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华冈青洲是日本江户时代汉兰折中派的代表医家,以“内外合一、活物穷理”为核心理念,在尊崇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西医外科的精髓。小说《华冈青洲之妻》使其在現代社会广为人知。在表现婆媳之间的女性纠葛之余,有吉佐和子借小说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汉方医学观,强调日本汉方医学的独创性,也暗中批判老人们过分依赖汉方药,但她并不否认汉方药和民间药的作用。有吉汉方医学相关题材的小说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及中日文化交流价值。
关键词:有吉佐和子 《华冈青洲之妻》 汉方医学 华冈青洲
起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的日本汉方医学,沉寂了近百年以后,在现代社会得到复兴。日本社会小说家有吉佐和子(1931—1984)出身素封之家,在热爱传统的同时也具有批判传统的精神。其小说多数以她的故乡——风景优美的纪州为背景,描写在当地世代居住的豪族、世家的生活,重点在于旧的家族制度与传统的变化和崩溃,描写女性在社会变革与生活内容的转变中如何生活,鲜明地表达她理智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世界观。有吉作品中与医学、人的生命和健康深度相关的内容较多,也反映出其对汉方医学的看法。
一、汉兰折中的代表医家——华冈青洲
华冈青洲(1760—1835)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的外科医生。他在医学上贡献较大,以“内外合一、活物穷理”①为核心理念,在尊崇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荷兰外科技艺,成为汉兰折中派的代表医家,其医疗思想的基础在汉方,而在技术方面则吸收了西医外科的精髓。华冈青洲生于纪州平山村,22岁赴京都学习内科和外科,认为“有志于外科的人不可不精通内科”,“外科医生的手术刀和武士的刀一样,必须在详细诊察患者内外之后研究清楚再下刀以匡正是非”。天明六年(1786),他回到故乡继承父业行医,同时专心进行药草的研究,尤其探讨传说中的中国东汉时期华佗进行开腹手术时所使用的麻醉药“麻沸散”的真面目。青洲是先学习兰方,之后再学习汉方的。由其改良的中医药方而制成的紫云膏(当归润肤膏的改良)、十味败毒汤(荆防败毒散的改良方剂)现在仍然在使用。
据说华冈青洲于1805年10月13日使用通仙散为在和州宇智郡五条经营染坊的利兵卫60岁的母亲进行乳癌手术并取得成功。这是世界上首次使用全身麻醉的方法进行手术并且成功的案例。华冈青洲由此扬名,门人达到了1887人,但是青洲除了传授给身边弟子以外,并未将通仙散的秘方外传,也未著书立说,因此以往并不为普通大众所知。而有吉母亲的娘家与青洲家是同乡。正如华佗之所以能够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与文学作品《三国演义》的渲染及广泛宣传关系密切一样,是有吉佐和子的小说《华冈青洲之妻》②这部作品使华冈青洲在现代社会广为人知。《华冈青洲之妻》出版于20世纪70年代,写的是华冈青洲的母亲与妻子的故事,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戏剧,还拍成了电视剧在NHK电视台播出。
二、《华冈青洲之妻》
有吉佐和子的《华冈青洲之妻》以和歌山为背景,以家庭的形式进行描写。小说开篇介绍贫穷的外科医生华冈直道治好了名门松本家的小姐美女於继的皮肤病并娶其为妻。同样,加惠也是名门闺秀,是纪州名手庄的世家的女儿,直道经常为其祖父看病。加惠接受了来自华冈直道之妻於继希望其嫁给华冈家长子青洲的请求,嫁到了青洲家。日本江户末期医生的社会评价较低,经济方面比不上自己的世家,但是加惠身负使青洲家业更加兴隆的希望,支撑了后来青洲革命性的药品开发,使青洲在世界上率先以在麻醉下进行乳癌摘除手术取得成功。按照於继的理论,与立志于医术的医家相伴一生的人,出身农、工、商之家的女子都不合适,而武家之女是最适合的。因此於继去加惠家替儿子求婚,向加惠父亲阐述嫁给医家为妻的女子的条件:第一要身体强健,第二要性格刚强。这一情节也为后文婆媳之间的竞争埋下了伏笔。
当时青洲正在京都学习,并未在家,因此作为新郎的青洲未出席婚礼,而新郎的座位上放置的则是《本草纲目》一书,据说那是青洲的祖父云平的抄写本。婚后的加惠除了做家务还管理药草田地,力图掌握作为医家妻子所应习得的知识,这样做是义务也是美德。小说前面的部分(五)写到加惠与於继在种满草药的院子里拔草,谈话中於继提到曼陀罗花:“你父亲他们把它称作曼陀罗花,毒性特别强,所以提醒说不能错把它放入口中。那样会因止不住笑发狂而死。它也叫胡茄子,把叶子干燥后混入烟草中对哮喘非常有效。将汁液涂抹到伤口也可以用于止痛。”
但是不久之后母亲於继与妻子加惠变成了婆媳对立的关系,甚至发展到竞相用自己的身体来试验青洲制成的麻醉药“通仙散”。小说接着从母亲希望青洲为乳癌晚期的妹妹使用止痛药展开叙事。在妹妹於胜死后,青洲进行麻醉药开发,经过在猫、狗等动物身上取得实验成功后,到了需要进行人体实验的最后阶段。二人仿佛在竞赛谁更爱青洲一样,母亲於继和妻子加惠都希望在自己身上进行人体试验。服用麻醉药的实验虽然由婆媳两人来做,但是加惠用了比於继的成分更强烈的药物,昏睡后失明。失明的加惠净化超脱了对於继的憎恨之情,在周围人们的安慰中走完了六十八岁的一生。
青洲之妻加惠协助丈夫的实验致盲是历史事实。据宗田一氏推测,青洲实验的目的是曼陀罗花的用量。青洲参考麻沸散创设的“通仙散”是将曼陀罗花捣碎混合的粉末。将其放入热水中经过一两次沸腾后搅拌,去渣,趁温热时服用,两到四个小时即显出效果,瞑眩昏睡不省人事。这一药方中起最重要作用的曼陀罗花是将曼陀罗(茄科)的叶、茎、花、果实干燥后制成的生药,含有山莨菪碱。中国的李时珍确定曼陀罗花具有定喘、祛风、麻醉止疼等药效和功效,把曼陀罗花与火麻子花配合使用,研制成功了可以直接运用到医学临床上的麻醉剂。以下是小说《华冈青洲之妻》中对加惠所使用的试验药物成分的描写:
用不着加惠叮嘱,青洲在开始调制的药物中加入的曼陀罗的花、种子的数量都比让於继喝的多得多。另外,还分别加入了少量的剧毒的草乌头、白芷、川芎、鬼马草等。青洲详实地将药品的名称和分量记录在本子上,为了随时记录加惠服用后的状态,将本子翻开放在被褥旁边。 小说中叙述华冈青洲在妻子的人体实验中使用了在母亲身上未使用的大量的曼陀罗花和剧毒的草乌头、白芷、川芎和鬼马草,因此,加惠作为媳妇就感觉到了相对于婆婆的优越感,但结果是付出了失明的代价。虽然妻子加惠因试验药物的副作用而失明,但是她可以為自己这一光荣的牺牲而自豪,而婆婆於继则感到了令人震惊的挫败感,这种变形的战斗不禁让人感到背脊发凉。小说以对三人坟墓的描写结尾,“母亲的墓、妻子的墓都很小,小到仿佛被青洲的墓所遮蔽”。这显示了作者对青洲医学功绩的表彰与赞美,但也象征着两位女性的献身与牺牲被遗忘,作者显然意识到了女性的努力被遮蔽在男性身影之下的徒劳与虚幻。
虽然《华冈青洲之妻》中的婆媳之战吸引读者的目光,但是该作品最打动人的并不是这一情节,而是华冈青洲本人。小说中讲述加惠于姑娘时代就在一旁听到前来拜访祖父的青洲的父亲直道说“不久就要到兰方的时代了”,表明纪州也吹来了时代的新风。后来云平(青洲)学成回到家,也自信地说:“我在跟随大和先生学习的同时也向古方医学派的吉益南涯学习,是因为对卡斯帕尔流派的根本主张具有强烈的共鸣。但是我觉得能够在这种自由的思想指导下从大处着眼也是托父亲这个乡村医生的福。……我认为正是因为基于吉益先生的以其自家实物实地的体验为治疗根本的想法,再加上卡斯帕尔流派的实际技能,外科才得以完成。活物穷理,这是我今后的目标。”小说中还写了云平的看法:
兰方和汉方都是既有长处同时也有缺点。搞兰方的人理论缜密,但不可疏忽方术。汉方医熟知方术,却不通理论,所以被兰学家称为傻瓜。若只知理论,却不能熟悉方术则今后无法成为够格的医生。
小说还借加惠的心理活动和推测来描写青洲在手术前全力做准备,如翻看古代医书,通览自己以往所施行的手术的记录,甚至重新通读《本草纲目》。正如有吉佐和子在小说《复合污染》中的叙述所表明的那样,青洲践行了一生活跃于诊疗实际的理想:
我想起了华冈青洲在进入晚年之后,必定送给站在他面前的弟子的汉诗:
唯思起死回生术,
何望轻裘肥马门。
即使青洲这样的名医,每当在患者死亡时还是会感叹自己医术不够高超。虽然精通外科医术,但是青洲对自己妹妹和女儿的疾病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她们离开人世,这是作为医者的何等的无奈与哀伤!
三、有吉佐和子的汉方医学观
对于青洲开发出麻醉药这件事,有吉在小说《华冈青洲之妻》中引用了青洲在《乳癌治验录》中所做的记录并加以评说,表述了自己的观点:
乳癌的手术就这样成功了。在同一记录的开头处青洲写道:“我疗乳癌乎。窃拟华佗之术。”因此,他将自己命名的东西特意同华佗所使用的麻醉药一样记录为麻沸散。一千七百前的医圣没有为后人留下任何记录,所以青洲模拟华佗并没有具体的线索,这完全是他自己的独创。特意这样用华佗来见证,可能是因为他至今没有忘记自青春时期就开始作为奋斗目标的医圣之名,也可窥见手术时青洲的干劲。
此段文字表明,有吉认为青洲的麻醉药是他自己独创出来的,因为距今年代久远的华佗并没有为后人留下任何可供参考的记录和线索,所以青洲无从模仿,青洲之所以用华佗的麻沸散命名并记录自己制成的麻醉药,是因为他要牢记自己一直以来要成为华佗那样的医圣的奋斗目标。这段文字也表明,在当时的青洲心目中,中医和中医的医圣仍然处于神圣的地位,充分显示出其尊重历史、尊崇华佗为麻药之祖的心态。青洲作为汉兰折中的医家,为自己是“汉方医”而自豪,并不特意强调或者突出兰方医术。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9世纪初“汉方医”在日本的医学界不可撼动的强势地位。而有吉作为20世纪的作家,反观历史上的青洲之成就,却表达出一种自江户时代以来本居宣长等人所主张的排除汉意的思想倾向,无视或者弱化中国文化的影响而单方面强调日本人的独创性。连青洲本人都景仰的中医医圣对日本汉方医学的影响并非是作家的观点能够否定的,并非因为没有具体的记录就能够说明没有影响存在。但是,这也说明日本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即在各个领域突出强调日本的“独创性”。虽然“一般认为华冈青洲麻沸汤的源头应该追溯到以花井、大西配方为先驱的汉洋折中医家那里,而不是只有在服用‘草乌头’效果不佳时才用曼陀罗花的中国医学”,然而华冈青洲的医学知识和手术技艺属于汉兰医学折中的结果,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
有吉佐和子在另一部小说《恍惚的人》的一些场面中描写了许多老人喜好汉方药或民间药的情节,暗中批判老人们过分依赖汉方药。其一是整理母亲遗物的场面:
真是一无所有。京子最遗憾的是,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能拿回去当遗物送给婆婆。作为儿媳妇,她在这方面还是有虚荣心的。
“还真有不劳动就这么活着的。二十年了吧,干什么来着?”
只找到了一包包的药。像中药这种东西也都装在口袋里,挂满了厨房的天花板。因为茂造拿它当茶喝,有的药,昭子以前也见过。
其二是写主人公茂造老人过分依赖汉方药,妻子“总是按丈夫的吩咐煎熬麻烦的汉方药”,“茂造对所有医生都不信任,因此热衷于吃汉方药”。
茂造一向有肠胃病,一应药物疗法都试过。煎了中药,早晚当茶喝。有一阵曾经热衷于喝青汁,很讲究青菜的新鲜程度,连院子南头的地也开了,拿它种过蒿子菜。新鲜青菜要用瓷缸捣碎,再用纱布挤出青汁来。③
由此可见汉方医药在老一代日本人心目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恍惚的人》是以老人的遭遇为题材的小说,以一个小康之家为背景,描写患病老人长期得不到适当照顾而精神恍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麻烦,揭示老人问题的社会性,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空虚苦闷的思想情绪和晦暗的人生观,还展现了日本的社会风俗及生活习惯。但是有吉也不是说汉方药和民间药就无用,她在小说中写道:“虽然达不到不老长寿的目的,但老人教给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各种非凡的智慧,例如感冒吃牛蒡,美容用薏苡等。”
有吉佐和子的小说《华冈青洲之妻》使幕末汉兰折中派的名医华冈青洲在现代广为人知,但并非只介绍华冈青洲在医学方面的功绩,而是主要描写对青洲乳癌手术的成功做出献身性贡献的妻子的故事,值得一读的是其将现代仍然困扰着人们的婆媳问题摆到读者面前。在汉方医学相关题材的小说中,有吉借小说中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汉方医学观,一方面强调日本汉方医学的独创性,另一方面也暗中批判老人们过分依赖汉方药。但是虽然汉方药和民间药不能实现人们不老和长寿的目的,但教给人们养生的智慧。有吉的小说在中国得到译介的较多,例如《恍惚的人》(两个译本)、《复合污染》《非色》《木偶净琉璃》等,但是《华冈青洲之妻》却未见译本,这反映出日本汉方医学在日本文学中的表现尚未引起中国学界的关注。笔者认为,这类小说除了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以外,其文化交流价值,特别是对中日关系等其他价值意义非常重大,是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的绝好文本,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① 指内科和外科。华冈青洲在理念上认为医道分内科、外科是根本性的错误。
② 小说目前尚未见中文译本,本文所引小说原文均为笔者翻译。
③ 〔日〕有吉佐和子:《恍惚的人》,秀丰、渭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38页。译文中的“中药”即本文所指的汉方药。
参考文献:
[1] 東玲児.「華岡青洲の妻」から「和宮様御留」まで有吉佐和子さんの小説と漢方·民間薬[J].漢方研究,1978(7).
[2] 有吉佐和子.華岡青洲の妻[M].東京:新潮社,1972.
[3] 呉秀三.華岡青洲先生及其外科[M].京都:思文閣,1971.
[4] 大矢博子.有吉佐和子傑作十選[J].文芸春秋 オール読物,2014(7).
[5] 有吉佐和子.複合汚染 上[M].東京:新潮社,1972.
[6] 廖育群.扶桑汉方的春晖秋色——日本传统医学与文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作 者:姜毅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日比较文学。
编 辑:赵 斌 E-mail:948746558@qq.com
关键词:有吉佐和子 《华冈青洲之妻》 汉方医学 华冈青洲
起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的日本汉方医学,沉寂了近百年以后,在现代社会得到复兴。日本社会小说家有吉佐和子(1931—1984)出身素封之家,在热爱传统的同时也具有批判传统的精神。其小说多数以她的故乡——风景优美的纪州为背景,描写在当地世代居住的豪族、世家的生活,重点在于旧的家族制度与传统的变化和崩溃,描写女性在社会变革与生活内容的转变中如何生活,鲜明地表达她理智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世界观。有吉作品中与医学、人的生命和健康深度相关的内容较多,也反映出其对汉方医学的看法。
一、汉兰折中的代表医家——华冈青洲
华冈青洲(1760—1835)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的外科医生。他在医学上贡献较大,以“内外合一、活物穷理”①为核心理念,在尊崇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荷兰外科技艺,成为汉兰折中派的代表医家,其医疗思想的基础在汉方,而在技术方面则吸收了西医外科的精髓。华冈青洲生于纪州平山村,22岁赴京都学习内科和外科,认为“有志于外科的人不可不精通内科”,“外科医生的手术刀和武士的刀一样,必须在详细诊察患者内外之后研究清楚再下刀以匡正是非”。天明六年(1786),他回到故乡继承父业行医,同时专心进行药草的研究,尤其探讨传说中的中国东汉时期华佗进行开腹手术时所使用的麻醉药“麻沸散”的真面目。青洲是先学习兰方,之后再学习汉方的。由其改良的中医药方而制成的紫云膏(当归润肤膏的改良)、十味败毒汤(荆防败毒散的改良方剂)现在仍然在使用。
据说华冈青洲于1805年10月13日使用通仙散为在和州宇智郡五条经营染坊的利兵卫60岁的母亲进行乳癌手术并取得成功。这是世界上首次使用全身麻醉的方法进行手术并且成功的案例。华冈青洲由此扬名,门人达到了1887人,但是青洲除了传授给身边弟子以外,并未将通仙散的秘方外传,也未著书立说,因此以往并不为普通大众所知。而有吉母亲的娘家与青洲家是同乡。正如华佗之所以能够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与文学作品《三国演义》的渲染及广泛宣传关系密切一样,是有吉佐和子的小说《华冈青洲之妻》②这部作品使华冈青洲在现代社会广为人知。《华冈青洲之妻》出版于20世纪70年代,写的是华冈青洲的母亲与妻子的故事,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戏剧,还拍成了电视剧在NHK电视台播出。
二、《华冈青洲之妻》
有吉佐和子的《华冈青洲之妻》以和歌山为背景,以家庭的形式进行描写。小说开篇介绍贫穷的外科医生华冈直道治好了名门松本家的小姐美女於继的皮肤病并娶其为妻。同样,加惠也是名门闺秀,是纪州名手庄的世家的女儿,直道经常为其祖父看病。加惠接受了来自华冈直道之妻於继希望其嫁给华冈家长子青洲的请求,嫁到了青洲家。日本江户末期医生的社会评价较低,经济方面比不上自己的世家,但是加惠身负使青洲家业更加兴隆的希望,支撑了后来青洲革命性的药品开发,使青洲在世界上率先以在麻醉下进行乳癌摘除手术取得成功。按照於继的理论,与立志于医术的医家相伴一生的人,出身农、工、商之家的女子都不合适,而武家之女是最适合的。因此於继去加惠家替儿子求婚,向加惠父亲阐述嫁给医家为妻的女子的条件:第一要身体强健,第二要性格刚强。这一情节也为后文婆媳之间的竞争埋下了伏笔。
当时青洲正在京都学习,并未在家,因此作为新郎的青洲未出席婚礼,而新郎的座位上放置的则是《本草纲目》一书,据说那是青洲的祖父云平的抄写本。婚后的加惠除了做家务还管理药草田地,力图掌握作为医家妻子所应习得的知识,这样做是义务也是美德。小说前面的部分(五)写到加惠与於继在种满草药的院子里拔草,谈话中於继提到曼陀罗花:“你父亲他们把它称作曼陀罗花,毒性特别强,所以提醒说不能错把它放入口中。那样会因止不住笑发狂而死。它也叫胡茄子,把叶子干燥后混入烟草中对哮喘非常有效。将汁液涂抹到伤口也可以用于止痛。”
但是不久之后母亲於继与妻子加惠变成了婆媳对立的关系,甚至发展到竞相用自己的身体来试验青洲制成的麻醉药“通仙散”。小说接着从母亲希望青洲为乳癌晚期的妹妹使用止痛药展开叙事。在妹妹於胜死后,青洲进行麻醉药开发,经过在猫、狗等动物身上取得实验成功后,到了需要进行人体实验的最后阶段。二人仿佛在竞赛谁更爱青洲一样,母亲於继和妻子加惠都希望在自己身上进行人体试验。服用麻醉药的实验虽然由婆媳两人来做,但是加惠用了比於继的成分更强烈的药物,昏睡后失明。失明的加惠净化超脱了对於继的憎恨之情,在周围人们的安慰中走完了六十八岁的一生。
青洲之妻加惠协助丈夫的实验致盲是历史事实。据宗田一氏推测,青洲实验的目的是曼陀罗花的用量。青洲参考麻沸散创设的“通仙散”是将曼陀罗花捣碎混合的粉末。将其放入热水中经过一两次沸腾后搅拌,去渣,趁温热时服用,两到四个小时即显出效果,瞑眩昏睡不省人事。这一药方中起最重要作用的曼陀罗花是将曼陀罗(茄科)的叶、茎、花、果实干燥后制成的生药,含有山莨菪碱。中国的李时珍确定曼陀罗花具有定喘、祛风、麻醉止疼等药效和功效,把曼陀罗花与火麻子花配合使用,研制成功了可以直接运用到医学临床上的麻醉剂。以下是小说《华冈青洲之妻》中对加惠所使用的试验药物成分的描写:
用不着加惠叮嘱,青洲在开始调制的药物中加入的曼陀罗的花、种子的数量都比让於继喝的多得多。另外,还分别加入了少量的剧毒的草乌头、白芷、川芎、鬼马草等。青洲详实地将药品的名称和分量记录在本子上,为了随时记录加惠服用后的状态,将本子翻开放在被褥旁边。 小说中叙述华冈青洲在妻子的人体实验中使用了在母亲身上未使用的大量的曼陀罗花和剧毒的草乌头、白芷、川芎和鬼马草,因此,加惠作为媳妇就感觉到了相对于婆婆的优越感,但结果是付出了失明的代价。虽然妻子加惠因试验药物的副作用而失明,但是她可以為自己这一光荣的牺牲而自豪,而婆婆於继则感到了令人震惊的挫败感,这种变形的战斗不禁让人感到背脊发凉。小说以对三人坟墓的描写结尾,“母亲的墓、妻子的墓都很小,小到仿佛被青洲的墓所遮蔽”。这显示了作者对青洲医学功绩的表彰与赞美,但也象征着两位女性的献身与牺牲被遗忘,作者显然意识到了女性的努力被遮蔽在男性身影之下的徒劳与虚幻。
虽然《华冈青洲之妻》中的婆媳之战吸引读者的目光,但是该作品最打动人的并不是这一情节,而是华冈青洲本人。小说中讲述加惠于姑娘时代就在一旁听到前来拜访祖父的青洲的父亲直道说“不久就要到兰方的时代了”,表明纪州也吹来了时代的新风。后来云平(青洲)学成回到家,也自信地说:“我在跟随大和先生学习的同时也向古方医学派的吉益南涯学习,是因为对卡斯帕尔流派的根本主张具有强烈的共鸣。但是我觉得能够在这种自由的思想指导下从大处着眼也是托父亲这个乡村医生的福。……我认为正是因为基于吉益先生的以其自家实物实地的体验为治疗根本的想法,再加上卡斯帕尔流派的实际技能,外科才得以完成。活物穷理,这是我今后的目标。”小说中还写了云平的看法:
兰方和汉方都是既有长处同时也有缺点。搞兰方的人理论缜密,但不可疏忽方术。汉方医熟知方术,却不通理论,所以被兰学家称为傻瓜。若只知理论,却不能熟悉方术则今后无法成为够格的医生。
小说还借加惠的心理活动和推测来描写青洲在手术前全力做准备,如翻看古代医书,通览自己以往所施行的手术的记录,甚至重新通读《本草纲目》。正如有吉佐和子在小说《复合污染》中的叙述所表明的那样,青洲践行了一生活跃于诊疗实际的理想:
我想起了华冈青洲在进入晚年之后,必定送给站在他面前的弟子的汉诗:
唯思起死回生术,
何望轻裘肥马门。
即使青洲这样的名医,每当在患者死亡时还是会感叹自己医术不够高超。虽然精通外科医术,但是青洲对自己妹妹和女儿的疾病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她们离开人世,这是作为医者的何等的无奈与哀伤!
三、有吉佐和子的汉方医学观
对于青洲开发出麻醉药这件事,有吉在小说《华冈青洲之妻》中引用了青洲在《乳癌治验录》中所做的记录并加以评说,表述了自己的观点:
乳癌的手术就这样成功了。在同一记录的开头处青洲写道:“我疗乳癌乎。窃拟华佗之术。”因此,他将自己命名的东西特意同华佗所使用的麻醉药一样记录为麻沸散。一千七百前的医圣没有为后人留下任何记录,所以青洲模拟华佗并没有具体的线索,这完全是他自己的独创。特意这样用华佗来见证,可能是因为他至今没有忘记自青春时期就开始作为奋斗目标的医圣之名,也可窥见手术时青洲的干劲。
此段文字表明,有吉认为青洲的麻醉药是他自己独创出来的,因为距今年代久远的华佗并没有为后人留下任何可供参考的记录和线索,所以青洲无从模仿,青洲之所以用华佗的麻沸散命名并记录自己制成的麻醉药,是因为他要牢记自己一直以来要成为华佗那样的医圣的奋斗目标。这段文字也表明,在当时的青洲心目中,中医和中医的医圣仍然处于神圣的地位,充分显示出其尊重历史、尊崇华佗为麻药之祖的心态。青洲作为汉兰折中的医家,为自己是“汉方医”而自豪,并不特意强调或者突出兰方医术。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9世纪初“汉方医”在日本的医学界不可撼动的强势地位。而有吉作为20世纪的作家,反观历史上的青洲之成就,却表达出一种自江户时代以来本居宣长等人所主张的排除汉意的思想倾向,无视或者弱化中国文化的影响而单方面强调日本人的独创性。连青洲本人都景仰的中医医圣对日本汉方医学的影响并非是作家的观点能够否定的,并非因为没有具体的记录就能够说明没有影响存在。但是,这也说明日本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即在各个领域突出强调日本的“独创性”。虽然“一般认为华冈青洲麻沸汤的源头应该追溯到以花井、大西配方为先驱的汉洋折中医家那里,而不是只有在服用‘草乌头’效果不佳时才用曼陀罗花的中国医学”,然而华冈青洲的医学知识和手术技艺属于汉兰医学折中的结果,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
有吉佐和子在另一部小说《恍惚的人》的一些场面中描写了许多老人喜好汉方药或民间药的情节,暗中批判老人们过分依赖汉方药。其一是整理母亲遗物的场面:
真是一无所有。京子最遗憾的是,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能拿回去当遗物送给婆婆。作为儿媳妇,她在这方面还是有虚荣心的。
“还真有不劳动就这么活着的。二十年了吧,干什么来着?”
只找到了一包包的药。像中药这种东西也都装在口袋里,挂满了厨房的天花板。因为茂造拿它当茶喝,有的药,昭子以前也见过。
其二是写主人公茂造老人过分依赖汉方药,妻子“总是按丈夫的吩咐煎熬麻烦的汉方药”,“茂造对所有医生都不信任,因此热衷于吃汉方药”。
茂造一向有肠胃病,一应药物疗法都试过。煎了中药,早晚当茶喝。有一阵曾经热衷于喝青汁,很讲究青菜的新鲜程度,连院子南头的地也开了,拿它种过蒿子菜。新鲜青菜要用瓷缸捣碎,再用纱布挤出青汁来。③
由此可见汉方医药在老一代日本人心目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恍惚的人》是以老人的遭遇为题材的小说,以一个小康之家为背景,描写患病老人长期得不到适当照顾而精神恍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麻烦,揭示老人问题的社会性,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空虚苦闷的思想情绪和晦暗的人生观,还展现了日本的社会风俗及生活习惯。但是有吉也不是说汉方药和民间药就无用,她在小说中写道:“虽然达不到不老长寿的目的,但老人教给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各种非凡的智慧,例如感冒吃牛蒡,美容用薏苡等。”
有吉佐和子的小说《华冈青洲之妻》使幕末汉兰折中派的名医华冈青洲在现代广为人知,但并非只介绍华冈青洲在医学方面的功绩,而是主要描写对青洲乳癌手术的成功做出献身性贡献的妻子的故事,值得一读的是其将现代仍然困扰着人们的婆媳问题摆到读者面前。在汉方医学相关题材的小说中,有吉借小说中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汉方医学观,一方面强调日本汉方医学的独创性,另一方面也暗中批判老人们过分依赖汉方药。但是虽然汉方药和民间药不能实现人们不老和长寿的目的,但教给人们养生的智慧。有吉的小说在中国得到译介的较多,例如《恍惚的人》(两个译本)、《复合污染》《非色》《木偶净琉璃》等,但是《华冈青洲之妻》却未见译本,这反映出日本汉方医学在日本文学中的表现尚未引起中国学界的关注。笔者认为,这类小说除了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以外,其文化交流价值,特别是对中日关系等其他价值意义非常重大,是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的绝好文本,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① 指内科和外科。华冈青洲在理念上认为医道分内科、外科是根本性的错误。
② 小说目前尚未见中文译本,本文所引小说原文均为笔者翻译。
③ 〔日〕有吉佐和子:《恍惚的人》,秀丰、渭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38页。译文中的“中药”即本文所指的汉方药。
参考文献:
[1] 東玲児.「華岡青洲の妻」から「和宮様御留」まで有吉佐和子さんの小説と漢方·民間薬[J].漢方研究,1978(7).
[2] 有吉佐和子.華岡青洲の妻[M].東京:新潮社,1972.
[3] 呉秀三.華岡青洲先生及其外科[M].京都:思文閣,1971.
[4] 大矢博子.有吉佐和子傑作十選[J].文芸春秋 オール読物,2014(7).
[5] 有吉佐和子.複合汚染 上[M].東京:新潮社,1972.
[6] 廖育群.扶桑汉方的春晖秋色——日本传统医学与文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作 者:姜毅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日比较文学。
编 辑:赵 斌 E-mail:9487465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