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就感觉到物理是最难学的。学生普遍反映,物理概念定理难以理解,学了公式定理不知如何运用。同样我们中学物理教师也深切地体会到物理这门学科难教难学。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谈谈高中物理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一、形成原因
1 学科因素
高中物理不仅要理解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还要透过现象找物理规律;不仅要记住和理解物理公式,还要灵活运用公式去解决实际问题。从高中物理开始就特别依赖数学,数学本来就难,加上物理的概念定理不好理解,这样加到一起就是难上加难了。另外,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能力要求衔接不上,课本上习题与辅导书和考试习题相比难度悬殊。
2 学生因素
有的学生在初中物理成绩很好,但一到高中之后要么听不懂,要么“一听就懂”,可“一做就错”,不知道怎样学物理了,运用公式定理无法解题,成绩下降失去信心。更糟糕的是“屡战屡败”,有的学生从“怕学”发展到“厌学”直至沦为“不学”。
3 学习习惯
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多年的懒散习气,使他们失去了青少年对学习应有的热情和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马虎、敷衍、拖拉、偷工减料。他们对不理想的成绩已经“习以为常”、显得“无动于衷”,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学习状况。
4 学习方珐
有的学生学习比较刻苦,作业也很认真,可是考试成绩不与付出成正比,摆脱不了“拼尽了全力仍处于弱势”的悲哀。其实,不同学科有它的学习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会“功夫不负有心人”。
5 教师因素
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不够了解。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起点、思维高度不够清楚,只是严格按照自己所备的教案上课,进行知识的灌输。其结果是“教学双向活动”演变成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无法参与,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不高,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无法兼顾。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悟性还是有差异的。集体式的授课形式存在弊端,相对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可能对所有学生均适用,教师也不可能了解到所有学生的情况。
二、应对策略
1 学生方面
第一,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但不是每一位学生都对自己充满信心。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否努力学习是自信心强弱的表现。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消除对物理的畏惧心理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成绩”甚至仅仅是一个诸如“字写得漂亮”“做事细致”等优点,教师都需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学生就可能从“小进步——小自信——更努力——大进步”一步一步获得更多的信心,从而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第二,严格要求但不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的“惯性”大,要克服十年之久形成的懒散的学习习惯是相当困难的,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劝诫、正确地引导和持久地督促。
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上课和课后作业提出相应的最基本的要求: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课后及时独立地完成作业。对不符合要求者予以及时指正,促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师要能正确对待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性,切忌以同一种方法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正确对待学生成绩的个体差异性,切忌用相同的标准去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即“严格要求但不苛求学生”。
第三,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物理过程比物理结果重要,物理方法则比物理过程更重要。教师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教会”,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总之,应让学生做到听课能够抓住重点,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熟悉每个物理公式和规律的适用范围,知道每个物理量的真正含义,包括物理量符号和单位,是标量还是矢量。学生只有养成“一题一小结”“一题一变”的好习惯,做完题后,小结解题方法,不断变换题目的某一条件或增设问题,才能真正做到“舉一反三”,增强发散思维和应变能力。
2 教师方面
第一,要经常进行合作与交流。同一教研组、同一备课组的教师要互相学习,一起研究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一起探讨课堂结构、教法学法;一起钻研例题习题,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升。
第二,要积极主动,不要抱怨。抱怨课时不足、学生基础不好、自觉性差都是徒劳的,不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甚至会使情况变得更糟糕。“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出路”,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找出有效的对策并加以实施才能改变现状。
第三,要以学生为主体。备课时要备学生:充分认识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起点、思维高度,力求以最简单的,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呈现知识。必要时可创设物理情境、借助于教学工具、借助于演示实验、借助于多媒体、借助于文具用品等多种方法辅助教学。“万丈高楼平地起”,尊重认知规律,循序渐进。
第四,采用分层次教学。我们承认不同的个体在接受知识的能力、悟性上有差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内容上适当引申拓展,既要让基础薄弱生“跟得上”,又要让优等生“吃得饱”。
总之,物理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的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