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青春与希望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sx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这种积极的学习不是来自于教师的作业布置的外推力,而是产生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内驱力,也就是学生自身兴趣使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主动参与至关重要,新教材的使用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力促进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强烈兴趣,便会为之付出极大努力,在积极探究中,又会产生一种乐趣。这样由趣至乐,便会形成一种学习探究的巨大动力。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逐渐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新方式。
  兴趣可增可减,这就看老师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唤醒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性学习这一语文实践的活动中去,我认为兴趣是首要的,它是探索的前提,也是学习的动力。所以老师的教学重在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学习才有创造性,而这正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没有兴趣,就没有发现的乐趣,就没有才能和爱好,就没有活的灵魂,就没有人的个性。”
  2.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在学习中,通过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已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语文科内涵丰富,既有丰富的艺术特性,更有强烈的人文精神,所以应该是“问题”最多的科目,然而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问题,也很少被问,更不知从什么地方找问题,似乎认为语文就是看一看文章,听听讲解就可以了,而教师围绕课文提出的问题也不少,但最后都自己归纳解决了,并没有能培养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没有注意到问题教学的双向性。我们经常讲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过程,教师的教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展开,以问题引导问题,以问题拓展问题,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完成对课文的深入探索。
  提出问题还要注意以下问题:通过设置情境,或展示,或对话,或阅读报刊等,提出要探究的问题。问题要与课文关联,并且能够引发学生进行信息处理并对语文现象做出解释的活动。还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否则就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但又要让学生能尝到探究成果,其程度足以引发学生探究,求知的欲望,并能引出另一问题,也可以从学生问题中遴选生成。
  因此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意识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又一关键。教师在讲课中要注意用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的问题,由学生的一个问题引向更深的问题,在问题的讨论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审美体验,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应该明确,那就是策划、组织、引导。问题教学模式已讨论多年,课堂教学中似乎也早已贯彻,但“问题”的目的方式、角度还没有把握好,步步设疑,满堂问的现象也是有的,以为这就是问题模式教学了,从而形成了“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这一表面上是以学生为主体,实际上是教师唱主角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已被老师的“问题”淹没了。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明确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在实践中我们还缺乏信心和耐心,长期的接受性的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个性,增加了依赖性,提不出问题也不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这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那么没有问题的第一步,又如何去研究呢?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对学生要“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写作中“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些目的与要求都提出了要从学生自我的角度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探究性学习的形式主要特征就是协作,建立协作的理念,这不但是形式,而且也是探究性学习的一项内容,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如何构建人格互重,平等自立,共同合作的学习框架和运作机制,从而共同以主人的身份去完成教学探究任务,让每一个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最好的发挥。笔者在初中二年级开展语文专题性阅读探究学习中,先是将每班学生根据他们各自的兴趣,自由组合,像喜欢《三国演义》的,爱好《水浒传》《西游记》的,对戏剧有兴趣以及爱好外国文学作品的等分别组合,在一个班中分成了7、8个小组,(每个小组4-5人)展开,这里首先需要规划,细致分工,确定课题,然后收集资料,共同阅读、分析、归纳、整合,从而形成成果。探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改革,是培养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教育观念在教学领域的体现。因此传统的单一的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已经不适应探究性学习的需要。探究性学习需要更灵活,更有效的组织形式。学生之间的合作无需质疑,教师与学生也需要合作。
  在这一组织形式的过程中,首先是教师的重新定位,教师既是指导者、组织者,也是参与者,以平等的身份以民主的态度,充分尊重学生的发现、探究,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多肯定每个人的工作,以互动的理念,以探究的意识,科学地促进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答案的制造者。学生在传统的观念上会无意识地将老师当作权威,甚至是解题的依赖,而老师也习以为常,这在低年级阶段比较明显。而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自学探究能力,所以老师“问”必亲躬,答必细致,这样“周到”的服务,会导致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丧失、同时也失去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在问题面前,教师不要急于解答,也以探索者的身份,与学生合作,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究分析,共同得出解答。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让学生做一些辅助工作,如批改作业,准备教具,共同收集问题,组织语文课外活动等,这样平等互助的方式,其实就是协作方式,作为“闻道在先”的教师,以与学生合作的身份定位自己,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好感,对教师信任感和对自信心都会增强;以往唯命是从,不敢质疑的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4.利用现代化媒体进行探究性教学
  课件、投影、多媒体这些现代化教学媒体,为语文教学效果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时,我利用课件结合课文内容展现了大自然的有关现象,如水中蝌蚪报春天来临的画面,鱼鳞上显示年龄的圈圈的画面,三叶虫化石的背景与环境的画面,图文并茂,声色俱全,把课文内容作了最好的解释,课文内容虽然抽象,但学生理解得很好。学完课文后,老师要求同学们再说说其他“大自然的语言”,他们谈得很好,如:“大雁南飞表示冬天的来临”、“龟背上有小水珠表示要下雨”、“蚂蚁搬家”、“燕子低飞表示要下雨”等等。
  5.享受成功的乐趣
  曾经盛行的“成功教育”的主旨就是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和更持久的动力,探究性学习更是如此。首先,学生探究学习的结果,要形成结论,要用书面、口头、图表等形式展示,要通过表达使探究成果外显化;其次,老师对学生探究的过程要十分关注,要让学生觉得他们所干的事情是十分受老师重视的,从而热情投入;再次,老师对学生探究学习的要求不能太高,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特征、体力特征,果子挂得太高,其味道再诱人,学生力所不能及,也会放弃;最后,对学生探究的成果哪怕是一丁点,也要予以充分的肯定,让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再探究的欲望。
  初中进行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培养,可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天性,开启关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文可义.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操作.长春出版社2003
  [2]李秀宾.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初探
  (责编 李 晔)
其他文献
我第一次把音乐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是用乐器配合授课的,内容是抒情性很浓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具是一把吉他,两首改了歌名的歌曲《让我再看你一眼,阿妈妮》和《祝你一路顺风,子弟兵》。这篇文章除了记叙段落外,前后及中间穿插了很多抒情段落。整节课,我都安排在唱读中进行,以抒情段落为主,由一个学生朗读到两个学生朗读,到小组朗读,到全班朗读,在朗读中感情得以升华。朗读到情深处,吉他声响起,首先是老师的歌声
酿蜜需得采百花,课外阅读对于中学生来说,既能丰富他们的语言感性材料的积累,又能增强他们的语文理论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能使课外阅读成为启动学生并保持其自觉阅读的行为。但在农村中学中,大多数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差,买书少,没有形成一种家庭读书氛围;还有许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是决定着学生能否真正减轻学习负担的关键。其中,高三英语复习课在高三课堂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切实做到“减负”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模式。  有的教师高三复习课的教学方法仍停留在“教师讲语言点、讲语法,学生做练习”的陈旧模式上,加上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教师
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英语卷中信息量最大、考查能力最多、比分最重的题型,既考查学生对所给文章的整体理解,也考查其对某一片断的理解。从2006年全国中考阅读理解题分析,所考查的题型、体裁及题材主要有:  A.No.Just this case   B.I’d like a ticket to Mexico city    C.I have a reservation(预定)oil Flight 27  t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一个焦点。体验式学习强调了身体性的参与,强调活动、操作、实践,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创设情境为体验提供活动、操作、实践的前提,它是体验式作文教学中一个常用的教学方法。情境创设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实践中,我常采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
“这是个文字泛滥的年代。或华丽而空泛,或冷冽而无所寓,长久地泡在里面,大脑就会变成看似筋斗实则无营养的泡面。不太好意思地说,满天乱飞遍地混爬的中高考满分或优秀作文,大多是上述垃圾文字。我看那种陈词滥调的东西,那种围绕一个不知所云的主题进行不知所云的扩展而产生的不知所云的文章,未免像看到了闻一多笔下的死水:颜色倒是绚烂缤纷,内容嘛,嘿嘿……”这是一位秀外慧中的女孩写的《作文论》片断,在我找了很多的高
星期六的晚上,妈妈看见我的一双运动鞋坏了,便拉着我去买鞋。  来到鞋店,妈妈让营业员给我拿了一双35码的运动鞋。我试了试:“哇,还挺合脚的。”接着妈妈又让营业员给她挑了一双皮靴,妈妈一试,大小刚好。咦,妈妈的鞋码怎么比我的鞋码还小?我奇怪地问:“妈妈,这鞋上的数字是不是印错了?怎么你的鞋码比我的还小?我的鞋码是35,你的怎么只有24?”妈妈和营业员一听,都笑了起来。  营业员笑着和我说:“小朋友,
初中语文教学承担着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任务。作为起始年级的七年级,育人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既不像小学生,也不像中学生,叛逆性格初露端倪,俨然一副不服管的“小大人”形象。这个阶段的孩子处处想独立,但又方方面面表现为不成熟。比如,这些孩子在家里开始不听父母的管教,与父母逐渐产生代沟;在学校里,生活上马马虎虎,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学习上很多人又一时难以适应多学科、快节奏的初中生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学科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笔者从思维训练的题型设计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溯源题名,学以致用    示例:   某校实验楼落成后向全校师生征集楼名,几经筛选,最后确定为“躬行楼”,试问取名的文化内涵?   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人们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取名“躬行楼”,旨在
伴着人们的欢呼声,“独角兽”号缓缓地靠了岸。岸边聚集了不少民众,他们有些是水手们的亲人,还有一些是来维多利亚港旅行的游客。新人水手杰克和查理站在船舷上,兴奋地朝着人群挥手,回应着他们的热情。水手们都陆续下船了,十几个搬运工人走上船,开始搬运货物。查理用手肘推了推杰克,说道:“喂,咱们也下船吧。瞧把你兴奋得,你这家伙还真是没见过世面呢!”  杰克说道:“我来自一个小渔村,这么大的港口和都市,我还是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