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跟骨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ell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跟骨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改良跟骨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20例24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男16例19足,女4例5足;年龄18 ~58岁,平均36.5岁.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5足,Ⅲ型9足;根据Esses-Lopresti分型:舌型骨折10足,中央塌陷型骨折14足.术后观察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的改善情况,并应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20例24足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2.3个月)随访.术后未出现明显伤口并发症.X线检查示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基本恢复正常,随访过程中无复位丢失.按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术后功能:SandersⅡ型15足,优10足,良4足,中1足;SandersⅢ型9足,优4足,良3足,中2足.舌型骨折10足,优7足,良3足;中央塌陷型骨折14足,优7足,良4足,中3足.结论 改良跟骨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具有显露及复位满意、伤口并发症少和固定可靠等优点,长期疗效仍有待随访。

其他文献
尽管过去十年骨盆骨折的救治水平已有明显提高,骨盆骨折的死亡率从8%下降至5%,但是伴有骨盆后环损伤的复杂骨盆骨折的死亡率仍然没有降低[1],失血性休克是其主要致死因素[2].我们的前期临床研究[3]发现:骨折的严重程度与血管损伤程度并不完全吻合.解剖学研究[4]发现,骨盆血管损伤不仅与骨盆的损伤严重程度相关,而且与骨折位置、位移及损伤机制相关.充分了解骨盆血管的损伤过程,明确血管的损伤机制,有助于
期刊
目的 在尸体标本上评估枕骨髁螺钉置入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在10具尸体左、右两侧枕骨髁上分别置入直径为3.5 mm、长度为20.0 mm的螺钉,操作后行尸体枕颈部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在三维CT图像上测量枕骨髁螺钉与椎动脉、脊髓、舌下神经管等周围重要组织的关系,并测量螺钉长度、上倾角、内倾角、螺钉与舌下神经管的距离及进针点与枕骨髁内侧壁的距离. 结果 10具尸体共20
由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创伤骨科工作委员会主办,广东省骨科研究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承办的“第二届华南区创伤骨科高级论坛暨骨盆髋臼、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学习班”将于2013年6月14—16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召开。此次学习班主要涉及目前创伤骨科较难处理的骨盆、髋臼及胫骨平台骨折,重点学习骨盆、髋臼骨折手术入路——直肌旁切口入路和Stoppa入路,胫骨平台骨折的后侧入路、外侧扩大切口
期刊
北京积水潭医院定于2013年11月26.28日在北京举办第三届全国足踝创伤外科高级培训班。此次培训班由创伤骨科专家王满宜、武勇、王岩等教授亲自授课。内容涉及足踝创伤的生物力学,踝关节骨折及pilon骨折的治疗进展,跟骨畸形愈合及陈旧踝关节骨折的治疗策略,以及复杂足部畸形的矫形处理等。
期刊
目的 探讨改良后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成人肱骨干下1/3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9月至2012年1月,采用改良后侧入路LCP治疗成人肱骨干下1/3骨折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7~65岁,平均39岁.骨折按AO分型:A型10例,B型5例.15例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4例合并桡神经损伤.均采用窄4.5 mm LCP或加3.5 mm皮质骨螺钉固定.术后定期摄肱骨正、侧位X线片
由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学组、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和《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共同主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13足踝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学习班”拟定于2013年6月29—30日在广东省佛山市召开。本届讲习班由足踝外科专家姜保国、俞光荣、张建中、武勇、余斌、金丹、宋卫东、杨云峰、高峻青等教授进行授课。
期刊
作者小记赵德伟,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大连大学副校长、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喜爱书法、文学和诗画艺术,多年来通过对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的悉心研究,创作了独具风格的诗集作品,他的诗词时而气势磅礴,风格豪放,如关东大汉唱大江东去浪淘尽;时而温柔婉约,情深意长,似风流倜傥的书生诵杨柳岸,晓风明月。
期刊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GustiloⅡ、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应用组合式或环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的76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资料,男48例,女28例;年龄为15~ 66岁,平均41.6岁;左侧40例,右侧36例.开放性骨折按Gustilo分型:Ⅱ型37例,ⅢA型28例,ⅢB型11例.39例患者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固定,37例患者采用Iliza
期刊
"高龄患者"按近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泛指年龄≥75岁的老年人口群体,此界定标准仅作为参考,各国、地区及种族间的差异较大,但各临床研究报道肯定了一种共识——系骨质疏松骨折高发人群,以髋部骨折居多,占全身骨折的20% ~ 45%.髋部骨折的主要发病特点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骨结构基础上附加低能量创伤即导致骨折.而在该群体的髋部骨折中,个体因素存在差异,如性别、骨质疏松程度、伤前生活状况、全身各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