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玉米黄叶突变体的光合特性研究

来源 :生物技术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业生产中光合作用是作物积累生物量的主要方式,其主要依赖于多种光合色素和完整的叶绿体结构与功能.而玉米叶色突变体对于研究叶绿体发育、提高玉米光合作用能力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两个玉米自交系郑58(Z58)和B73为对照,对从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phonate,EMS)处理后的不同玉米诱变群体中筛选到的2株黄叶突变体yl?1(yellow leaf?1,Z58背景)、yl?2(yellow leaf?2,B73背景)以及从玉米自交系Z58中发现的1株自然黄叶突变体yl?3(yellow leaf?3)等3个表型相似的玉米黄叶突变体的形态特征、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个突变体在整个生长周期内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黄叶表型、不复绿、植株矮小、发育迟缓;叶片总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叶绿素a/叶绿素b比值显著升高(P<0.05);不同突变体的各类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个突变体的黄叶表型可能是由不同基因的突变导致相关四吡咯化合物合成异常引起的.研究结果为定位引起3个突变体黄叶表型的突变基因和进一步探讨其利用潜力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栖息地破碎化、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着中华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的生存.目前,中华鬣羚的行为研究还比较匮乏,因此有必要构建中华鬣羚的行为谱及PAE (posture-act-environment)编码系统,以期促进其基础行为资料的完善,为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和保护工作奠定基础.本文旨在:(1)参照国内常用的动物行为编码方法,以“姿势-动作-环境”为轴心,建立中华鬣羚的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并随机抽取20%的中华鬣羚视频作为检测样本,对行为谱的实际使用效果进行测试.(2)对中华
《生物多样性公约》(简称《公约》)作为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与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息息相关.对《公约》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分析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中的热点与趋势能为科学制定“2020年后框架”提供参考,也能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本文以CNKI中的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软件构建知识图谱,对《公约》研究的发文量、研究机构、作者、研究热点等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当前对《公约》领域的研究进展.结果 显示:(1)自1992年来,对《公约》研究的发文呈波浪形上升趋势;(2)
花青素是一类保护植物免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因其赋予植物丰富的色彩和对人体的保健功能而受到广泛关注.花青素合成调控机理的相关研究是目前园艺作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对于园艺作物花青素含量的提高、种质品质的提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国内外园艺作物中花青素生物合成调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环境因素、酶与激素、DNA甲基化与泛素化和调控基因等对花青素生物合成的作用,以及花青素抵御外界胁迫的功能机制,综述了近年来园艺作物中花青素生物合成调控的研究成果,以期利用基因工程为提升园艺作物的色彩丰
大中型兽类种群数量的估算是动物生态学中重要的基本问题,受到研究者、管理者和公众的共同关注.国际上从20世纪中期开始研究该问题,已出现了多种研究方法和相应案例,且还在快速发展,但世界各地仍有很多物种的种群数量尚未知晓.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调查大中型兽类种群数量,取得了重要进展,也还有很多物种的种群数量尚不清楚.因此,有必要归纳国际上种群数量估算的研究进展,同时,总结国内研究的现状、优势和趋势,供研究者参考.本文首先选择估算大中型兽类种群数量的原理、数据来源和模型这3个要素归纳出简明的研究框架,将现
兰州市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是黄河流域综合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了解其鱼类多样性现状及变化趋势对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尤为重要.本文于2020年7-10月对黄河干流兰州段及其4条支流(庄浪河、大通河、湟水河和宛川河)开展了鱼类多样性、分布及影响因素调查,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Cody和Routledge指数、Bray-Curtis相异性系数对黄河兰州段5条河流鱼类群落进行评估,同时通过相对多度(relative abundan
扁核木(Prinsepia utilis)为中国西南地区温带森林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但对其野生资源种群遗传结构及成因的了解严重不足.我们采用核微卫星分子标记,对32个扁核木自然种群共377个个体的群体演化历史进行了探讨,并评估其遗传资源.研究发现扁核木种群自西向东可划分4个遗传群组,即喜马拉雅、横断山以及云贵高原西部和东部群组.其中,最大的遗传分化存在于喜马拉雅和其他区域种群间.与喜马拉雅和云贵高原东部群组相比,横断山和云贵高原西部群组混合了其他群组的遗传成分.种群动态历史分析显示中部2个群组在喜马拉雅和
表观遗传修饰通过改变染色质空间构象和基因表达调控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器官发生和癌症形成,其调控形式包括组蛋白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DNA甲基化、基因印迹和X染色体失活等.缺失的、小的、同源异形2(absent,small,homologous 2,ASH2)是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复合物的核心成分,其属于三胸腔结构蛋白家族;在哺乳动物中ASH2可特异性甲基化H3K4,激活基因转录.在介绍组蛋白甲基化和三胸腔结构蛋白的基础上,综述了ASH2甲基酶对基因转录、HOX基因表达、癌症发生发展和细胞分化的调控功能,
自Janzen-Connell (J-C)假说提出后半个世纪以来,生态学家在热带及亚热带森林对该假说开展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由专性天敌导致的J-C效应所引起的负密度制约是维持森林多样性和决定群落组成的重要驱动力,该假说成功地解释了热带及亚热带森林的丰富多样性.土壤病原真菌所引起的植物-土壤负反馈是J-C效应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然而,对于植物-土壤负反馈是否能够维持森林群落中的大量稀有种仍然存在许多争议.基于当代物种共存理论的“稀有种优势”假说认为,只有在满足“可入侵准则”(即物种在稀有时具有种群增加的趋势)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发生于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为探究转基因牛乳中提取的重组人乳铁蛋白和重组人溶菌酶对改善UC的作用,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构建小鼠UC模型,30只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模型对照组(DSS组)、低浓度乳铁蛋白组(L-rLF组,50 mg·kg?1·BW?1)、高浓度乳铁蛋白组(H-rLF组,100 mg·kg?1·BW?
铁死亡(ferroptosis)是2012年新发现的一种非凋亡的细胞死亡形式,其实质是依赖铁离子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脂质氢过氧化物蓄积导致的线粒体形态改变和细胞膜磷脂过氧化损伤.铁死亡与许多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理进程密切相关.然而铁死亡参与肾脏疾病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尚缺乏系统和深入的认识.针对铁死亡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及其在肾脏相关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