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不妨先清除你头脑里的虚伪套话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23388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善于读书是孤独可以提供给你的最大乐趣之一,因为,至少就我的经验而言,它是各种乐趣之中最具治疗作用的。它使你回歸“另一性”,无论是你自己的,或朋友的,或那些即将成为你朋友的人的“另一性”。想象性的文字即是“另一性”,本身即能减轻寂寞感。
  我们读书,不仅因为我们不能认识够多的人,而且因为友谊是如此脆弱,如此容易缩减或消失,容易受时间、空间、不完美的同情和家庭生活及感情生活种种不如意事情的打击。
  我理想的读者和终生的英雄是塞缪尔·约翰逊博士,他知道并表达了不间断阅读的力量与局限。像任何其他心智活动,它必须满足约翰逊最关心的事情,那就是“什么是贴近我们自己的,什么是我们可以利用的”。
  培根曾有一个很有名的建议:“读书不是为了发难或反驳,也不是为了相信和视为理所当然,也不是为了找话说和交谈,而是为了掂量和考虑。”
  爱默生曾说,最好的书“以这样一种信念感动我们,也即同一种天性写,同一种天性读”。
  让我们把培根、约翰逊和爱默生融合在一起,配制一个如何读的处方:找到什么才是贴近你又可被你用来掂量和考虑,且击中你心坎的东西,仿佛你分享同一种天性,摆脱时间的独裁。
  我们读书——如同培根、约翰逊和爱默生都同意的,是为了增强自我,了解自我的真正利益。我们把这类扩张当成乐趣来体验,而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美学价值一向被上至柏拉图下至当前我们校园里的清教徒这类社会道德主义者贬低。确实,阅读的乐趣是自私的,而不是社会的。你不能通过读得更广泛或深入而直接改善任何别人的生活。社会上有一种传统的希望,希望个人想象力的增长也许能刺激人们关心别人,但我对此持怀疑态度,我同样对孤独的阅读乐趣带来的任何扩张能否增进公共利益持谨慎态度。
  2如果我们现在要恢复我们的读书方式,我就要提出第一个原则,这个原则是我从约翰逊博士那里借来的:清除你头脑里的虚伪套话。你的词典会告诉你,在这个意义上的虚伪套话是指洋溢着道貌岸然的陈腔滥调的讲话,是教派或秘密小团体的特殊词汇。
  “清除你头脑里的虚伪套话”引向恢复读书的第二个原则:不要试图通过你读什么或你如何读来改善你的邻居或你的街坊。
  自我改善本身对你的心灵和精神来说已是一个够大的计划:不存在阅读的伦理学。心灵应留在家中,直到它的主要无知被清洗干净;太早涉足行动主义自有其魅力,但那样太消耗时间,而要读书,时间永远不够用。
  3我们的第三个原则:一个学者是一根蜡烛,所有人的爱和愿望会点燃它。
  华莱士·史蒂文斯,曾一再根据这个隐喻写了很多奇妙的变奏,但爱默生这句原话的措辞,有助于更清楚地表达阅读的第三个原则。
  你作为读者的发展自由是自私的,不过这点你大可不必害怕,因为如果你变成一个真正的读者,那么你的努力所引起的反应,将证实你会成为别人的启迪。
  我的第四个阅读原则,也是来自爱默生:要善于读书,我们必须成为一个发明者。爱默生意义上的“创造性阅读”,曾一度被我形容为“误读”,这个词曾使反对者相信我患上了词汇诵读困难症。当他们读着一首诗时,他们所见到的一无所有或空白全都是在他们自己的眼睛里。
  自我信任不是一种天赋,而是心灵的第二次诞生,而这第二次诞生没有经过多年深读是不可能的。
  我们阅读,往往是在追求一颗比我们自己的心灵更原创的心灵,尽管我们未必自知。
  4由于意识形态,尤其是意识形态较浅薄的版本,对理解和欣赏反讽的能力是特别具有杀伤力的,因此我建议,也许可把寻回反讽作为我们恢复阅读的第五个原则。
  想想哈姆雷特的无穷尽的反讽吧,当他说某一件事时,几乎是毫无例外地意味着另一件事,实际上还常常与他所说的相反。但是说到这个原则,我已濒临绝望,因为你无法教某人反讽,就像你无法指导他们去孤独。然而反讽的丧失即是阅读的死亡,也是我们天性中的宝贵教养的死亡。
  反讽要求某种专注度,以及有能力维持对立的理念,哪怕这些理念会互相碰撞。把反讽从阅读中剔除出去,阅读便失去所有的准则和所有的惊奇。现在就找找那贴近你的东西,那种可用来掂量和考虑的东西,它非常有可能就是反讽,即使你的很多老师并不知它是什么,或哪里可找到它。
  反讽将清除你头脑中那些空头理论家的虚伪套话,并帮助你像那位蜡烛似的学者那样炽烈地燃烧起来。
  我快七十岁了,不想读坏东西如同不想过坏日子,因为时间不允许。我不知道我们欠上帝或自然一个死亡,但不管怎样,自然会来收拾。但我们肯定不欠平庸任何东西,不管它打算提出或至少代表什么集体性。
  5我们为各种理由而深读,这些理由大多数是我们熟悉的:我们无法足够深刻地认识足够多的人,我们需要更好地认识自己;我们不仅需要认识自我和认识别人,而且需要认识事物本来的样子。然而深读那些如今备受咒骂的传统正典作品的最强烈、最真实的动机,是寻找一种有难度的乐趣。
  我并不完全是一个“阅读的情欲”的推广者,而有乐趣的难度在我看来是对“崇高”的可信定义,但更高级的乐趣依然是读者的求索。有一种读者的崇高,而这似乎是我们能够获得的唯一的世俗超越,除了还有那甚至更岌岌可危的超越,也即我们所称的“恋爱”。
  我促请你寻找真正贴近你的东西,可被用来掂量和思考的东西。不是为了相信,不是为了接受,不是为了反驳而深读,而是为了学会分享同一种天性写,同一种天性读。
  摘自《如何读,为什么读》(译林出版社)
其他文献
春阳暖起的日子  我還躺在梅的暗香  琢磨去冬的雪花之所以看不见  是不是投胎做了春天的桃花  我也怀疑冬天的真实存在  那些温暖阳光抵抗的寒冷  只是踏雪寻梅的特殊表现方式  像西门望雨的相思  在痛中不喊痛  只有春风知道  破土的嫩芽知道  有多少梅花在雪地里死亡  就有多少桃花在春回的日子新生
1962年4月末,张充和在打理自家花园。她與弟弟宗和信中记此事:“后园中有许多花,也叫不出名字来,只有芍药还认得。这几日在拔草,拔草除了得好空气外,还可以消恨,拔一棵又顽固又坚硬的草根,好像是除了一个坏人。不怪旧书上常提到蔓草之忧恨。”  她所说的旧书应为《左传》,其中有一段“郑伯克段于鄢”:“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在这里,蔓延不绝的杂草,成为敌手的意象。  在人类文明史上,杂草的命运,一
从雨水里撑出一把纸伞  外面涂了松油,内面画了故事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通往云里的山路上  梦游的人走了二十里路,还没醒  坐在碉楼里的人看着,也没替他醒  索性回屋拿出另一把傘,在虚无里冒雨赶路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于良史《春山夜月》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雍陶《送蜀客》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范成大《横塘》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白居易《杭州春望》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谈起预测,你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算命老人神秘的眼神和手势,可能想起电影《2012》,又可能想到外婆常说的“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马上就来到”的温暖谚语……与大多事物一样,“预测”二字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生活里,令人欢喜令人忧,若想将它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我认为应谨慎预测,大胆生活。  谨慎预测,即有依据地、科学地预测。古有夜观天象草船借箭的佳话流传至今,孔明凭借他过人的观察力与推测力,借东风之力向曹军借来
古今中外,从大作家的佳作到小学生的习作,没有不写秋天的。或写秋天景色,或记秋令收成,或叙秋时虫鸣,或述秋日感怀,常给人留下很深印象。足见秋天自有其独一、独特的魅力。在我們这个被称为塞外的地方,春日迟来、夏天短暂、冬季漫长,秋天恰是一个绚丽、光明的季节。  对于秋天的感觉,最先从阳光开始。入秋后,中午的阳光依然灼热,大人、小孩都还穿着短袖衣服,手里也仍握着遮阳的绸伞。但一早一晚,这阳光射在身上,倒觉
经常在餐前吃番茄 番茄应该在餐后再吃。这样,可使胃酸和食物混合大大降低酸度,避免胃内压力升高从而引起胃扩张。  胡萝卜与萝卜混在一起吃成泥酱 不要把胡萝卜与其他萝卜一起磨成泥酱,因为,胡萝卜中含有能够破坏维生素C的酵素,会把萝卜中的维生素C完全破坏掉。  过量食用胡萝卜素 虽然胡萝卜很有营养,但也要注意适量食用。过多饮用胡萝卜或番茄做成的蔬菜果汁,都有可能引起胡萝卜血症,使面部和手部皮肤变成橙黄
假如有人问,什么花儿最好看?多数人一定会说,牡丹花、玫瑰花、百合花、郁金香、大丽花等等。也许还有人会说,樱花、腊梅花、蔷薇花、芍药花等等。如果有人问什么花好看而奇特,估计人们怎么也不会提到水稻花吧?  前不久,有一位在农业科研所工作的朋友让我陪他到农村水稻实验基地去了一次,他是一位水稻科技工作者。基地清风徐来,碧波荡漾,当时正是水稻扬花吐穗的时候,颇有些“喜看稻菽千重浪”的感觉。  他从田里采来一
“博物学”这三个字要把它说清楚已经非常困难了。我现在正在追踪一个真正的博物学家,丽江的价值就是由这个人发现的,他叫约瑟夫·洛克。洛克本是奥地利人,没怎么上过学,他父亲是欧洲一个贵族家族的管家,所以约瑟夫·洛克从小特别想出人头地。后来他觉得在欧洲这样等级分明的国家很难实现抱负,于是去了美国。  真正的博物学是从欧洲发端的,约瑟夫·洛克也深受欧洲博物学的影响。虽然没受过系统的教育,但是他从小就很会观测
·名著点读·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刘孝廉,能记前身事。自言一世为搢绅,行多玷。六十二岁而殁。初见冥王,待以乡先生礼,赐坐,饮以茶。觑冥王盏中茶色清彻,己盏中浊如醪。暗疑迷魂汤得勿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