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tdi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立国之本,人才是国之栋梁,而只有做好教育才能为国家建设培养合格人才,而做好教育则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对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考从两大方面展开:分别是基础教育现状,及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基础教育;创新;思考
  【分类号】G639.2
  虽然基础教育是一个人教育生涯的发端,但它却涉及多批人才的培养,一旦出现问题,对国家来说那可能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层面上的停滞不前。基础教育出现问题,教育对国家的贡献率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低迷期,连锁反应下,一个国家会在很多方面落后其他国家。因此,现阶段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且要找准方向巧妙改革。
  1.基础教育的现状
  1.1 服务意识和关怀意识相对缺失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应具有的服务性行业的特点将逐渐凸显出来。当前,小学基础教育的课程开设不存在设置问题,基本由国家法定设置,但最近几年出现的择校、择师现象,能充分说明家长、学生对教育的要求和不满。要质量,实质要的教育服务质量,受教育者选择教育者,那对教育将是一个挑战,教育者能否被受教育者接纳、认同,取决于对教育服务的满意程度。目前我们的基础教育从上到下都缺少服务意识,教育还是教师的天下,教师还没有真正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指导者和服务者。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的教育理念中应该首先存在教育的服务意识,这种服务意识要从每个教师到课堂,每个校长到教师,每个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都应该强化。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满意和欢迎我们的教育。
  1.2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导致学生接受教育机会不均
  当前,我国城乡基础教育水平存在极大的差异,不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育设施,不论是教育管理还是教学方法与理念,农村都远远落后于城市。为了追求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因为国家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推动,大量的农民子弟随着父母向城市不断迁移,广大农村学校的生源急剧下降,荒废的学校越来越多,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得不到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本来就缺乏的农村基础教育反而出现资源浪费现象。而另一方面,城市基础教育建设又跟不上人口膨胀所带来的就学需求,城市基础教育学校人满为患,大量学生纠结在教育制度公平而教育现实不公的隐痛之中,加上在公共教育经费不足、农民自身又很难承受子女大学教育或职业教育的困境中,农村子女往往在初中甚至在小学阶段就被淘汰出局,大多农村适龄人口无缘参加高考,农民子女获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大降低,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从这里不难看出,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是造成学生接受教育机会不均的主要因素。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可人口素质不高,教育取得的成果与我们这个庞大的人口数量不相称。因此,在当前基础教育建设主流是健康发展的大局之下,我们也不能不无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导致学生接受教育机会不均这一社会问题。
  1.3 基础教育评价影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评价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导向和手段,如果教育评价偏离了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教育必将失败。目前,我们的教育评价基本上是正确有效的,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学校教育评价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对过程的评价;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而无视评价过程本身的作用与意义;评价内容过于关注学业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全面及发展潜能的评价;评价主体过于单一,而忽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等等。具体表现在学校教育中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社会性、价值观、创造性的培养;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过于“难、繁、偏”,而且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脱离了学生经验;现行的课程体系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科目过多,忽视了科学、艺术和道德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性和关联性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要归咎于教育评价的导向偏失,虽然这些现象并非现今基础教育的主流,但又深深地影响着教育的与时俱进和可持续发展。
  2基础教育的建议
  2.1 基础教育改革应注意建立培训交流平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作为家庭教育者,他们的教育会先于或者同步于基础教育,因此家庭教育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校教育。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扩大对家庭教育者的培训交流,提供条件给初为父母的育儿教育经验不足的爸爸妈妈们进行“岗前培训”,是值得基础教育改革关注的问题。
  2.2 基础教育改革应强调德育中社会性的培养
  所谓社会性是生物作为集体活动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一员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有利于集体和社会发展的特性,是人的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性。人的生存就是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这个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适应物质环境需要智商,而适应人文环境则需要社会性,也就是说要有人际智慧。
  2.3 基础教育改革应深化教师的岗后培训
  随着商品化经济的逐步发展完善,教师经营逐渐面向市场,教师能力商品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设计和开设课程的能力。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需要我们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革新教育理念。创新能力的思维和意识从基础教育起步,决定了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基础教育阶段的很多教师在上岗之后,总认为只要自己德行上不出问题,就保住了这份工作,从而导致了他们教学上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3.基础教育改革方案的方向
  3.1 全面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而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不足之处,一些学校过分强调升学率,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和推进。而采取有效的改革方案,能促进这种方式的转变,全面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
  3.2 推动教学效果和质量提升
  基础教育改革方案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是十分直接的,如果方案不完善,未能适应教学工作需要,势必影响教学效果提升,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带来不利影响。而综合采取有效的基础教育改革方案,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推动教学效果提升,对基础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积极作用。
  结束语:
  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做好基础教育改革工作是一个关键和迫切的问题。因此要求我们关注教育,关注改革,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和培养。
  参考文献:
  [1]朱玮.浅谈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J].理论观察,2014(10):128-129.
  [2]聂必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推动学校内涵发展[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1-3.
  [3][美]小威廉姆 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39-02  教材解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
目的:探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在烧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14年2月烧伤科收治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烧伤患者抗菌敷料不同进行分组,对
【摘要】本文介绍了MATLAB的特点及信号与系统教学的难点,探讨了“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中引入MATLAB软件,将使信号与系统中绘图和复杂理论计算等抽象问题通过编程变得简单而直观,改善了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探索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MATLAB 信号与系统 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
【摘要】学导式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自练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它是将学生在教学中的认知活动当成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能够主动的通过自己的智慧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从而使学生和教师达到双赢的效果。本文将主要研究中学生物课学导式教学模式,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学生物课 学导式教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数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贴近生活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过:“我们幼小的时候,所受的影响,哪怕是极小,小到无法察觉出来,但对日后都有极其深远的作用,如江河的源头一样,水性至柔,一丁点的人力就可以使其方向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正因为从源头的一丁点引导,河流便有了不同的流向,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教育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我们的每一项工作如果能让哪怕是一个学生有一点点进步,都是我们的成功。  我是一位奋战在农村教育战线上的老师,人文素质普遍
现在的中学生知识面广,自主意识强,思维日益成熟,若再把他们看作小孩子,随意支配,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我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具体的策略。  一、把时间留给学生  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老师课前查阅许多资料,课上滔滔不绝教得十分卖力,总以为所有的知识全部讲了,才得到安慰,才“对得起学生”。但结果往往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