1阶自相关。
(四)模型修正与结果整理
因为原模型存在一阶自相关,所以将采用AR(1)模型来纠正。但是估计后所得的M2t-3的t值伴随概率为0.0634大于0.05,即该指标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不显著,所以剔除该变量,重新对该模型进行估计。
μ^=-0.48μ^t-1+ε
t=(-3.66)
R2=0.999 D.W.=2.11
对方程进行Q统计量检验,所得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的自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不存在序列相关。
对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显示,在1%的置信水平下,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即残差序列是平稳的,所估计的方程不是伪回归。
由于采用了ARMAM模型进行了修正,所以要对所得的估计式进行整理得:
CC=1.21CCt-1+0.10CCt-2-0.34CCt-3+0.05M2-0.05M2t-1-0.01M2t-2+0.01M2t-3+ε
三、实验结果分析
从最后所得的方程中可以看到,消费信贷是具有期限性的,前期的消费信贷会对当期的消费信贷造成影响。这是由于消费信贷主要是用来支付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家电贷款等耐用消费品的贷款,而这些贷款的金额都很高,需要分期、分额的偿还。
另外,从结果中可以看到,货币供应量虽然对消费信贷有影响,但是影响较弱。当期货币供应量增加一单位,消费信贷仅仅会增加0.05个单位。而且从结果中也可以看到货币政策对消费信贷的影响是有滞后性的。从货币政策的实施到最后产生效果,大概需要3个月。 四、促进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相关建议
第一,应该促进消费信贷种类的多元化发展。从对实证结果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消费信贷主要用于支付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家电贷款等耐用消费品的贷款,而这其中又以中长期消费性贷款为主。如表3所示,2007-2011年每年中长期消费性贷款都占了消费性贷款总额的85%以上。这是由于我国的消费信贷的种类较少,近年虽然也开办了汽车贷款、旅游贷款、综合消费贷款等消费贷款项目,但它们所占的比重较小,现阶段还是以住房贷款为主。
从国外的经济发展过程来看,消费信贷是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手段。而在我国消费信贷增长还很慢。我国GDP的平均增速为12%左右,而消费信贷每年仅为5%左右。在我国消费信贷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应该完善现有消费信贷项目的同时,促进消费信贷种类的创新,刺激国内经济的增长。
第二,促进消费信贷发展有利于宏观经济调控。我国经济最大的失衡是高储蓄、低消费,应该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将经济的重心转移到国内,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应对国际贸易中不断出现的情况,还有利于改善货币政策对消费信贷影响程度弱的状况,加强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
中央银行采取货币政策通常都是采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这样对整个经济体都会产生影响,这样就有可能对一些需要保护或鼓励的经济领域造成误伤。现阶段中央银行所实行的货币政策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防止地产经济过热,而针对这一目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区别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进行调节和影响。而针对房地产市场可以采用不动产信用控制。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是中央银行规定贷款的管理措施,包括约束贷款的最高限额、每笔贷款的最长期限和第一次付款的最低的金额等。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限制房地产投机,抑制房地产泡沫。而对于不动产以外的消费品可以采用消费者信用控制来实现。假如出现消费需求过旺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时第一次首次付款金额、缩短分期付款期限、限制用消费信贷购买消费品的种类、对不同的耐用消费品规定不同的信贷条件等措施抑制消费。而消费信贷越完善货币政策对其的调控越有效。
参考文献:
1.吴晨映.金融危机背景下关于消费信贷发展的思考[J].征信,2010(2).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4.周聪慧.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消费信贷政策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3).
5.桂蟾.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特区经济,2009(4).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消费信贷;货币政策;回归分析
我国经济一直以来都是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但是因为受到不断增加的国际贸易壁垒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已从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型经济转变为以消费为主的内需拉动型经济。而消费信贷作为促进居民消费的一种重要融资方式,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面对美国不断施压促使人民币升值,国内房价持续走高和国内通货膨胀加剧等问题,政府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从2008年到2011年11月,已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2次,累积提高了6.5个百分点。并且2011年5月12日,央行还加大了公开市场的力度,重启了三年期央票。这些措施究竟会对消费信贷造成哪些影响,而货币政策对消费信贷的影响程度又如何,本文将以实证分析的形式予以探讨。
一、变量确定及数据选择
本文意在研究货币政策对消费信贷的影响,所以指标的选取为消费信贷余额和与货币政策相关的指标:货币供应量M2、汇率、再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等。本文的重点是研究中央银行自2008年起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消费信贷的影响,所以数据的时间跨度为2007年1月到2011年11月。数据全部来源于中央人民银行网站。
为了消除通货膨胀对经济指标的影响,需要用CPI对这些数据进行调整。在计算CPI指数时,以2007年1月份为基期,该期指数为1,之后每期的CPI指数都为该期的CPI乘以上期的CPI,连乘到基期。得到各期CPI指数后,就可计算消费信贷余额和货币供应量M2的实际值,计算方法为:
第n期实际指标=第n期名义指标/CPI指n
二、模型建构
(一)指标筛选
本文的指标是选自于《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是基于模型对指标的要求、数据的可取性、指标本身对模型和消费信贷余额可能产生的影响综合考虑得到的。但考虑到这些指标之间可能存在着相关性或多重共线性等问题,会削弱或夸大回归结果,影响分析结论。所以为了保证模型的准确性本文采取逐步回归法建立模型。用各个指标分别与消费信贷指标做简单回归。在满足t值检验的变量中,取对被解释变量贡献最大的(即R2较大)的解释变量所对应的回归方程为基础,再逐个引入其余的解释变量。考虑到货币政策具有时滞性,所以各指标的滞后变量也包括在内。各指标的具体滞后期由各指标对被解释变量的贡献度决定。各解释变量分别与被解释变量做简单回归的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贡献度最大的为cc(-1)。以cc(-1)所对应的回归方程为基础个引入其余的解释变量,最后所得的回归方程为:
CC=β1CCt-1+β2CCt-2+β3M2+β4M2t-1+β5M2t-2+β6M2t-3+μ
(二)回归分析
对所得到的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估计方程如下:
CC=1.45CCt-1-0.47CCt-2+0.05M2-
t=(14.45) (-4.83) (6.71)
0.07M2t-1+0.04M2t-2-0.02M2t-3+μ
(-4.44) (3.05) (-2.57)
R2=0.999
D.W.=2.51
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度为99.8%,模型整体比较显著。各个指标也通过了t检验,说明各个指标对CC的影响显著。
(三)模型检验
单纯从显著性水平、拟合优度和D.W.值来看,该模型是一个理想的模型。但是由于方程的解释变量中存在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所以D.W.值不能作为判断回归方程的残差是否存在序列相关的标准。一旦残差序列存在序列相关,那么显著性水平、拟合优度等就将不再可信,所以进行Q统计量检验。所得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残差序列的1阶自相关系数超出了虚线,说明存在1阶自相关。
(四)模型修正与结果整理
因为原模型存在一阶自相关,所以将采用AR(1)模型来纠正。但是估计后所得的M2t-3的t值伴随概率为0.0634大于0.05,即该指标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不显著,所以剔除该变量,重新对该模型进行估计。
μ^=-0.48μ^t-1+ε
t=(-3.66)
R2=0.999 D.W.=2.11
对方程进行Q统计量检验,所得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的自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不存在序列相关。
对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显示,在1%的置信水平下,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即残差序列是平稳的,所估计的方程不是伪回归。
由于采用了ARMAM模型进行了修正,所以要对所得的估计式进行整理得:
CC=1.21CCt-1+0.10CCt-2-0.34CCt-3+0.05M2-0.05M2t-1-0.01M2t-2+0.01M2t-3+ε
三、实验结果分析
从最后所得的方程中可以看到,消费信贷是具有期限性的,前期的消费信贷会对当期的消费信贷造成影响。这是由于消费信贷主要是用来支付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家电贷款等耐用消费品的贷款,而这些贷款的金额都很高,需要分期、分额的偿还。
另外,从结果中可以看到,货币供应量虽然对消费信贷有影响,但是影响较弱。当期货币供应量增加一单位,消费信贷仅仅会增加0.05个单位。而且从结果中也可以看到货币政策对消费信贷的影响是有滞后性的。从货币政策的实施到最后产生效果,大概需要3个月。 四、促进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相关建议
第一,应该促进消费信贷种类的多元化发展。从对实证结果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消费信贷主要用于支付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家电贷款等耐用消费品的贷款,而这其中又以中长期消费性贷款为主。如表3所示,2007-2011年每年中长期消费性贷款都占了消费性贷款总额的85%以上。这是由于我国的消费信贷的种类较少,近年虽然也开办了汽车贷款、旅游贷款、综合消费贷款等消费贷款项目,但它们所占的比重较小,现阶段还是以住房贷款为主。
从国外的经济发展过程来看,消费信贷是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手段。而在我国消费信贷增长还很慢。我国GDP的平均增速为12%左右,而消费信贷每年仅为5%左右。在我国消费信贷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应该完善现有消费信贷项目的同时,促进消费信贷种类的创新,刺激国内经济的增长。
第二,促进消费信贷发展有利于宏观经济调控。我国经济最大的失衡是高储蓄、低消费,应该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将经济的重心转移到国内,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应对国际贸易中不断出现的情况,还有利于改善货币政策对消费信贷影响程度弱的状况,加强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
中央银行采取货币政策通常都是采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这样对整个经济体都会产生影响,这样就有可能对一些需要保护或鼓励的经济领域造成误伤。现阶段中央银行所实行的货币政策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防止地产经济过热,而针对这一目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区别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进行调节和影响。而针对房地产市场可以采用不动产信用控制。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是中央银行规定贷款的管理措施,包括约束贷款的最高限额、每笔贷款的最长期限和第一次付款的最低的金额等。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限制房地产投机,抑制房地产泡沫。而对于不动产以外的消费品可以采用消费者信用控制来实现。假如出现消费需求过旺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时第一次首次付款金额、缩短分期付款期限、限制用消费信贷购买消费品的种类、对不同的耐用消费品规定不同的信贷条件等措施抑制消费。而消费信贷越完善货币政策对其的调控越有效。
参考文献:
1.吴晨映.金融危机背景下关于消费信贷发展的思考[J].征信,2010(2).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4.周聪慧.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消费信贷政策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3).
5.桂蟾.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特区经济,2009(4).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