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本质主义”与“存在主义”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质主义”长期主导着历史教材的编写,造成历史叙事单调、事件缺失、人物脸谱化;进而也塑造了教师本质主义的思维模式,教学手段单一。以上种种弊端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打破这一教材编纂与教学实践的困境,我们需要以“存在主义”的思维还原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给历史人物丰满的血肉,让中学生在重温历史的过程中体悟历史之智慧。
  关键词:本质主义、存在主义
  一、本质主义与存在主义
  本质主义,是启蒙运动以来主导西方哲学思想的一种潮流,是思想界追求理性与真理的产物,思想家们认为任何事物都深藏着一个不变的、一以贯之的本质,用抽象而准确的概念表述这一本质是科学研究的根本要求。 这种思潮影响既深且巨,应该承认这种思想对人们打破中世纪神学对人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一种思想都有过犹不及之虞。这种思想对历史学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其一,历史学研究的重心集中于“本质”问题上,无论一个历史人物或者一个历史事件首先要追问其本质如何,对本质的追索代替了对过程的关注。其二,历史本身是一种存在状态,而且是一种历时态的存在,发掘历史资源的重点在于重现既往的存在,而不仅仅是判定一个人好与坏,或者某年某月某日所具有的历史转折意义。
  存在主义是19世纪哲学界对理性主义的反思与批判,认为,人不仅是理性的,也是具有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动物。存在主义哲学认为,存在先于本质,只有回归到人性本身才能彻底解放人类,一味地追求本质会将人类囚禁于理性的牢笼之中。 要评价一个人,首先要了解他的历史经历,而不是轻易断言他是好人或者坏人,道德的评判决不能取代历史的过程。存在主义是影响20世纪思想发展进程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在中国历史学界这种思潮影响还相对有限。虽然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但是必须承认这种思想对于推动历史研究与教学都有所帮助。下文将结合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为例,对本质主义存在的弊端做进一步分析与探讨。
  二、本质主义主导的教材及教学
  渗透着本质主义思想的教材几乎都有这样的弊病:概念的抽象化,人物的脸谱化,结论的固定化。关于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表述,人教版教材《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中写到“在这‘繁荣’的表象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然而,到底什么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矛盾?教材并没有进行具体的解释而类似于这样的提法在教材里屡见不鲜。学生面对这样的叙述,可能是一头雾水,历史的丰富情结被抽象的概念所淹没。
  赫伯特·胡佛在《“自由放任”的美国》中被描绘为一个弱智而无所作为的总统,“胡佛村”、“胡佛毯”“胡佛袋”等具有讽刺性的名称代表了美国民众,尤其是美国底层人民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无作为行为的不满,然而,这并不能否认自由放任经济思想在世界经济历史发展进程中所作出的贡献。自由放任的思想是大危机之前主导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思想,赫伯特·胡佛、柯立芝等总统只是这种思想的载体,胡佛只不过是被历史潮流推倒风口浪尖的一个人物而已。如果将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的责任完全强加于一位总统身上既不是客观的,也缺乏宽容之理解。一方面,任何历史人物都不能超脱于其历史时代而存在,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自19世纪以来一直是世界主流的经济思想,世界精英阶层普遍持有这种思潮与观念,美国总统当然是精英的代表,胡佛政府在经济危机中的无所作为必须置于这种历史观念中才能真正理解;另一方面,赫伯特·胡佛不只是美国的总统,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作为总统,他沿袭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对缓解大危机的危害基本无所助益,为世人所诟病。作为一个个体,胡佛贡献良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胡佛总统对于构筑跨大西洋关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胡佛研究所成为举世闻名的学术智囊机构。因此,如果以一个历史事件中的角色评判一个历史人物,尤其是以一种道德化的评判标准来判断一人的历史功过,不仅失去了历史所具有的启迪智慧的作用,也失去了开拓历史视野之功。
  历史,本身就是一种故事,是一种关于人的故事,从中文与英文的词根中我们都能看到“故事”的影子。英文的历史是history,内涵一个“story”,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教学的目标与使命所在。以生动与客观的态度,流畅优美的语言给学生讲述一个具体而生动的故事,是中学历史使命所在,教师的职责与使命所在。
  三、让历史教学回归“故事”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已经深深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网络资源的空前繁荣,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人民的眼球,教师在坚守着学生最后一处净化心灵的场所的时候,应该在尊重客观历史事实的情况下,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而不是枯燥乏味背书。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如何讲授历史?这是一个关于“怎么办”的重大问题,其中的意义自不待言。
  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何在?无论教学大纲还是考试大纲都对此做出了具体而微的规定。在笔者看来,中学历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感,要达到此种目标,教师必须有一种强烈的历史感,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曾经撰写小文予以探讨。历史感,简单而言,就是理解历史、体悟历史,并且从中获取智慧的能力。以本质为导向的历史教材编纂与教学模式似乎对于培养历史感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历史往往在“本质”的大幕之下遭到阉割与曲解。
  如何才能达到教学的目标呢?通过什么手段可以将历史“呈现”在学生面前呢?以往“填鸭式”的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历史教学的要求,在一个信息满天飞的今天,教师有必要也有责任通过网络筛选有效地信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历史本身就是鲜活、多元、开放的,各种不同的“史料”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手段,可谓“条条大道通罗马”,历史教师应该善于发掘不同的教学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历史,是流淌在时间这条河流中的片片帆舟,对历史多一分宽容,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理解,就越接近历史本身,靠近历史也就靠近了现实与自我,因为现实不过是历史在时间之流的延伸。对本质的评判与定性永远难以取代历史本身的丰富多彩,教材的规定与教师的灌输永远不会带给学生真正的智慧,因此,笔者认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使命在于,将历史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心去思考,如此,历史之于学生便多了一分亲近与自然。
其他文献
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建设工程领域的发展,监理制度的实施给工程整体质量提供了保障:与工程监理相比,项目管理的范围更大,分工更加细化,因此实现两种管理模式的接轨己
随着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日益扩大,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协作单位愈来愈多,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的全方位综合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程管理成为建设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进行的全方
摘 要 中国快速城市化运动改变了中国的步伐,随着经济社会和政治文化的发展生态一词被人们认识识及重视,一个诞生于“园林设计”之后的“景观设计”行业走到人们的视线中来。随之出现了许多所谓的“高档”的城市公共空间和“高档”的居住空间环境,取悦着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但是人们对视觉美却缺乏辨析,将一味的视觉美等同于设计真谛,却丝毫预料不到美艳背后的危机。  关键词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师 生态 和谐  就像一位
针对水利工程的隧洞施工技术,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更好的完善这门技术,这些对隧洞质量、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有关部门要多多与外界进行交流合作,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方
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建发展的需要,需要创新城建档案管理方法,制定新型的城建档案管理方案,坚持以城建开发与管理为主要基础条件,从而全面提升城建
随着“十二五”计划全面实施.长三角各地新一轮区域发展已呈现你追我赶各有千秋之势.而县域发展则是其中的重头大戏。
Qinghuayu Village, located at the northern foot of Panlongshan Mountain of Dashiqiao City, is thebiggest production base of alkaline fireproof materials in the
高中生物中最为基础的一个章节就是从生物圈到细胞,这一章节也是生物书中最为简单的一章,但是想要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同学们就要理清这一章节的知识点,做题的时候立即就能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