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超然的人生态度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entla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轼超然的人生态度建立在其博学的思想基础之上,曲折的人生经历,使得苏轼早早体会到生命的无常,促使他超然于物外,探求到生命的终极意义,进而形成不羁于物的超然的诗性人生品格。苏轼的超然并不是虚无的精神感悟,那是一种在在参透世相虚幻之后仍然保持着对生命热情的思想超越。
  关键词超然 终极意义 人生的有限 超越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
  
  1 苏轼超然人生态度的思想基础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奇才,儒家看到他的忠义,道家看到他的洒脱,佛家看到他的空灵,这些与其融合众家而形成的复杂思想是密不可分的。苏辙曾说:“(轼)初好贾谊陆赞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唱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茫然不见其涯也”。
  苏轼的思想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组合体,他尊重个体的主动性,同时追求精神的超越。苏轼的人生态度是积极入世的,这方面明显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但是现实生活的残酷,又使其不得不具有道家思想的超然。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人的主体精神则要对这种物质存在的局限形成超越。苏轼借鉴了佛家的思想,静心观照,了察自我。把个人的思想价值观融入到宇宙万物中去,在精神上形成了一种超越式的超然。苏轼的胸怀坦荡开阔,他既是真情入世,又是超然名利。苏轼的人生态度就在这种超然中完成了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
  
  2 苏轼超然的人生态度
  
  苏轼超然的思想境界,造就了苏轼超然的人生态度。苏轼的人生际遇非常坎坷,这也造成了他的人生态度既存在具有一贯性的部分,同时又具有随时变化的成分。苏轼的超然的人生态度具有其近乎悲剧的人生基础。苏轼的超然,是一种对现实生活苦难的超越,是一种对现实困顿的升华。没有苦难的淬炼,没有绝望的挣扎,就没有苏轼超然的人生态度。
  苏轼对人生的含义进行了非常透彻的思索,对于生命的本意,生死的感悟,具有一种彻底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苏轼树立起超然的人生态度。苏轼在经历苦难,历尽坎坷之后,终于摆脱现实生活的重压,获得精神的解脱,从而铸就超然的诗性人生。
  2.1 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超然
  苏轼很早就意识到了在无限空阔的现实时空中,个人名利的微薄与虚幻。他已经清楚地看到,人生是一场有限时空中的浅薄游戏,它无力改变人的最终命运。现实生活的强烈感触和深刻体验,促使苏轼的目光超越了现实物质世界的纷扰,去探寻永恒的生命价值。现实的否定对苏轼来说,并不意味着对生活的彻底放弃,苏轼仍然在现实世界中充满热情的追求,只不过他的追求已经不再是仅仅追寻那种简单的物质的欢愉。因为苏轼非常了解,物质是生命存在的依托,没有了物质,生命将会难以为继。但是生命是有限,物质亦有限,唯有人生的终极意义追寻可致不朽。
  现实世界的无限对人类有限的生命来说,是一个无法究其穷尽的辽远时空。与这样广阔的对象相视,任何一个人都不得不产生极大的惶恐。人的生命是那样的渺小,人的能力又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在这样的情景逼视下,所有的人都会有意无意的去问自己,我人生的根本意义在哪里?这种生命的终极问题,对那些敏感的人来说,更是必须正视的本源疑问。早年的苏轼,就属于此种情况。比如其《夜泊牛口》:“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富贵耀吾前,贫贱独难守……今予独何者,汲汲强奔走!” 现实的生命是渺小的,它甚至难以承担苏轼那厚重的精神。个体能力的局限、时光的飞速流逝,现实生活曲折无常的逼迫,都让苏轼处在一种无力回天的焦灼之中。这种压迫从年青的时候开始就对苏轼的精神产生了极大的折磨。所以,苏轼在诗文中多次发出其对人生虚无的感慨,比如“惟有人生飘若浮”,“过眼百世如风灯”,“己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生死犹如臂屈伸,情钟我辈一酸辛”。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对人的一生来说,功名利禄的物质追求,都是只能满足人在某个生命阶段的一些需要而已,一旦人的生命终结了,所有争斗都变得毫无意义了。人生的快乐,不仅仅在获得物质的满足上,在纷纷扰扰的争斗中青丝变白发是一种人生的悲哀。临到生命结束时,回头来看,那些纷争都会变得非常荒唐可笑。苏轼超然人生态度的根本是一切无谓争斗的终结:“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苏轼站在对个人生命的终极关怀之上,立于佛道的人生思辨之上,看透了人生现实名利的追求,进而提出了个人直面生命的主张。这也证明了佛家、道家对其产生的深刻影响。
  2.2 对人生有限性的超然
  经过对现实社会无谓争斗的否定,苏轼斩断了其与现实社会之间精神上的勾连,视野上独立于社会之外,从远处审视各种社会争斗中的世相百态。在经过一番静观审视后,苏轼冷静地看到了俗世争斗的种种不值,精神上的苦痛得到缓解,对待人生的超然由此而生。通过冷静的思考,苏轼成功的将胜利与失败,成功与挫折的区别抵消,胜利亦不嚣张,失利亦不悲伤,使得人生得失是非的界限逐渐模糊,从而达到了精神上的平衡。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人的生命又是有限的,如果人对自己的欲望不加限制,就会耗尽生命有限的空间。一个人要超越自我,首先就要克制个人的欲望。人的生命的终极关怀对欲望的膨胀是否定的,而这种否定同时又带有积极的因素,基于这种否定,人的精神境界才能完成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超然。只有完成了这种超然,一个人即使在身处逆境之中,仍然可以淡定而从容,解脱名利的枷锁羁绊,在与苦难的抗争充满镇定与从容。不管何时何地,都可以平心静气,享受生活。从苏轼的个人经历来说,现实社会无疑是苦难深重的,而面向人生终极关怀的生命视野,则化解了这种压力。基于终极关怀的超然,苏轼的精神境界变得极为洒脱,他的内心是坦然的,是释然的,终极关怀的否定和超越,让苏轼身心得到一份安逸的精神家园。
  苏轼的超然,并不是单纯的、决绝的。苏轼并不否定生活的乐趣,他并不高高在上,而是探身到现实生活之中,用自己的身心去体验、去感悟。尽管面对人生无尽的波折,但苏轼对待人生仍然是旷达的。他始终没有彻底离开现实生活的怀抱,陶醉于个人虚构的精神家园。相比较前辈的清高或者苟且,苏轼对待人生的态度更积极,在超然的人生视野下,保持着鲜明的棱角、独立的人格。
  苏轼的超然,使他不会屈从于生活的压力,趋炎附势的走向圆滑与世故。苏轼强调的是“群居不倚,独立不惧”,所以“遇事则发,不暇思也”。宁愿“万事委命,直道而行,纵以此窜逐,所获多矣。”这种精神为苏轼的超然思想增添了许多的亮色。
  苏轼的超然是积极的超然,是不退缩、不回避,是直面人生的大气。尽管人的生命会终结,但人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求没有止境。现实生活的挫折,不能动摇苏轼的信念,反而更激起他对生活的勇气。生命不仅仅是否定,更不是彻底的虚无。人生有信念,就要毫不犹豫地去实行,百折而不悔。这样的人生,是没有得失是非的缠绕因而不再痛苦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孙凡礼.苏轼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 王水照.苏轼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 朱靖华.苏轼论[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7.
  [4] 林语堂.苏东坡传[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5] 陶文鹏.苏轼诗词艺术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要 BBS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在以调研问卷结合采访的形式获得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高校BBS的使用状况,并进而分析当前学生的思想动态,最后指出有效地开展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 BBS 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995年8月8日,建在CERNET上的水木清华BBS正式开通,揭开了
摘要居民住宅区停车一直是困扰交通管理者的一个棘手问题。本文在旧居民区停车问题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公共交通,抑制私家车数量增长、对旧住宅小区的交通组织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等对策建议,希望能有效缓解我国旧居住区的停车问题。  关键词旧居住区停车规划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小汽车逐渐进入百姓家庭。但在人们享受汽车所带来的诸多便利的同时,又必须面
摘要诗歌是内在意义和外部形态高度融合的整体,有很强的知识性、文化性和怡情性。翻译是一门高难度的文化活动,而诗歌的翻译更是难中之难。在翻译实践中,二者孰轻孰重,一直是讨论的热点。本文以翻译实例为文本,通过比较得出以下观点:在抒情诗翻译中,若二者不能兼得,应“取”外部形态而“舍”内在意义。  关键词抒情诗 翻译 外在形态 内在意义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一直以
摘要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以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全体参与性、教师指导和学生探索相结合为构建原则,以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校外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其实施步骤包括确立主题——设计方案——考察、调研——撰写报告或心得体会——科学评价五个阶段。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原则    高职院校思想
摘要白先勇的小说笔下的女性人物居多,而这些女性人物的命运多半是悲惨的。《一把青》中的朱青更是如此,新婚丧夫的痛苦,一个年轻女子面对这样的一种人生打击,却用另外一种态度继续着自己的人生,或许,人活着,心已死。但是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从朱青的性格特点中透视出白先勇的人生观、世界观。  关键词白先勇 苏青 对比 命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初读白先勇的小说集《台北人》便有种怅然若失
摘要自然状态中,人天然合理地拥有绝对的自然权利,但人人如此的状况造成了人人为战的混乱。为了保全自我,出于理性与激情的驱使,人人互相订立契约交出自然权利,授权给主权者代为行使。人人罢战而在主权者的保护下永享和平。这种让渡赋予了主权者最大的权力、最正当的合法性和最高的权威,也就构成了霍布斯的绝对主权。  关键词利维坦自然状态绝对主权  中图分类号:B504文献标识码:A    1 自然状态    自然
一、概况与特点晋中地方国营煤矿(包括地、县营,二轻及军办)共有36对矿井。“六五”期间生产原煤1203.88万吨,发生死亡事故80起。除1983年外.其余4年均超过国家控制指标。全
平顶山矿务局一矿,坚持眼睛向内,大力挖潜,走出了一条以内涵为主提高经济效益的可行之路。自1983年以来,年年超额完成国家利润计划和其它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尤其是1988年实现
辽优18是由辽宁省稻作研究所采用三系育种法,走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经过人工杂交之后,历时8年选育成功的优势杂交粳稻良种,在200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摘要《诗经》中婚恋诗篇,内容丰富,感情真实,犹如一幅多彩的古人婚俗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本文通过对《诗经》婚恋诗中婚恋词语的分析,概括总结出古人丰富多彩的婚恋习俗。  关键词《诗经》 婚恋词语 婚恋风俗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1 从《诗经》中的情爱诗词语看当时的恋爱习俗    《诗经》中情爱诗很多,通过对这些诗句词语的理解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诗经》中很多诗篇都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