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共和国的军队里有这样一支部队,她用一种特殊的“语言”,“战斗”在国家重大活动最前沿——
为新中国成立而诞生
1949年7月中旬,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部下达了一个特殊任务,要求临时组建一支礼炮队,在10月1日开国大典上鸣放礼炮。华北军区特种兵部队司令部作战科长许欣之被任命为礼炮队指挥官,成为新中国第一支礼炮队的组建者。
许欣之接受命令后,和作战科副科长韩怀志及作战参谋沙复新商量,决定在各个部队选拔炮手和炮长,并制定了严格的选拔要求:第一,炮长必须是连排干部,炮手必领是班排干部;第二,炮手必须在战斗中立过战功;第三,用来鸣放礼炮的火炮必须是战争中的功勋炮。因为意义重大,炮兵们积极性很高,很快,160多名优秀炮手就在众多报名者中被选出。
炮手全部到位后,礼炮队立即到北京先农坛体育场集中训练。鸣放礼炮看似容易,要求却极高。7月的北京天气炎热,炮手们训练时个个汗流浃背。但距开国大典还有10天之时,礼炮队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在全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上鸣放礼炮。
1949年9月21日下午,根据上级指示,礼炮队进驻中南海,炮位选在怀仁堂的左前方,炮口冲着中南海,仰角为35°。要求礼炮队在开会时用9门炮打出54发(响)。这对刚刚组建、展开训练仅仅2个月的礼炮队来说,是一次极大的考验,队员心中激动、紧张交织在一起。终于,时针指向了晚19时,随着许欣之手中令旗的挥舞,节奏整齐的礼炮次第打响,没有出现任何杂音,成功为新中国政协第一届会议拉开帷幕。
第一次“上阵”就打了个漂亮仗,这让礼炮队对在开国大典上顺利完成任务充满了信心。
1949年10月1日,全世界为之瞩目的历史时刻终于到来了!礼炮队身着专门制作的新军装,头戴钢盔,腰系武装带,足蹬长筒靴,个个威武挺拔,54门礼炮在天安门东侧向东一字摆开。15时整,开国典礼开始后,随着鸣放礼炮命令的下达,许欣之手拿小红旗一挥,“放”字一出,瞬间国歌声、礼炮声、人们的欢呼声让天安门广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54门礼炮一齐鸣放28响,准确地在2分05秒内与奏国歌、升国旗同起同落,每一响的间隔时间仅仅是4秒多。
岁月虽蹉跎阳光依灿烂
建国之初,中国面临百废待兴、一切从头开始的局面。临时组建的礼炮队未正式列编,不久就被解散。那时只有在国家举行盛大庆典时才临时抽调部队鸣放礼炮。后来,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鸣放礼炮显得越来越重要。经周恩来总理提议,1963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礼炮队在北京南苑正式成立,使用的礼炮是经过改装的30门日制山炮。礼炮队和三军仪仗队一起,同属北京卫戍区编制序列。从此我国开始按照国际惯例,在迎接国宾时鸣放礼炮。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礼炮队组建不久,就被“十年动乱”打断了。从1966年起我国开始了迎宾史上18年无礼炮的空白,礼炮和礼炮队从此销声匿迹。
1984年初,我国宣布:实行礼仪制度改革,恢复礼炮迎宾仪式。数日后,新华社发布公告: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将于3月23日正式访华。几乎是同时,重新组建礼炮队的命令被下达到刚刚诞生不久的武警部队。经反复考虑与斟酌,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武警北京总队十一支队。
十一支队受领任务后,立即着手筹建,从1000多名官兵中筛选了100名队员,队员入选的条件有3个:一是政治合格;二是身高在1.75m以上;三是五官端正,身体健康。
礼炮队成立了,可礼炮在哪里?大家心急如焚。官兵们集思广益,挑灯夜战,对战争年代缴获的小山炮进行了一番改造和包装:木轮全部换成胶轮,炮身除锈上漆,重新换套漂亮的炮衣,印上威严的武警警徽图案。不出半个月,旧炮即换新颜!
3月23日,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中国礼炮队重新站在了天安门广场。8门礼炮翘首蓝天,威武地挺立在广场上,24名礼炮兵精神抖擞守护在礼炮旁。下午17时15分,当日本国歌和《义勇军进行曲》相继奏响时,8门礼炮交替齐鸣,整齐划一地在北京上空响起。
1984年国庆35周年庆典。天安门广场上,100门礼炮列阵,50门礼炮交替齐放,第一炮与国歌的第一个节拍齐响,最后一炮与国歌的最后一个音符同落;中国礼炮兵在2分07秒的标准升国旗时间内,以4分25秒的时间间隔、整齐划一、准确无误地弹奏出28响轰鸣的华美“乐章”。从这一天起,共和国礼炮对就正式站在时代节点上,见证国家的每一次辉煌。
新中国建立以来,受到中国鸣礼炮欢迎的数百名外宾,无不对中国鸣放礼炮留下深刻印象。不少来华访问的贵宾甚至把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和惊天动地的礼炮声作为印象最深的几件事同时写进访华日记中。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60周年、香港/澳门回归、十一届全运会、2008年奥运会、国庆35周年/45周年/50周年/60周年等,礼炮队在多次重大庆典活动中鸣放礼炮。恢复至今,礼炮队共完成鸣放礼炮任务600多次,迎接国家元首300多名。
艰苦训练兑现庄严承诺
礼炮兵所担负的每一次任务,都是追求完美的行动;礼炮的每一次鸣放,都是以毫秒为单位的精确计算。车队开进精确到分秒,站位、跑位精确到厘米……绝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为了达到这样的严格要求,礼炮兵们必须在5秒内完成取弹、装填、发射、退壳等一系列动作。操作动作虽然简单,但要做到迅速、一致,却并非易事。如果一个动作不到位,就有可能造成时间上的偏差,使鸣响中出现杂音。
为新中国成立而诞生
1949年7月中旬,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部下达了一个特殊任务,要求临时组建一支礼炮队,在10月1日开国大典上鸣放礼炮。华北军区特种兵部队司令部作战科长许欣之被任命为礼炮队指挥官,成为新中国第一支礼炮队的组建者。
许欣之接受命令后,和作战科副科长韩怀志及作战参谋沙复新商量,决定在各个部队选拔炮手和炮长,并制定了严格的选拔要求:第一,炮长必须是连排干部,炮手必领是班排干部;第二,炮手必须在战斗中立过战功;第三,用来鸣放礼炮的火炮必须是战争中的功勋炮。因为意义重大,炮兵们积极性很高,很快,160多名优秀炮手就在众多报名者中被选出。
炮手全部到位后,礼炮队立即到北京先农坛体育场集中训练。鸣放礼炮看似容易,要求却极高。7月的北京天气炎热,炮手们训练时个个汗流浃背。但距开国大典还有10天之时,礼炮队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在全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上鸣放礼炮。
1949年9月21日下午,根据上级指示,礼炮队进驻中南海,炮位选在怀仁堂的左前方,炮口冲着中南海,仰角为35°。要求礼炮队在开会时用9门炮打出54发(响)。这对刚刚组建、展开训练仅仅2个月的礼炮队来说,是一次极大的考验,队员心中激动、紧张交织在一起。终于,时针指向了晚19时,随着许欣之手中令旗的挥舞,节奏整齐的礼炮次第打响,没有出现任何杂音,成功为新中国政协第一届会议拉开帷幕。
第一次“上阵”就打了个漂亮仗,这让礼炮队对在开国大典上顺利完成任务充满了信心。
1949年10月1日,全世界为之瞩目的历史时刻终于到来了!礼炮队身着专门制作的新军装,头戴钢盔,腰系武装带,足蹬长筒靴,个个威武挺拔,54门礼炮在天安门东侧向东一字摆开。15时整,开国典礼开始后,随着鸣放礼炮命令的下达,许欣之手拿小红旗一挥,“放”字一出,瞬间国歌声、礼炮声、人们的欢呼声让天安门广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54门礼炮一齐鸣放28响,准确地在2分05秒内与奏国歌、升国旗同起同落,每一响的间隔时间仅仅是4秒多。
岁月虽蹉跎阳光依灿烂
建国之初,中国面临百废待兴、一切从头开始的局面。临时组建的礼炮队未正式列编,不久就被解散。那时只有在国家举行盛大庆典时才临时抽调部队鸣放礼炮。后来,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鸣放礼炮显得越来越重要。经周恩来总理提议,1963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礼炮队在北京南苑正式成立,使用的礼炮是经过改装的30门日制山炮。礼炮队和三军仪仗队一起,同属北京卫戍区编制序列。从此我国开始按照国际惯例,在迎接国宾时鸣放礼炮。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礼炮队组建不久,就被“十年动乱”打断了。从1966年起我国开始了迎宾史上18年无礼炮的空白,礼炮和礼炮队从此销声匿迹。
1984年初,我国宣布:实行礼仪制度改革,恢复礼炮迎宾仪式。数日后,新华社发布公告: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将于3月23日正式访华。几乎是同时,重新组建礼炮队的命令被下达到刚刚诞生不久的武警部队。经反复考虑与斟酌,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武警北京总队十一支队。
十一支队受领任务后,立即着手筹建,从1000多名官兵中筛选了100名队员,队员入选的条件有3个:一是政治合格;二是身高在1.75m以上;三是五官端正,身体健康。
礼炮队成立了,可礼炮在哪里?大家心急如焚。官兵们集思广益,挑灯夜战,对战争年代缴获的小山炮进行了一番改造和包装:木轮全部换成胶轮,炮身除锈上漆,重新换套漂亮的炮衣,印上威严的武警警徽图案。不出半个月,旧炮即换新颜!
3月23日,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中国礼炮队重新站在了天安门广场。8门礼炮翘首蓝天,威武地挺立在广场上,24名礼炮兵精神抖擞守护在礼炮旁。下午17时15分,当日本国歌和《义勇军进行曲》相继奏响时,8门礼炮交替齐鸣,整齐划一地在北京上空响起。
1984年国庆35周年庆典。天安门广场上,100门礼炮列阵,50门礼炮交替齐放,第一炮与国歌的第一个节拍齐响,最后一炮与国歌的最后一个音符同落;中国礼炮兵在2分07秒的标准升国旗时间内,以4分25秒的时间间隔、整齐划一、准确无误地弹奏出28响轰鸣的华美“乐章”。从这一天起,共和国礼炮对就正式站在时代节点上,见证国家的每一次辉煌。
新中国建立以来,受到中国鸣礼炮欢迎的数百名外宾,无不对中国鸣放礼炮留下深刻印象。不少来华访问的贵宾甚至把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和惊天动地的礼炮声作为印象最深的几件事同时写进访华日记中。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60周年、香港/澳门回归、十一届全运会、2008年奥运会、国庆35周年/45周年/50周年/60周年等,礼炮队在多次重大庆典活动中鸣放礼炮。恢复至今,礼炮队共完成鸣放礼炮任务600多次,迎接国家元首300多名。
艰苦训练兑现庄严承诺
礼炮兵所担负的每一次任务,都是追求完美的行动;礼炮的每一次鸣放,都是以毫秒为单位的精确计算。车队开进精确到分秒,站位、跑位精确到厘米……绝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为了达到这样的严格要求,礼炮兵们必须在5秒内完成取弹、装填、发射、退壳等一系列动作。操作动作虽然简单,但要做到迅速、一致,却并非易事。如果一个动作不到位,就有可能造成时间上的偏差,使鸣响中出现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