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子系统,二者的核心内涵都是育人,在育人方向和任务上始终高度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共同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使命和规范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社会使命。本文借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育人共性和差异,遵循育人目标,沿着问题走向,分析“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境,探讨“课程思政”育人功能、主体构建及空间拓展的乏力或逆向
【基金项目】
: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B-b/2020/03/28);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高职‘课程思政’立体化模式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0SJZDA152)阶段性研究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子系统,二者的核心内涵都是育人,在育人方向和任务上始终高度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共同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使命和规范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社会使命。本文借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育人共性和差异,遵循育人目标,沿着问题走向,分析“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境,探讨“课程思政”育人功能、主体构建及空间拓展的乏力或逆向的偏差,为实现思政课程和各类课程的深度融合,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给出有益建议,以期达成同中有异、异中求同的整体育人大格局。
其他文献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但当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践还存在学校层面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不健全、教师层面的认识不足和思政知识欠全面、课程层面的体育德育功能容易被忽视等困难。全面落实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健全协同育人课程思政机制、持续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挖掘体育课程思政元素。
后疫情时代,不确定性成为学校教育的新常态。那么,后疫情时代对于班主任工作究竟意味着什么?学校教育将如何作为?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什么?学习的革命。后疫情时代,学生学习的时间、地点、空间、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这势必会带动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学校还是那个学校,班级还是那个班级,课堂还是那个课堂,但是,整个学校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不确定性给学校教育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里,后疫情时代意味着
劳动技术课是新时代劳动教育最直接的课程载体,开足、上好劳动技术课是对党中央倡导劳动教育的首要回应。苏州市近年来在区域层面探索劳动技术"微项目群"的建构与实施,寻求劳动技术课程的有效落地方式,为中小学劳动教育找到一条可操作的路径,成为区域劳动教育的一个载体、一个亮点。
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方志敏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模范践行者,也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典型代表。1934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二苏大会"上曾高度评价方志敏在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工作:"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同样,赣东北的同志们也有很好的创造,他们同样是模范工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传统中职技术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本文以疫情期间,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智慧和技巧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进行论述和分析,结合笔者在中职教学机构的班级管理经验,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举措和管理办法,仅供参考。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快捷,突发性事件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也不断加快,因此需要相关人员进行突发性事件网络舆论传播控制的深入研究,根据突发性事件的特性和网络舆论传播特点进行有效应对。突发性事件的网络舆论传播对人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控制,进一步降低网络舆论传播的负面影响。
作为现代民法基本原则的公序良俗,是民法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公序良俗将一般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纳入到法律规范之中,从而有效防止了因过分强调意思自治、契约自由而造成的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弥补了现行法律适用中的不足。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各民事主体间相互关系日益复杂,在司法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案件需要运用该原则来处理。然而,由于该原则立法上的不全面,导致其在司法适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立法
尽管社交媒体平台已被广泛赋予了推动传媒业转型升级的期望,但是由于后真相时代情绪凌驾于事实之上、智能化媒介技术等衍生了严重的虚假信息问题,社交媒体甚至被认为是虚假信息泛滥的“重灾区”。在后真相时代如何认识虚假信息的新特征与新趋势,逐步制定针对性的策略,重建事实与公众之间的联结,成为新时代网络生态治理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借鉴相关理论研究视角,结合大量新冠疫情期间虚假信息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