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低血糖不能仅看血糖值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_sum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重低血糖指由于血糖低,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供能不足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其表现如嗜睡、意识障碍、癫痫发作、昏迷甚至死亡等。它是与轻度低血糖(交感神经兴奋为主,如饥饿、出汗、心悸、手抖、头昏等)相对而言的。一旦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饥饿感、无力、心悸、冷汗、手抖,或出现不明原因的意识障碍时,应想到有发生低血糖的可能,及时测定血糖。
  
  低血糖的三个概念
  
  根据生化指标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低血糖的概念分别为:①低血糖症:指血糖低于2.8mmol/L,同时有临床症状;②低血糖:这是一个生化指标,指血糖水平低于2.8mmol/L的情况。此时患者多有症状,但也可以无症状和体征,后者临床称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③低血糖反应:这是一个临床概念,指患者有与低血糖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此时血糖可以低于2.8mmol/L,但也可以正常或略高于3.9mmol/L。因此低血糖症和低血糖是严格按照血糖值判断的,而低血糖反应则不然。
  
  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阈值并非一成不变
  
  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当狭小的范围。一般当空腹血糖高于3.9mmol/L,可排除低血糖的可能。但长期高血糖会使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阈值升高,而随着血糖控制,阈值也会下调。长期高血糖的患者如果血糖下降速度快,达到血糖较高时已经上调的阈值,则即使血糖正常,也可以出现低血糖的症状,此时称为低血糖反应。
  
  老年人为何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
  
  低血糖危险因素包括增龄、降糖药物的应用、血糖的严格控制、血糖波动大、近期住院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并发症、患者及护理者缺乏对低血糖的认识和相关知识的了解、合并用药、既往有低血糖病史、并存疾病特别是肾功能不全等有关。其中增龄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显示,与60岁以下糖尿病患者相比,大于60岁者严重低血糖的发生增加15~19倍。
  降糖药物治疗过程中,磺脲类尤其长效制剂如格列本脲以及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易发生低血糖。而二甲双胍、a-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单独应用一般不引起低血糖。口服药物引起低血糖的“危险时间”在晚餐前;胰岛素治疗者发生在夜间、午餐前以及晚餐前。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严重低血糖的频率少于1型糖尿病患者。
  老年人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1.老年人的升血糖激素(如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和糖皮质激素)释放减少,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减退。一旦因药物及其他因素引起低血糖反应,不能及时产生升血糖反应,故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反应可较为严重而且持久。
  2.老年人肾小球滤过能力逐年下降,可导致药物和胰岛素的蓄积,使得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延长,引起严重低血糖的风险相应增加。
  3.老年人肝脏调节血糖的功能减退,肝糖原生成及储存量少,一旦发生低血糖则难以快速纠正,使低血糖程度加重还易发展为严重类型。
  4.老年人往往并存多种疾病,其症状与体征相互影响。而且老年人低血糖症状往往不明显,因此容易误诊,导致严重低血糖发生。
  5.老年人合并用药多,药物的相互影响亦可成为低血糖的重要诱因之一。
  严格控制血糖,会引起低血糖的发生率上升,尤其在强化治疗开始时,低血糖的发生率一般最高,这已得到研究证实。另外,近期住院治疗也可使低血糖危险增加,可能与医院治疗方案与家中生活不匹配有关。
  
  发生低血糖要如何处理?
  
  确诊低血糖后,轻者立即补充适量吸收快的含糖食品。此时不宜喝牛奶,吃无糖巧克力及瘦肉等以蛋白质、脂肪为主的食品;重者必须立即送往医院给予50%葡萄糖20~60毫升静脉注射,之后根据症状及血糖值,给予10%葡萄糖250~500毫升静脉滴注,必要时加用氢化可的松100~200毫升,防止意外的发生。清醒后要注意密切观察数小时至数天,警惕再次出现低血糖。
  
  预防最关键
  
  对于治疗低血糖症来说,“防”重于“治”是最重要的原则。低血糖相关知识的教育是预防的关键。患者以及相关人员要加强学习糖尿病知识,患者身边要常备糖果等可以缓解低血糖的食物。对于有糖尿病并发症尤其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应警惕低血糖发生;对于突然出现无法解释的低血糖,应警惕合并其他疾病的可能,及时就诊。此外,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作用强而快的降糖药,如优降糖及含优降糖的合成制剂。另外,需要注意合并用药,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
其他文献
当您收到本期杂志时,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正在我国南方各个省市间传递。2008年的奥运之夏,正向我们阔步走来。  开放的中国期盼奥运。因为它不仅是各国运动员、教练员、体育迷们的盛会,也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五千年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最佳契机。奥运圣火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象征,代表着希望与梦想,光明与欢乐,友谊与和平。也许此刻,它正经过您的身边。  回首国际体坛,曾涌现过很多与糖尿病顽强抗争的优秀运动员。比如
期刊
最近在民间炒得沸沸扬扬的一条消息是,Ⅰ型糖尿病患者有可能不再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只要每天按时口服一种100片1瓶、每瓶3元钱的“神奇”药物,就可以控制病情。要知道,对Ⅰ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来说,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摆脱胰岛素注射,减轻经济负担,成为一个基本健康的人。这个在民间口口相传的消息是真的么?实际情况是什么?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肖新华教授。肖教授已经成功
期刊
Q 糖尿病患者胆囊切除后,如何调整饮食和恢复体重?  我今年66岁,患2型糖尿病10年多。上个月做了胆囊切除手术。医生嘱咐我3个月不吃油、肉、蛋和奶类制品。现在我自觉身体恢复较慢。所以想请问专家,糖尿病患者胆囊切除后。该如何调整饮食和恢复体质?  兰州 许某  答:胆囊是人体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场所。在进食时,胆囊通过收缩将浓缩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以帮助消化脂肪。在胆囊切除手术后,胆汁将得不到储存和浓
期刊
高血糖的处理除危重急症及疑难病例需住院治疗外,一般病例的血糖控制可在医生指导下自己进行。自我血糖控制的原则是循序渐进、平稳降糖、安全达标。    降糖过快有危险    1.低血糖风险增加 降糖过快,可使患者特别是缺乏血糖监测条件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增加。低血糖反复发作,导致血糖剧烈波动,难以控制。研究表明,血糖波动对患者的伤害非常大。低血糖还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及猝死,患者因对低血糖的恐惧,阻碍血糖
期刊
昏迷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尤大,如不及时进行抢救,昏迷时间持续6小时以上,就会造成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死亡。导致糖尿病昏迷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病因的昏迷其救治手段也不一样,因此,对于昏迷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辨明原因,以便于正确施救。下面就将糖尿病昏迷的几种常见类型作一简介: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    当血糖低于2.8mmol/L时,称为低血糖,严重者会发生昏迷。
期刊
张大妈今年68岁,患糖尿病11年。严格控制饮食,坚持运动,可是药物从一种加到三种,血糖还是控制不好。现在服优降糖3片/日、二甲双胍6片/日、拜唐苹6片/日。血糖空腹8.1mmol/L,早餐后2小时10.3mmol/L,午餐后2小时12.0mmol/L,晚餐后,2小时11.5mmol/L。医生建议她用胰岛素,张大妈嫌打针麻烦,不愿接受。最近发现手脚发麻,查糖化血红蛋白8.8%,医生认为必须调整治疗控
期刊
胰岛素:该用不用,错失治疗好机会    笔者曾经接诊过一位58岁的男性患者,初诊时空腹血糖13.2mmoI/L,餐后2小时血糖18.5mmol/L,糖化血红蛋白9.5%。一般而言,1种口服药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达1.0%~2.0%,联合第2种口服药治疗可使糖化血红蛋白再降低1.0%~2.0%。可见,如果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为9.0%或更高,仅接受口服药治疗很难维持糖化血红蛋白<6.5%的目标。不幸的
期刊
排尿不畅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切身感受,最为患者本人所重视。排尿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程度,是治疗措施选择的重要依据。BPH患者药物治疗的短期目标是缓解下尿路症状,长期目标是延缓疾病的临床进展,预防合并症的发生。在减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同时,保持患者较高的生活质量,是BPH药物治疗的总体目标。  1.a-受体阻滞剂  a-受体阻滞剂是通过阻滞分布在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平滑肌表面的肾上腺素能受
期刊
病例:  今年20岁的小王在8年前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现在他身高175厘米,体重85千克,体质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这是反映体重是否正常的指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西亚太区标准,BMI超过25千克/米2即为肥胖]约27.8千克/米2,一直注射胰岛素至今,胰岛素用量每天约100单位。据小王主诉,刚开始时胰岛素用量为40单位,后由于自己饮食控制较差,不爱活动,体重逐渐增加,胰岛素用
期刊
病例:  王女士,55岁,患糖尿病已8年。近两年口服磺脲类及双胍类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差。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开始在脐周皮下注射人预混胰岛素治疗。注射1周后,注射部位出现轻度红肿、米粒样结节、痒感。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这是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吗?应该如何处理?王女士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很担心,带着这些疑问来我科就诊。  解读:  接诊医师仔细询问了王女士的病史,经检查,断定这是注射胰岛素所引起的过敏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