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文艺术助推农旅振兴乡村的新模式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华新村具有发展农旅的良好资源,构筑近郊乡村旅游目的地、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开展艺术展览与文化活动是华新村农旅兴村的新模式。文章通过对文化老建筑、生态农园、配套设施、售卖品、活动项目、村间环境等华新村帮扶举措进行探析,初步理清了人文艺术助推农旅兴村的新方法、新路径及发展向度、作用模块等。
  关键词:人文艺术;农旅;乡村振兴;模式;华新村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项目“可持续人文性乡村建筑的环境营建方法研究”(2020ZDZX1017)、广东省重点培育建设学科项目“设计艺术学”(粤教研函2012.13号)、广东省质量工程与教研教改项目“环境设计特色专业”(CXQX-ZI201802)、广东白云学院“绿色环境艺术设计研究中心”科研平台项目(2440314)研究成果。
  一、华新村农旅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一)优势条件
  华新村曾经是广东省认定的省级贫困村,该村位于粤东兴宁市新陂镇东北部,毗邻中心城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且环境优美,乡风淳朴,可供挖掘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产业基础初具雏形。总体来看,华新村走农旅兴村之路具有三点显著优势:首先,值此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际,相关部门重视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事业,乡村振兴工作带来了相应的发展资源,各方对产业振兴带动村民致富,有较一致的认识;其次,华新村在工业化、城镇化迅猛发展的年代,一直守候着自己的绿水、田园、围屋、庭院和绿化,为华新村生态旅游引领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华新村近年来还兴建了乡道、村办公楼、卫生站,正在规划建设村文化广场、乡村公园、休闲绿道以及乡村文化景点;最后,华新村通过土地流转创建了360亩百香果种植园和20亩莲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百香果种植园已经初具规模,目前正在计划以村经济合作社为主体,吸收村民土地流转入股,扩大百香果的种植规模,延伸百香果的产业链。由于百香果属于新兴的优质营养果品,故深受市场欢迎,前来品尝采购的客户络绎不绝,该农产品在兴宁市内外声名鹊起。
  (二)目标与路径
  立足于华新村乡村振兴的优势,围绕当地市政府乡村振兴的目标和任务,经过深入的实地调研和细致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以现代种养为基础,延伸产业链,升级旅游体验,沿着双核心主线构建现代农旅生态村,是适合华新村的农旅兴村发展指向。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村落的农旅硬件配套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另一方面,要按照近郊型休闲田园目的地的要求,通过创意策划和体验运营,不断凸显华新村发展节奏有度、治理有序、生活舒适、生态主题鲜明、乡村人居环境适宜、产业支撑有力、村民创业就业便利等特点。依循农旅兴村的目标指向,按照农业旅游的规律,通过重新定义华新村的形象品牌、将旅游和文化发展进行有机结合、精心谋划农旅兴村的空间布局、不断完善种养产业的旅游配套设施、着力提升乡村田园的旅游体验价值五条发展路径,探索和实践一条具有粤东兴宁客家特色的农业旅游引领乡村振兴之路,探寻和践行具有当代特色的农旅兴村模式,让村民不需要到大城市也能拥有满意的职业,也能过上高品质的生活,同时,也为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居民,保留一个可以永久依恋和随时回归的“梦想家园”。
  二、人文艺术介入华新村农旅兴村的新模式
  (一)构筑近郊乡村旅游目的地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发展,乡村旅游、体验旅游、田园观光等农旅活动逐渐成为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休闲体验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要发挥华新村毗邻中心城市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及自身古村、田园特色,大力发展农旅产业是极佳的选择。从人文生态、艺术审美的体验角度来说,华新村的农旅线路可以规划为两条:客家乡村耕读文化线路和生态绿色田园体验线路。开发华新村的旅游资源,要以客家民系的历史文化与人文底蕴为基础,瞄准城乡居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配套艺术景观,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体验价值,构筑近郊型的乡村体验旅游目的地,以此来带动华新村的农旅产业开发与乡村建设。
  (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对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是华新村农旅兴村的重要模式。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为我们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夯实乡村产业基础的产业乡村振兴策略提供了战略方向。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向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努力,城乡居民逐渐告别温饱不足,实現了总体上的小康,城乡居民的审美性消费升级构成了全新的消费需求,这种升级呼唤着农业产品的跃升,人文艺术在这个领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在消费品味需求引领市场革命的今天,生态农产品的艺术化与人文化,为华新村重新构筑了农产业基础,丰富了乡村农旅内容,提供了战略契机。例如,在华新村种植百香果的基础上,秉承精耕细作的原则,不断延伸百香果产品链,可衍生发展多种与百香果相关的、高附加值的产业。
  (三)艺术展览与文化活动
  艺术作品展览、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是文化与旅游的邂逅相遇,作为文化与消费者互动体验背景下产生的新艺术形式,能有效助推农旅兴村理念创新,聚集更多的乡村振兴“双创”达人。结合华新村的景观背景和文化环境,可以展示让人刮目相看的新农村、新农业、新农人,展示客家美食,展示从农场到餐桌的厨艺奇迹,展示健康新理念,展示人文生态型的乡村新农舍,展示乡村特色的艺术形式,展示契合活动主题的农副产品,展示各种乡土的或时尚的演艺节目……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文娱活动,人们能够很好地体味乡村美丽风景、品读原生态的农耕文明、体验乡村先进农业技术、消费乡村品类纷呈的新产品。各类文娱活动使华新村的乡村旅游更具特色,将成为农旅兴村的重要途径和驱动力量。
  三、人文艺术化的华新村农旅形态及具体举措
  (一)文化老建筑
  乡村建筑是功能和文化的载体,依托华新村的客家文化、耕读文化、红色文化,以及村间适于改造的客家围屋“恒昇围”等老旧建筑(图1),可营建的、具有文娱功能的建筑类型,包括历史文化展览馆、乡村图书馆、民宿和农家乐。乡村展览馆是记录乡村沿革、乡村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手段,对于传承乡村记忆、村民德育教育也有着重要作用。将馆址选在与典型人物或事件相关的遗址上,采用通史式陈列和主题陈列组合展示方式,将遗留文物与复原场景相结合,可方便游客了解与探索华新村的历史文化,也有利于当地特色文化的弘扬与发展。乡村图书馆的建设在农民精神上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置身山水、取材自然、生态环保、环境静谧的小型图书馆,可以提升村民的精神境界,彰显华新村的耕读传统,给乡村带来更多的乡土文化空间,也使游客有更多的选择。还可围绕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打造农家书屋,为游客提供符合乡村发展趋势的慢旅行体验。   通过艺术化的设计改造,还能创作出具有人文气息的生活化乡土场所。民宿对于厌倦了城市空間的人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选择安静地段的老建筑,充分利用原木材料、建筑构件、碎石砖等老旧材料,在减少投入成本的同时,也能传递怀旧意味,这样可以在游客休息时不间断地有效展现客家建筑的特色。从“几把竹椅、几个土碗,一道围墙围个圈”的家庭式接待,到园林、花园式的小园林及休闲场所,农家乐的田园风格使人内心宁静舒适,水塘、藤木植物、小木屋、拱架触发人们对自然、朴实的向往,可以使游客们的农家生活体验更加丰富。
  (二)生态农园
  华新村可利用的植物种类较多,因此建设植物科普园是符合华新村地域气候的农园规划。在选材和结构上,植物科普园的搭建宜采用单栋钢管大棚,棚体高大,通风采光条件好,土地利用率高,并且造价较低。以农作物种类为依据,可将科普园分为若干不同的温室区,利用植物本身的造型和色泽设置植物群分隔节点,通过乡村林间步道将多个植物科普园串联起来(图2)。当游客们走过农园,可以看到模样各异的各种植物,感受到其他地域没有的南方农园风光。在进行植物选种时,应以本土树种为主,搭配木、花、草、藤等,配置科普标识牌和图文栏,在达到景观效果的同时宣传科普知识,让成年人和小孩都能很好地学习、了解植物知识,提高人们亲近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园区还可利用种植科技示范的硬件设施和丰富的品种资源,向游客展示现代化的栽培管理技术,普及果树知识。科技探索能使人们了解园艺模式和运作过程,也培养了青少年对农业、生物、生态等学科的兴趣。
  在乡村旅游规划中,水果采摘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华新村的百香果、甜玉米等种植条件良好,根据环境气候,结合地势,华新村可以走应季设计和季相设计两条采摘园发展模式,顺应季节变化,培育当季瓜果。其优势是一年四季均可对游客产生吸引力,问题则在于场地管理和物种调配的难度较高。把适宜华新村水土条件的瓜果,分区域统一进行种植安排,建设一个内部分为四种气候的大棚采摘园区,虽然降低了农场的自然体验,但提高了游客采摘的可选择性。这种艺术化的处理调和了悠闲采摘与果园观光的关系,可以让人们的田园采摘体验更加丰富,在享受亲手采摘水果的乐趣的同时,也可增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
  将生态农业观光区、生态养殖观光区、生态水产观光区合而为一,是华新村拟定的另一条生态农业建设方案。充分利用乡村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以当地客家文化为特色,发展深度农业观光旅游,集观光、文化体验、养生、休闲、度假于一体,创造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业态。三种生态观光园的整合建设应依循生态地质条件和环境生态,结合当地特有的农作物,将日常、休闲、娱乐、澄心等功能结合起来,使游客产生丰富的感官体验。例如:花田、花海可以用作婚纱摄影、婚礼庆祝的场地;人们可以在耕地、果园、鱼塘之间,感受四周的花果飘香,观赏珍禽名鱼;还可以组织一些动物放养的活动,满足人们对自然和谐相处的渴望。
  (三)配套设施
  附属于村路、建筑、环境的配套设施是华新村农旅发展的协同要素,宣传栏、墙绘、标语具有文化宣传的功能,标识、路灯、坐凳、驿站具有辅助游览的功能。宣传栏应放置在村口、各个景点入口处,以及其他较为显眼的区域,一是吸引旅客视线,二是方便导游讲解,三是展现华新村的历史传统和特色文化。可借用客家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形象,将华新村地区的传统特色、自然景观、建筑图案融入宣传栏样式。精心设计的艺术墙绘和宣传标语能展现良好的乡村精神风貌,提升游客的游览品味。在民居围屋、传统私塾小学、民宿等历史或文化景点旁可绘制墙面彩绘和标语,让游客以更有代入感的方式了解文化内容;在风景田园和水池区域还可以利用标语,引导游客保护环境,自觉带走垃圾,不对乡村造成环境破坏。
  在乡村旅游规划中,标识分为路标、景区引导标识、界线标识牌、警示牌、安全提示牌等。挺立的标识源于乡土村民的原始信仰,后来演变为可以保村庄平安和聚集财富的象征,竖向标识形象具有某种特殊的乡村文化象征。在制作这种具有历史基因的各种乡村标识造型时,其材料已不局限于铁板、木板,天然竹材、石块、旧酒瓶等均可利用。用于华新村旅游规划的路灯应将照明和营造氛围两种功能艺术化地结合起来,依据完整性与合理性的照明需求,考虑道路照明的连续性和场所照明的重点,尽量采用太阳能灯以节约能源,在灯饰、光影效果、主题照明、灯光小品、建筑亮化等手法中,融合客家文化元素符号。坐凳数量和驿站大小应能满足高峰期时大量游客休息的需求,休息区域与周边其他的功能区之间应有缓冲或隔离设计,既要环境安静,又要尽量具有开阔的视野,周边配置盆栽花卉、装饰品、垃圾桶等(图3)。其造型既可朴实野趣,又可简约时尚,为休息时间增添几分有趣的意味,吸引游客,供人拍照,用轻松娱乐的内容填充乡村游览的休憩时间。
  (四)售卖品
  围绕百香果种植、鱼菜共生种养、丝苗米种植等华新村的特色农业,以深加工技术为助推,生产丰富的特色农副产品。对于增加其附加值的包装和再设计,应注意六个方面的属性特征:一是文化性,图案、造型、色彩应以当地名胜及民族风情为题材,突出产品的乡土气息;二是纪念性,可运用明确标明华新村景点名称等方法,让游客带走不一样的乡村文化回忆;三是独特性,应表现出华新村独特的客家地方民族风貌;四是礼品性,农产品要外形美观、内在价值高、包装简约又不失华贵之感;五是艺术性,运用多种题材、多种色彩、多种样式、多种档次的设计赋予农产品艺术欣赏的价值;六是时尚性,运用现代包装技术和现代抽象形式语汇,适应当代人的审美潮流。
  沿着华新村的农副产业链,采用体验型(参与型)、购物型、综合型三种乡村旅游模式,可利用纪念品、乡村美食、DIY产品等多种售卖产品的渠道。华新村有条件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创响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品牌,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生态玉米食品、特色风味小吃、洁净新鲜的蔬菜瓜果、花卉食品、花粉食品、禽畜水产佳肴等土特产,既可作为在当地品尝的特色美食,也可作为赠送亲友的礼品。在众多的农家作坊里,深藏着美丽的花艺、别致的盆景、风味独特的土特产、工艺精湛的手工艺品、古朴雅致的农民书画,将这些场所打造成开放式、参与式的游览景点,游客可以体验制作客家风味小吃、木机织布、手工刺绣、简单农具、陶制品等,更加深入地感受村域生活。   (五)活动项目
  华新村正在运用谷物秸秆这种天然材料筹备稻草艺术节,展出的艺术品分为四类:大型稻草人、场景型稻草人、主题型(卡通)稻草人、DIY稻草艺术品。大型稻草人景观,将被用于大片草坪中央等空旷场景,形成特色主景或标志性景观,可将导向功能、景观功能、创意设计融为一体,形成艺术化的乡村风味体验;场景型稻草人,将被运用于特定的文化或主题类型,展现敲锣、织布等乡间传统习俗,使农村的十足乡味展现得更加细腻;主题型(卡通)稻草人,将小朋友较为喜爱的卡通人物用稻草进行艺术化再现,打造极佳的郊外亲子游玩场所。稻草DIY是既能看又能玩的稻草制作体验活动项目,以此为亮点,能吸引不少小朋友,它既能提升动手能力,又为亲子活动提供了场所。另外,亲手制作的稻草艺术品,既是纪念品,又是售卖品,这项活动创造了文化和经济的双重价值。
  联合文化艺术节的美食节是华新村正在准备的另一项农旅活动项目,依托特色客家美食,打造探名食、访古踪、寻觅舌尖风情的“乡间寻味”活动,目标是深度挖掘美食背后的人物故事和文化底蕴,全方位展示华新村土特产美食,提升乡村美食的影响力。活动将邀请国内餐饮界的客家美食制作高手,利用华新村的食材创新菜品,召集行业大咖级人物和网红明星参与聚会,并公开征集同餐者,相约“最美一餐”。围绕美食节的文化艺术节,活动项目包括乡村音乐节、乡村篝火晚会、自由泼水狂欢会、帐篷露营活动。这次农旅活动策划将为村民和游客送上一场视、听、味的饕餮盛宴,吸引大量外地游客,形成良好的宣传效应。
  (六)村间环境
  村间环境作为连接景点的重要辅助因素,贯穿于游客的整个乡村旅游线路及浏览过程。要从游客的喜好和心理需求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和实地具体情况,做到观赏性、游客需求与华新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统一。环境整体规划可以参照半围合式、行列式、散落式布局形式,展现出对自然、对乡村环境的热爱和责任。建筑族群的整体规划应延续华新村的建筑特色,保留历史古建筑,新建筑不应过高,必须与道路、田地、林园、水池协调一致,防止其破坏村庄的格局,破坏乡味氛围。历史景观、文化景观、乡村原始风貌、自然生态应相互承接,促进乡村旅游合理有序地发展。
  散落在村间环境中的景观小品具有亲和感和近人性,应注重其功能性、引导性和艺术性(图4)。雕塑、小桥、亭子、植物、人工装饰物等,除了使用功能和观赏价值外,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协调或组织周边景色,对身在其中的人产生积极引导。景观小品在环境空间应是一种无形的纽带,对景观视界的空间画面产成构图作用,对人的行动路线和举止行为进行引导。优美的乡村环境会在游客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游客愿意久久地停留,愿意再次前来游玩,同时也更加愿意将华新村的农旅美景分享推荐给亲朋好友。
  四、人文艺术助推农旅兴村的新模式管窥
  (一)方法路径
  人文艺术赋能乡村的特色旅游产业必然需要几个载体,理清硬性和软性条件,找准设计载体和具体内容,是第一步要完成的工作。乡村的空间环境、特色农业产品、总体印象、文化品牌或产品品牌等,是一般乡村可以寻得的有效载体;乡村老建筑、民間艺术、非遗文物、配套设施、纪念品、道路环境、文娱活动等,是可以借用的设计元素。人文艺术走进广大乡村,助力脱贫,激活旅游,使乡村重新焕发魅力和生命力,主要靠的是设计创意、设计创新,要用艺术文化的理念发展乡村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乡村文化。在“精准乡村振兴”思想框架下,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是将设计创意与乡村农旅发展融合的基本思路,是多数村落可以践行的。本着原创性、地域性、群众性、休闲性、综合性的设计原则,借用SWOT战略分析法,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梳理分析,扬长避短,调用本村和片区的旅游资源,充分运用人文艺术元素,优化农产业发展、加强推广宣传、提升文娱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创新管理运作机制、促进游客参与。以科学的方法塑造良好的乡村旅游地形象,保证乡村旅游及整个乡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文艺术助力农旅发展能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幸福感起到重要作用。
  (二)发展向度
  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主要有打造乡土品牌、环境活化与美化、提升村民审美素质。首先,乡村地域品牌是高层次的重要内容,包括旅游景点、农业产品、乡村整体形象及美誉三个方面。例如,华新村以卫星航拍图的“肺叶形状”为基础,按照生态农旅村的总体要求,提炼出“绿肺华新,生态田园”的品牌定位,寓意华新村的发展方向聚焦于“中国华新生态农旅村”这一品牌定位,呼应了华新村的总体目标定位:以产业链延伸为主线的现代农旅生态村。而且,目前国内以生态农旅为核心概念冠名的农旅目的地还比较少,以生态农旅为定位进行品牌打造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其次,环境活化与美化是农旅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营造休闲放松氛围的关键因素,乡村的生态化、文化化、产业化发展基于“美丽乡村”这一良好的环境,人文艺术性创意设计应注重环境功能性、技术性、美观性、文化性、经济性、生态性的协调统一。最后,村民审美素质的提升是保障,提升村民审美素质不可能一蹴而就,创意设计的伦理功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主要起到环境教育和美德教育的作用。通过社会性设计,为村民提供旅游项目及活动的参与机会,鼓励其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干净整洁的环境,挖掘他们的生活审美需求,有助于培养美丽乡村农旅产业的群众基础。要将乡村旅游的多项内容进行融合,创新旅游形态,增加乡村旅游新供给。
  (三)作用模块
  在依循建设路径的三个发展向度时,其着力点在于开发农旅产品、培养农旅人才、拓展宣传方式三个作用模块。首先,发展乡村旅游需要极具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乡村应以传统文化、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等为核心,以近现代农耕文化、生态文化为主打,将其植入人文艺术设计手法中,挖掘当地最突出的特点,打造景点、纪念品、美食、文娱活动等农旅产品,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休闲农旅体验。其次,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理念、服务水平和文化素质,提升景区发展旅游的软实力。引进外来人才、吸引务工青年返乡和培训本村人员是提升整体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可以让本村比较拔尖的专业人才对其他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并与高校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定向培养,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农村劳动人口的素质和基础参差不齐,培养农旅人才必须是分层、分类、分项进行的。新人员的加入为景区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新老员工之间也会有思想的碰撞,这都有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最后,利用LOGO及宣传语设计树立形象标签,在景区餐馆、小酒馆、民宿、旧屋改造、从业人员服装风格样式、小交通车装饰等设计方面,确保与景区主打文化、整体形象相一致。营销设计可结合线上、线下,综合运用多元化营销方式,如在周边城镇的酒店、地铁站、公交站、高铁站等投放广告或视频、旅游宣传手册,与旅行社或户外团体合作,与网络新媒体合作,与旅游网站合作,利用微信朋友圈推广,利用正面事件的热搜效应,依托良好的口碑等,瞄准目标客户群体,发展差异化旅游市场,以保障对各个消费层次的游客均可形成一定的吸引力。
  五、结语
  在华新村的农旅兴村发展过程中,人文艺术能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这种乡村振兴策略通常适用在总体条件不充分,但是部分优势条件较突出,又遇上较好机遇和成熟时机的乡村地区。依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乡村借助农旅兴村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时,在用足用活政策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运用创意、设计、策划等手段,增加农旅产业和乡村环境的人文性和艺术性,打造超常规的发展模式,实现预期的乡村振兴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1]郭爱和.文化品牌赋能乡村振兴 艺术创新助推文旅融合[N].洛阳日报,2020-07-13(2).
  [2]张晴,娄明.安徽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模式与策略[J].包装工程,2020(6):1-11.
  [3]邢丹梅.郑州樱桃沟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20.
  作者简介:
  陈华钢(单位:广东白云学院),教授,南粤优秀教师。现为广东白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绿色环境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环境设计专业负责人、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韩国庆熙大学特聘教授、澳大利亚艾迪斯科文大学荣誉教授、广东省建筑装饰设计协会副会长。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设计。
其他文献
一  “女人是人类创造的杰作。”萧伯纳的这句名言可谓是最能说明女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价值。  经过九年多在中国的生活,我觉得中国或者至少北京是一个“母系社会”。每当我的朋友们或者同胞们问我对中国男女之间关系的看法如何时,我都会毫无疑问地给他们讲一个永远不会从我脑海里抹去的记忆。刚来中国那段时间,有一天,我和我的伊朗朋友一起去逛北京的王府井。我们一边观赏周围的商场与百货大楼,一边往位于这条大街上的清真
期刊
一位身着泰国传统服饰的女人,早晨起床给家中的祖先、神位上香,向化缘的僧人送上准备好的食物,这样开始了她一天的生活。随后是打扫房子、烹煮一日三餐、照顾丈夫孩子,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地进行着。然而,泰国女人这样的生活情境都已成为过去。如今,走在泰国街头,随处可见穿着入时的时尚女性,她们在社会中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责任,当今的泰国女人无论从外表到内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  当今的泰国女人学历越来越高
期刊
通往成功的路,总是在施工中。
期刊
摘 要:在如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融入当地历史文化,设计出既现代又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新建筑。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设计理念相结合,为设计师提供了大量能够借鉴和学习的经验。文章阐述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设背景,对新馆的造型、色彩与材料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了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设计理念相融合的具体表现,以及新馆设计中的艺术性。  关
期刊
摘 要:文章简单介绍坂仓准三先生的代表作神奈川县立近代美术馆,通过分析坂仓准三的这一巨作,结合日本现代主义建筑的相关情况,展现这位建筑家对于传统和现代融合的毕生追求。坂仓准三的空间,就是他的宇宙,在他的一生中永远会被更深更远的领域所吸引,从而为抽象的设计概念和几何构型增添许多人情味和亲切感。这恰恰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建筑所拥有的温度,也是建筑师想要带给我们的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时代精神。  关键词:神奈
期刊
摘 要:绵阳市涪江流域两岸城市滨江风光带是绵阳市“三江六岸”城市總体规划的重心,同时也是绵阳市市区经济、文化、生态等建设的重点。文章在城市双修理论的指导基础上,对绵阳市涪江两岸的滨江景观带等进行分析,归纳其滨水空间特点,最后总结出其滨江景观带现状问题及整改、改造相关规划建议。  关键词:城市双修;滨江空间规划;三江景观带  四川省绵阳市,自古以来水系发达,并有三江汇流之称。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中,作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南京中央饭店为例,围绕我国民国时期建筑特色展开研究,对南京中央饭店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简单介绍,以南京为例,对我国整个近代民国建筑发展史从四个不同的阶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建筑学视角对南京中央饭店建筑特色进行了全方面的审视,分析了南京中央饭店的建造之美、设计之美,通过对南京中央饭店建造风格的研究,更加直观地了解整个民国时期的建筑特色。  关键词:南京中央饭店;民国建筑;建筑特色  基金项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从乡村振兴背景出发,概述了书院的发展历程以及传统书院现存的问题,从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元素等方面分析了高步书屋对侗族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创新,以推进乡村书院转型,使其满足现代社会需求,打造全新的书院文化。  关键词:乡村书院;传统建筑;高步书屋  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建设的背景下,许多乡村加强了文化建设。由于中国乡村结构的特殊性和乡村文化的独特性,乡村建设一直处于既迫切又艰难的状态。
期刊
摘 要:文章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例,阐述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研究背景以及改造现状,分析国内外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历程,探讨当代旧工业建筑的改造现状及方法,并总结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经验。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改造;绿色理念  一、研究的必要性  我国的工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也造成城市居住环境的不断恶化,目前很多工业城市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寻找转型之路,不过在转型期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旧城布
期刊
摘 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既要保存乡村的社会功能,又要为居民提供现代化、生态环保的生活环境,构建现代化的规模经营、公共空间共享模式。以保护山地脆弱的生态为基础,构筑山地独有的集生态农业、居住生活、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美丽乡村,以蓝绿链为底色,叠合产业、公共服务、交通、文化链。  关键词:山地环境;乡村振兴;公共空间  山地有如下特点:一是山地气候垂直差异大,生物具有多样性;二是山地文化多样性突出;三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