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台湾报纸供稿经验谈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b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3月,新华社港台部响应中央加强对台宣传工作的号召,经过前期联系谈判,与台湾南部主流报纸《民众日报》达成供稿协议,每周三次向对方提供一个整版内容的文字与图片。这是新华社乃至大陆主流媒体的新闻首次在台湾南部报纸直接落地,它不仅开辟了新华社新闻在岛内传播的新渠道,也为台湾民众了解大陆打开了一扇特别的窗户。同年9月,港台部又与台湾夏潮联合会主办的《两岸彝报》达成协议,每月向对方提供两个整版的文字与图片。加上此前与台湾《经济日报》的供稿合作,港台部现已与岛内三家媒体形成稳定的供稿合作关系。
  作为一名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我很幸运,参与了向上述三家媒体的供稿工作,其中的《民众日报》和《两岸彝报》更是从第一期就开始负责供稿。一年来,在对外部和港台部领导的指导和关心下,供稿工作取得了扎实的进展,受到岛内媒体与读者的欢迎。我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让“硬新闻”高效落地
  
  具有60年历史、总部设在高雄的《民众日报》,是台湾中南部颇具影响的综合性日报,本土色彩浓厚。它比较关注岛内新闻尤其是南部地方新闻,受众以南部基层民众为主。该报几年前即开始登载大陆新闻,但多转载自网络,质量不高。
  对于大陆,台湾媒体首先关注的就是大陆涉台政策发布,《民众日报》也不例外。针对这一特点,每次国台办的记者会和重大的两岸政策发布,我们都精心选材,及时提炼新闻亮点,尽量传递台湾媒体关心的信息,例如《ECFA二次协商桃园登场国台办盼圆满》、《国台办:十二五规划提供台商巨大商机》、《APEC将登场胡锦涛拟会见连战》、《台湾赠送长鬃山羊梅花鹿明春落户威海》……这些稿件均被《民众日报》以版面头条刊出。
  除了大陆主动发布的新闻外,在对突发事件的回应上,我们也及时将大陆的善意传递入岛。例如去年10月,在有两岸代表团参加的东京影展上发生风波,台湾代表团缺席典礼,这成为岛内媒体随后几天密集炒作的事件,一些“绿营”媒体甚至上升到大陆“打压”台湾“国际空间”的高度。对此,国台办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回应称,风波引发的状况是大陆不愿看到的。我们马上将这一新闻提炼出来,供给对方,次日《民众日报》以《东京影展风波国台办:沟通不够》为题刊出,起到了很好的向岛内民众解疑释惑的作用。
  此外,台湾媒体对大陆的宏观经济政策、房地产走势、股市行情、产业动态,以及海外并购等新闻的需求“缺口”很大。去年6月19日,央行推出新一轮汇率改革措施,人民币升值预期再起。台湾《经济日报》的编辑当天下午即致电我们,希望提供深度解读稿件,我们迅速组织编写稿件,在当晚截稿前供给对方。此外,围绕吉利并购沃尔沃、“十二五”规划公布、大陆发布限制“炒房”措施、CPI指数上涨、ECFA对两岸经贸带来商机等新闻,我们提供的稿件几乎100%被《经济日报》采用。该社社长杨仁烽说,新华社的稿件已成为台湾读者及时准确了解大陆财经动态的重要平台,对台湾财经界十分重要。
  实践证明,在两岸交流日益热络的今天,时政、经济类的“硬新闻”只要内容充实,符合新闻传播规律,一样受到台湾媒体欢迎。
  
  讲究技巧 以小见大 把新闻做得富有人情味
  
  港台部领导多次提出,供稿要在台湾中南部民众兴趣点、接受度之间,寻找结合处、平衡点,既要“以我为主,于我有利”,又要注重宣传技巧,着眼永续合作,讲求“润物细无声”。
  在供稿中,我们特别注意选取新闻性与趣味性兼具的,能“以小见大”反映大陆时代特征的社会文化新闻。例如:《大陆高考新风不以状元论英雄》、《西湖白堤万人相亲》、《北京邮政“圣诞邮局”开业》、《武汉市每天10万人租自行车》、《给力不给力成大陆流行语》、《海南百岁老人1378人密度中国第一》、《首个昆曲文化会所苏州成立》、《辽宁首见芭蕾舞演绎民间故事白蛇传》,等等。
  仅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些稿件不像政经新闻那么“硬”,富于生活气息,对大陆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对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大陆在环保低碳领域的新做法、网络潮流的新动态等,都予以生动的展示,事情看似较“小”,但折射出的意义不小。
  我曾改编过一个稿子,题目是《富春山居图藏馆印戳到手》,讲的是沈阳的一位集邮爱好者故意写错地址,让两岸故宫博物院分别退信,从而在两岸发行的“富春山居图”邮票上集齐收藏机构印戳的故事。此稿只有500多字,但它所反映的大陆民众希望富春山居图“团圆重聚”的心情跃然纸上,胜过千言万语,被《民众日报》以显著位置刊登。
  事实上,人与人的沟通需要心与心的相连,两岸交流的新闻,即使主角是大陆的高级官员,只要关注细节,一样可以把新闻做得富有人情味,远离“八股腔”。
  
  突出故事与人物增强台湾读者对大陆的感性认识
  
  《两岸彝报》是一份由台湾夏潮联合会主办的月报,主要面向岛内青年学生,与其他媒体相比,它对大陆的态度更友好、距离感更小。而且月报的特点决定了它喜欢专题性的、有深度的稿件,即使篇幅略长也可登载。这就为我们的供稿工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去年11月,对方提出希望我们就大陆的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专题稿件,于是我将新华社近一年间涉及高铁的稿件全部调出,看有哪些适合改编。阅读中我发现,这些新闻中有不少改编自各级铁路部门提供的材料,充满了数字与专业术语,信息十分权威,但是缺少细节与故事,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中国的高铁在短时间内从无到有,这一成就是如何实现的?它的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何种困难?它与外国的高铁有何不同?它对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有何影响?它的建设者是怎样的一群人?这些台湾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在一般的稿件中很难找到答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读到《穿越梦幻的时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一稿时,我眼前不禁一亮,这篇由新华社记者采写的长篇通讯,虽然是对内稿,但是细节饱满,采访深入,重点围绕高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过程中的种种细节进行叙述,读来引人入胜。于是我将10000多字的原稿压缩为3000多字,精心编写了稿件的导语和小标题。稿件的第一句话是:“要想知道高速铁路怎么回事,只需在北京与天津之间往返体验一下就知道了。”几个小标题分别是:用自己的方式“跑”起来、向速度极限挑战、“中国芯”“中国脑”打造“中国名片”、自主攻关终成正果。改编时,我特别留意不把话“说满”,毕竟大陆高铁仍是一个新生产物,并不能保证在安全方面完全“高枕无忧”。
  稿件受到《两岸彝报》总编辑许育嘉的高度评价,他在邮件中表示,这种突出故事与人物的稿件正是岛内媒体所急需的,这有助于加强台湾读者对大陆的感性认识。刊载时,他还将原题改为《大陆高铁还有梦——用自主技术穿越梦幻时空》。
  一年来,新华社港台部向三份报纸供稿总字数已近200万字、图片700多张,没有出现任何重大差错,稿件受到媒体与读者的高度评价。目前,港台部正在筹备与台湾联合新闻网的视频合作,争取打造多媒体的新闻入岛业态。
其他文献
从大国成长史上来看,由于国家崛起很容易在国际上收获“害怕”而不是赢得“尊重”,单纯国力的提高有时并未增益反而减损国家整体战略利益的例子并不鲜见。中国已经跨上了民族快速发展的高速公路,在享受“兜风”速度带来惬意的同时,必须警醒发生“碰瓷儿”甚至“恶性车祸”的概率也在大幅增加。而随着信息全球化的持续深入和公民社会的崛起,一个国家的“话语作为”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保险杠”和“安全气囊”的作用,紧密配合国
世界出版业巡礼之十    加拿大对图书出版实行严格的保护主义政策,并力图在自由市场和文化保护之间取得平衡。之所以这样做,首先是为了应对美国霸权,保持自己的国家形象,其次则是为了在国际社会中宣扬自己的主张和声音。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英美文化在长期发展中已渗透到了加拿大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应对这种状况,加拿大传媒界对美国传媒内容充斥加拿大、使加拿大文化日趋消弥的趋势一直有着高度的警惕性。 
确定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控制指标,实现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是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研究针对阜康市地下水超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用历史动态分析法和水
由于受传统的宣传理论的影响,我国的对外传播对国外公众普遍关注的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小事少有报道,这让对外传播的受众难以亲近,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欧亚伦,一位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生活20年的美国人认为,中国的对外宣传并没有完全了解国外公众的需求。他说:“美国人最想了解的是现在普通的中国人爱看什么电影?爱看什么电视节目,爱吃什么?爱玩什么东西……”。看得出来,美国人想了解中国人民是怎样生活的、他们的生活
本期围绕建党90周年话题,分别选取法新社和新华社文章进行点评。点评中剖析了法新社和新华社文章如何在中共建党90周年的大题目中,找到了独特的切入点和报道角度。
植被对荒漠绿洲交错带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LI-6400XT光合系统对准噶尔荒漠绿洲交错带的7种早春短命植物和7种典型荒漠灌木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
在信息时代,平面媒体走“权威,精英,深度”的思想性路线以抗衡“短平快”的新媒体,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共识。而营造报纸评论板块这一思想阵地,正是使平面媒体优于新媒体乃至“自媒体”的关键所在。为此,《中国日报》力求通过强化评论板块的建设来体现其媒介责任感和国际影响力。在评论板块以多样化吸引读者,树立思想高度、权威性和品牌的实践中,《中国日报》评论版的专栏评论“中国论坛”(China Forum)以高端的编
一、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加入WTO之后,中国农业将是受到最大打击的部门之一.对此,笔者觉得不能笼统而论,而应该进行一些具体的分析.
1983年7月发现兴隆山部分云杉林木有大量落叶现象,1985年5月发现一些小树枯死。为查明受害原因和性质,1985年8月初,由兰州市林业局主持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对云杉落叶枯死现象
本文列举了陕西省5属11种木蠹蛾的分布及分种检索表,并对沙蒿木蠹蛾的形态、生活习性及防治作了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