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写作教学的原点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501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但在当前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缺乏先进的写作理念的指导。二是功利化的作文教学大行其道,技术流现象非常强势。三是刻板的写作教学行为与功利至上的作文追求伤害了学生对作文的感情,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如何改变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现状,我认为应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回归写作的原点!
  所谓写作的原点,是指按照写作的本质、规律和特点所进行的写作教学的基本行为。这种基本行为的定位是: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具备写作的基本能力,掌握常见文体的写作,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而不是一种文学创作、作家行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形成对生活独到的感受和思考
  
  写作是对个体生命的审视与思考,是精神的体验与超越,写作的过程,是我们心理能力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而我们的写作教学行为却不能让我们的学生产生这样的情感体验,丰富多彩的写作教学被挤压得只剩一篇应试作文,老师教学生机械套作,虚情为文,只为了在考试中得到高分。这种功利至上的作文价值观不仅严重影响了文风的真挚、自然、朴实,让我们的学生学会了说大话、空话、套话;而且严重伤害了学生写作的热情和信心,破坏了我们的写作心态和作文追求。
  要纠正这种倾向,就必须分清写作不同阶段的目的要求,中学阶段要强调写作的原始追求和基本因素的培养。中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不考虑应试的要求是不现实的,但为应试而应试,这样的作文训练是不可能成功的。写作要讲究一点阅读积累,讲究观察体验生活,讲究一点独特的表达,讲究一点思维的含量。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真实、质朴、理性、智慧,有思想深度和文化底蕴,也就是说,更加体现出生活化和个性化倾向。我们的写作教学,不要太急功近利,不要一开始就直奔高考主题,而要引导学生,多做一些基础性的积累和训练,培养良好的写作心态和写作感觉,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信心,扎扎实实打好写作的基本功,这才是我们中学写作教学的正确之道。
  
  二是要建立符合学生写作实际而又相对比较合理的作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内容
  
  中学作文教学应把目标定位在基本的写作知识和写作习惯的培养上,而不是用竞赛作文和高考满分作文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因为对大多数学生来讲,那样的要求是很难做到的。我们在写作教学中,要更多的把重心落在基础上,要做到两点:一是作文教学的目标要符合学生实际。所谓符合学生实际,是说我们的作文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作家或者培养满分作文,因为这两者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也不是我们在课堂上能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不能把文学创作的标准和高考满分作文的标准作为我们写作的定位,我们的目标应该是面向绝大多数的学生,培养他们写作的基本能力,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围绕文章的中心来组织材料,能够条理清楚地组织文章内容,能够根据要求选择适当的文体,能够体现不同文体的基本特征,能够根据需要比较熟练地叙事、说理、说明和抒情,语言表达自然流畅,言之有物。联系当前的一些大学生连基本的语言表达都成问题的现状,中学作文教学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应该说是一种成功。至于个别有文学天份的学生脱颖而出,那则是惊喜之至了。二是写作教学要体现出一定的渐进性。所谓渐进性,是指中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内容应该有一个计划和统筹,遵循由易到难的训练原则,体现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克服随意性。
  
  三是改革中学作文教学评价的单一标准,让写作教学走向多元,走进真实的心灵世界,还作文教学一个繁荣而充满希望的明天
  
  在中学作文评价中,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江苏省语文阅卷组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何永康教授认为:优秀作文应具有三大特质,首先是能够体现写作基本功,即文字不止于通顺,还要流畅;结构不止于完整,还要富于变化;书写不止于干净整洁,还要优美。其次,选材要有个性,要新颖。第三,必须有亮点,既可以指语言技巧,也可以指选材立意。这样的要求,套作的文章无论如何是做不到的。在写作中,我们要更多的从写作的丰富与灵性等本质方面的特点入手,首先要强调作文教学的多元化,引导和鼓励学生回归写作真实的状态,观察生活,独抒性灵,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写出丰富多彩的具有个性化的文章,让学生的作文如春天的大花园一样百花盛开。其次要体现出真实性。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作文最重要的是追求本真,写作最原始的动机就是表达个人的思考,写自己而不是去写别人是作文的天然法则。所以,真实的思想,真实的情感,真实的表达是我们中学作文教学回归原点的另一个努力方向。
  中学作文教学之路,道阻且长。让我们拂去表象的繁华与喧嚣,摒弃功利与时髦,远离无序与无为;让我们好好读书,好好思考,好好写作吧。因为,从本质上说,写作是一种倾诉,是一种激情的迸发,是一种精神的体验,是一种生命的活动,是一种思想的闪光!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清人刘开云:“君子之学必好问。”对于教师而言,则为:“教师之教必善问。”细察语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课堂提问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中,确实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操作核心,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课堂上的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优劣与成败。有效与高效的提问应该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
期刊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上紧张的学习和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引起心理矛盾。   其心理矛盾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   第一,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
期刊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进一步转变, 新课程呼唤着高效课堂,以往“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1.要真正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须要做到三要  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此成为推进教学进程的依据。所有的预设都是为了不曾预约的精彩。由原来固定
期刊
世界上有许多文字,英国人使用的是英文,我们喜欢的是汉字,现在连有些老外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汉字,你知道为什么吗?主要是因为汉字很神奇。     一、发展之神奇    汉字从诞生到现在,共有五种基本样貌,分别是:  1.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教材精选古今中外名篇佳作,融语言美、自然美、艺术美、情感美于一体,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陶冶审美情趣的极好载体。怎样引导学生接受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呢?    一、从语言中体会美    语言美是语文教材所选课文的特征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
期刊
一、语文课堂创设提问情景的技巧    教师将设置好的有教学价值的问题带进课堂,将问题抛给学生,有两种情况:一是将问题直接抛给学生,学生缺乏心理预期,没有思考的基础和依托,学生容易出现茫然的尴尬场面;二是将问题抛给学生讲一些技巧,做些铺垫,预留给学生心理接受时间,介绍问题产生的缘由(背景),导入引向,留给学生思考回旋的余地,让问题在学生的脑海中逐渐生根、热起来。  1.介绍问题产生的缘由(背景)  
期刊
如何让语文教学高效起来,这是我长期以来思索的问题,根据自己这6年的工作和学习经验,我有了一个心得: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使之充满快乐。自己这一年又担任高一语文的教学工作,又面临着新课程的教学,所以要想实现高效课堂,前提是:教师要学会进行教法改革,让学生动起来。教学改革,难点在哪里?难点在于如
期刊
庄子是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庄子》一书中,对后世影响深远。庄子思想的核心部分是坚持自然无为,极力推崇天地自然之美,高扬精神自由和审美超越,反对人为。认为人为的艺术都应该抛弃,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了解天然的艺术和技巧,认为任意一种人为艺术都不能把天然艺术表达出来。在认识事物时要摆脱主观局限,从整体上来认识,才能达到自然境界。在庄子的文章中,顺应自然的思想往往
期刊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做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不少已由客观题开始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一)鉴赏字词   
期刊
我喜欢这样一首小诗:“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撒播着希望......”当初为人师的我把这首小诗抄在日记本扉页上的时候,“用爱洒播希望,用真诚对待学生”便成为我一生的承诺。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励志勤学,积极进取,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