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前后精液质量变化和精子扫描电镜观察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前后精液质量以及精子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于血液透析后1~4 d采集8例尿毒症患者的精液,进行精液常规检查,同时对精子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于肾移植后6~18个月肾功能正常时再次采集精液,进行上述检查,以5名正常生育男子的精液进行对照.结果患尿毒症时,患者的精液主要参数(精子的活动力、存活率)均明显下降,扫描电镜下,精子顶体缺失,核内空泡明显,顶体后环和核后环缺失,中段线粒体鞘缺失;肾功能恢复正常后,精液的主要参数得到明显改善(P<0.01),扫描电镜下,多数精子的顶体、顶体后环和核后环、中段线粒体鞘趋向正常.结论肾移植可明显改善尿毒症患者的精液质量,使多数精子的形态与结构趋于正常。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AngⅡ(10-3mol/L、10-5mol/L、10-7mol/L、10-9mol/L)干预一定时间(6、12、24h和48h)。多波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Ⅰ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细胞为
目的:探讨3种可能的食管癌转移相关基因COL21A1、RUNX2和COAS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例经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状细胞癌伴淋巴结转移病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
目的探讨中国人婴儿型亚历山大病( infantile Alexander disease)发病的分子基础,为诊断、预防及最终治疗本病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DNA直接测序方法对1例临床诊断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介导多向性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反应的细胞因子,它分为2类:一类是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活化的T淋巴细胞产生的TNFα;另一类是由活化的T细胞亚群产生的TN
目的 探讨Marfan氏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手术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小切口,晶状体干性吸除,保留晶状体后囊膜悬韧带,必要时干性玻璃体切除,折叠人工晶状体一襻睫状沟悬吊,另一襻及人工晶状体的光学部则置于保留的晶状体囊膜上的方法治疗8例16眼Marfan氏综合征晶状体严重半脱位,晶状体脱位范围均大于180度,脱位一侧的晶状体边缘在自然状态下已达瞳孔区,最佳矫正视力<0.3者14眼,≥0.3者2眼
目的 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到缺血心肌后局部新生的微血管在活体心脏的灌注状况.方法对正常、心肌缺血梗死和骨髓细胞移植兔进行心肌超声造影 (MCE) 检查,评价缺血梗死区造影剂填充程度及强度.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移植区微血管新生状况.结果正常时兔心肌内造影剂均匀分布,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前间壁造影剂充盈缺损,而移植4周后该处心肌内可见少量造影剂回声.定量分析显示移植组造影剂峰值强度明显高于心肌缺血梗死组[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脐带血AC133+细胞体外扩增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新鲜分离的、不同培养条件下体外培养7、14d的脐带血AC133+细胞
目的应用数字化可视人体肝脏薄层横断面结构形态学信息,为人体肝脏断层影像学的识别与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可视化人体数据集的肝脏连续横断面图像进行解剖形态学观察
目的 对肢体原发骨肉瘤综合治疗结果进行评估.方法术前无远处转移的肢体骨肉瘤患者189例,年龄4~39岁,平均年龄18岁,男性125例,女性64例;肿瘤部位:股骨下段86例,胫骨上段52例,股骨上段4例,肱骨上段19例,四肢其他部位28例,病理骨折22例.完成化疗方案的患者为规律化疗组116例,占61.4%;未完成化疗方案的患者为非规律化疗组73例,占38.6%.规律化疗组116例,依手术方法分为保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TRAIL-R)的单克隆抗体对肾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和机制.方法在人肾癌细胞系ACHN和Caki-1中,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分析细胞毒效应,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TRAIL-R)的表达,应用荧光染色和Annexin V标记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应用比色法分析多种Caspase活性在凋亡过程中的变化.结果抗TRAIL-R2单克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