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在这种情形下,大学中的英语教育,某种程度上仍是对高考英语教育的模式沿用。将人文素质教育同大学英语课程相融合,成为了广大教育界人士的共识。本文将在对大学英语人文素质化教育的必要性进行探讨的同时,对大学英语课程融合人文素质教育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学实践
对于中国众多的大学来说,如何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大学英语课程中,在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时,推动学生健康心灵的发展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成为了最重要的任务。
一、大学英语课程融合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当代大学英语学习现状
根据笔者调查得知,当代大学生们普遍存在着对大学英语的不重视心理。其中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于英语都存在着一定的排斥心理。他们对英语的要求多数停留在考过英语四六级,这与中国应试教育的制度有一定关系[1]。一些社会各界人士指出,中国的应试教育所能培养出的大多数是只“知其然”的考试机器,而对于一些能“知其所以然”的少部分学生,他们所受到的人文素质教育,也大多不是来自于学校的教导,更多的是受到家长以及交际圈的影响。这种排斥来源于多个方面,一是学校方面,一直以来,我国大学对于学生的教育都倾向于专业教育,轻视人文教育、素质教育,这导致了教师对于人文教育的不重视态度。二是制度方面,对于大学英语教育来说,四六级几乎是公认的唯一评判标准,而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仍然采用着应试主义来进行大学英语的教学,教学倾向不断向考试倾斜,自然少了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关注。三是个人倾向,在高中为了应对高考的填鸭式教育中,许多学生早已对英语产生了心理上的厌倦感。而对于大学的大多数学科来说,英语的学习仍旧是普及的。传统的大学英语教育,仍是以应对高考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大学英语的学习。这种种的原因,造成了当前多数大学生排斥学习英语的局面。
(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人文素质教育
2017年最新出版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是一门综合性而非单纯的语言基础课程,它同时也是一门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课程,用以了解世界文化,拓展眼界。这说明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大学英语课程自身的本质要求。人文性指的是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将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优秀文化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传递给学生,并使之成为学生内在良好的品质,表现在外在就是一个人的气质、修养还有健全的人格。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就在于教会学生与人相处,与社会相处的道理。对于英语的学习,实质上就是对英语文化的学习。我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大量的接触到英语世界的描绘性文章,有介绍各国风俗的,有关于人际交往的。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人文知识,但是因为教育方式的偏向以及教师学生双方对其的忽视,大学英语的人文素质教育一直停留在理论阶段,未能实际进行[2]。
二、大学英语课程融合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
(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改革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我们所讲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指在中国的考试制度下发展出来的应试英语教育,它以重视词汇记忆,大量枯燥模拟做题,重视理论忽视实践而闻名。不能否认,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词汇量以及英语成绩,但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并没有太大的提高。要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改革势在必行。对于改革的具体措施,我有以下几点建议:①进行情景模拟对话。这项举措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把笔下的知识转换为口语表达。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外国友人参与到课堂中去,激發学生们的表现欲,通过与英语母语民族的对话,发现自己口语交际上的问题,发现不足。②感受各国文化魅力。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纪录片和电影,来让学生体会各国文化魅力所在,通过与中国文化的对比,加深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认知。也可以组织对外国建筑,如教堂进行参观,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学习基督文化,以此类的方式,来引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对教材人文主题的深度挖掘
前文提到,其实英语教材中已经蕴含着很多的人文主题,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中人文主题的深度挖掘,在日常的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例如在大学英语讲课中,教材中讲到了某国的某地地理环境。我们就可对其进行深度挖掘,比如扩展到当地的某种民俗,当地的文化特征,当地的美食之类的。拓展到一些让学生们感兴趣的领域,从而让学生可以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中,用一种愉快的方式学习英语知识。对于教材人文主题的深度挖掘,还可以体现在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观这些方面的思考。比如英语教材第三册中的《Graceful Hands》讲述了一位护士与临终病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加入对责任感、人生价值的实现等内容。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自己要如何实现梦想,实现自身价值的。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同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相结合,中西合璧,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深刻性。
(三)提供更多的英语相关选修课程
对于大学生来说,大部分课程中学习的都是与自身专业有关的知识,对于英语课以及在英语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可以说少之又少[3]。所以,要实现大学英语课程和人文素质教育融合,必不可少的一点就是增加大学中相关英语课程的课时数。对于大学来说,专业知识是一个学生所必备的知识,选修课则是一个学生出于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期望以及兴趣所在,而选择的额外知识拓展。因此,不妨多增加一些相关的英语课程选修课。课程创立的初衷是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实用水平以及人文素质教育,题材也应该更加有趣,能引起大学生选修的欲望。例如针对爱吃的学生,可以提供“各国美食鉴赏”这一门课程,适当加入美食烹饪实践、美食品尝会等活动,一定可以受到学生的欢迎。针对爱美的女学生,也可以提供“世界潮流风尚”这一选修,可以加入化妆培训、穿衣品味指导,爱美的女生一定会趋之若鹜。如果是有趣的课程,哪怕是英语相关专业,相信学生也不会无理由拒绝的。在这些课程中,我们可以灌注很多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四)提高英语教师的人文素质
教师是教学工作中的灵魂人物,他的人文素养影响着人文素质教育的成败。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很好的人文素质修养,那么所有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也很难落到实处。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自身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模板。教师的人品好坏,素养高低,价值取向如何,对学生有着潜在深刻的影响。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教育相关知识的储备,并且要做到一言一行都符合人文教育的理念。在公众,特别是学生面前,显示出自己渊博的学识和敬业的精神。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更加充满信心,积极地参与其中。同时在课堂外的时间里,充当学生的引路人,解决其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困惑,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
(五)营造人文校园文化氛围
对于语言类专业的学习,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环境。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它们的语言学习能力并没有很大的差别,汉语是一种十分繁琐庞杂深奥的语言。大学生们能很好地使用汉语,说明在语言的学习上不存在先天上的困难。唯一的区别在于我们生活在一个以汉语为日常交际用语的国家,这就是环境带来的差异。因此,要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与良好发展,营造一个适宜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营造人文校园文化学习氛围方面,大学英语应该突破课堂教学的狭隘模式,不该被教材所束缚,可以拓展出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英语广播站,可以在校园广播中以学习英语为主体,采用对英语文章朗读,英语对话模拟,英语歌曲推荐等方式,增加学生们对英语口语的使用。再比如:与英语同行,每个月设立一天为英语日,对当天的课程尽量安排为英语相关课程,鼓励有能力的教师用英语讲学,实行全校范围内的英语对话交际等等。
三、结语
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合人文素质教育,一直是众多大学英语教育从业人士关注的重点。21世纪是一个急速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是素质与能力并重的人才。21世纪也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英语,作为国际间通用的语言,也成为了新时代人才的必备技能。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素质教育化,是一次尝试,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欧阳巍娜.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育成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6(15):110-111
[2]奉莉.高职英语教育的人文素质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9):21-22.
[3]袁月紅,朱莉莉,王志晨.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的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06):794-79
[4]吴晓雯.浅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01):118.
关键词: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学实践
对于中国众多的大学来说,如何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大学英语课程中,在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时,推动学生健康心灵的发展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成为了最重要的任务。
一、大学英语课程融合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当代大学英语学习现状
根据笔者调查得知,当代大学生们普遍存在着对大学英语的不重视心理。其中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于英语都存在着一定的排斥心理。他们对英语的要求多数停留在考过英语四六级,这与中国应试教育的制度有一定关系[1]。一些社会各界人士指出,中国的应试教育所能培养出的大多数是只“知其然”的考试机器,而对于一些能“知其所以然”的少部分学生,他们所受到的人文素质教育,也大多不是来自于学校的教导,更多的是受到家长以及交际圈的影响。这种排斥来源于多个方面,一是学校方面,一直以来,我国大学对于学生的教育都倾向于专业教育,轻视人文教育、素质教育,这导致了教师对于人文教育的不重视态度。二是制度方面,对于大学英语教育来说,四六级几乎是公认的唯一评判标准,而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仍然采用着应试主义来进行大学英语的教学,教学倾向不断向考试倾斜,自然少了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关注。三是个人倾向,在高中为了应对高考的填鸭式教育中,许多学生早已对英语产生了心理上的厌倦感。而对于大学的大多数学科来说,英语的学习仍旧是普及的。传统的大学英语教育,仍是以应对高考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大学英语的学习。这种种的原因,造成了当前多数大学生排斥学习英语的局面。
(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人文素质教育
2017年最新出版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是一门综合性而非单纯的语言基础课程,它同时也是一门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课程,用以了解世界文化,拓展眼界。这说明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大学英语课程自身的本质要求。人文性指的是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将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优秀文化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传递给学生,并使之成为学生内在良好的品质,表现在外在就是一个人的气质、修养还有健全的人格。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就在于教会学生与人相处,与社会相处的道理。对于英语的学习,实质上就是对英语文化的学习。我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大量的接触到英语世界的描绘性文章,有介绍各国风俗的,有关于人际交往的。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人文知识,但是因为教育方式的偏向以及教师学生双方对其的忽视,大学英语的人文素质教育一直停留在理论阶段,未能实际进行[2]。
二、大学英语课程融合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
(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改革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我们所讲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指在中国的考试制度下发展出来的应试英语教育,它以重视词汇记忆,大量枯燥模拟做题,重视理论忽视实践而闻名。不能否认,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词汇量以及英语成绩,但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并没有太大的提高。要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改革势在必行。对于改革的具体措施,我有以下几点建议:①进行情景模拟对话。这项举措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把笔下的知识转换为口语表达。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外国友人参与到课堂中去,激發学生们的表现欲,通过与英语母语民族的对话,发现自己口语交际上的问题,发现不足。②感受各国文化魅力。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纪录片和电影,来让学生体会各国文化魅力所在,通过与中国文化的对比,加深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认知。也可以组织对外国建筑,如教堂进行参观,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学习基督文化,以此类的方式,来引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对教材人文主题的深度挖掘
前文提到,其实英语教材中已经蕴含着很多的人文主题,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中人文主题的深度挖掘,在日常的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例如在大学英语讲课中,教材中讲到了某国的某地地理环境。我们就可对其进行深度挖掘,比如扩展到当地的某种民俗,当地的文化特征,当地的美食之类的。拓展到一些让学生们感兴趣的领域,从而让学生可以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中,用一种愉快的方式学习英语知识。对于教材人文主题的深度挖掘,还可以体现在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观这些方面的思考。比如英语教材第三册中的《Graceful Hands》讲述了一位护士与临终病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加入对责任感、人生价值的实现等内容。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自己要如何实现梦想,实现自身价值的。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同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相结合,中西合璧,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深刻性。
(三)提供更多的英语相关选修课程
对于大学生来说,大部分课程中学习的都是与自身专业有关的知识,对于英语课以及在英语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可以说少之又少[3]。所以,要实现大学英语课程和人文素质教育融合,必不可少的一点就是增加大学中相关英语课程的课时数。对于大学来说,专业知识是一个学生所必备的知识,选修课则是一个学生出于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期望以及兴趣所在,而选择的额外知识拓展。因此,不妨多增加一些相关的英语课程选修课。课程创立的初衷是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实用水平以及人文素质教育,题材也应该更加有趣,能引起大学生选修的欲望。例如针对爱吃的学生,可以提供“各国美食鉴赏”这一门课程,适当加入美食烹饪实践、美食品尝会等活动,一定可以受到学生的欢迎。针对爱美的女学生,也可以提供“世界潮流风尚”这一选修,可以加入化妆培训、穿衣品味指导,爱美的女生一定会趋之若鹜。如果是有趣的课程,哪怕是英语相关专业,相信学生也不会无理由拒绝的。在这些课程中,我们可以灌注很多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四)提高英语教师的人文素质
教师是教学工作中的灵魂人物,他的人文素养影响着人文素质教育的成败。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很好的人文素质修养,那么所有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也很难落到实处。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自身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模板。教师的人品好坏,素养高低,价值取向如何,对学生有着潜在深刻的影响。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教育相关知识的储备,并且要做到一言一行都符合人文教育的理念。在公众,特别是学生面前,显示出自己渊博的学识和敬业的精神。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更加充满信心,积极地参与其中。同时在课堂外的时间里,充当学生的引路人,解决其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困惑,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
(五)营造人文校园文化氛围
对于语言类专业的学习,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环境。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它们的语言学习能力并没有很大的差别,汉语是一种十分繁琐庞杂深奥的语言。大学生们能很好地使用汉语,说明在语言的学习上不存在先天上的困难。唯一的区别在于我们生活在一个以汉语为日常交际用语的国家,这就是环境带来的差异。因此,要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与良好发展,营造一个适宜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营造人文校园文化学习氛围方面,大学英语应该突破课堂教学的狭隘模式,不该被教材所束缚,可以拓展出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英语广播站,可以在校园广播中以学习英语为主体,采用对英语文章朗读,英语对话模拟,英语歌曲推荐等方式,增加学生们对英语口语的使用。再比如:与英语同行,每个月设立一天为英语日,对当天的课程尽量安排为英语相关课程,鼓励有能力的教师用英语讲学,实行全校范围内的英语对话交际等等。
三、结语
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合人文素质教育,一直是众多大学英语教育从业人士关注的重点。21世纪是一个急速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是素质与能力并重的人才。21世纪也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英语,作为国际间通用的语言,也成为了新时代人才的必备技能。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素质教育化,是一次尝试,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欧阳巍娜.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育成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6(15):110-111
[2]奉莉.高职英语教育的人文素质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9):21-22.
[3]袁月紅,朱莉莉,王志晨.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的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06):794-79
[4]吴晓雯.浅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