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打造高效而精彩的历史课堂

来源 :新校园·阅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z119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就如何打造高效而精彩的历史课堂问题作一探讨。笔者认为,具体应从转变观念,转换方式;精心预设,精彩生成两个方面来努力。
  关键词:历史学科;课堂教学;高效;精彩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关于课堂教学探索的讲座中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提高课堂效能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意即符合“新课标”的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是高效的。换句话说,历史课堂教学要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也就是说要“精彩”。如何才能打造高效而精彩的历史课堂呢?下面结合笔者的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就此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转变观念,转换方式
  1.转变观念,还历史课堂以“活力”。
  许多时候,我们似乎都喜欢固守着自己习以为常的某种教学模式而不愿轻易去尝试改变。于是,在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的情况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这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源于行为主义的思想。行为主义坚持真理的客观性,轻视学习者的主观意识。”[1]所以导致了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强调“知识为本”或“知识至上”。即:在这一理念影响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地掌握历史知识,使历史教材成为了历史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的唯一媒介。整堂课只是教师在慷慨激昂地讲述,辅以“一二三四,ABCD,几条杠杠,几句结论”直接往下“灌”和“喂”给学生,学生则是顺从地划书、记笔记、背书,理所当然地“吃现成”。这种教师“喂”、学生“吃”的“圈养式”的历史课堂教学显得瘦骨嶙峋,缺血少肉,毫无生气。而历史本身是有“生命”的。早在1923年11月29日,著名的史学家李大钊先生在他发表的《研究历史的任务》一文中就明确提出“历史是有生命的、活动的、进步的;不是死的、固定的。”但是,我们却将这“有生命的历史”教成了毫无生气的秦砖汉瓦之类的“老古董”,让历史课堂失去了它本应有的活力,学生们也因此常常表现出对历史课和历史学习的漠视。所以,要打造高效而精彩的历史课堂,首要目标就是必须要还历史以“生命”,还历史课堂以“活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是要转变观念:一是以“新课标”为指导,从思想和理论上实现“知识为本”向“学生为本”的转变;二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指导,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定位,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转换教学模式,变“圈养式”为“导学式”。
  要打造高效而精彩的历史课堂,就不能只停留在思想理论的层面,而应真正落到实处。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原来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达成共同的目标。就拿现行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而言,它所体现的“课程与教学的理论是建构主义的思想……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是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鉴别新知识的合理性,最后重新建构个人化的知识。”[2]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构建起符合自己需要的知识结构。所以,必须摒弃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圈养式”教学模式,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导”,学生“学”的“导学式”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这样,此时的历史教师就不应该再是“饲养员”,而应该是一位“放牧人”: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放手,确保学生能拥有足够的空间去发挥自主性,突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是这里“放”的度必须把握好,否则会使历史课堂教学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放任自流”。所以,课堂中的历史教师在“放”的同时,更应该要发挥好“导”的作用,始终牢记:教师是课堂的主导。
  3.实践以问题为中心的对话式教学模式。
  一个多月前,听的一堂市教研室组织的试图探索“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历史课就是一个例子。这堂课以能激起学生兴趣和符合学生认知的一个个话题串联起来,通过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也由此更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感情。由此,笔者不禁想:若要实现历史课堂的高效和精彩,以问题为中心的对话式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因为“问题解决”教学所体现的“学中用,用中学”的理念既保证了学生知识的建构和运用,又促进了“学生认知策略的发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3]……还使得“学习活动真正切入到学生的经验世界当中,而不只是按照教学设计者预先确定的框架和路线来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4]。也就是说问题情境的呈现,相较教师平铺直叙式的呈现,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满足其经验的需求和充实,从而能更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实现有效的、精彩的生成。当然,这种教学模式的中心是“问题”,强调的当然是“提问”。所以,课堂的有效性应取决于提问的有效性。而有效的提问必须要把握:精度、难度、深度、梯度、广度、尺度,并做到恰到好处。因此,课前的精心预设也就必不可少,这也是一堂课能否精彩生成的前提条件。
  二、精心预设,精彩生成
  1.预设与生成的内涵。
  “所谓‘预设’,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所谓‘生成’,是师生在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中,以及在师生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以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它们是对立统一的整体。”[5]
  2.高效完成对教学内容的预设与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历史课堂将会是没有目标、任意随便、杂乱无章、任务模糊、效率低下的课堂。所以,课前的精心预设不容忽视、不能缺少。尽管我们时时都在强调预设,但是往往在传统“知识本位”理念的影响下,在预设时往往会只局限于教学内容,且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按部就班、原封不动地去实施预设教案,而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的历史课堂教学,毫无悬念、毫无动态生成可言。然而知识目标的达成仍然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我们仍需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透彻理解,使对教材内容达到懂、透、化的程度,以高效完成对教学内容的预设。当然,这种照本宣科式的预设只是体现了如何教教材。而依据“新课标”理念所构建的历史课堂不应是传统的“封闭式”的课堂,而应是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课堂。所以,在历史课堂教学预设时还必须打破僵化,依据实际,做出有针对性、开放性、有效性的预设,更应该实现如何用教材教。
  3.实现“新课标”所要求的三维目标的预设与生成。
  我们在进行预设时,还要考虑除知识目标之外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新课标”所要求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预设。毕竟历史课堂上除了接受和掌握“死”的知识外,更要掌握如何去分析、归纳、理解、运用历史知识,使之成为“活”的知识,即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此外,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预设极其重要,它能对预设在课堂内外的生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记得在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一课时,教师在导入时直接用“前面我们学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者——秦始皇和开拓者——唐太宗,今天我们来学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一带而过,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没提起兴趣,尚未准备好的情况下就被动地开始新课学习了,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似乎一直未能进入角色,整堂课气氛异常沉闷。设想:教师若在课前把他自己讲的话预设成问题,学生的兴趣一定会因此而提起:康熙帝到底是怎么来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那么,整堂课紧扣这一主题展开,这样的效果相信会好很多。所以,对教学过程如何更好地开展和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更有效的问题做好预设,会使教学环节更紧凑,教学进程更顺畅,也能更有效地实现生成。而要让课堂生成达到更高的高度,那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预设则显得非常重要了。在“新课标”中就提出了“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的基本理念。如:在讲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时,就可以结合实际,来谈这一制度对加强国家统一的作用,进而提升到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的高度,实现情感生成。
  4.实现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生成。
  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的生活阅历、知识经验、认知能力等都存在差异,所以当学生们“进入教师预设的教学流程中……会对当时的教学情境和预设的环节、问题等通过思维、情感的碰撞产生不一样的反馈信息,如果这时执教老师仍然不顾及课堂的良性反应,拘泥于预设,就将失去有价值的教学契机,甚至扼杀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预设失去有效价值,甚至适得其反。”[6]所以,在预设时,我们还要认真分析学生,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制定有效的教学设计和策略。但这些预设是静态的,而课堂是动态的,它不会完全遵循预设的轨迹去发展,随时都可能出现预想不到的状况。所以,除了要预设将来课堂上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和可能出现什么情况以做到有的放矢外,更要求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抓住契机,适时地调整预定计划,以激起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求,实现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生成,使历史课堂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效益。
  由上可知,恰当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二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以上是笔者结合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生成的一些所思所想和探索尝试。要真正打造出一堂高效而精彩的历史课堂还需在理论上不断充实和完善,在实践中时刻反思,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2] 胡庆芳,贺永旺,杨利华,袁菲等.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
  [3][4] 陈爱苾.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4.
  [5] 钱丽华.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预设与生成[J].文教资料,2009.(22):126.
  [6] 周仁良.“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研究”结题报告[J].中学语文教学,2010(3):31.
  【作者简介】汪霞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2008级历史学科教育硕士。
其他文献
本栏目已是第四次与您见面了,在此之前不断有许多电脑迷们来信咨询,“郝教授”真够忙活的:答疑信件和刊登典型问题的解答。为了能长期为您和广大读者服务,“郝教授”的最大希
本文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冷浆型水稻土上施用天然沸石,能够增强土壤保持养分的能力,使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增加,并能提高水稻对氮磷养分的吸收量和水稻对化学肥料的利用率.天然沸石的施
本着回归基本、保留重点的态度,Multi-Tech公司的CC2400级別登录RAS于近日正式登场。这个被称作Junior Complete服务器的特性是具有24条拨号线,支持Rockwell公司的K56Flex 5
10月11日从长城集团获悉:1~8月份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 PC、显示器、开关电源、终端设备产品量平均同比增长93%,销量平均增长71%,计税收款机、板卡分别达5269台和40万块,实现了
Nonionic surfactant alkyl polyglucoside (APG) was prepared by direct glycosidation of alkyl alcohol with glucose in the presence of sulfate acid-silica gel (H_2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立足于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际,从提高自身素质、把握教学过程、利用信息技术、注重实验探究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物教学;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有效指导    研究性学习,其核心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研究性学习运用于生物学课堂教学不仅具有可行性,也有必要性,是
The title azide-bridged dinuclear Schiff base zinc(II) complex [Zn2(C12H16N3O3)2- (μ1,1-N3)2] was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um
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为临床常见疾病 ,为探讨该病的有效治疗药物 ,我院于 1998年 5月— 2 0 0 0年 1月用洛美沙星注射液经穿刺治疗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臧传龙自从1985年担任校长以来,风雨兼程,一路奋斗,一路凯歌。当职教校长,他所在的职业中学成为首批在省教委备案的学校之一;当四中校长,四中旧貌换新颜,成为全县首批晋升为齐
在调查研究、文献整理和实地访问的基础上,对涉及知识工作者体育文化中的体育观念、体育意识、体育知识、体育锻炼情况及体育消费等方面展开分析与探讨。提出加强体育场地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