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男性,突发头痛、左侧肢体无力5天——局灶性脑动脉病

来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1567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资料rn患者男,13 岁,因“突发头痛、左侧肢体无力 5 d”于2019年9月6日入院.患者5 d 前午睡时突感头痛,为右侧额顶颞部持续性胀痛,疼痛放射至颈背部肌肉.数分钟后上厕所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摔倒在地,伴流口水、小便失禁,无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可呼叫亲人,但无法自行爬起.后被家属发现,送至当地医院就诊.家属诉入院后行头颅 CT 未见异常,头颅 MRI 示“右侧大脑半球梗死”(文字描述,未带影像片),予脱水、抗板等治疗后症状无缓解,为求进一步诊疗转入我科.病程中患者无发热、腹泻、咳嗽、咽痛或流涕,起病以来,精神、食欲和睡眠差,发病时出现小便失禁一次,大便正常.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其他文献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免疫功能缺陷疾病患者.近年来,关于免疫功能正常个体患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报道逐渐
对方法《水质乙腈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HJ 788-2016)在6家实验室进行多实验室验证研究,各实验室按照HJ 168-2020的要求作了工作曲线、检出限、测定下限、精密度及准确度等数据。对所有数据统计后,计算出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重复性限、再现性限、加标回收率最终值等数据。与方法中的要求对比,证实该方法的多实验室验证结果符合方法要求,达到预期目标。
采用MIR光谱研究了邻苯二甲酸酐分子的结构。试验发现:邻苯二甲酸酐分子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_(s C=O-邻苯二甲酸酐)、νasC=O-邻苯二甲酸酐、ν骨架-邻苯二甲酸酐和δC-H-邻苯二甲酸酐。进一步开展了邻苯二甲酸酐分子的TD-MIR光谱研究。试验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303~473 K),邻苯二甲酸酐分子主要官能团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及强度均有明显的改变,并进一步进行了相关机理的研究。本项研究拓展了MIR光谱和TD-MIR光谱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异常相关,自身免疫抗体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1].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s antibody,AChR-Ab )是 MG
采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乙苯脱氢装置的反应产物进行了全流程的模拟分离,并对初分塔、苯乙烯塔、脱乙苯塔和苯回收塔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初分塔的塔板数为80,最佳进料位置为第36块理论板,塔顶采出量为3764 kg/h,回流比为7.7;苯乙烯塔的塔板数为14,最佳的进料位置为第6块理论板,塔顶采出量为6000 kg/h,回流比为0.01;脱乙苯塔的塔板数为36,最佳进料位置为第16块理论板,塔顶采出量为240 kg/h,回流比为30;苯回收塔的塔板数为25,最佳进料位置为第13块理论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anti-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encephalitis,NMDAR)脑炎是NMDAR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自2007年Dalmau等首次报道后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发生率占全身各部位创伤的9%~21%,是全球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1].CT 和 MRI 是TBI主要的辅助检查方式,但二者不能准确反映脑
数字医疗/数字化疗法(digital therapeutics,DT)[1]是通过多种数字技术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新兴疗法,在行为相关的慢性疾病(如精神心理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治疗
介绍悬浮法PVC树脂皮膜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皮膜的定量表征方法,并涉及到减少树脂皮膜的方法。
目的:观察处方分析用于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12月开具的中药处方450份,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药学服务。选取2020年1-6月开具的中药处方450份,作为试验组,在常规药学服务基础上进行处方分析。比较两组中药处方不合理情况及药学服务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处方不合理率低于对照组,药学服务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方分析用于中药房药学服务中,能减少不合理处方,提高药学服务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