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植入性疾病保留子宫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来源 :浙江临床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ianmao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 disorders,PAS)是指胎盘绒毛不同程度的异常黏附或侵人子宫肌层的疾病。根据胎盘绒毛侵犯子宫壁深度的差异,可分为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和穿透性胎盘植入。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1],PAS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妇女,保留子宫的治疗方法逐渐替代传统切除子宫的方法。本文对保留子宫治疗PAS的方法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分为原发性(PCNSL)及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SCNSL)[1]。PCNS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占颅内恶性肿瘤的0.3%-1.5%,在组织学上90%PCNSL属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NS DLBCL)[1-2]。
目的分析急慢性炎症患者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期间乳酸林格氏液体(RL)在血管内外分布和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选择40例ASAI-1I级。根据疾病种类、手术类型及炎症状态分为急诊阑尾切除术组(观察组,n=20)及慢性胆囊炎择期胆囊切除术组(对照组,n=20)。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开始恒速输注RLI5 mL/kg,35 min内榆毕。采集输液开始后2 h内血标本和尿液标本,通过血红蛋白(Hb)稀释的方法计算输入液体血浆稀释(PD)、容量扩充量(VE)、容量扩充效率(VEE)以及血管外液体量(EVV);同时记录惠者动脉
目的观察改良硬春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在分娩鎮痛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5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组(E组)、改良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镇痛组(D组)和腰硬联合镇痛组(C组),各50例。E组:硬膜外腔直接注入负荷药量;D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暂不给药,用27G腰麻针反复穿破硬脊膜4次,再往硬膜外腔注入负荷药量;C组: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注入25μg芬太尼。三组维持.量用药方案相同。记录分娩镇痛前(T0)、镇痛后10min(TI)、镇痛后20 min(T2)、宫口开全时(T3)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自控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展加速,预汁2050年全球人口老龄化将达到20亿左右,中国老龄人口将达4亿以上[1]。八衰弱作为一种与增龄相关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机体多个生理系统失调引起生理储备降低,个体抵抗内源性或外源性打击的能力下降,易导致失能、跌倒、住院及死亡的风险增高。
目视管理以直观的视觉信号,刺激人体视觉感官从而提高生产劳动效率的现场管理方法。近年来,目视管理被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的生产管理[1]。随着人们健康防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各大医院日益攀升的手术量与紧张的护理人力资源间的矛盾日益凸显[2],如何简化管理流程,合理分配紧张的医疗及人力资源,应用创新思维优化管理系统是手术室管理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导致反流症状和(或)黏膜损害。目前GERD主要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Barrett食管(BE)三大临床类型。GERD是一种复发性疾病,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较高[1],近年来在亚太地区的发病率有逐步升高的趋势。
溃瘍性结肠炎(ulff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其病变主要累及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呈弥漫性、连续性分布。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以及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和肠外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POEM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克隆性浆细胞疾病,包括: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脏器肿大、内分泌病变、M蛋白、皮肤改变[1]。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发现这5个特征并非是确诊所必须,而其他的重要疾病特征也可能未包含在这5个词中,如:视乳头水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升高、肢体水肿或浆膜腔积液、红细胞增多或血小板增多等[2]。
21世纪是新媒体时代,网络资源呈现井喷式发展,网络课程在医药高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在课程理论教学中的作用日渐凸显,网络精品课程、Blackboard教学平台、M00C平台等网络平台层出不穷,从单门课程到课程群的整体建设,开放共享程度越来越高,普及程度高,影响力大,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以理论课程为主的网络资源平台。
是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起源于黏膜上皮层以下,主要包括黏膜下层、固有肌层等起源的肿瘤,以胃肠道间质瘤及平滑肌瘤最常见,患者因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1]。大部分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被认为是良性的,但仍有一小部分有恶性倾向,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开放手术及腔镜手术,疗效确切但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高,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切除治疗已成为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本文分析经内镜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