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怎样上好中学物理习题课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cici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听课都能听懂,但自己做题时,无从下手,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处理好物理习题课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习题课 一题多解 学习动机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它既是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一环,又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法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正文:
  在物理教学中,解题是一个重要环节,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实践,它对于深入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中汲取广博的实际知识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上好习题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习题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活动,它是联结主体与环境的一个特殊的中介环节。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一般是使用它们已有的知识来建构新的知识,同时它们在建构时所了解的知识影响着他们对新信息的结实。
  学习者现有的知识有时支持新的学习,但有时也会阻碍新的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试图帮助学生在以往知识和现有学科任务之间建立联系。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知道什么、关心什么、能做什么和要做什么,也就是要熟悉每个学生特殊的兴趣和内在的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活动的需要与动力是首要的。动机是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具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从学校教学的需要出发,我们特别需要能造成学习心理气氛的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
  那么教师面对习题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在最佳的状态呢?在当前的教学条件下需要努力发掘下列三种可能性。
  1.问题作为出发点。教学时,教师先与学生一起对某些问题进行观察和磋商,逐渐造成这样的情况——这个问题学生急于解决,但仅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却无法解决,形成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了促进这种可能,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的状态中进行学习。
  同时,教师还应当有步骤的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起促进和调节的作用,使之指向明确并维持一定的程度。
  2.面对适度的困难。训练中教师让学生面对适度的困难让其得到一定的锻炼,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兴趣。为了促成这种可能,教师应恰当的运用鼓励、表扬等手段,引导学生追求克服困难的愉悦心理,体会解决问题的满足感。
  但是问题的难度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标准、鼓励的程度也要因人而异,因此必须采取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学措施,以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感到满意。
  3.向学习的结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感到新的问题“高不可攀”而气馁,或者解决问题过于容易而自满时,学习的热情往往都会下降。为了避免这种可能,应当根据结果作出调整。
  如果学生在学习上失败了,而又不能获得有助纠正失败的策略,他们很容易丧失信心,从而导致更大范围的延误。此时应考虑重新确定适宜的梯度,还要抓准时机,使学生及时发觉其错误,并修正你策略。
  就是说当学生碰到学习上的失败时,要通过提供失败的信息,帮助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反过来,如果学生易于成功,也应考虑进一步设置障碍,然后让他们探索冲破障碍的新方法,在向成功努力中,克服骄傲情绪。
  
  二、习题课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讨论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之后,必然要讨论的是学习过程的最佳模式问题。
  在初二刚开始一阶段,全班很多学生还停留在机械模仿,不会独立思考,这成为一个学习物理未得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教法不得法。在一些课上,学生只是记住教师讲的公式然后简单套用,完成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谈不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谈不上积极思维的习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尝试着采用新的方法:放弃教师一讲到底的做法,试着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活动来获取知识技能,教师起指导作用。坚持试验了一个阶段,学生的思维竟特别活跃,他们在课堂上自行归纳的一些法则、结论,有时连我都没有事先估计到!
  因此我认为在“采取讲授的同时辅之以‘尝试指导’的方法在习题课上也特别有效。教法一定要适应教学实际而注意改变,物理习题教学不能把结论答案都直截了当的讲给学生听、把各种类型的例题面面俱到的示范给学生看。
  抱着学生走路会增加他们的依赖性,对解题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害!在习题课上,教师可以指出一题多解,让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形式为集中思维占主导地位,往往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并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使他们的思维陷入固定模式,造成思维的惰性和呆板性,抑制了他们的创造思维的热情。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应精选一些“一题多解”的习题,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培养发散思维。例如,密度应用练习,我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
  先让学生解答,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我进而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伸扩散思考。以上解法中,方法一属于常规思维,一般学生都能想到,而方法二和方法三看似简单,但都隐含着一种发散思想——先假设后论证。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还有运用一题多变的方式也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例如,甲乙两车分别为2m/s和3m/s的速度沿相同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甲在乙前方200m处,则乙车出发后多长时间能追上甲车?
  方法一:此题是从不同地点同时出发的追及问题,则有:t =t ,S +200m=S ,代入数据即可得到结果。
  方法二:甲乙两车沿相同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则乙相对甲的速度为V=V乙-V甲,最后两者相遇,则甲相对乙的路程为S=200m,由S=Vt可得结果。
  以上两种解法中,第一种方法比较适合后进生,而第二种方法涉及到相对运动知识,可以要求优生掌握。通过这两种不同方法的训练,既保护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优生”的发展思维能力,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开拓学生思路。
  学习的情境对提高迁移也很重要,在单一情境中被传授的知识与在复合情境中被传授的知识相比不利于产生灵活迁移。在复合情境中,学生更有可能去概括概念的相关特征,形成对知识更灵活的表征。精选的对比案例的使用,有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应用的条件。
  问题的抽象表征也可以促进迁移。尽管要素的概念需要界定,不同任务间的迁移仍与不同任务所具有的共同要素的多少有关。评价学习效果时,关键要看对所学新知识包涵的概念的掌握速度,而不是过早的在新的学习领域中的操作尝试。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的成长期,正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而形象思维仍然占主导地位,所以对书本上一些较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
  比如初中物理中的“密度”概念,虽然老师反复强调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多少而变化,而学生往往认为物质越多密度越大,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认为“一桶水的密度比一滴水的密度大”的学生尽然有30%左右!提倡“一题多解”,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用数学的能力差,是学生解题困难的主要原因。要想培养学生的这两个能力,只靠教师分析、学生听是不行的,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分析、演算。因此,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习题课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个方面:
  (1)指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现象。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点。
  (2)引路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
  例如,学生在做“用一动滑轮把重为100N的物体提到9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我便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3步解题:①求总功;②求有用功;③求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
  总之,习题课的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
  (涿州市孙庄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如何提高我们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方法的分析,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思维、数学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在实施过程中明确指出:设计探究型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随着《牛津初中英语》在我省的深入推广,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中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注重由学生自己研究和探索,同时要求
期刊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课程,要通过教学给学生讲明道理,进行正确观点的启蒙,帮助他们对一定的社 会道德关系以及关于这种道德关系的理论原则、规范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道德认识。因而教学中自始至终把 握好观点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反复学习大纲,钻研教材,教学依纲靠本  教学大纲是国家对这门课程的规范化要求,每位教师在上岗前、学期起始以及日常备课时,都要反复研读 ,特别是对大纲中规定的内
期刊
关于激励,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不会把生命出卖于你,但会为了一条彩色的绶带把生命奉献于你。可见,激励的作用之大。   所谓的激励性评价,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给学生以“绶带”,为学生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激励学生不断的大胆尝试,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较
期刊
职业高中的学生,大部分在入学时成绩欠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低,因此造成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从当今教育的整个势态来看,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改变学习困难学生的落后状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就是我们面临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改变更多的似乎是形式。鉴于我们职高学生的特殊性,我们初步构建
期刊
摘要:如何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如何提高我们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方法的分析,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思维、数学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
期刊
实践证明,在中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坚持多种题型的设计和实践,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成效。     一、六种题型的设计和实践     1.急问抢答题。教者发出一连串的急问,促使学生争先恐后的抢答,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例如:在单元教学的起始阶段,为了让学生对单元内容有个概括了解,可作这样的急问:“这一单元包括 哪几篇文章,作者是谁,他们生活的时代如何,各篇文章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期刊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
期刊
《英语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用教材。作为教者,要遵循教材,但不囿于教材;要利用教材,但不拘谨于教材。  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需要,关注学生发展,发挥个人的专业才能和教学智慧,积极利用教材,大胆取舍,巧妙拓展,联系生活,精心整合。  在实施《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课程中,笔
期刊
语文是一门工具课,但语文工具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而是极具思想与内涵的特殊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对于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它学科更为重要。因为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假若语文教师冷若冰霜,又怎能使学生动情?不能以感情滋润学生的心田,则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语言知识训练,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美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