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队在融水县上同练地区发现了大面积的伽马异常区,并相继在三个地段找到了工业矿体,由于当时认为发现铀矿品位偏低,经济效益不佳而放弃。近年来,受品位低、规模大的北方砂岩型铀矿床的启发,特别是通过与成都理工大学合作研究,我们认为上同练地区有其独特的成矿条件,有可能找到不同以往的品位低、但规模大的碱交代花岗岩型铀矿床。
[关键词]铀矿 地质特征 前景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8-83-2
1地质概况
1.1区域地质背景
区域地层:矿点所在的摩天岭岩体周围出露的地层是由元古界四堡群与丹洲群浅变质沉积-火山沉积岩组成,具蛇绿岩套和复理石建造特征。岩体外围主要是四堡群,自下而上分三个组:下部九小组(Pt2sbj),分布于岩体南部和西部,由灰、灰黑灰色变烂粒岩、变质砂岩、片岩、千枚岩、板岩组成,厚度大于655m;中部文通组(Pt2sbw)分布在岩体的东西两侧和北部,由灰、深绿灰色变质砂岩、粉砂岩、板岩及中-基性海底火山喷发岩组成,厚度大于2514m;上部为鱼西组(Pt2sby),分布在岩体南面,为板岩、千枚岩夹变质砂岩、变粒岩、凝灰熔岩、细碧岩,厚度1405m。
岩浆岩:摩天岭岩体呈椭圆形,面积约1000km2,与围岩接触关系以突变为主,产状外倾。四堡期超基性、基性杂岩在大范围内呈小面积分布。岩体可划分为渐变的内部、过渡、边缘三个相带,其分布面积比例大致为4.7:4:1,其余0.3为九桶补体。其岩性由粗、中、细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组成。造岩矿物有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等,剥蚀深度小于600m左右。付矿物属独居石-磷钇矿-钛铁矿系列,平均铀含量为7.1×10-6,铀钍比值为1.9,主体形成时代760百万年,属中元古代产物。主要变质期发生于350-400百万年,相当于加里东期。
构造:摩天岭岩体西部出露地层基本上为单斜岩层,构成吉羊复背斜的西翼;沿接触带附近岩层产状变化较大,见有拖拉、绕曲现象,保留有四堡-雪峰期形成的挤压及断裂构造的痕迹,其褶皱轴向及断裂的延伸与岩层中的劈理、基性、超基性岩脉的产状基本一致。断裂构造以新华夏构造较发育,岩体构造主要表现为加里东前期、印支-燕山期的断裂构造,以大致平行或稍有斜交的复式背斜轴的NNE向挤压构造带为主,充填云母石英片岩、透镜状乳白色石英脉,产状多倾向于290°~310°,倾角东缓西陡,10°~55°左右。其次为NW向、近EW张扭性断裂。
区域矿产资源:摩天岭岩体内矿产资源丰富,成矿条件优越,已查明两个大中型铀矿床及大批铀矿点、矿化点。其它金属矿产也有大量小型的铜、镍、锡、锑矿点分面在岩体内及周边地区。非金属有蛇纹石、石棉等矿产。
1.2矿点地质特征
矿点位于摩天岭复式花岗岩体的西部偏南部位,距接触带2-3km,出露的岩性以中粗粒、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其中分布有规模不大的细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红色碱交代花岗岩体和基性岩体;工作区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主要有NNE向、NW向两组断裂构造。
岩性特征: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呈灰-灰白色,粗粒变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微斜长石变斑晶一般为12~55mm。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呈灰-灰白色,局部呈肉红色,中粒变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斑晶一般为7~10mm。细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呈灰-灰白色、风化面呈黄褐色,变斑细粒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多为石英斑晶,一般5~8mm。岩石矿物成分主要由长石、石英、黑云母组成。红色碱交代花岗岩(xγ):岩石肉色-暗红色,花岗变晶结构,碎裂状、块状构造,岩石碎裂松软,长石含量增加,主要是钾、钠长石,残余的石英、斜长石已经很少,含赤铁矿约2-3%,与正常花岗岩接触界线不清晰,呈渐变过渡接触关系。
构造特征:矿区断裂构造较为发育,按其走向可分为NNE向和NW向两组,规模较大的有NNE向的梓山坪断裂构造(Fz)和NW向大蒙断裂构造(Fd),控制着该区铀矿化的分布。NE向断裂构造主要为梓山坪断裂构造(Fz)及其次生构造,纵贯整个工作区东部,一般宽1~10m,最宽达50m以上,性质为先压后张,倾向290°~325°,倾角50°~70°,带内充填主要是角砾岩、花岗破碎岩、白色石英脉、玉髓、断层泥等,蚀变主要为硅化,其次是绢云母化、红化、钾长石化等,断裂带在走向上比较稳定,已发现的铀矿化主要分布于该断裂的上盘。NW向断裂构造:主要为大蒙断裂构造(Fd)及其次生构造,产状一般倾向35°~40°,倾角67°~82°,在南部横贯工作区,宽度2~18m,呈带状断续分布,构造面呈舒缓波状,具张性特征。其上、下盘均见有铀矿化分布。
围岩蚀变特征:矿区围岩蚀变特征是蚀变种类多,无明显的分带性,主要有钾长石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萤石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等;与铀矿化有关的蚀变有钾长石化、微晶硅化、赤铁矿化和绢云母化,蚀变宽度一般2~5m,最宽20~30m。
2铀矿化特征
矿点铀矿化主要分布在梓山坪断裂构造带(Fz)上盘次级断裂构造及大蒙断裂构造(Fd)两侧附近岩石有红化现象、构造蚀变出现微晶硅化、绢云母化、萤石化、碳酸盐化的地段;铀矿化与碱交代作用关系密切但受断裂构造控制。
铀矿化类型:梓山坪地区铀矿化类型主要有四类,一是与碱交代岩有关的铀矿化,是该区的最常见的铀矿化类型。二是与微晶硅化有关的铀矿化,主要分布在大蒙断裂两侧。三是与碱交代岩叠加微晶硅化有关的铀矿化。四是与褐铁矿、粘土吸附有关的铀矿化,这类异常工作区内也较常见,属后生淋积形成。
铀矿化分布特征:上同练地区地表铀矿化主要集中在梓山坪断裂构造带(Fz)上盘次级断裂构造及大蒙断裂构造(Fd)两侧附近。伽马异常点、带沿梓山坪断裂构造带展布,大的异常带连续长100m,宽度7-8m,一般强度133×10-6~500×10-6,最高强度大于1667×10-6。钻孔揭露见到厚达到100 m的铀矿化带,并且在整个揭露區范围内连续分布。
3找矿前景分析
(1)矿点位于桂北摩天岭花岗岩体西部,与某铀矿床相毗邻,且受同一区域性大断裂-梓山坪断裂所控制,区域成矿条件有利。
(2)梓山坪断裂多期多次热液活动明显,工作区内次级断裂构造及碱交代体广泛发育,已发现的工业铀矿体为酸性热液(微晶硅化)叠加到碱交代体(钾长石化)之上的矿化类型,而这一成矿类型在其它地区已找到大储量的工业铀矿床。
(3)矿区伽马异常规模大,且矿化地段均有高值铀氡混合水异常出露,各类物化探异常晕圈吻合性较好,特别是南段的大蒙地区和北部的如腊地区,地表均发现了铀矿化,尚未进行深部揭露,是值得重视的潜在远景区。
(4)工作区内成矿有利地段多数尚无钻探工程控制,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
4结语
随着开采及水冶技术的发展,只要规模大,品位是可以适当降低。因此,综上所述,无论从区域成矿条件,还是从已有的揭露成果来看,上同练地区都有着良好的铀矿找矿前景,是摩天岭地区最有铀矿找矿前景的地区之一。
参考文献
[1]徐争启等,广西摩天岭-元宝山地区铀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报告,2011.11.
[关键词]铀矿 地质特征 前景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8-83-2
1地质概况
1.1区域地质背景
区域地层:矿点所在的摩天岭岩体周围出露的地层是由元古界四堡群与丹洲群浅变质沉积-火山沉积岩组成,具蛇绿岩套和复理石建造特征。岩体外围主要是四堡群,自下而上分三个组:下部九小组(Pt2sbj),分布于岩体南部和西部,由灰、灰黑灰色变烂粒岩、变质砂岩、片岩、千枚岩、板岩组成,厚度大于655m;中部文通组(Pt2sbw)分布在岩体的东西两侧和北部,由灰、深绿灰色变质砂岩、粉砂岩、板岩及中-基性海底火山喷发岩组成,厚度大于2514m;上部为鱼西组(Pt2sby),分布在岩体南面,为板岩、千枚岩夹变质砂岩、变粒岩、凝灰熔岩、细碧岩,厚度1405m。
岩浆岩:摩天岭岩体呈椭圆形,面积约1000km2,与围岩接触关系以突变为主,产状外倾。四堡期超基性、基性杂岩在大范围内呈小面积分布。岩体可划分为渐变的内部、过渡、边缘三个相带,其分布面积比例大致为4.7:4:1,其余0.3为九桶补体。其岩性由粗、中、细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组成。造岩矿物有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等,剥蚀深度小于600m左右。付矿物属独居石-磷钇矿-钛铁矿系列,平均铀含量为7.1×10-6,铀钍比值为1.9,主体形成时代760百万年,属中元古代产物。主要变质期发生于350-400百万年,相当于加里东期。
构造:摩天岭岩体西部出露地层基本上为单斜岩层,构成吉羊复背斜的西翼;沿接触带附近岩层产状变化较大,见有拖拉、绕曲现象,保留有四堡-雪峰期形成的挤压及断裂构造的痕迹,其褶皱轴向及断裂的延伸与岩层中的劈理、基性、超基性岩脉的产状基本一致。断裂构造以新华夏构造较发育,岩体构造主要表现为加里东前期、印支-燕山期的断裂构造,以大致平行或稍有斜交的复式背斜轴的NNE向挤压构造带为主,充填云母石英片岩、透镜状乳白色石英脉,产状多倾向于290°~310°,倾角东缓西陡,10°~55°左右。其次为NW向、近EW张扭性断裂。
区域矿产资源:摩天岭岩体内矿产资源丰富,成矿条件优越,已查明两个大中型铀矿床及大批铀矿点、矿化点。其它金属矿产也有大量小型的铜、镍、锡、锑矿点分面在岩体内及周边地区。非金属有蛇纹石、石棉等矿产。
1.2矿点地质特征
矿点位于摩天岭复式花岗岩体的西部偏南部位,距接触带2-3km,出露的岩性以中粗粒、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其中分布有规模不大的细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红色碱交代花岗岩体和基性岩体;工作区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主要有NNE向、NW向两组断裂构造。
岩性特征: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呈灰-灰白色,粗粒变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微斜长石变斑晶一般为12~55mm。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呈灰-灰白色,局部呈肉红色,中粒变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斑晶一般为7~10mm。细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呈灰-灰白色、风化面呈黄褐色,变斑细粒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多为石英斑晶,一般5~8mm。岩石矿物成分主要由长石、石英、黑云母组成。红色碱交代花岗岩(xγ):岩石肉色-暗红色,花岗变晶结构,碎裂状、块状构造,岩石碎裂松软,长石含量增加,主要是钾、钠长石,残余的石英、斜长石已经很少,含赤铁矿约2-3%,与正常花岗岩接触界线不清晰,呈渐变过渡接触关系。
构造特征:矿区断裂构造较为发育,按其走向可分为NNE向和NW向两组,规模较大的有NNE向的梓山坪断裂构造(Fz)和NW向大蒙断裂构造(Fd),控制着该区铀矿化的分布。NE向断裂构造主要为梓山坪断裂构造(Fz)及其次生构造,纵贯整个工作区东部,一般宽1~10m,最宽达50m以上,性质为先压后张,倾向290°~325°,倾角50°~70°,带内充填主要是角砾岩、花岗破碎岩、白色石英脉、玉髓、断层泥等,蚀变主要为硅化,其次是绢云母化、红化、钾长石化等,断裂带在走向上比较稳定,已发现的铀矿化主要分布于该断裂的上盘。NW向断裂构造:主要为大蒙断裂构造(Fd)及其次生构造,产状一般倾向35°~40°,倾角67°~82°,在南部横贯工作区,宽度2~18m,呈带状断续分布,构造面呈舒缓波状,具张性特征。其上、下盘均见有铀矿化分布。
围岩蚀变特征:矿区围岩蚀变特征是蚀变种类多,无明显的分带性,主要有钾长石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萤石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等;与铀矿化有关的蚀变有钾长石化、微晶硅化、赤铁矿化和绢云母化,蚀变宽度一般2~5m,最宽20~30m。
2铀矿化特征
矿点铀矿化主要分布在梓山坪断裂构造带(Fz)上盘次级断裂构造及大蒙断裂构造(Fd)两侧附近岩石有红化现象、构造蚀变出现微晶硅化、绢云母化、萤石化、碳酸盐化的地段;铀矿化与碱交代作用关系密切但受断裂构造控制。
铀矿化类型:梓山坪地区铀矿化类型主要有四类,一是与碱交代岩有关的铀矿化,是该区的最常见的铀矿化类型。二是与微晶硅化有关的铀矿化,主要分布在大蒙断裂两侧。三是与碱交代岩叠加微晶硅化有关的铀矿化。四是与褐铁矿、粘土吸附有关的铀矿化,这类异常工作区内也较常见,属后生淋积形成。
铀矿化分布特征:上同练地区地表铀矿化主要集中在梓山坪断裂构造带(Fz)上盘次级断裂构造及大蒙断裂构造(Fd)两侧附近。伽马异常点、带沿梓山坪断裂构造带展布,大的异常带连续长100m,宽度7-8m,一般强度133×10-6~500×10-6,最高强度大于1667×10-6。钻孔揭露见到厚达到100 m的铀矿化带,并且在整个揭露區范围内连续分布。
3找矿前景分析
(1)矿点位于桂北摩天岭花岗岩体西部,与某铀矿床相毗邻,且受同一区域性大断裂-梓山坪断裂所控制,区域成矿条件有利。
(2)梓山坪断裂多期多次热液活动明显,工作区内次级断裂构造及碱交代体广泛发育,已发现的工业铀矿体为酸性热液(微晶硅化)叠加到碱交代体(钾长石化)之上的矿化类型,而这一成矿类型在其它地区已找到大储量的工业铀矿床。
(3)矿区伽马异常规模大,且矿化地段均有高值铀氡混合水异常出露,各类物化探异常晕圈吻合性较好,特别是南段的大蒙地区和北部的如腊地区,地表均发现了铀矿化,尚未进行深部揭露,是值得重视的潜在远景区。
(4)工作区内成矿有利地段多数尚无钻探工程控制,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
4结语
随着开采及水冶技术的发展,只要规模大,品位是可以适当降低。因此,综上所述,无论从区域成矿条件,还是从已有的揭露成果来看,上同练地区都有着良好的铀矿找矿前景,是摩天岭地区最有铀矿找矿前景的地区之一。
参考文献
[1]徐争启等,广西摩天岭-元宝山地区铀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报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