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力“四态”模型的构建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n1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了三层结构、三维结构、三系结构和三元结构“四态”模型,解释了各个模型的框架、含义,分析了各个模型构成要素及其内容表达。
  关键词:三层结构模型;三维结构模型;三系结构模型;三元结构模型
  作者简介:李军(1966-),女,安徽亳州人,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战略管理。(北京 100081)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软科学重点项目“基于生态位原理的高等学校软实力竞争研究”(项目编号:2007W1)的部分成果。
  
  高等学校的竞争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始终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高等学校竞争力可以从静态、动态、势态、生态四个层面来表达,如果从静态的角度,可以构建出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的三层结构;如果从动态的角度,可以构建出竞争实力、竞争潜力、竞争活力的三维结构;如果从势态的角度,可以构建硬竞争力、软竞争力、腱竞争力的三系结构。如果从生态的角度,可以构建出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教学科研创新能力、环境声誉影响能力的三元结构。
  一、静态:三层结构模型
  1.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影响和决定高等学校生存、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从高等学校自身特点来看,其核心因素主要表现为学生素质和师资队伍两方面,体现出来的是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的创新能力。其中学生素质包括生源的质量、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等方面。师资队伍主要指学术梯队的建设状况,其教学科研的创新能力可以从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等方面体现。
  2.高等学校的基础竞争力
  所谓高等学校的基础竞争力是指为高等学校发展起重要支持作用,并促进高等学校发展的基础性因素。高等学校的基础因素主要有教学科研基础和基本保障。其中教学科研基础主要包括教学设备、信息资源、校舍建设等。基本保障主要指财力保障状况,如政府拨款、学费收取、社会捐资等数量和渠道。
  3.高等学校的环境竞争力
  所谓高等学校环境竞争力是指影响高等学校发展的环境因素,主要指高等学校的区位环境优势和社会声誉情况,学校区位既包含自然环境,也包含社会、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
  高等学校竞争力发展的这一分析框架,从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个维度进行剖析,反映了高等学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影响因素。该体系的分析思路借助投入产出思想,既注重每一环节的质量,又考虑整个产出过程,强调投入产出效益,是一个既有状态分析,又有过程分析,涉及多层次的分析体系,[1]如图1所示。
  二、动态:三维结构模型
  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对高等学校竞争力的认识也必须围绕这三大教育功能展开。在办学质量上,培养优秀人才,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在科学发展方面,不断创新知识,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好地发挥其创造、发展科技生产力的作用;在社会服务方面,能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此外,高等学校竞争力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它既有显性的表现,又有隐性的内涵;既有静态的对峙,又有动态的起伏变化;因此对高等学校竞争力的认识不能单纯地以静态的观点来考察,而应从立体的、变化的角度来识别,如图2所示。
  1.竞争实力
  竞争实力是对高等学校在竞争中反映其在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大基本功能方面静态的描述,它是高等学校参与竞争以及保证竞争地位的基础,是高等学校竞争力显性方面的体现。作为竞争力基础的竞争实力,应具体体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声誉等功能。
  2.竞争潜力
  竞争潜力是高等学校在动态的、不平衡的、持续发展的竞争过程中的后备力量,对保证高等学校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复杂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起着关键作用。高等学校间的竞争是一个动态的、不平衡的发展过程,在竞争过程中,各高等学校的竞争力此消彼长,相互争胜。随着高等学校间竞争的加剧,竞争潜力对高等学校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将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的竞争潜力反映在许多方面,其中,中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是重要体现,对高等学校竞争潜力的评价可从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以及荣誉方面实施评价。
  3.竞争活力
  竞争活力是直接渗透到竞争力各个方面,影响着竞争力变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不易量化,是高等学校竞争力隐性因素的体现。它来自高等学校内部的竞争动力,对高等学校把握竞争方向、促进竞争实力的发挥以及竞争潜力的补充,保证高等学校在竞争中得到良好、持续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高等学校在竞争中其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基本功能能否协调发展,竞争潜力能否得到保护与合理的运用,关键在于竞争活力。竞争活力的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办学思路及创新、人才吸引力、学术氛围、校风学风、办学特色等。[2]
  三、势态:三系结构模型
  高等学校竞争力是一个混沌的系统,它由许多子系统组成。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力系统的构成是复杂的,其众多的要素和环境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又处在不同的维度和层次上,它们共同集成、构成高等学校竞争力的势能,决定高等学校的竞争态势和优劣。高等学校竞争力的复杂子系统以其表现方式的不同可概括成三类:即硬竞争力系统、软竞争力系统和腱竞争力系统,而这些子系统又由一些具体的分力构成。
  高等学校竞争力(竞争势能)=F(硬竞争力,腱竞争力,软竞争力)
  硬竞争力(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教师资源竞争力+学生资源竞争力+资金来源竞争力+设施条件竞争力
  腱竞争力(教学科研创新能力)=教师主体竞争力+学生主体竞争力
  软竞争力(环境声誉影响能力)=环境竞争力+声誉竞争力
  这些硬、软、腱竞争力的性质特点不同,作用方式各异,所处的位置不同,用力的方位不同,对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力的贡献也不同。因而,高等学校竞争力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整个系统之间不仅相互作用而且存在正向反馈的倍增效应,或负向反馈的饱和效应。这些分力虽然作用不等,但都不可缺少,它们的数量、质量状况及组合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力状况,影响高等学校办学效率和效益的形成。任何一个要素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竞争力的形成,如图3所示。
  形象地讲,三种竞争力之间的作用关系就像一张弓箭的三个要素:弓、弦、箭。把硬要素比作弓,软要素比作弦,腱要素比作箭,它们相互作用,形成高等学校竞争势能。弓的力量主要通过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来体现,弦的力量主要通过环境声誉影响力来体现,弓弦交互作用力所形成的高等学校竞争力大小可以通过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的教学科研创新能力这支箭的射力来表现,弓、弦、箭共同作用的势能射向的目标靶子是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力,其靶的核心是高等学校的声誉。
  在这一系统中,资源条件是否优质、有效,具有基础性作用,决定了弓的强度、力度和韧性。只有比例协调、结构合理的优质资源才能形成较强的硬力,形成强度和力度较大的良弓。而弓力量的发挥依靠弦。弦的优良程度一方面受制于软力,另一方面又决定了弓的力量的发挥程度,弦的强度、弹性不好,弓的作用就难以充分发挥,弓力量的充分发挥必须通过弦来实现。腱如同箭,箭是弓弦实现作用和价值的载体,也是弓弦存在的目的和归宿。箭的作用的发挥又必须依靠弓和弦,只有箭的方向正确,强度适合,弓弦的作用才能得以有效发挥。[3]
  四、生态:三元结构模型
  1.高等学校生态综合竞争力分析
  高等学校的能力是指高等学校高效率地、高效益地协调和运用各种资源,并在高等学校竞争中发挥作用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包括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教学科研创新能力、环境声誉影响能力三个方面。高等学校的能力体现在高等学校的日常活动之中,决定着高等学校的决策、群体的行为、学校的文化和价值等,在形成高等学校的竞争力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第一,资源开发利用能力。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是指大学使用和扩展其教学、科研、人力和财务资源的能力。高等教育是一项耗资巨大的事业,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高等学校就难以维持,更得不到发展。虽然资金并不是决定办学水平的唯一条件,但经费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等学校发展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或多或少地都可以从经费不足中找到原因。因此,寻求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和稳定性,就成为办学的保障性因素。值得指出的是,相对于办学资金的短缺而言,缺乏办学成本核算以及低效率的资源配置与使用更是目前高等学校管理中的“软肋”。重投入轻成本、高消耗低效率是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的顽症。因而提高高等学校的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资源优化配置,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整合和开发,是保障高等学校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第二,教学科研创新能力。教学科研创新能力是高等学校根据自己的资源条件,经过对资源的有效整合而具有的创新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的能力。高等教育是一个知识创造的过程,通过该过程,知识得以开发并由此解决既定的问题。由于大学是无围墙的“实体”,其竞争优势很容易因竞争对手的模仿或替代而丧失,因此高等学校创新能力就成为最有力和最根本的获取竞争优势的途径。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学校三大功能的最基本的功能,也是社会服务功能的基础。教学科研的创新能力是高等学校发展竞争力的源泉,它是指高等学校不断进行知识创造、管理创新、办学模式创新,并把这些创新成果不断转化为育人成果、教学成果、科技成果,进而不断提高办学水平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学校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持续创新能力的竞争。
  第三,环境声誉影响能力。高等学校的环境影响力是一所高等学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机凝结在一起形成的独特竞争力。作为非流动性的稀缺要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学校自然环境状况对吸引入才,对高等学校竞争力的提升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同时高等学校内部的学术环境,以及与社会之间的调协关系等社会环境,对高等学校竞争力的提升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高等学校环境舒适度影响人力资本,特别是高质量人力资本的聚集。
  高等学校竞争力表现为普遍的社会公信力,即社会声誉。高等学校的声誉决定着高等学校的引进吸收能力,是高等学校实现良性循环的基础。一方面,高等学校的声誉与教育资源的要素市场紧密相连,高等学校一旦具有良好的声誉,就拥有了吸引一流的人才和更多的经费能力。另一方面,良好的声誉能够使高等学校发展得到各方的有力支持。这个无形的力量显示的是每一所高等学校的教育精神,这种精神是一所高等学校历史发展的写照,是一所高等学校竞争力的支柱。
  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力是一个多维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体现高等学校自身可持续的发展能力,是所有构成要素之间有效组合、互动协调的集合体。只有把这三个最具有关键意义的力量调整并保持良好的状态,才能使高等学校不断地把资源有效地转化为自己的竞争力。高等学校的生态竞争力是这三种竞争力协调作用、持续演化的发展能力。
  2.高等学校生态综合竞争力“三元”模型
  在从静态、动态和势态分析了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后,根据对构成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力的三大能力分析,从高等学校竞争力的主体和客体因素中找出六个关键要素,按照市场竞争规律和生态竞争协同规律,构建出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力“三元”模型。如图4所示,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教学科研创新能力、环境声誉影响能力三元力量,构成了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结构,其中资金、设施、教师、学生、环境、声誉这六项要素构成了这一生态的六个方面,共同作用形成生态竞争力的核心。
  高等学校生态竞争力强调这些要素之间的有机组合和互动发展,强调高等学校整体的和谐运行机制。各种要素之间有机集合,最终集中于高等学校的发展目标,这种凝结力和集聚力所形成的系统的作用常常是倍加的。并且高等学校的发展要与社会经济的总体运行环境相互协调,从而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东霞,赵彦云.中国高等学校竞争力发展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3,(12):41-44.
  [2]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任少波,吴斌.构建以竞争力为导向的大学评价体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52-55.
  [4]李军.中国高等学校软实力——生态竞争力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张中)
其他文献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阶段。但是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存在创新性不足、学术价值偏低、与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同时也没有制度上的保证,致使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和对毕业论文的管理流于形式,并成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瓶颈。为此,本文提出到企业开发导师资源、优化课程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加大硬件投入、加强监控、建立通畅的师生沟通机制等解决对策,以此来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期刊
摘要:在国家大力推行“质量工程”、2008年金融危机、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并为社会所接受,长期以来一直是高等院校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校企合作的现状,总结校企合作的经验与问题,提出未来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为高等院校实施校企合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邓建高(1974-),男,江西鹰潭人,河海大学商学院,讲师,河南大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专业、思维、能力等概念的梳理和分析,运用演绎推理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专业思维和专业能力的内涵作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研究生所应具备的最核心的专业思维与专业能力是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并指出培养研究生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专业思维;专业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阎峻(1975-),男,安徽利辛人,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
期刊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和日益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迫切要求独立学院走创新创业型应用人才培养的道路。独立学院必须认清形势,科学定位,牢固确立起创新创业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创业教育等几个方面进行建设和改革,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 陈建(1982-),男,浙江台州人,南京理工大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医学中的普遍应用,当今社会迫切需要大力加强对医学人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医学人才的必要性;培养医学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对策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培养新世纪创新型、实用型医学专业技术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医学人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冯凤莲(1969-),女,河北宁晋人,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高级政工师,心
期刊
摘要:从新形势下军校研究生的主要特点分析入手,针对军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新形势下军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从而推动军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关键词:军队院校;研究生;管理教育  作者简介:漆律(1981-),男,江西靖安人,军事交通学院汽车指挥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军队管理学;张广义(1984-),男,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军事交通学院汽车指挥系硕士研究
期刊
摘要:以数控仿真软件在笔者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为基础,阐述了传统数控教学方法的弊端,以及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机床与加工”课程的理论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分析了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数控教学;数控仿真软件;应用  作者简介:邓遵义(1978-),男,河南西平人,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数控技术的教学和科研;李攀峰(1976-),男,河南渑池
期刊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特殊使命。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积极借鉴和吸收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矢志不渝地进行教学创新和改革,打造具有创新型教师的形象,努力使自己成为大学教育创新的重要智力来源。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型教师;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王宏斌(1974-),男,河北邢台人,石家庄铁道学院人文分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当代世界社会主
期刊
摘要:通过回顾学术自由的过去、直面学术自由的现在和展望学术自由的未来,我们可以看到学术自由不是静止的、抽象的和绝对的,而是变化的、具体的和相对的,它是一个逐渐演变、动态发展的概念。只有理解了不同时代的学术自由的发展历程,我们才能真正深刻地理解学术自由的涵义。  关键词:学术自由;过去;现在;未来  作者简介:袁海瑛(1977-),女,江西宜春人,江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期刊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的两次重要讲话使“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迅即成为了各界研究、探索的热点。从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等可以看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高职教育研究的推动。高职院校应清醒认识到高职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从“树立高职校本教研的理念、加强高职教师团队建设、加大对高职专业教研室的投入力度、重视高职教研的组织与指导以及彰显高职教研的价值”等方面加强高职教育研究工作,推动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