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播史研究拓展新的空间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_ple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对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广播史,因史料缺乏,相关研究仍有许多空白。《新修地方志早期广播史料汇编》的出版则将多部广播电视志中的相关材料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汇编,对于奠定相关研究基础、填补相关研究空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早期广播史 地方志 研究
  在整部中国广播史中,新中国成立之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广播不但进入了中国,并且不断普及,初步展现出了强大的传播力、生命力和影响力。这一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史中,政治势力多极、文化元素多元、历史进程演变加快的阶段。各种政治势力、文化元素以及历史进程中都出现了广播的声音,影响深远。人民广播及国民党广播、日伪广播、民营广播等,不但使这一时期的广播史异常丰富,同时重要部分也成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推动抗日战争及反法西斯战争的有力注脚。
  但从目前广播史学界的相关研究情况看,对新中国成立之前广播史的研究,相对于对人民广播史、广播宣传史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广播史的研究来说,还比较有限。除了在一些通史性著作中有较为宏观的表述外,其他的研究还比较零星。对当时存在的北洋时期广播电台、国民党党政军办的广播电台、民营广播电台、宗教广播电台、外国人办的广播电台以及日本侵华广播电台等多元的历史存在,研究得还不够系统深入。究其原因,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在于,相关史料建设不够充分。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离开充分的史料,历史研究就相当于缘木求鱼,无从开展。
  中国传媒大学赵玉明、艾红红、刘书峰主编并由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近期出版的《新修地方志早期广播史料汇编(上、下)》(以下简称“汇编”)使新中国成立之前广播史研究的丰富与深入成为可能。“汇编”总计120万字,选取的史料主要来源于1991~2009年之间,全国正式出版的29部省级广播电视志及一批地市县级广播电视志(稿)和广播电台志。“汇编”将散见于几十本省市级广播电视志书中不同章节的新中国成立之前广播的内容集中起来,并保留了原书出版时的篇章结构,收录了当时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编修的广播电视志书,部分地市级广播电视志的相关内容,以及部分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汇编”中所收录史料跨度之广、类型之多、覆盖之全,前所未有,可谓新中国成立之前广播史的集大成之书。
  地方志,也叫方志,全称是地方志书。有学者研究认为,地方志主要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地区性,二是综合性,三是资料性,四是连续性。需要注意的是,地方志本身并不是国史、正史等真正意义上的史书。虽然如此,地方志却具有非常浓厚的史学之性,可以丰富历史研究的材料,可以增加历史研究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汇编”将广播史研究曾经比较缺乏的资料汇集、筛选、整理起来,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为新中国成立之前广播史研究的进一步丰富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此外,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方史学界掀起了一场以新史学为名的史學研究革命,对曾经的史学研究方式、方法进行了大范围创新,并且已经得到了包括中国史学界在内的世界范围内史学界的基本认可。新史学革命中,最负盛名,也是目前对中国史学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年鉴学派。它们注重整体与综合的历史,注重向下看的视角,注重社会经济文化生活,都为史学研究拓展了很多新的空间。但年鉴学派的理论与方法,对于史料的要求更为新颖、更为广博。以往的广播史料并不能完全满足新史学研究的要求,但地方广播志书的汇编,将为用新史学的方法研究广播史提供更多的机遇,这也是“汇编”的重要学术价值之一。
  虽然取得了很多突破,但正如编者所言,“汇编”的主要资料来源,也就是新修地方志中的广电志书也存在一些遗憾之处。首先,新修地方志中,民国时期对广播的记述相对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广播记述来说,还比较单薄。对民国时期的广播,尤其是对北洋时期广播电台、国民党党政军办的广播电台、民营广播电台、宗教广播电台记述的还过于简略,没有完整体现出当时的广播多元的存在状态。其次,个别调查研究不够深入。有的志书,对民国时期当地的广播记载缺失;有的志书,对于日伪广播电台的记录存在缺项;有的志书,甚至连解放区广播电台的记录也不完整。这些遗漏,都会对基于此的历史研究产生影响。最后,个别志书还不够规范。个别志书还存在简单化、政治化以及应付的倾向,没有完全达到地方志编纂的高标准要求。这些都会对客观真实地记录相关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前广播的历史造成影响,也是“汇编”在成书过程中留下的一些遗憾。
  总之,“汇编”对于广播史研究来说,已经具有相当的开创性价值,将会为广播史的进一步研究拓展出很多新的空间!
其他文献
2015年,中国的电视行业进入激变的大格局中。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大环境里,电视综艺节目以其不断丰富的类型和元素,以及激增的节目数量成为国内电视星图中亮眼的星群。从发展的趋势看,综艺节目如今已不再只突出娱乐性,开始有意识地加入文化元素,在娱乐中实现文化升级,这是近些年综艺节目的新气象。  曾有一段时间,综艺节目在争夺眼球上不遗余力,过度娱乐导致节目庸俗化。最近这个趋势有所逆转,综艺节目开始重视社会效
期刊
签收视对赌协议、收视率造假、唯收视率论……种种被社会和业内诟病的有关收视率问题,在2016年有望得到进一步解决。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后对参与收视率造假的人员、机构,一经发现,都要进行严厉查处,列入黑名单。同时,总局将进一步加强对收视率调查的管理,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收视率调查体系。  无论是综艺节目还是电视剧,抑或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其他节目,近年来都备受收听(视)率造假
期刊
【摘要】广播的媒介形式是声音,但随着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市场的壮大、新媒体平台的成熟,广播节目的传播媒介已不止于传统方式,公众号推送、音频平台分享成为新的传播介质。201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州节目制作室通过积极尝试和探索, 找到了“稍瞬即逝”的广播节目特别是精品节目如何进行二次传播的方法,即通过二维码让节目不断得到持续的传播。  【关键词】广播 二维码 新媒体 节目 传播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享誉世界的演出活动,自2013年新年开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享有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广播出版权,并签署了连续五年的合作项目。本文以此为例,探析中央媒体跨国合作的意义。  【关键词】新年音乐会 跨国合作 传媒 广播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中央新闻媒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电台)历来高度重视加强同各界人士、各类传媒机构之间的交
期刊
除旧布新,中国广播带着希望步入2016年。  回首刚刚告别的一年,中国广播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和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发展势头,在强化互联网思维的同时,展开以广播内容建设为焦点的一系列创新探索。  事实上,以往依据传播媒介形态而界定媒体机构产业生态的思维方式,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广播的转型因而聚焦于内容建设,并在传播产品层面找到与新兴媒体对话与竞合的路径。巩固并凸显广播内容产品的本体独特属
期刊
【摘要】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中心集体创作的节目《邓丽君和我》(Teresa Teng and I)获得亚太地区广播联盟(ABU, Asia-Pacific Broadcasting Union,以下简称亚广联) 2015年广播互动节目奖(Interactive Programme)。本文从创意、策划、实施、采写、剪辑、制作成品全方位回顾创作过程,提出广播人不仅要运用新媒体投放节目(产品),还要善
期刊
盘点2015年媒体热词,媒体融合理应是最为吸引眼球的部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提出“网台一体、以网带台”发展思路,明确“进平台”“建平台”双重路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坚持“多媒体融合、全媒体发展”目标,围绕“中华”等品牌,积极衍生横向品牌链。上海广播电视台(SMG)在完成体制改革转企重组之后,由上海东方广播有限公司控股的阿基米德(上海)传媒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此可以看出,媒体融合的脚步已经开始迈出。 
期刊
【摘要】以市场活动来提升广播的品牌,稳住客户和听众两大重点群体是未来广播发展不可忽视的进程,它带给交通广播的不仅仅是经营模式的改变,更是听众接收方式和与客户合作重点的改变。文章通过合肥交通广播的案例,设想建构交广反向O2O运营模型和营销模型,展现未来广播的新型发展方式。  【关键词】交通广播 反向O2O 线上线下 模型建构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面对着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大爆炸
期刊
今天,我们纪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地记者站成立50周年。记者站的50年,岁月峥嵘。1965年,经中宣部批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首批17个记者站在吉林、山西等地宣告成立。成立之初,记者站没有办公场所、没有充足采访设备、没有交通工具。驻地记者依靠长途电话一个字、一个字向编辑部发稿;用加急电报一封一封向业务部门传稿,利用有限的时间到邮局排队往台里邮寄录音磁带。在这样的条件
期刊
【摘要】第五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旨在探讨广播媒体在融合4.0时代的发展策略与理论创新,涵盖广播“互联网+”的理念创新研究、互联网高度发展下广播传播影响力研究、广播宣传报道的理念与模式创新、“互联网+”影响下的广播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互联网+”影响下的广播人才和队伍建设创新模式、广播大数据与评估创新模式研究、广播与互联网音频媒体的产业竞合研究、广播“互联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