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拓展与回归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uang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要求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增加知识容量,拓宽学习内容。尤其对解读文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从丰富文本内容的广度、夯实文本意义的厚度、挖掘文本理解的深度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又漫无边际,脱离文本。这里指出了拓展延伸教学时应注意的地方:即臆读,不能尊重文本;碎读,不能着眼整体;偏读,不能紧扣教材。以求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一个整体辨证的认识。
  关键词:教学 文本 阅读 拓展 回归
  自新课改以来,对知识拓展的要求得到了空前的强调,“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拓展延伸教学成为一种历史的潮流,究其发展原因,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丰富文本内容的广度
  语文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拓宽学生知识的广度。所谓广度,就是指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帮助文本,打破文本壁垒,使得原本孤立封闭的文本变得开放而活跃,从横向上内引外联,构建关系,力求对文本的解读趋于立体全面完整。
  比如,在教《陈涉世家》一文时,为了全面立体地认识陈胜的人物形象,更好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我补充了《陈涉世家》的一段后续文字,从中我们看到了陈胜的另外一个可以共患难,不可同享福的形象,随后我又相继拓展了刘邦称帝、朱元璋登基、太平天国内讧等“历史巧合”事实,学生由此深刻认识了这些历史人物的悲剧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教材只是学生语文的一个点,教师应探索拓展延伸的路径,为学生语文学习拉出一条线,伸展一个面。
  二、夯实文本意义的厚度
  语文课堂教学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所得最大化,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就需夯实文本意义的厚度。
  比如,在执教《曹刿论战》一文时,有学生提出:我觉得鲁庄公也是一个有“远谋”的人。鲁国能战胜齐国的决定因素还是在鲁庄公。如果没有鲁庄公的虚心求教,如果没有鲁庄公对曹刿的信任并且让曹刿参与指挥,那么长勺之战中鲁国必输无疑。学生的答案充满了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浓厚的个性色彩,学生分析入情入理,学生思考犹如一方强劲的催化剂,有力地催生着个性的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把文本读薄,把文本教厚,拓展延伸在这里应有所作为。
  三、挖掘文本理解的深度
  文本的理解,不能满足于学生已有的状态,在原有的层次上徘徊,而应该引导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深度”表现在课程理解之深,文本剖析之透,课堂把握之精到。比如,在教《荷塘月色》时我随机拿出余光中先生对朱自清散文“女性拟人格” 笔法的评价和孙绍振先生对《荷塘月色》引用的质疑来建议学生仔细研读课文深入思考。
  学生喜欢上这样的语文课,不仅是深度上的智力挑战,还有永远散发阳光的审美体验。
  不过,新课改虽使我们实现了从“新教材”到“用教材教”观念的转变,但“用教材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很好地研究和使用教材,甚至在连课文都来不及让学生仔细咀嚼、品味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把学生引到补充的课外阅读资料中,而对课文本身的解读反而囫囵吞枣,浅尝辄止,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更无从谈起。为了具体说明一下这个问题,这里我也归纳出三种表现:
  一、臆读,不能尊重文本
  所谓臆读,是阅读者在读前已经有了一个结论,然后不顾文本实际的内在结构,肆意用文本词句来图解这一结论。对于正处在阅读习惯养成阶段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臆读有害无益,长期进行此类训练,只会使学生养成肆意践踏文本、不懂得尊敬文本的习惯,无法形成真正的阅读能力。
  二、碎读,不能着眼整体
  在对全文没有一个整体感知的条件下,就逐段逐句地去分析,学生只能收获一些肤浅而零碎的印象。这种碎读在读者尚未把握作品整体时,不但毫无益处,甚至可能成为读者理解文学作品的干扰。教师把语文课文的解读弄得生硬机械、支离破碎,使学生远离了而不是接近了文学文本的审美特性,这样的教学,学生无法真正学会阅读,无法感受阅读的乐趣,只能被牵着鼻子走,被动应付。
  三、偏读,不能紧扣教材
  如果我们教学时不考虑编者意图,势必造成教材资本的浪费,学生也会错失相应训练的机会。这种偏读现象,在新课程实施以来还是相当普遍的,尤其是为了追求所谓的创新阅读、个性化阅读,抛开编者“闹革命”的课例可谓层出不穷。这种随意性的做法恐怕也是课改后语文教学很热闹却效率不高地原因之一。
  综于上述三种表现,我们的教学必须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用教材教”的前提亦是用好教材。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拓展延伸时,首要的就是回归文本,而不是放逐文本,使文本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在空中茫然飘忽而迷失方向,不知归途。我们要始终记住,只有课本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才是最好的课程资源,拓展延伸是为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让内容为拓展延伸服务。因此拓展要适度。
  文本解读重在解读,这才是课堂的主题,我们的课堂不拒绝华丽,但更需要踏实与质朴。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慢慢地走进,才能带着深深地感慨走出。犹如登山,非要体味一番勤劳与艰辛,非要误闯误撞一些幽径与僻潭,非要既有回首的自豪亦有仰望的喟叹,才能更好地为登越山顶的胸怀酝酿一种奔涌的感情,酝酿一种喷薄的激情。
  
其他文献
从产品的物质形态出发,把对产品结构的价值分析称之为硬件分析,对产品的生产组织方面的价值分析称之为软件分析。本文以海燕牌3603型调频调幅袖珍收音机为例,进行软件价值分
本文对在设备供应工作中如何运用戴明(W.E.Deming)环提出了一套工作程序。这对提高设备的供应质量和经济效益,保证项目的施工进度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This paper proposes
摘要: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预习和训练的确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合理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关键词:教与学 预习 训练  语文教学一般可分为自主预习、重点难点探究和练习巩固三个主要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训练应该作为主线。  语文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加
摘要: 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设计教学一直是高中美术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由于平时接触太少,对于这一模块的学习又都是浮光掠影、一带而过,在设计中往往缺乏独立创新的能力。鉴于高中设计教学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重要性,美术教师在设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美术院校及国家输送培养优秀的工艺设计人才。  关键词: 中学美术设计教学 独立创新 创新教育  一、对中学工艺设计教学中创新能力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在法律上被赋予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职责:作为政府机构,行使监督权和管理权,属于公权力性质;同时作为国有资产的出资人,行使国有股东权利,必须按照市场规则
在中国古代数不胜数的文学家、思想家中,能接近土地的并不少,但在真正地步入仕途、成名成家后依然能够走进土地并结下不解之缘的,应该是寥若晨星了。蘇轼当是其中的一位。  苏轼于嘉祐二年进士及第,以其惊人的才华为朝野注目。然而元丰二年,因卷入“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他的一生大起大落,先贬黄州,再贬惠州,最后贬到海南儋州,越贬越远,长期的贬谪生活成了他生命的重要主题。他一生漂泊,经历了无数的磨难。窘迫时,甚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的核心能力,它包含了理解力、分析力、比较力等多种能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动用多种思维能力来对知识进行解构,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构建体
在奶奶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桂花树,另一棵不知道是什么树,光秃秃的,一点也不惹人喜爱。儿时的我总在那棵桂花树上度过。桂花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重要内容。但转化后进生必须讲求方式和方法。一、必须树立正确的后进生观教育要有一颗平常心。正确的学生观对平常心的
【内容提要】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因此必须优化物理教学,落实素质教育;改革物理考试模式,落实素质教育,考试手段要多样性,考试评价也要全面性;提高教师素质,落实素质教育。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才能加速素质教育的进程。  【关键词】中学物理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当今我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它不仅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巨大工程,而且关系到我国民族振兴,国力繁荣,它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