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与南泥湾大生产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wind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加上根据地连年遭受自然灾害,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1939年2月,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干部生产动员大会上强调指出,要通过“自己动手”来克服经济困难。为了克服困难,渡过难关,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先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总司令提出“开垦南泥湾政策”
  1940年5月,朱德总司令从抗日前线回到延安后,除参与指导抗日战争外,还抽出时间指导边区经济建设。他在陕甘宁边区内进行实地考察,并多次在讲话中强调开展经济建设对克服困难的重大意义。
  1940年9月2日,朱德邀集董必武、徐特立、张鼎丞、王首道等到延安西川视察。在视察高桥镇难民纺织厂时,朱德提出利用边区资源,开展纺毛运动,以织毛呢、毛衣等来解决军民穿衣问题。随后他们在去南泥湾等地考察回来后,朱德又写了《论发展边区的经济建设》《参观边区工厂后对边区工人的希望》等文,提出:(一)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使边区财政经济由半自给达到完全自给;(二)提高技术,发展经济,巩固边区,供给战争和人民生活需要;(三)积极开发边区资源,发展以纺织业和盐业为中心的工业生产。
  12月3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说:“朱总司令最近曾到我们边区各地各工厂参观后,贡献给我们很多宝贵意见,对我们明年的生产建设是有很大作用的。”
  在到南泥湾视察时,朱总司令看到南泥湾这块地方可以实行“军垦屯田政策”。回来后,他将考察情况向毛主席作了汇报,并提议由王震旅长率领359旅屯垦南泥湾。
  为了打破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克服部队供应困难,中央决定调359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垦荒屯田。朱德对359旅旅长王震说:“部队参加生产后,不仅可以休养民力,增进军民关系,还可以使指战员得到锻炼。延安南泥湾开发起来困难比较大,希望你们好好搞,要充分做好思想动员和组织准备工作,用大家劳动的双手,建立起革命的家务。”他又说:“我考虑这块地方给你们比较合适,劳动力少的单位是不易啃动的。”
  南泥湾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南泥湾垦区范围包括延安、延长、甘泉、富县、固临等县各一部分,方圆百里,沟壑纵横,山峦重叠,三条大川组成一个“丫”字形,西边叫南蟠龙川,南边叫九龙泉川,东边叫南阳府川,三川交汇处叫阳湾。
  1941年春,中央决定,由王震旅长率359旅进驻南泥湾。其中有:717团、718团、719团、补充团、特务团、旅直属团。
  任务下达后,朱总司令率中共中央直属财经处处长邓洁、359旅718团政委左齐以及技术人员,先到南泥湾进行实地勘察,对南泥湾的开垦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他专门找当地的农民对南泥湾的山、水、林、路多次询问。哪里荒地多,哪里土地肥,四时八节种啥好,以及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他都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1941年3月到1942年春,359旅部队分四批,高唱着“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建设保卫党中央”的战歌,浩浩荡荡开进南泥湾。
  部队初到这里时,人烟稀少,树木繁多,野兽出没,荒草丛生,首先遇到的困难便是没有房子住。为了不误农时,抓紧时间开荒,战士们先用砍来的树枝搭起草棚,草棚漏风、漏雨、漏光,战士们把它称为“三漏”茅屋,之后又在开荒的同时,抽出一部分人员突击打窑洞,解决了住的问题。
  吃饭问题和生产问题所遇到的困难更多。没有粮食,就由旅、团首长带头,冒着风雪严寒,到百里以外的延长等地去背粮;没有烧的就打柴烧木炭;没有菜吃,战士们到山里挖野菜,找榆树皮,收野鸡蛋,打野猪,下河摸鱼;没有生产工具,他们自己制造;没有耕牛,就用人来拉犁……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许多人手上都打起血泡,他们不仅不叫苦,还掀起开荒竞赛热潮。他们唱着:
  南泥湾好风光,红红的太阳照山岗。
  革命战士不叫苦,扛起镢头去开荒。
  生产自给反封锁,气死光头贼老蒋。
  在劳动竞赛中涌现出不少劳动英雄:李显旦一天开荒二亩半,教导营一排长刘顺清开荒四亩多,补充团战士尹光普一天开荒四亩二。据统计:1941年359旅共开荒地11200亩,收获细粮1200石,收获蔬菜164.8万斤,打窑洞1000多孔,盖房子600余间。在大搞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开展了手工业、运输业、商业等服务行业的生产,为以后几年的屯垦打下了基础,南泥湾出现了荒山变良田的景象。
  亲临南泥湾指导大生产
  1941年5月,朱总司令在王震旅长陪同下,来到南泥湾,广泛听取干部、战士对建设南泥湾的意见。在接见团以上干部时,他讲述了屯田政策的重大意义,并勉励大家一定要做群众的模范,一定要把生产运动搞起来。他说:“敌人来了,就去打仗;敌人不来,就搞生产,用我们的双手,做到生产自给,丰衣足食。”6月20日,他致函718团团长陈宗尧、代政委熊晃并转717团团长陈外欧、政委晏福生,表扬了这两个团在生产中取得的成绩;要求他们在开荒结束时,抓紧时机,大力发展畜牧业、运输业和手工业,做好商业工作;时刻不要忘记人民的利益,以共产主义精神来发展生产事业。
  1941年7月,朱总司令再次来到南泥湾。他在接见部队时讲了屯田政策的重大意义。他说:“蒋介石把胡宗南的兵力部署在陕甘宁边区周围,枪口对着我们。不仅不发给我们经费,还对我们实行经济封锁,企图把我们困死、饿死在边区。我们红军、八路军从来没有向困难低头。去年我们一面防守,一面生产。今年更要大开荒,大规模搞农业生产。要求你们今年粮食自给自足,明年耕二余一,向边区政府交公粮。我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然后他又来到718团,看了部队种的谷子、玉米和蔬菜,又看了他们喂的猪、鸡和新挖的窑洞。见到团首长时,他高兴地说,几个月时间你们就把南泥湾改变样子了。在吃饭时,他吃着战士们种的新鲜蔬菜,连声说好。他说:屯田政策初见成效,你们也有了经验,部队生活也有了改善,我最喜欢的是你们干部带头劳动,无论开荒锄草、背粮、施肥,干部以身作则,艰苦奋斗,这是好作风啊!希望你们各级干部都要再接再厉,和打仗一样,干部冲在前面,不怕流血牺牲,就能取得胜利。   1942年2月(农历正月)朱总司令再次来到南泥湾718团。他说,这次来,一是慰问大家,给大家拜年;二是要了解你们新年后的生产打算。当总司令听到该团开荒种地面积比去年多一倍时,非常高兴。因当时正是农历春节,718团在驻地召开春节军民联欢会,由部队自编自演节目,驻地群众也参与演出。总司令看了演出后高兴地说:我们的部队不仅生产成绩好,文化生活也活跃起来了。大家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丰收;还要进一步搞好拥政爱民活动,感谢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他要求部队在农闲时间开展大练兵活动,生产不忘打仗,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1942年4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朱总司令、贺龙师长在王震旅长陪同下再次来到南泥湾视察。他们检阅了717团,并给干部作了报告。这时,359旅广大官兵经过一年的奋战,已取得很大成绩。他们不仅开荒种地,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新打窑洞,新修房子;同时开展了手工业、运输业、商业等服务行业,为以后的生产打好基础,使南泥湾面貌焕然一新。朱总司令称赞南泥湾是“陕北好江南”。
  1942年7月,抗日战争五周年之际。朱总司令特邀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续范亭四位老人同去南泥湾视察,并作《游南泥湾》诗一首:
  去年初到此,遍地皆荒草。
  夜无宿营地,破窑亦难找。
  今辟新市场,洞房满山腰。
  平川种嘉禾,水田栽新稻。
  屯田仅告成,战士粗温饱。
  农场牛羊肥,马兰造纸俏。
  薰风扑面来,有似江南好。
  军垦屯田成就辉煌
  中共中央为了总结和推广359旅的生产经验,1942年12月12日,《解放日报》专门发表了《积极推行“南泥湾政策”》的社论,指出:“朱总司令从前方回来后,竭力提倡陕甘宁边区军队进行工业、农业、运输业各方面的生产工作,以减轻人民的负担,改善部队生活,密切军民关系,帮助边区建设”。“经过披荆斩棘,耕耘种植,今天的南泥湾,已成了陕北好江南”。
  据统计:1942年全旅收细粮5451石,蔬菜10万斤,瓜5万斤,猪1819头,鸡473只,鸭107只。每人平均每月吃到2斤肉,每天5钱油、5钱盐、1.5斤菜。
  359旅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同时,还办起了纺织厂、被服厂、造纸厂、化工厂、制鞋厂等。大光纺织厂年生产棉布由1940年的几百尺,增加到1943年9117尺,生产毛毡千余条,毛巾2000余打;制鞋厂年生产单鞋2500余双,棉鞋1200余双;化工厂年产肥皂10余万条;被服厂年产单衣2.5万套,棉衣1.2万套;榨油厂年产食油2万余斤。木工厂,皮革厂,陶瓷厂等,产品除供部队所需外,有的产品还可向社会销售。由于产品种类多,质量好,受到边区广大群众的好评。
  359旅在开展生产的同时,进行军事训练,坚持“劳武结合”,时刻不忘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战斗任务。他们贯彻“农忙小训练,农闲大训练,突击生产不训练”的方针,进行军事训练。在投弹训练中,王震旅长提出“首长负责,亲自动手;人人必到,一到必投;风雨无阻,假日不休”的口号,要求指战员们苦练杀敌本领,努力提高军事技术,掀起了“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训练热潮。
  1943年10月7日至10日,朱总司令同周恩来、刘少奇、王稼祥、邓颖超、康克清等领导,赴南泥湾视察了部队大生产情况。先后到359旅旅部、第718团、第719团、补充团等听了汇报,参观了农作物、酿酒厂、榨油厂、水磨坊、妇女毛纺厂等,并探望了休养人员。
  1943年9月中旬,毛泽东在任弼时、彭德怀等中央领导同志陪同下,到南泥湾视察,先后视察了金盆湾、九龙泉、马坊、桃宝峪等地,接见了359旅干部,听取了部队首长关于生产、布防和训练情况的汇报,并对359旅的工作作了重要指导,他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
  在视察时,毛主席检阅了部队,观看了教导营军事训练基本动作表演。还到各团看望了战士和附近群众。毛主席看到满山满川的谷子、玉米、豆子长得绿油油的,牛羊成群猪满圈,高兴地对陪同的王震旅长说:你们今年又是大丰收。
  1943年初,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干会议上,全面总结了边区开展生产运动的经验,进一步明确了边区工作的中心是发展经济,加强干部教育。会议评选出359旅、延安县和延安南区供销社三个先进集体,并授予359旅一面“发展经济的先锋”的锦旗。评出的22位领导经济建设的劳模中,359旅的王震、何维忠、晏福生、罗章等四人同时被授予毛主席题词的奖状。毛主席给王震的题词是:“有创造精神”;给何维忠的题词是:“切实朴素,大公无私”;给晏福生的题词是:“坚决执行屯田政策”;给罗章的题词是:“以身作则”。
  1943年11月2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召开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同时举行边区生产展览会。
  12月16日,朱总司令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代表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军队是武装的工农,可是很久以来,这些工农参加军队后就不从事生产了。“我们八路军打破了这个传统。八路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他们过去是工农,到军队后还是工农,一样参加生产,这是惊人的创造。”
  (摘自《人民政协报》)
其他文献
1936年之后,毛岸英客居苏联,先后在苏雅士官学校、莫斯科列宁军事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深造,期间参加了苏联共产党,后被授予中尉军衔,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坦克部队连指导员的身份参加了苏联反攻德军的战争,随苏军攻克了柏林并远涉波兰和捷克等国家。1945年战争结束后他又进入了莫斯科东方语言学院学习政治经济学。他14岁到23岁在苏联生活的这一段时间里可谓是表现突出,令人赞叹。苏联的一些人直到现在还能记
期刊
母爱是黑暗突降时最亮的灯光  1971年,李雁雁全家下放到了安徽省池州市。第二年,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却因车祸去世。母亲龚桂兰始终没有再嫁,没有文化和稳定工作的她四处给人打零工,含辛茹苦地拉扯着两个儿子。  时间一晃就到了1985年。一天,正在湖南大学读大三的李雁雁患上青光眼导致永久性失明。得知这个结果,李雁雁脑子里霎时一片空白。无奈之下,他只能退学回家。  失明彻底将李雁雁击垮了。凭着印象,他摸索
期刊
劳动节是五月的献礼。年将近半,整日疲于奔命的我们,终于可以偷得半日闲,找些自己的乐子。工作很累,生活很疲惫,在劳动节,以不劳动的方式庆祝劳动,也算是对人生的一个小小叛逆吧。先哲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趁着闲暇品读古人的劳作,以诗为境,或许能给自己枯燥的工作带来些诗意。  李绅是最纠结的“农民”。也是这纠结,超越了劳作本身。“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劳动向来是件劳精伤力的事,披星戴月地加班加点,本就
期刊
在广袤的中国土地上,有很多叫王二的人。有这样4个王二,不仅名字一样,其他的背景也很类似。他们出生在中国农村,料理家里的那一亩二分地,一年到头流尽了汗,就算遇到风调雨顺,打下的粮食也卖不了几个钱。去掉化肥、种子、农药和各种成本,剩下的收入就更是低得可怜。后来村里出去打工的人每年过年都能穿着光鲜的衣服回来,出手“阔绰”,骄傲地描述外面的世界,让王二们坐不住了。终于有一年过完年,王二们带着简单的行李和一
期刊
白户仁康,1937年生的日本北海道美呗人,美呗市教育委员会委员长(相当于中国的教委主任)。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真实的二战时期日本强掳劳工历史,并在全美呗地区的教育中推广。为了本次中国劳工对日索赔团的日本之行,这位老人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收集翻译了珍贵的三菱美呗奴役劳工的资料。这位可敬的老人在美呗的深山里给劳工后代们现场讲述了当年三菱美呗矿业所奴役劳工的事实。  深山里的两个井架见证一段历史  北海道
期刊
我知道我身上有一股很重的汗味。我还知道,那气味很难闻。  现在是黄昏,我挤上12路公共汽车,从东城去西城。我喜欢12路公共汽车,它有小城所有公共汽车最长的路线。每天我都要往返东城和西城,清晨与黄昏,12路伴我穿越小城。有时我嫌这段行程太短。我喜欢站在汽车上,打量城市的街景。  我讨厌一些作家把我们写得很可怜,偏偏现在的作家大多把我们写得很可怜——在晚上,在睡觉之前,我喜欢翻翻杂志。我翻杂志绝非有什
期刊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兴修水利。20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自领导并参加十三陵水库建设。十三陵水库最终用5个月时间建成,在当时堪称奇迹。  周恩来提出在十三陵地区修建水库的设想  据《昌平文史资料》载:1954年4月,周恩来视察十三陵地区时说:十三陵这个名胜古迹,是外宾必游之地,有山无水是一大遗憾。若能修个水库,有个大的水面,那就更美了。同年夏
期刊
我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不中不西、不文不武的“四不像”。我在美国住740年,今年已经78岁了。我学的是资讯科学,但对文学很有兴趣。当我要出书的时候,出版商把我的自我介绍包装成了——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中国读书人。这个目标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糊里糊涂当上校长  1956年,我大学毕业。梅贻琦校长在(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成立了原子科学研究所。那个时候,还没有原子科学这一学科。学电机的、物理的、化学的都可以去考
期刊
谁都知道,茧是经过反复摩擦而形成的死皮。死皮不清理,时间长了就会开口,故它的本字应该是:“趼”。  小时曾看过一个戏曲电影,内容忘了,唯记住了一个情节:一经验丰富的老妈告诫小姐,待会相公来了,隔着帘子,他拉你手时,可要仔细感觉他的手心是否有茧?如果没有,说明是货真价实的读书人;如果有,则可能是出苦力的庄稼汉,让他趁早滚蛋。  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书生的手自然是养尊处优、温润绵软
期刊
家在海边,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实行农田承包到户,我们则从队里承包了一些牡蛎养殖。可是,父亲一直病着,早把家里戳出了个花钱的大窟窿,仅靠这点收入远远不够。母亲打算扩大牡蛎养殖。母亲没出嫁之前,一直是外婆的掌上明珠,但为了家庭,她毅然作了决定。  据说,牡蛎初生时一直在海水里游啊游,20天左右长出硬硬的外壳。这个时候,就要找到能附着的海边石头。扩大生产得花大价钱买蛎石。母亲舍不得租拖拉机的钱,就与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