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传统文化教育,提升高校思政教育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jili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地加快, 世界经济一体化逐步形成, 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也频繁地发生, 大学生们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和市场经济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就这样,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我国本土文明与外来文明的共存与较量, 让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们陷入到迷茫之中。
  导致大学生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诸多现象的背后一定是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不重视。正是因为大学生们对我国古代文明的不了解,进而不了解我国五千年灿烂的古代文化,这也使得当代青年大学生缺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缺乏爱国心和责任意识。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不乏教人修身、立志、治国、安邦的睿智,我们有理由继承和发扬它,这样看来,提倡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失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继承
  
  一、我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我国传统文化的含义
  我国有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先人留下了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给我们,那就是传统文化。赵吉惠教授在所著的《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特指,在历史上积淀下来成为传统,并且已经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语音、思想观念、礼仪制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不同层面的丰富内容。但是,起主导作用、支配作用,处于基础地位的是思想文化观念。”这样看来,传统文化就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它具有传统性与民族性,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思想文化观念。
  (二)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传统文化作为历史的结晶——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它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活的生命,这种活性经由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在世人面前。传统文化蕴含着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行为准则等,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和变异性,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从古至今的中国人,为我们创造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在这种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便成为它有效的方式和有力的工具,从这一层面看,弘扬传统文化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
  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源泉和精神依托,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不仅能造就出高素质的人才,更能以此来加快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就本质上来说,各大高校对高等人才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融合的教育。
  由此不难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内容以及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一定会把传统文化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又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一旦离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失去一定的载体或是支撑。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及原因
  (一)大学生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素养的现状
  当今的在校大学生大都是 “九零后”,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长大, 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他们在自己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得到了切身的体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间的频繁交流,他们越来越多的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我国本土文明与外来文明的共存与较量中,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往往陷进迷茫之中。
  正是因为被西方文明重消费,重享受的价值观所吸引,当代大学生欢度西方人的情人节、圣诞节,喜欢吃“麦当劳”和“肯德基”。反观中国古人曾视为人生终极追求与目标的道德修养,在一些大学生看来,远不如“我的地盘听我的”式的自由散漫陋习有价值。谎报特困补助、上课聊天、旷课睡觉、对一些需要帮助的事情漠然不理、对不文明现象不闻不问已经成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常态,不只是基本的文明修养欠缺,心理承受能力差、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顾别人只顾自己、不会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对自己对社会没有一个负责任敢担当的态度、缺乏勤奋刻苦和大胆创新的精神等都是当代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现象。
  导致大学生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归根到底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缺失导致教学流于形式。正是因为大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知而不明,以为传统文化只是一些老掉牙,进而对传统文化产生拒斥,片面的羡慕西方文明的先进,失掉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科书上常说,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会被列强欺凌,但是到了全球化的今天,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传统文化,那就意味着消亡。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不乏教人修身、立志、治国、安邦的睿智,那么活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失为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大学生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素养低下的原因
  中华民族在近代经历了一段落后而又屈辱的历史,这使无数中华儿女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努力寻找民族复兴的道路。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掀起了对民族文化的批判运动,对民族文化的否定和质疑使得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信心一度降到了冰点,这是民族文化在历史上遭遇的第一个挫折期。
  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初衷本来是好的,但是被四人帮所操纵而成了传统文化的噩梦,其中“破四旧运动”对民族文化的摧残最令人痛心。该运动开始以后,不分糟粕或精华,一切“四旧”都成为了扫荡的目标。红卫兵们冲向街头,以打烂一切四旧物品为宗旨,先把首都的城内城外都砸了个遍,之后又迅速地燃遍了全国的各大城市和乡村。对文化思想的破坏远比文物的毁坏更令人可悲。那时人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失去了认同,失去了对他的尊重和继承。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后,我们在取得巨大的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却没能同步跟随。在利润的诱惑下,人们不顾一切的追求物质享受,道德水平不断触及底线。产生这些问题的首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在物质建设的同时没有得到继承和发展,继而才产生了现在的诸多问题。   三、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与价值
  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从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毋忘告乃翁”、从范仲淹的“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不体现出一种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伟大精神和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具有真正的“才”,更应具备“德”。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方面的思想是丰厚的,它蕴含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民本主义、儒家“义以为上”的人生价值观和“宽则德众”的处世哲学等等。学习和理解这些思想,有利于加强学生“德”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外,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思想对指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大有裨益。孔子讲的“仁”,核心就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一方面,“君子成人之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方面,君子“不成人之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孔子的“忠恕之道”。学生能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学习并深刻理解这些思想,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必定有助于其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文化因素杂然纷呈,相互撞击,相互渗透。面对这种情况,除了借鉴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更应该立足本国国情,以本民族的特色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民族化和本土化并体现中国特色,就必须重视继承传统文化这个问题,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基就在于本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挖掘可利用的资源,使其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提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全面地认识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能为现代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的资源,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具有时代性的同时也保持民族性。
  (三)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继承与发扬,这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理应承担这种重任。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担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发扬者, 更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现代化。
  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有利于建立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建立维护祖国尊严和人民利益的高度责任感;有利于教育和引导学生把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奋发图强、刻苦学习, 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大学生建立努力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重大作用。传统优秀文化中蕴含的各种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和人格形象是教育大学生开拓进取、百折不挠、顽强奋斗、乐观向上最好的素材,这不仅可以教育广大学生坚定信念、自强不息, 不断追求理想,还可以教育学生面对困难,善于创造,积极创新,顺境不骄,逆境不馁,杜绝虚度光阴和轻生现象。
  四、加强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途径与方法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校园文化传播的多种形式,例如用校刊、广播、黑板报和网站加强宣传;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诸如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参观文化景区和名人故居等;组办旨在弘扬传统文化的社团,例如书法协会、古典文学协会之类,让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的洗礼和教育, 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
  除了学生对校园活动的的自觉参加,还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教学课程的设置。不仅要依托有关专家学者、出版部门联合编写高质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材,还要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时代的要求增加相关课程的设置。比如中国儒家思想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甚至中外文化比较等等;也可以结合现实发展设立糅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等。此外,还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教育。使得教师在对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 能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感染并影响学生, 为大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
  要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就不能无视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们应做到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警惕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要处理好继承与借鉴的关系。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其作用和意义十分深远。对大学生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对于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既有知识和能力,又有健康人格, 既会做人又会做事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40.
  [2]邹小灵.情境教学方法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5,(10).
  [3]戴军,梁正.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教育探索,2011,30.
  [4]沙莲香.外国人看中国人100年[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5]林语堂.中国人[M].学林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摘 要:探讨压力管理与写作治疗的关系,引入荣格学派心理学观点对压力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加以宏观考察,并在其具体理论环节中对压力管理与写作治疗的关系分别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目前对压力管理的研究普遍缺乏深度,迫切需要对压力的本质与对压力予以有效管理的可能性做出理论探索。引入荣格学派心理学观点之后的新压力管理理论不仅自身极具阐释力,而且对于写作治疗研究尤具启发意义。  关键词:压力管理;写作治疗;荣格学
期刊
摘 要:本文作者以20名英语专业硕士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的形式,旨在调查目前大学生在翻译活动中存在的焦虑类型、影响因素以及是否存在年级差异。通过SPSS分析结果表明:被试者在翻译过程中总体上受焦虑情绪影响;被试者的翻译焦虑主要体现为负面评价焦虑;年级越低焦虑状态越高,差异检验达显著水平。  关键词:英语专业研究生;翻译焦虑;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1. 引言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除了学习策略、
期刊
摘 要:肯尼亚是非洲地区发展私立高等教育的先导,虽然较发达国家其出现的较晚,但其发展速度迅猛,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从肯尼亚的现实情况出发,分析了肯尼亚的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特色以及其发展面临的困境,指出了为我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肯尼亚;私立高等教育;探析    在东非地区,肯尼亚最早对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给予重视。根据肯尼亚高等教育委员会提供的数据,目前肯尼亚共
期刊
摘 要: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学会学习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英语教学重要性凸显的今天,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能力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通过对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重要性的研究,探讨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激发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习
期刊
摘 要:当下大学英语教材开发模式化,依托医学院校情可开发具有浓郁校本特色大学英语校本教材,可弥足市场主流教材的同一性,校情教育理论支持下坚持校本性、趣味性、师生合作性、德育性、高水准文图性、推介中国元素性、视频内容依托性,提升学生英语话中国文化能力七原则,可发挥校本教材在医学院发挥德育教育功能、增强医学生校园文化归属感、自豪感和爱校情怀,也拉动了师生创新思维与行动。  关键词:校情教育;校本教材;
期刊
摘 要:人学,是关于人的哲学反思。本文试图向大家介绍关于人学的概念、内容、结构及其研究意义等基本知识,以便大家对人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关键词:人学;内容和结构;重要生长点    人是宇宙万物中唯一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的事物,人永远是个谜。所以,历史赋予每一时代的人的重要使命之一都不可避免地是:“认识你自己!”故此,关于人的话题,古老而常新。对人的研究更是源远流长,从远古至现今。而在我国,人学的真正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英语教学中过多地注重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教学中与母语文化的比较学习,尤其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比较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采用实证探讨,从跨文化的视角,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高职英语综合教程《享在剑桥》援引了具体的教学实例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文化比较的缺席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了英语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构建起目标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双重模式。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文
期刊
摘 要:独立学院是依托公办母体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办学的民办性质本科院校,其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从独立学院的学生及培养现状分析入手,对独立学院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独立学院;工程应用型;培养模式;实践教学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生产物,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迄今为止全国共有独立院校三百多所,在校生已逾百万[1]。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
期刊
摘 要:职业教育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是目前职业教育的现状,应当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本文分析了中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习动力;对策    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初中,是在升学无望之下才进入中职学校的。一方面,这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厌学情绪浓重;但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追求自我实现,渴望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国外一流大学在工程教育方面的改革理念、模式及其内涵的分析, 结合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现代设计系的相关教学工作,提出了在我国现阶段机械设计专业方面工程教育改革的一些相关思考,以利于推动该专业的现代化发展和适应市场的积极有效支撑。  关键词:一流大学;高等工程教育;卓越工程师;计算机辅助    引言  欧洲的大学教育已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的法国巴黎大学创立于9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