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壶难得,知己更难求

来源 :华夏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久以前,有个非常喜欢喝茶的财主,凡是到他家喝茶的人,无论贫富,只要来,他就吩咐下人好生招待。
  一天,财主家门口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不言讨饭,只说来讨碗茶喝。下人连忙让他进屋,给他倒一碗茶。
  乞丐看了一下,说:“茶不好。”
  下人见他懂,连忙换好茶来。
  乞丐闻了闻,说:“茶是好茶,但水不行,需得上好的山泉水。”
  下人看出他有些来头,忙取了早有储备的泉水再泡。
  乞丐尝了一口,说:“水是好水,但烧水的柴不行,柴需用名山阴面之柴。因为阳面之柴质松,阴面之柴质紧硬。”
  下人终于确认这是个精通茶道之人,就连忙取好柴再烹,并请出老爷。茶重新上来后,财主与乞丐对饮了一碗。
  乞丐说:“嗯,这回茶、水、柴、火都好了,只是泡茶的壶不行。”
  财主说:“这已是我最好的壶了。”
  乞丐摇摇头,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把紫砂壶,让下人重新泡一壶茶来。财主一品,味道果然不凡,立刻起身对乞丐作揖道:“我愿买你这把紫砂壶,要多少钱都可以。”
  但是乞丐也是非常喜欢这紫砂壶,肯定不想用来做交换,乞丐非常果断地回答:“不行,这个壶是我的命,我不能给你”。乞丐连忙倒掉茶,收起壶就走。
  财主赶忙拦住,说:“我愿出一半家产要你这壶。”乞丐不言,执意要走。财主急了,说:“我愿出全部家产买你这把壶。”乞丐听了,不由地笑起来,说:“我要是舍得这壶,也不会落到今天这种地步。”说完乞丐转身离开。
  财主急忙上前说道:“这样吧,壶还是你的,你就在我家住下,我吃什么你吃什么,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你必须每天让我看看这壶,怎么样?”财主太喜欢这东西了,所以在情急之下只有想到这个办法。
  乞丐也在为每天的生计而发愁,有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不答应呢?为此,乞丐很爽快地答应了财主的要求。
  就这样,乞丐住在了他家,和财主同吃同住,两人每天捧着这壶,无话不谈,喝茶饮酒,好不开心。就这样,两人开心地相处了十几年的时间,成了无话不谈的老知己。
  时间慢慢流失,财主和乞丐也慢慢变老,显然乞丐年纪比财主大,这天财主对乞丐说:你膝下无子女,没有任何人继承你的壶,不如你去世之后,我来帮你保管,你看如何?乞丐非常感动地答应了。
  不久,乞丐真的去世了,财主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这把紫砂壶。刚开始,财主每天都沉迷在拥有这把紫砂壶的喜悦之中,直到有一天,财主拿着紫砂壶左右上下欣赏的时候,突然觉得现在的自己似乎少了点什么,这时他眼前浮现出昔日与乞丐一起玩壶品茶的场景,一切都明白了。于是财主将紫砂壶狠狠地往地上一摔……
  故事说完了,结局出人意料。其实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东西都改变了,财主与乞丐间的情谊已超越了这把紫砂壶本身的价值,再好的东西没有人与自己共享就失去了意义,再值钱的东西也没有知己重要。转念想想自己的人生,什么才是你心中最重要的东西呢?或许就是那个和你一起交心喝茶的人哪!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是多少人经历风雨后的感慨!又是多少人,感悟人生的追求!知己的情,是一种无言的温暖,是一种无形的陪伴。
  真正的知己,是一份懂得,一份相知,一种淡淡的陪伴与共鸣。犹如一杯清茶,淡然中沁入心田。有时候只要一个拥抱,一个眼神,便一切尽在不言中;有时候只要一段文字,一次疼惜,便留下永久的感动。
  知己,无需掩饰,也不用解释,自有一份默契,一份灵犀;无需刻意,也不用预习,自有一份惊喜,一份诗意;生命中有一种情,不惊扰彼此的世界,只在灵魂深处同行;不妨碍彼此的生活,只在精神领域共鸣。
  (据《悦读文摘》)
其他文献
安东尼·莫尼斯 1949年获奖的华尔特·赫斯和安东尼·莫尼斯,提出用脑前额叶切除术来治疗精神分裂症,由此美国的神经外科医生每年对数以千计的患者实施了脑前额叶切除手术,而其中一些患者产生了可怕的负效应,许多病人失去方向感或行为能力,成为植物人,甚至死亡。这种治疗方法已于1960年被普遍废弃。  弗里茨·哈伯 1918年获奖的德国人弗里茨·哈伯因发明了合成氨气的技术,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
期刊
她是小区里引人注目的一个人,60多岁的人了,还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花枝招展”是人们背地里说她的词,带了些夸张色彩。她无非就是爱穿大红的衣服,脸上搽了粉,眉毛挑得又高又细,有时还涂鲜红的口红。  她是老年秧歌队的领队,指挥着小城一帮来自四面八方的老太太,一早一晚在小广场上兴高采烈地扭秧歌,把小城的气氛搞得歌舞升平。秧歌是一种大俗的活动,扭起来喜气洋洋,一派俗世里的欢欣。每逢重大的节日,这些老太太们就
期刊
在多数人看来,老夫老妻就该平淡如水,可隔壁的那对却颠覆了我的既定印象。两人结婚已半个多世纪,依旧恩爱如新婚小夫妻。  两人刚搬来的时候,着实令人跌破眼镜。只要男方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手里必定牵着女方的手;有时,两人依偎在小区里的长椅上,恩恩爱爱,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新婚夫妻。  别看两人的婚姻都历经大半个世纪了,有时却仍像小孩子玩过家家,甚至有些幼稚。比如,老伴要是和哪个同龄异性走得近些,亲热些,老
期刊
抗日战争时期,宋美龄曾赴美开展外交斡旋,试图通过美国总统罗斯福施压,迫使英国归还香港。然而,她的努力终因中国国力衰弱而失败。  1942年10月下旬,美国政府为早日结束战争,要求蒋介石在亚洲战场上牢牢拖住日本侵略军的有生力量。为鼓励蒋介石配合,美国在中国进行了旨在废除美国在华不平等条约的外交谈判。宋美龄认为解决香港归属问题的机会来了,要求罗斯福同时敦促英国也与中国进行换约谈判,适当废除不平等条约。
期刊
打造完美丈夫,对妻子所说的一切都言听计从——这是美国作家雅各布为自己的新书亲身所做的试验,但他把这个试验看得过于简单,完美丈夫可不是那么好做的。  美国42岁的知名作家雅各布形容自己是“生活试验品”,因为他的人生就是一场接一场的试验。  32岁时,他通读了《大英百科全书》,出版了第一本书《无所不知》,出其不意地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常客,获得《时代》周刊的重点推荐,由此声名鹊起。他的第二本书《像
期刊
同事小玉的桌前有本台历,她在每个月的第一天都会为自己列一份愿望清单。她的愿望很简单:工作上再进步一点点,为母亲过一次生日,组织一次朋友间的家庭聚餐,为自己买一条漂亮的蓝裙子(天蓝色的那种),陪孩子去郊外玩一次,全家去吃一次非常好吃的“家团圆”水饺……她的愿望简单、细致、琐碎。  我对小玉说:“你这也叫愿望清单?未免也太没志向了!所谓愿望嘛,就是对自己的期望,所以可以宏大一点,高远一点,最好上升到理
期刊
2015年10月22日,正在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分局上班的颜家清收到了来自武汉市公安局转来的信访函。  “老文到市局投诉我?”拆开函件,信访人姓名一栏上“文成江”三个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颜家清口中的老文,家住武昌区公平路14号武昌公安分局住宅小区,在小区当水电工。“我从自家窗户往下看就能看到他家大门。”按照颜家清的说法,两人属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  既然是信访,颜家清便按照正常的程序,准备处
期刊
美国记者斯特朗与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埃德加·斯诺被中国人亲切的称为“3S”。事实上,斯特朗与苏联的渊源也很深。  1921年斯特朗到苏联参与救灾工作。她开始讴歌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在那里结婚成家。斯特朗是报道、解释当时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事态发展的有倾向的记者。她不仅撰写了大量作品赞美新世界和新人,还组织美国专家去苏联工作,并亲自募捐和支送物品给伏尔加灾区儿童。她创办了英文版《莫斯科新闻》,受到过列
期刊
1966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会见了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这位老朋友向毛泽东提问:“您取得了这样伟大的成就,请问您的革命经验是什么?”毛泽东说:一、有饭吃。二、能走路。三、子弹能打死人。这令人出乎意料的回答,源自其早年革命的艰辛历程,其中就包括1929年,朱毛红军从井冈山到长汀的一段惨败经历。  (一)毛泽东的“围魏救赵”  1929年1月4日,井冈山下,江西永新县柏露村的一所
期刊
百米开外,有一棵果树。老师要一群学生跑向果树,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到更多的果子。  比赛结束后,老师问采果子多的前五名学生:知道你们为什么采的果子比别人多吗?  第一名学生说:我第一个跑到树下,采到了最容易采的低处的果子。  因为你懂得抢抓机遇,所以采到了比别人更多的果子——老师说。  第二名学生说:等我跑到树下,低处的果子都被先到一步的人采走了,但我会上树,采到了高处的果子。  因为你拥有一技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