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报道,近日广东省徐闻县西连镇连续发生多起怀疑因吃跳鱼引起的中毒事件,因中毒入院救治的村民已达11名,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当地疾控部门怀疑中毒与跳鱼体内含有雪卡毒素有关。那么,什么是跳鱼?什么是雪卡毒素?中毒后有什么表现?应该如何预防?请看——
跳鱼有“水中人参”之美称
跳鱼俗称花跳鱼,又称跳跳鱼、大弹涂鱼,盛产于我国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和台湾沿海滩涂地带。其体长约10厘米,头大,眼凸,嘴阔,体表呈灰褐色,有花斑,喜欢穴居于沿海滩涂地带的烂泥里。鲁迅先生在《故乡》里有一段对闰土在海边抓鱼的描写,闰土抓的就是跳鱼。跳鱼肉质细腻鲜嫩,属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食品,既能氽汤、打卤,也适于清蒸、红烧或做鱼丸。跳鱼还是药膳之上品,有滋阴壮阳、生精养血、舒筋活络等功能,有“水中人参”之美称。
那么,为什么跳鱼会和雪卡毒素沾上边呢?其实,和雪卡毒素沾上边的海鱼不光是跳鱼,含有雪卡毒素的鱼类广泛存在于热带、亚热带海域的珊瑚礁周围和近海区。在我国广东、海南地区有30多种海鱼,如常见的石斑鱼(老虎斑、东星斑、苏眉等)可能含有雪卡毒素。毒素主要存在于鱼肉、内脏、生殖腺中,以卵巢中浓度最高。
雪卡毒素中毒时有发生
在我国,每年都有因进食含雪卡毒素的海鱼而致中毒的事件发生,且多以群体中毒为主要表现形式。
2004年8月,广东省出现暴发性雪卡毒素中毒事件,中毒人数为59人。
2005年1月,港澳沿海地区出现多起因食用珊瑚鱼类引起的雪卡毒素中毒事件。
2006年6月,深圳市有6人因食用海鱼而病倒。同年10月,广东省卫生厅专门发布有关防止雪卡毒素中毒的通告。
最近,广东省徐闻县的所有中毒村民,均有吃跳鱼后迅速发病的特点,也都有头晕、恶心呕吐、四肢和嘴唇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虽然最终原因尚待检测确诊(检测方法较难,成本较高),但当地疾控部门怀疑为雪卡毒素中毒应该是比较恰当的。
雪卡毒素产自海藻
雪卡毒素最初产自漂浮于海中礁石上的一种名叫岗比毒甲藻的海藻中。本来,海藻的雪卡毒素产量甚微,只是经过鱼吞吃海藻和大鱼吃小鱼的食物链,逐渐富集在海鱼体内,最终才使人在食用海鱼后发生中毒。
由于这种海产鱼中的毒素属获得性,所以含毒的鱼种,甚至同种鱼的个体含毒量没有规律可言。也就是说,各种海鱼都可能含有雪卡毒素,但又不一定都含毒素;同一种鱼所含毒素的量也不一样,甚至也有的含毒,有的不含。雪卡毒素不溶于水,在热环境中十分稳定,也不易被胃酸破坏。
怎样发现雪卡毒素中毒
1.进食有毒海鱼后2~10小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等消化系统症状。
2.雪卡毒素为神经毒,中毒后会有口唇、舌、咽喉发麻或针扎感,身体有蚁爬感和瘙痒,甚至有温度感觉倒错(如手触热物有冷感,放入水中则有热感或电击样感觉),可持续1~2周。还可能引起血压下降和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步态不稳和共济失调。
如何防治雪卡毒素中毒
1.鱼愈大,所含毒素的可能性及含量也会愈大,发生中毒的危险性愈高。因此,最好不要选购大鱼。
2.不能从鱼的外形、肉质、味道来判断其是否有毒。
3.加热、冷藏及晒干等办法不能清除毒素。
4.雪卡毒素在鱼类的肝脏、胆、卵等内脏中积聚浓度较高,因此不要吃鱼的内脏。
5.吃鱼时饮酒可增加毒素的毒性。
6.目前大部分市面上的海鱼都是养殖的,除非海域受到赤潮等污染,一般不会有雪卡毒素污染。一旦居民在食用海鱼后出现中毒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延误。由于对雪卡毒素进行检测比较复杂,而且检测成本比较高,因此临床上可根据食用海鱼后出现的典型症状,进行雪卡毒素中毒的诊断。大多数中毒者病程为2~3周,可自行康复,预后良好。但病人可能在数年内处于过敏状态,一旦再进食海鱼甚至饮酒,都可能引起复发。
跳鱼有“水中人参”之美称
跳鱼俗称花跳鱼,又称跳跳鱼、大弹涂鱼,盛产于我国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和台湾沿海滩涂地带。其体长约10厘米,头大,眼凸,嘴阔,体表呈灰褐色,有花斑,喜欢穴居于沿海滩涂地带的烂泥里。鲁迅先生在《故乡》里有一段对闰土在海边抓鱼的描写,闰土抓的就是跳鱼。跳鱼肉质细腻鲜嫩,属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食品,既能氽汤、打卤,也适于清蒸、红烧或做鱼丸。跳鱼还是药膳之上品,有滋阴壮阳、生精养血、舒筋活络等功能,有“水中人参”之美称。
那么,为什么跳鱼会和雪卡毒素沾上边呢?其实,和雪卡毒素沾上边的海鱼不光是跳鱼,含有雪卡毒素的鱼类广泛存在于热带、亚热带海域的珊瑚礁周围和近海区。在我国广东、海南地区有30多种海鱼,如常见的石斑鱼(老虎斑、东星斑、苏眉等)可能含有雪卡毒素。毒素主要存在于鱼肉、内脏、生殖腺中,以卵巢中浓度最高。
雪卡毒素中毒时有发生
在我国,每年都有因进食含雪卡毒素的海鱼而致中毒的事件发生,且多以群体中毒为主要表现形式。
2004年8月,广东省出现暴发性雪卡毒素中毒事件,中毒人数为59人。
2005年1月,港澳沿海地区出现多起因食用珊瑚鱼类引起的雪卡毒素中毒事件。
2006年6月,深圳市有6人因食用海鱼而病倒。同年10月,广东省卫生厅专门发布有关防止雪卡毒素中毒的通告。
最近,广东省徐闻县的所有中毒村民,均有吃跳鱼后迅速发病的特点,也都有头晕、恶心呕吐、四肢和嘴唇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虽然最终原因尚待检测确诊(检测方法较难,成本较高),但当地疾控部门怀疑为雪卡毒素中毒应该是比较恰当的。
雪卡毒素产自海藻
雪卡毒素最初产自漂浮于海中礁石上的一种名叫岗比毒甲藻的海藻中。本来,海藻的雪卡毒素产量甚微,只是经过鱼吞吃海藻和大鱼吃小鱼的食物链,逐渐富集在海鱼体内,最终才使人在食用海鱼后发生中毒。
由于这种海产鱼中的毒素属获得性,所以含毒的鱼种,甚至同种鱼的个体含毒量没有规律可言。也就是说,各种海鱼都可能含有雪卡毒素,但又不一定都含毒素;同一种鱼所含毒素的量也不一样,甚至也有的含毒,有的不含。雪卡毒素不溶于水,在热环境中十分稳定,也不易被胃酸破坏。
怎样发现雪卡毒素中毒
1.进食有毒海鱼后2~10小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等消化系统症状。
2.雪卡毒素为神经毒,中毒后会有口唇、舌、咽喉发麻或针扎感,身体有蚁爬感和瘙痒,甚至有温度感觉倒错(如手触热物有冷感,放入水中则有热感或电击样感觉),可持续1~2周。还可能引起血压下降和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步态不稳和共济失调。
如何防治雪卡毒素中毒
1.鱼愈大,所含毒素的可能性及含量也会愈大,发生中毒的危险性愈高。因此,最好不要选购大鱼。
2.不能从鱼的外形、肉质、味道来判断其是否有毒。
3.加热、冷藏及晒干等办法不能清除毒素。
4.雪卡毒素在鱼类的肝脏、胆、卵等内脏中积聚浓度较高,因此不要吃鱼的内脏。
5.吃鱼时饮酒可增加毒素的毒性。
6.目前大部分市面上的海鱼都是养殖的,除非海域受到赤潮等污染,一般不会有雪卡毒素污染。一旦居民在食用海鱼后出现中毒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延误。由于对雪卡毒素进行检测比较复杂,而且检测成本比较高,因此临床上可根据食用海鱼后出现的典型症状,进行雪卡毒素中毒的诊断。大多数中毒者病程为2~3周,可自行康复,预后良好。但病人可能在数年内处于过敏状态,一旦再进食海鱼甚至饮酒,都可能引起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