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美构型到文化治理r——托尼·本尼特文化治理性观点的逻辑演进

来源 :美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作为塑造主体的治理性技术,是文化治理中自下而上实现个体自我治理的一个重要前提.源自康德美学的审美无功利和审美自由为主体的自我自由治理提供了哲学基础.审美自由是主体自我管理实践的重要方式,审美教育为主体构型提供了技术载体,批评范式和制度话语空间则是主体不断进行自我塑形、完成自我变革的重要保证.从审美实践的主体构型到主体的自我革命,文化最终完成了其治理性的功能.
其他文献
当包容邂逅共生,室内空间设计便不再停留于传统的表现形式,而是更加侧重人在空间中的满足感、归属感以及空间的互动性和对话性.本文从包容、共生的理念出发,以消除差异化带来的疏离感和营造空间归属感为宗旨,对高校大学生创客空间进行室内空间实验研究,探究二者邂逅下的空间反应,以期创造出更具宽容度和认同感的空间场所,消除参与者在空间中的不适体验,最大限度地带给参与者舒适的空间感受.
凤冠是古代贵族妇女佩戴的礼冠,多用于婚礼时,具有浓厚的婚俗文化及政治色彩.其不仅能体现我国古代的工艺审美水平,而且能够集中反映我国古代的婚俗文化特点.本文主要探讨传统凤冠在当代新娘人物形象设计中的应用.
艺术设计专业作为时下的热门专业之一,为艺术设计研究、创作事业提供了重要支撑.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态势对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笔者以文化之于艺术设计的深度应用作为研究基础,探索发现文化视域下艺术设计专业具有重视程度增加、设计形式多元、设计效果良好、就业前景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本文提出以民族文化为基础、以现代文化为抓手、以文化结合为展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突破性建议.
运城现存的古代佛教石刻造像基本上都是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所造.宋朝以后,运城的佛教石刻造像艺术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木雕、泥塑、铜铸以及壁画等形式,这与时代风尚、制造成本以及元朝皇室的喜好等有很大关系.
浦城是福建民间剪纸艺术之乡,浦城剪纸可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有其含义”.浦城剪纸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就开中国民间剪纸礼品花之先河,在中国剪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浦城剪纸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构图精巧,手法或粗犷、或细腻,淳朴完美.如今,浦城剪纸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浦城县委、县政府将浦城民间剪纸作为全县的主要文化项目,高度重视其传承、保护与发展.本文主要探究浦城剪纸艺术的构成美学原理及其在地方性文化特色产业中的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展现中华审美风范,这无疑给美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阐释并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寇鹏程教授新近出版的《中国古典美学精神》一书正是这样一本围绕中华美学精神展开阐述的力作。
现代性时间概念具有“均匀流逝、历史进步、聚焦当下”的特性,而后现代主义时间概念具有“瞬间、碎片、历史终结”的特性.在这种冲突与割裂中,杜威的时间观念通过把时间与人类生存实践相联系,阐述了时间与个体、时间与经验的内在关联,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经验美学理论,阐明了艺术对于人类自身发展的推动作用.
随着国家对美育工作的重视和“互联网+教学”理念的推广,高校线下与线上的美育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因此出现了线下与线上课程间复杂的竞争与辅助关系。从信息通信技术(ICT)专业的美育视角出发,以某ICT高校的学生调研为基础,分析高校线下与线上美育课程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以及线上与线下课程在挤压与碰撞中分别暴露出的问题,并根据互促与互补的原则阐述ICT工科高校线上与线下美育课程共同体的共生关系和具体目标。
宗白华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至40年代末这一段历史时期里,产生了足以代表中国现代艺术形上学思想之典范和成熟形态的阐述,一种既本土又现代的艺术形上学思想得到了充分而精彩的呈现。“生生的节奏”作为宗白华艺术形上学思想的核心范畴,正是这种继承和发展的充分体现。作为本土艺术学领域的先行者以及第二代美学家中的代表性人物,宗白华的艺术形上学思想融道德形上学于其中,最终体现了审美和道德在超越性价值论上的统一。
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了袁鼎生教授的《美生学——生态美学元理论》一书,这是他从2002年以来研究生态美学理论与方法的第7部独著,原创性追求更为自觉.rn袁鼎生教授认为原创是学术创新的最高理想.在《范式整生论》(与袁开源合著,科学出版社2021年6月版)一书中,作者标划了一条学者创新之路,即从“学着说”与“跟着说”的协同创新开始,走向“接着说”与“重新说”的自主创新,抵达“最先说”与“从头说”的自立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