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nybo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
  去年教师节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强调,我们的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好经验要坚持,不足的要补齐。这一深刻论断,为我们理解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智慧,对推进教育改革提出了更加明确和有针对性的要求。本期,我们讨论的话题就是“教育改革与文化自信”。
  一个国家的最大自信,莫过于文化自信。优秀的民族文化,向内,体现在一个国家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国民的高度文明素养上;向外,体现在民族文化的浸润力上,使其他国家对该民族文化高度认同。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的标志,也是民族自信的根基。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体现之一,就是教育的自信。在教育改革走向深入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的理念,这意味着每一个国人要对现实教育问题有清醒的认识,要对传统教育文化精华和外来文化有深刻的认知,要对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有创新的实践。
  一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总量的加速增长,军事实力的日益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逐步提高,国人的满满自信也在潜滋暗长,这是民族成长中的正能量。其实当不少国人还在热衷于讨论什么时候中国能够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时候,澳大利亚报纸上有一篇文章提出了三个值得每一个国人思考的问题:第一,你们什么时候才能使全球大多数国家的精英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中国去留学,而不是送到美国和欧洲去留学。第二,你们什么时候才能使全球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更多地看中国电影、听中国音乐、阅读中国的书籍。第三,什么时候全球的消费者选购产品的时候,更多的是选择中国的品牌,而不是美国和欧洲的品牌。这三个问题之所以值得每一个国人深刻体悟,是因为它事关中国的软实力,说明中国的软实力还没有达到足以让国人昂首自信的程度。
  大数据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留学生“出口”国。 以2011年-2015年为例,在这5年里,中国到国外留学的人数约为214万,而且一直呈上升趋势,每年的出国留学的人数不断增长。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41.39万,2014年为45.98万,2015年突破了50万。我们出国留学的主要国家是美欧,以美国为最。2011年-2015年,国外到中国留学的人数为176万余人,留学生来源主要是亚洲和非洲国家。将中国留学生“出口”的数量和去向与中国“进口”留学生的数量和生源相比较,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教育文化还没有达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位置,也就不难理解我们的国人放着中国的名校不上,而花费巨资到国外去上学的原因了。而留学人数的背后是巨大的经济数字。据调查,目前中国留学行业产业规模达到了约2000亿元人民币/年,其中,留学生境外支出所占份额最大,达85%。每个国家学费略有不同,其中美国学费最高,私立大学学费为24万元-30万元人民币/年,公立大学学费为10万元-24万元人民币/年。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优秀文化的张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这是真正的软实力。
  要实现教育改革的文化自信,就需要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独立思想,自由精神”的体制和机制保障,提高高等教育的文化吸引力和向外的浸润力。
  回看我们近20年以课程改革为抓手的基础教育改革,梳理一下,大致可以分这样4个阶段:第一阶段,根据国家课程改革总体目标,按照国家的课程方案,开足开齐开好课程,此阶段的关键词是:执行。第二阶段,在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一些地区、学校在某些项目上寻求突破,如改革课堂教学、开发校本课程、建设特色学校等等,此阶段的关键词是:突破。第三阶段,一些地区、学校在课程改革理念引领下,结合本校学生的情况,根据追求的教育价值观提炼本校的培养目标、教育理念、办学目标,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形成本校独有的课程方案,此阶段的关键词是:创新。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改革进入到全面提升学校品质的第四阶段——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核心素养育人体系,这成了学校办学的价值追求,此阶段的关键词就是:核心素养。
  课程改革,是为了完善教育,为了人的发展,有许多有志之士充满激情地投身于教改实践之中。然而,今天的人们非但没有能够站在生命的高度来认识教育的本质,反而行走在急功近利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以至于忘了我们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我们要到哪里去,为什么要去那里。课程改革后的基础教育,我们有了激扬生命的理念,但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方式,比较普遍地缺少从学习者出发、从人的生命的自然限度和性质以及活动规律的角度,去思考和设计我们的教育方法,而是常常强烈夸大了教育的控制性,把教育——一个非常生命化的过程,极其表面化地看成两个个体的相互授受关系,使得真正的主体的生命力无法张扬。难怪唐纳·柯里顿有这样的感叹:“我们整个教育制度的设计,就像捕鼠器一样,完全是针对人的弱点,而不是培养人的优点和长处。”在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的氛围中,出于追求升学率、增加竞争、提高考试难度的需要,我国中小学课程的深度、难度已成各国之最。由于脱离了多数青少年的实际认知能力,致使学生负担过重,厌学情绪严重,部分学生丧失信心而失学,部分富有家庭把孩子送到西方发达国家就学。教育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追赶潮流、起几个新名字的快速变化的过程。
  教育改革的文化自信,需要教育的激情,更需要教育的理性,要遵循教育和人的成长规律,以比较科学和完善的课程体系,让基础教育激发每一个人的生命活力。
  二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教育大国,其悠久的教育文化传统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产生过重要影响。“人皆可以为圣贤”,作为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这句话开创了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的先河。全民族极其高涨的教育热情,尊师重教,办学兴学,对子女较高的教育期望等等,形成儒教社会的一种特质和精神面貌。“学而优则仕”的精英选拔机制,不仅开辟了一个平等竞争、向上流动的社会通道,更确立了知识优先的准则,社会根据人的受教育程度、学业水平来划分人的社会地位,分配社会资源,从而奠定了一种知识社会、学历社会的雏形,体现的是对教育、知识的重要性排序。私人办学、自由教学、注重个性、思想活跃的书院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官学的功利主义、陈腐刻板,成为富有活力的学术和研究中心,促进了教育的繁荣。更有孔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咏而归”的教育境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的教学艺术,这些成为传统教学的精华。   有人这样说: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都是进口的。回顾中国近代到现代的教育史,这一说法虽不完全正确,却是有一定道理的。鸦片战争是中西方文化的第一次碰撞,中国终于知道了自己文化的落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失去了文化自信。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西方文化的第二次碰撞,西方新教育思想进入中国,中国教育有过昙花一现式的繁荣,但最后没有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都师从苏联老大哥,这是一个砸碎旧文化的时期,是民族文化的迷失时期。改革开放,被称为中西方文化的第三次碰撞,欧美的建构主义、成功智力学说等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依据,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始终不见中国文化元素。
  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教育,始终肩负着这样一个文化使命,就是重建一个为大家所认同的,与现代社会合拍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固守传统,拒绝外来,抑或摒弃传统,照搬外来,都是“不哲学”的。
  教育改革的文化自信,不是自大的夜郎,而是批判地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并将这些精华在教育实践的沃土上发扬光大,形成国粹。
  三
  据悉,自2016年起,在英格兰地区,将有大约8000所小学在数学课堂上采用“中国模式”,这一数字占英格兰小学总数的将近一半。英国教育部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上述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英国学生的数学水平,强化数学基本功”,因为在数学方面,英国学生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学生的数学成绩有目共睹,中国的数学教学法值得英国去揣摩、体会、学习和借鉴。
  这里的“中国模式”,主要是指上海的教育方式。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曾对全球65个国家大约50万名15岁学生进行测试,其中包括阅读、数学和科学科目,测试结果显示,英国数学仅排名第26,而中国上海的学生连续两年居数学第一名。英国广播公司评论指出,根据OECD的考试结果,英国十几岁女生的数学能力比上海同年龄段女生的数学能力至少落后3年。全国学生数学不好的状况引起英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要通过“顶层设计”加以改变。英国前首相卡梅伦2015年发表讲话:“在现代化的世界里,成功没有什么秘诀。如果一个国家希望在全球的角逐中取得优势,你就需要数学和科学好的人——就这么简单。”
  上海的数学教育模式的“出口”,到底蕴藏着怎样的经验和秘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史宁中归结为三条:连贯一致的改革思路、海派文化的数学课堂、强而有力的教研与教师队伍。 经过近30年的构建,上海的数学课堂正逐渐呈现四个基本特征:注重运用多种策略让学生迫切而有自信地学习;注重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制订有层次推进的教学设计;注重在教师指导下鼓励学生开展多种尝试与探索;注重通过作业辅导及时反馈并调整教学。(《光明日报》2016年9月15日)
  上海数学教育模式的出口告诉我们,教育改革的文化自信,来自于融合中西方文化的优势,结合中国教育的特点,坚持不懈地创新实践。
  法国人有文化自信,他们走路的时候把头抬得高高的,因为他们身后有卢浮宫;虽然现在中国人走路的时候还是身体前倾并低着头,但中国已经走上了文化自信的道路,作为一个例证,上海数学教育模式的出口就开启了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窗口。当中国教育可以出口自己的理念,中国教育的操作模式可以为国外所借鉴,当国外的留学生把中国作为首选,中国就不仅是一个经济大国,而实实在在地是一个综合实力一流的强国。
  (作者為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常州市勤业中学校长)
其他文献
项目前期建筑风环境设计是提升建筑设计质量的重要一环,建筑师前期的相关决策对后期措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以及将来改善的可能都至关重要;CFD模拟则为风环境设计提供了详实可
2018年4月,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在无锡市蠡园中学举办了“第三届江苏省初中数学名师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笔者应主办方邀请,在活动中执教了一节观摩课,课题为“初
摘 要  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陈省身教授提出了“数学好玩”的理念,数学游戏具有生动的情境性,可成为让学生体会“数学好玩”的具体直观的载体。将数学游戏融入数学课堂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追求。本文是笔者将数学游戏融入数学课堂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关键词  数学游戏 数学课堂 数学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
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_的生活,更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于是,以大数据时代翻转课堂为基础的,可以进行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具有信息化、智能化的课堂教
嵌岩桩以其承载能力大、沉降小、受周围环境因素影响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但对其进行破坏试验需要消耗很大的财力物力,因此缺乏嵌岩桩的实测资料和试验数据。对嵌岩桩的受力特
桩基工程上种种影响效应,设计人员和施工单位尚未搞清弄懂,在工程实践中给相关单位带来麻烦,造成困扰.为此对桩基影响效应进行概略介绍,以便相关人员因场地环境地质状况、工
文章简要介绍横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定义、工艺特点及其构造要求,同时概述了横张预应力结构关于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能力、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能力及开裂弯矩的计算方法,最后
卫生人力资源作为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等活动的主体,其知识、经验、技术和道德情操,直接决定着医院服务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整体水准和效能,是医院在竞争中求生存的关键,也
在临床用药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居各类药物之首。笔者所在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率为85%,其中高效、高价、广谱、低毒的抗菌药倍受临床医师青睐,使用量逐年增加。
近年来国内建筑市场,复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对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结合作者工作实践,对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以期参考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