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企业成为世界级强手的关键成功要素是什么?中国企业如何打造世界一流能力,与领先企业在全球市场同台竞技?到2030年,中国的商品和服务年产量增长将达到10万亿美元,中国企业该如何应战?
世界著名商业咨询机构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在北京成立了BCG中国企业战略执行力发展中心,并发布最新报告《10万亿美元的挑战:打造中国企业竞争力,实现世界一流生产力》。中国经济的增长已经从以资本投资为基础的阶段转向以能力投资为基础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作为中国经济主体的中国企业,也将面临一次能力提升的挑战。
BCG全球首席执行官汉斯-保罗·博克纳博士(Dr. Hans-Paul Bürkner)在BCG中国企业战略执行力发展中心成立仪式上强调指出,对能力建设的不懈承诺是世界各地优秀企业所具备的核心差异化因素。他表示:“历史和经验一再表明,如果企业能够系统化地发掘和培养合适的领导、治理结构、管理体系,以及人员与团队以实现战略性目标,那么它们就可以长期生存并蓬勃发展。”博克纳博士还进一步阐述了这一问题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中国正处于一个转折点。对于企业和整体经济而言,起步阶段即将结束,而下一阶段的发展将取决于能力。”
10万亿美元挑战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增长反映了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明智的政策选择以及众多企业家的胆略。按照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低于古巴、安哥拉和泰国。这一排名凸显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与挑战。中国有着如此庞大的人口,如果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能够达到美国的水平,其经济规模将大于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之和。到2030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增长将为中国的商品和服务带来超过10万亿美元的年产量增长。但是,中国的劳动力总量将达到顶峰,工薪阶层与被抚养者的比率已开始持续下降,能够从低生产力的农村工作轻松获得剩余劳动力以实现经济增长的时代即将成为历史。中国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个人和团队能力的持续投资之上。
BCG上海办公室合伙人利嘉伟先生表示:“当人们谈到生产力时,他们往往会想到制造,但生产力远不止于此。生产力建立在个人能力与流程之上,决定了团队在各类业务活动中的工作方式。中国必须越来越多地转向服务行业与知识型工作。企业要想在各个领域实现世界一流的生产力,就必须使专业化的团队与精心构建的业务流程落实到位。”
BCG中国企业战略执行力发展中心汲取了BCG超过25年在华的项目经验,利用对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深入了解,并借助BCG全球600位合伙人对于成功企业及其如何实现世界一流水平的丰富洞察和真知灼见。
报告《10万亿美元的挑战:打造中国企业竞争力,实现世界一流生产力》的撰稿人之一、BCG上海办公室合伙人金伟栋先生指出:“许多企业认为,一个新的IT系统或流程开发项目将有助于培养能力并帮助企业管理与日俱增的复杂性。但实际上,对系统和流程的简单勾勒并不能体现企业的真实情况。企业必须重点关注如何使包括个人与团队在内的整体业务系统协调地工作。”
四大差异化因素
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强调了这一变化: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对进一步增长至关重要。中国必须找到方法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率,同时避免工资通胀与停滞,以防危及人均收入。尽管政府在其规划中明确了整体的发展路径,具体的变革仍须由众多小规模举措来推动。中国未来的发展将取决于管理者今日作出的选择,它也同样取决于个人和团队未来在研发部门、工厂或是销售会议上所进行的创新。
BCG北京办公室合伙人吴新艺先生在谈及个人体会时,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他表示:“创新通常与研发投资以及有形的新产品或新技术联系在一起。然而,一家真正创新的企业会不断改进其业务与运营方式。企业可能身处低增长行业,但可以因为人员和团队不断完善工作方式以应对当前面临的问题,从而取得蓬勃发展。”
而BCG上海办公室董事经理潘杰明博士(Benjamin Pinney)也表示:“达到世界级水平所需的能力一点也不神秘,但培养这些能力同时需要远见与坚持,这让它成为一项并不轻松的工作。这一过程必须以清晰明确的目标业务模式作为指导,还必须建立在整个组织均衡的行动组合之上。”
在BCG帮助企业打造战略执行力而推出的“指导手册”《10万亿美元的挑战:打造中国企业竞争力,实现世界一流生产力》中,以战略为导向的定制方法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仅仅是其强调的经验之一。这份报告综合了BCG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不同行业所进行的数千例客户项目,明确了四大差异化因素:
系统规划,打造竞争优势
领导并管理业务的灵活度和集中度
建立并维护强大的管理体系
建立高效团队,培育创新型员工
这些因素将共同打造企业的内在力量,使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反应迅速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这些因素还将共同帮助企业避免在核心业务之外进行分散注意力的扩张以及未能控制复杂性而造成的风险。
为中关村企业支招
2011年,国务院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出批复,中关村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在下个10年,总收入要从1.5万亿上升到10万亿元人民币,这对中关村的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把握得好,中关村将会涌现一批世界级企业,而把握得不好,有可能会陨落。中关村的企业应该如何做?
针对记者提出的这一问题,BCG上海办公室合伙人利嘉伟做了解答。他认为,中关村的企业应该以一个更加开放的心态去面对,而关键在于人才的吸收。总收入要增长这么多倍,不可能光靠本地业务,中关村的企业更应该面向全球,所以吸收国际化的人才很重要。而在同一个组织结构里面如何融合不同领域的人才,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在国际上也是一个难题,很多跨国公司异地并购之后,最终因无法融合不同领域的人才而业绩平平。而中国企业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在融合不同领域人才方面没有太多经验,所以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除此之外,企业的战略制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而对IT企业有多年丰富研究经验的BCG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资深合伙人耐迪贤先生(Christoph Nettesheim)则认为,对于IT行业来说,中关村企业从根本上说应该从侧重于硬件向侧重于软件和服务转型,中关村的企业是开发的前沿,要帮助鼓励这些企业侧重于开发,并打造成领先的尖端企业,这就需要为这些企业配备一个适合当地及国家化人才的基础设施,以便他们能力的融合,同时也要打造相应的治理架构。
这份报告是关于推动中国企业在未来10年成功发展的系列报告的开篇。这一系列报告由BCG中国企业战略执行力发展中心发布,以中国日趋成熟的经济为宏观经济及行业带来的启示作为关键背景,致力于为那些希望成为领军者并实现世界级地位的企业提供具体经验。
世界著名商业咨询机构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在北京成立了BCG中国企业战略执行力发展中心,并发布最新报告《10万亿美元的挑战:打造中国企业竞争力,实现世界一流生产力》。中国经济的增长已经从以资本投资为基础的阶段转向以能力投资为基础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作为中国经济主体的中国企业,也将面临一次能力提升的挑战。
BCG全球首席执行官汉斯-保罗·博克纳博士(Dr. Hans-Paul Bürkner)在BCG中国企业战略执行力发展中心成立仪式上强调指出,对能力建设的不懈承诺是世界各地优秀企业所具备的核心差异化因素。他表示:“历史和经验一再表明,如果企业能够系统化地发掘和培养合适的领导、治理结构、管理体系,以及人员与团队以实现战略性目标,那么它们就可以长期生存并蓬勃发展。”博克纳博士还进一步阐述了这一问题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中国正处于一个转折点。对于企业和整体经济而言,起步阶段即将结束,而下一阶段的发展将取决于能力。”
10万亿美元挑战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增长反映了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明智的政策选择以及众多企业家的胆略。按照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低于古巴、安哥拉和泰国。这一排名凸显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与挑战。中国有着如此庞大的人口,如果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能够达到美国的水平,其经济规模将大于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之和。到2030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增长将为中国的商品和服务带来超过10万亿美元的年产量增长。但是,中国的劳动力总量将达到顶峰,工薪阶层与被抚养者的比率已开始持续下降,能够从低生产力的农村工作轻松获得剩余劳动力以实现经济增长的时代即将成为历史。中国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个人和团队能力的持续投资之上。
BCG上海办公室合伙人利嘉伟先生表示:“当人们谈到生产力时,他们往往会想到制造,但生产力远不止于此。生产力建立在个人能力与流程之上,决定了团队在各类业务活动中的工作方式。中国必须越来越多地转向服务行业与知识型工作。企业要想在各个领域实现世界一流的生产力,就必须使专业化的团队与精心构建的业务流程落实到位。”
BCG中国企业战略执行力发展中心汲取了BCG超过25年在华的项目经验,利用对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深入了解,并借助BCG全球600位合伙人对于成功企业及其如何实现世界一流水平的丰富洞察和真知灼见。
报告《10万亿美元的挑战:打造中国企业竞争力,实现世界一流生产力》的撰稿人之一、BCG上海办公室合伙人金伟栋先生指出:“许多企业认为,一个新的IT系统或流程开发项目将有助于培养能力并帮助企业管理与日俱增的复杂性。但实际上,对系统和流程的简单勾勒并不能体现企业的真实情况。企业必须重点关注如何使包括个人与团队在内的整体业务系统协调地工作。”
四大差异化因素
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强调了这一变化: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对进一步增长至关重要。中国必须找到方法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率,同时避免工资通胀与停滞,以防危及人均收入。尽管政府在其规划中明确了整体的发展路径,具体的变革仍须由众多小规模举措来推动。中国未来的发展将取决于管理者今日作出的选择,它也同样取决于个人和团队未来在研发部门、工厂或是销售会议上所进行的创新。
BCG北京办公室合伙人吴新艺先生在谈及个人体会时,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他表示:“创新通常与研发投资以及有形的新产品或新技术联系在一起。然而,一家真正创新的企业会不断改进其业务与运营方式。企业可能身处低增长行业,但可以因为人员和团队不断完善工作方式以应对当前面临的问题,从而取得蓬勃发展。”
而BCG上海办公室董事经理潘杰明博士(Benjamin Pinney)也表示:“达到世界级水平所需的能力一点也不神秘,但培养这些能力同时需要远见与坚持,这让它成为一项并不轻松的工作。这一过程必须以清晰明确的目标业务模式作为指导,还必须建立在整个组织均衡的行动组合之上。”
在BCG帮助企业打造战略执行力而推出的“指导手册”《10万亿美元的挑战:打造中国企业竞争力,实现世界一流生产力》中,以战略为导向的定制方法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仅仅是其强调的经验之一。这份报告综合了BCG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不同行业所进行的数千例客户项目,明确了四大差异化因素:
系统规划,打造竞争优势
领导并管理业务的灵活度和集中度
建立并维护强大的管理体系
建立高效团队,培育创新型员工
这些因素将共同打造企业的内在力量,使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反应迅速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这些因素还将共同帮助企业避免在核心业务之外进行分散注意力的扩张以及未能控制复杂性而造成的风险。
为中关村企业支招
2011年,国务院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出批复,中关村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在下个10年,总收入要从1.5万亿上升到10万亿元人民币,这对中关村的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把握得好,中关村将会涌现一批世界级企业,而把握得不好,有可能会陨落。中关村的企业应该如何做?
针对记者提出的这一问题,BCG上海办公室合伙人利嘉伟做了解答。他认为,中关村的企业应该以一个更加开放的心态去面对,而关键在于人才的吸收。总收入要增长这么多倍,不可能光靠本地业务,中关村的企业更应该面向全球,所以吸收国际化的人才很重要。而在同一个组织结构里面如何融合不同领域的人才,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在国际上也是一个难题,很多跨国公司异地并购之后,最终因无法融合不同领域的人才而业绩平平。而中国企业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在融合不同领域人才方面没有太多经验,所以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除此之外,企业的战略制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而对IT企业有多年丰富研究经验的BCG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资深合伙人耐迪贤先生(Christoph Nettesheim)则认为,对于IT行业来说,中关村企业从根本上说应该从侧重于硬件向侧重于软件和服务转型,中关村的企业是开发的前沿,要帮助鼓励这些企业侧重于开发,并打造成领先的尖端企业,这就需要为这些企业配备一个适合当地及国家化人才的基础设施,以便他们能力的融合,同时也要打造相应的治理架构。
这份报告是关于推动中国企业在未来10年成功发展的系列报告的开篇。这一系列报告由BCG中国企业战略执行力发展中心发布,以中国日趋成熟的经济为宏观经济及行业带来的启示作为关键背景,致力于为那些希望成为领军者并实现世界级地位的企业提供具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