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blueb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将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不断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讨:首先打破课堂陈旧格局,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其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想象;再次鼓励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最后教师也要不断创新,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要想有所作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成为了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那么,教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创新能力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下初中语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改变传统的课堂灌输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自主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是教师,教师是灌输学生知识的园丁,而学生是接受滋润的花朵。受这种课堂格局与氛围的影响,大多学生都认为教师教的都是对的,学生只要记住就好,考试中的考点答案一定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过的知识点,即使有些学生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也会被教师认为是在扰乱课堂秩序。这些不一样的看法不仅不会引起教师的重视,还会为这些学生带来扰乱课堂秩序的“罪名”,更有甚者要接受教师的处罚。
  于是,传统的教学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模式:准备上课——学生问好——开始上课——教师在讲台上竭尽全力讲述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下课。而在这一过程中,本应充当重要角色的学生就只要在讲台下面详细记录教师所讲的知识点即可。
  受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本应活跃的课堂变得越来越沉闷,有勇气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尤其是学生年级越高,课堂越难活跃起来,即使教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还是收效甚微。而大多数教师却认识不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只一味地认为是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矜持,不像小学生那么爱表现了,或者是自尊心增强,担心说错了会丢面子。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传统的课堂灌输思想,使课堂重心重新回到学生身上。
  二、打破固有知识的约束,使学生拓宽思路,大胆质疑,积极想象
  现在的学生往往都有一个认知,那就是只要是书本上写的、教师讲的、作者写的或者是参考答案上写的就都是对的。但是,通过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说法的这一实例,我们可以看出书本上写的、名人说的都是有可能存在错误的。人的认知有限,教师讲的会出现错误,作者也会由于知识面不全而出现一些知识上的错误,而参考答案只是作为参考,并不是绝对正确的。对于这些学生都要有自己的认识,要学会去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具有生动的再造性和独特的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想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要对一篇文章进行解读,就必须要学会想象。因为学生要想真正地理解课文的语句和全文思想,必须要把想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因此,努力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所唤起的想象和思考去发现知识,填补文章情节上的空白,延续文章的情节,从而升华文章的主旨思想,得到全新的见解,成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三、不要一味追求问题的结果,要允许学生个性化地思考问题
  创新教学中要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着重观察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思路,不要一味地追求问题的结果。教学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重点在于观察学生是怎样学习、理解和消化新知识的。要激发学生对于新知识、新事物的思考,首先要引起学生对于新知识、新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只要有足够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就会去思考,去发现,而每个学生的思考模式和方法都会不一样,于是就出现了不同的结果。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去发现产生这个新知识、新事物的过程,并且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考方式,并且肯定每位学生的价值。
  四、要突破理论教学,鼓励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语言类课程,听、说、读、写是四个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而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突破理论教学,鼓励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如一些教师在讲授一些文艺性课文时,会让学生将课文改写成剧本,然后从每组的剧本中推选出一个,让这一小组的学生进行排练并演出。这一过程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每个学生都会在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及主旨思想的基础上去思考、编排和行动,从而培养自己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教师的这一行为突破了原始的课堂理论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发生了很大改变,现代社会需要的往往是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教育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变革,全面创新教育已成为了新的教育趋势。初中语文教育需要创新教育来达到这一要求。只有把创新教育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结合,形成新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孔令文,吴恺,耿骞.精细控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0%[J].中国教育网络,2009.
  [2]张本根.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6).
  [3]陈宏伟.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9).
  (责编 张亚欣)
其他文献
【摘要】在作文材料方面,来自农村的中学生,除了年龄限制和环境限制,主观上还有材料意识差和不会运用材料的问题。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想办法帮学生加强知识积累,并逐步学会在作文中运用材料,这样才能逐渐解决好学生作文材料不丰富和不能很好使用已占有的作文材料的问题。  【关键词】作文材料积累运用    高一學生作文材料不丰富,在客观上由于年龄限制和环境限制,十六七岁的年龄,生活经历尚短,社会阅历几乎为零,这就
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情绪和情感对教学效果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富饱满的情感能激发学生热情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掌握学生潜力去完成学习任务。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已有十几年了,我回首翘望,无限感慨溢上心头。想想自己这些年的语文教学经历,的的确确是在教书——将书本中的知识点抠出来,命令学生背诵并能够在任何时候能够将其复述出来。可这样的教书是真正的教书吗?如果是的话,那为什么学生却对这些知识点感到无趣,并总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忘记呢?如果不是,那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书”呢?  一、语文教学贵在育人  教书的对象是人,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对
本文在对比海宁经编产品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了提升海宁经编产品竞争力的对策。即:鼓励企业开发产业用经编产品、加强后整理等技术投入、与相关院校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并实施名牌
【摘 要】高考阅读,在诸多“标准”、“统一”等限制之下,呈现阅读心理的趋同化、阅读行为的程式化和阅读结果的聚合化现象,是一种辐辏式的评价,违离了“常态化”阅读和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阅读心理的个性化、阅读行为的探究性和阅读结果的创造性”等基本要求。  【关键词】辐辏式评价 趋同化 程式化 聚合化 常态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    2009年10月28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这样的一篇文章,题为《本报文章成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才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社会。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 良好 学习习惯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极盛先生就学习习惯与考试分数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他连续3年走访了2
构式语法对各种构式义与词汇义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当出现构式义与词汇义的不一致时可以引入概念转喻进行分析,例如祈使句中构式义与词汇义的不一致,另外概念转喻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素质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也随之提升。不仅仅对产品的功能、造型的要求提高了,而且更为关注制造商的生产企业的形象、信誉,而标志在这一环节中起
摘要:幼儿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因为习惯将影响幼儿今后的成长。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透过诸多的现象,充分分析其内在的原因,寻求科学的方法,转变幼儿不良习惯,发挥幼教的潜在功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习惯现象 寻求对策 促进发展  幼儿是教师心中的太阳,更是父母的期望。北师大教授、中国著名少壮派心理学家刘晓光很生动形象地讲道:“婴儿母亲的期望值比高中生母亲的期望值高得多。”这充分表明:学前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科学素质的高低,将对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让学生学好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