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捍卫、创新与展望

来源 :兵团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jolly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源;明确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涵,统一了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在捍卫的基础上又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重大创新。展望科学社会主义未来在我国的发展远景,主要有较近的未来能够实现的可能、较远的未来能够实现的可能。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社会主义;捍卫;创新;展望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1)04—0005—05
  [作者简介]黄坤,男,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捍卫
  (一)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源
  理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我国采用的带有我国特色的制度模式并非凭空而来,其根源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并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通过结合我国情势,我国各项建设事业越来越壮大,诞生了带有我国特点的理论体系。所以,深度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从根本上抓住了我国现行制度的核心。在十八大报告之中,明确指出了我国所采用的制度模式始终秉承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此同时结合我国发展情势,使其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1]这就表明了我国的制度模式从核心本质上看是真真切切的科学社会主义,并非其他主义;在从理论到现实的实践过程之中,始终紧抓科学社会主义核心原理并非一成不变的本质,着眼于我国现实并灵活运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展现方式带有了明显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2]这句话更加清晰明确地指出了这两者之间的重大关系。在新时代,捍卫这一基本原则非常有必要:一是所处历史时代。目前全球发展的内在本质趋势仍然处于逐渐向社会主义发展转变的过程之中。二是这一基本原则是科学的,正确的,能够指引人类朝着光明的未来前进。三是这一基本原则具有世界观以及方法论等强大的理论为其奠定了基础。
  (二)明确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涵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下简称“基本原则”)这一提法的正式出现是在十八大上,大会鲜明指出了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制度模式,始终秉承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并根据我国现实情况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深刻理解这一基本原则含义是十分重要的,当初马克思与恩格斯为了代替资本主义而创建出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出发点是相反的,有着来自根源的不同。社会主义在基本特征、品性品质、属性规定等方面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共同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形成这一基本原则,需依据以下几个标准:一是本质上属于社会主义。二是具有普遍适用性,无论所处于什么历史阶段,能够实现超越本阶段。三是在结合实际使用中能够起到引领国家发展的作用。四是和时代共同前进。根据这些,习近平总书记对其基本原则的理论内容做出了详尽总结,明确指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最高理想、领导核心、根本任务、根本利益、经济制度的基础、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制度的体制机制等关键问题。[3]十八大之后,基于之前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将其基本原则经过提炼,总结为五点:一是在生产的根本目的方面,组织社会生产要建立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之上,以满足人民的需求。二是在分配原则方面,政府要进行宏观引导和调控,有序组织社会生产,实施对应劳动取得相应产品的分配原则。三是人类要符合规律地开发利用自然。四是无产阶级采用革命的方式,创建国家政权。五是经过发展社会达到一定高度,以此将共产主义变为社会现实。[4]
  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提炼过程,体现出两点特征:一是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同资本主义的实质性区别为出发点。资本主义社会强调的是“资本”,注重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资本”成了社会生产形式的根本,从而会导致社会生产秩序的紊乱,在分配各方利益时容易出现极端化现象;人与自然不能和谐相处,过度侵蚀开发自然。在对比之下,社会主义社会强调的是“社会”,“社会”一词成为社会生产秩序当中各种组织形式的根本。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制度模式,这样就可以避免利益分配的极端化现象,最大程度地平衡社会分配;实施政府从宏观上进行大的调控与引导模式,这样就使得社会生产能够有序进行;强调符合规律的对自然进行开发,保持生态平衡。二是对阶级属性进行重点强调,社会主义用其自身所拥有的优点,将来在条件成熟时一定能够取代资本主义。但是,也并不是能够轻而易举就能够替代的,在这个替代过程中,肯定充满着复杂与斗争,且在时间上需要长期进行。着重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所具有的阶级属性,给社会主义的良好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
  (三)统一了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
  经过分析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脉络,总结其发展规律,马克思与恩格斯提出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毛泽东曾经明确指出,对于政治上的观点,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开明的态度,最高纲领在制定之时就已确立待条件成熟时进入共产主义,这也是所有人共同的伟大事业与最高理想。[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6]。为了实现这一宏大高远的理想,要坚持将我国社会建设的各项事业努力向前推进。共产主义不是虚无缥缈的理论,它是经过现实实践与科学总结得出的伟大理论,其寄托着无产阶级的美好理想,同时也蕴含着人民对未来的追求。
  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是我党自成立之时到现在,百年以来一直在坚持的远大目标。始终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与坚信共产主义能够变为现实,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这都是我们党在理想信念上的良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7]我们党的事业就会在困难与阻碍面前难以推进。身为共产党人要不断“补钙”,这样才能竖立起远大理想,使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才能通过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的努力奋斗把最高的远大理想变为现实。在当今时代,努力把我国社会主義各项建设事业积极向前推进,就达到了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的目的。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往共产主义必须经历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时期比较长,但通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最终一定会把共产主义变为社会现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8]深度结合我们正在努力进行的理想事业,坚定“四个自信”,即使面临困难与风险,也不会有任何顾虑,一直为理想信念而前进,永葆我们党的纯真本色。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了把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好是通向共产主义的必要环节,更加凸显出当今时代促进我国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让我们更加坚定实现最高理想和努力完成共同理想。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创新
  (一)制定新“三步走”战略规划,创新了发展阶段理论
  马克思认为在未来一定会实现共产主义,但在这期间必须要经过十分长久的发展过程。虽然马克思对这个过程中所要经历的各个阶段进行过探索,但限于当时所处的时代条件,他并没有给出详尽阐释。
  党的领导集体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依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并指出我国目前以及以后较长时间内都处于这一阶段。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功地变为社会现实,是所有领导集体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十八大之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现已完成既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发的新征程。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时期的同时也展现出了新的显著特征,提出了新的理论。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现阶段的工作任务规划,在党的十三大上确立实施“三步走”宏观战略安排的基础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两个阶段”理论。对当前国内国外总体形势认真分析总结后,结合我国自身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个阶段”理论,作出了战略性规划:2020—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9]“两个阶段”理论的提出,凸显了要高水平建设现代化。首先在时间上,完成建设现代化这个艰巨任务的预定时间节点比十三大提出的时间往前提了十五年。其次,提出了“美丽”目标。虽是一词的增加,却显示出了对现代化建设的更高层次追求,对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定位,对社会文明的向前推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将以往提出的“国家”变为“强国”。虽然只是一个字的不同,却可以看出国家正在努力完善治理体制机制,提升对社会的治理能力,促使国家实力明显增强,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得到加强,实现人民生活富足,社会稳步向前发展,生态环境更加宜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10]中国将以一个强国的面貌呈现在世界各国面前。“两个阶段”的理论,为我国目前处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注入了新的生机,使其理论内容更加丰富,对建设我国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为我国的继续前进提供了正确的指引。
  (二)提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政治建设,创新了政党建设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党建设方面做出了诸多创新,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政党建设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当中,最本质的特性就是党的领导。这一论断的提出,更加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性。虽然之前有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做出过阐述,我国现行的社会制度有着许多显著特性,但并未指明其最本质的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最本质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11]本质属于一个事物的内涵本性,是和其他事物做出区别的明显特征,正是因为党的领导彰显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方向,所以党的领导才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最根本属性。在党的十三届一次大会上,通过表决将党的领导写入宪法,使其由一个政治上的原则转变为法律规范,而且上升到宪法的高度。加强党的领导与突出这一优势,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我国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对其本质特征也需要不断深化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这一政治论断,是对社会主义内涵本质的创新,为科学社会主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二是凸显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优势。我国目前实行的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制度,这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社会制度更加拥有优势。我们党和国家所依靠的根本与命脉就是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并逐步加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稳定向前发展的关键。十九大提出“党是领导一切的”[12]。我们国家在全面启动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时代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13],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在前进道路上的指引与保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14]我们国家在经历了革命、社会建设、不断改革的实践之后,逐步确立起了党的领导地位,这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历史进程的选择。所以,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对党忠诚必须始于足下”[15],明确政治立场,内心不能有丝毫摇摆。
  第二,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融入黨的建设。最初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采取革命的方式以掌控国家政权;而对于政党自身的建设问题,并没有做出细致探索。新的时代背景下,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地将党的建设融入伟大发展的宏观规划之中。创新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各项事业要想顺利进行,关键就在于党,党需要管好党,首次将“全面从严治党”在战略高度上进行了升级,与其他“三个全面”并列,形成“四个全面”宏观战略规划,从而在党的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建设伟大工程”,与其他“三个伟大”并列,共同形成了“四个伟大”,而且在这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建设伟大工程”,这对党的建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不单是在进行自身要素的建设,重要的是将其与执政联系起来,由此将党的建设转化为内在动力,以此促进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
  第三,强调政治建设在全局中的首要位置。党的显著特征就是讲政治,提高政治站位。在当今新时代大环境背景下,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各种主义以各种方式处心积虑地渗入我们国家,妄图对我们党的领导以及国家政权造成破坏。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强调要遵守政治纪律,懂得政治规矩,始终维护党中央领导。十九大明确指出政治建设是我党的根本建设,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以此抓好落实党的各方面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提出的政治建设理论体系,十分契合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现实需要,为我党政党建设理论体系注入了新鲜血液,永葆生机活力。
  (三)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创新了发展国家理论   马克思以社会发展的规律为出发点,探索过国家问题,阐述过国家发展的一般模式。然而对于国家治理问题和建设问题并没有进行过细致阐述。近些年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变化日益加大,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有新的方案解决面临的问题,提高治理国家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6],将其作为我国在新时代继续深化改革与促进国家发展的总目标,这为我国指明了社会发展的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17]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制度方面為实现“四个现代化”加强了保障与支撑,使其互相依存;同时,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内容上也属于“四个现代化”。在新时代背景下,把改革推向深入就必须促进现代化,这就要求国家内部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社会各个领域充满活力。从以前的“管理”向现在“治理”的转变,一方面,虽是只有一个字的变化,却更加彰显出了国家与社会形成共治的治理格局,筑成了社会中各个主体都能够一起参与其中的多元化平台。另一方面,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形成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对改革进一步深入,最终建成现代化强国。这一创新理论,体现了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不断提升,走上了建设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征程。
  (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在各项事业进步的同时,整个人类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然而对于共通性的问题,单独的国家无法解决这样的难题;另外,随着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为了本国发展,也要兼顾其他国家的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站在整个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高度上,仔细考虑“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18]
  第一,明确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内涵。地球上的每个国家,看似是独立的个体,其实在本质上是紧密联系的共同体,每个国家的发展都与其他国家有着紧密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全力维护好地球村里的和平与宁静。国家政治方面,不干预他国内政,和平共处,摒弃战争,维护和平;经济方面,互联互通,推进合作共赢;文化方面,互相尊重,互相交流,开放包容;注重与生态和谐共生。第二,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目前,整个人类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仍然是极大依赖于物质需求,在取得发展成果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危机。整个世界都处于一个矛盾的运动之中,一方面,人类社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就,科技进步、物质丰盈、财富增多,社会中各项事业快速发展;而另一方面,人类社会的前进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区域之间的武装冲突、仍然存在的恐怖主义以及无家可归的难民等问题在世界范围内经常出现;发展的不平衡性、贫富差距等问题迟迟难以解决。人类之间的互相依赖越来越紧密,人类逐渐形成命运与共的关系。第三,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出中国智慧与方案。一是倡导和平,共同发展,积极打造新型国际关系。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命运与共,相互之间的依赖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更需要各个国家的行为活动都要以联合国宪章为一切标准,国家之间打造起新型的交流关系,树立起合作共赢的意识。[19]二是积极参加全球治理。在我国进行全球化治理的过程中,始终勇于担负国际重任,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观念,促进全球关系公平合理,努力健全全球治理体制机制。三是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展。在世界大势面前,中国会继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推动世界经济更加稳定与开放。四是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向前发展。由中国首先发出倡议,为世界人民的一起发展创造机会和平台,注入新的动力。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在我国发展的展望
  根据目前我国发展实际情况,21世纪的科学社会主义在我国的远景,主要有以下两种可能情况。
  (一)较近的未来能够实现的可能
  在我国现阶段条件之下,已经拥有能够实现的基础以及需要的条件;即使条件不足,也有能力创造出使可能变为现实的实现条件。比如,已经完美实现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两个阶段”理论中提出的下一阶段目标,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变为现实、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等,这些都是在较近的未来能够实现的可能。通过人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定能够将这些伟大目标变为现实,我们有把握,有底气,在未来将其实现。
  (二)较远的未来能够实现的可能
  这种可能是符合事物向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在我国现阶段之下,目前还没拥有能够实现的基础及需要的条件,只有在遥远的未来随着社会的前进与发展才能够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之下无法成为现实,只有等到社会具备了实现的基础和所需条件,才能把共产主义变为社会现实。但是也不能因为在现阶段无法将其实现,就失去了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反而心中要始终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不能因目标距离我们远而放弃。正如列宁曾讲:“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20]在这个实现的过程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不抛弃不放弃。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全党坚定远大理想信念,我们党才具备使之实现的伟大力量。
  参考文献: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0.
  [2][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76,100.
  [3]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251.
  [4]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4:56-60.
  [5]骆郁廷.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力的核心[J].思想理论教育,2021(4):4-11.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7]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31.
  [8]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4.
  [9]王永友,宁友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向度与鲜明特征[J].贵州社会科学,2018(10):17-24.
  [10]刘化军.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整体性的三个视角[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7-24.
  [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0.
  [12]张士海,崔庆君.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斗争的历史经验[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6):1-7.
  [13][14][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7:43,20,522.
  [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06.
  [17]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47.
  [18]穆艳杰,胡建东.从主体际视角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基于马克思交往实践理论的解读[J].理论探讨,2021(2):73-79.
  [20]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77.
  责任编辑:杨伟民
其他文献
[摘 要]达仁道夫社会冲突理论构架由“供给”和“应得权利”两个因素组成:“供给”是获得生存机会的前提条件;“应得权利”在政治领域发挥作用,通过保障均等的权利使人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达仁道夫认为,社会冲突呈现了“供给”的增加或分配不能消解贫困,“应得权利”措施也只是在生存机会上采取的政策,不能完全解决实质贫困。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不断改进制度结构,才能为消解社会冲突指明方向。  [关键词]应得权利;
[摘要]本文重点探析了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面临的形势以及对策。百年变局下,美国依然掌控着国际传播的话语霸权;国际反华阵营不断扩大;“中国威胁论”沉渣泛起,“中共威胁论”甚嚣尘上。西方媒体主要通过“明枪暗箭”齐发的舆论攻势全面诋毁中国。为了有效应对西方掀起的舆论战,应理性客观看待西方对华认知的调查结果;主动设置议题,展示真实立体全面并且可亲可敬的中国国家形象;适应大变局的时代趋势,构建传播多元主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分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及外延,义务教育均衡发
[摘要]对外贸易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多年来,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新疆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进出口、商品结构、贸易伙伴、贸易方式、经济类型、外贸依存度等六个方面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大背景下,新疆如能乘势而上,借助多重利好因素,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定能使对外贸易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关
夏夜,一条明亮的光带横跨=夜空,宛如奔腾的大河。迢迢银河,藏着多少动人的传说,引发多少美丽遐想。  在位于湖南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有一座以“银河”命名的大楼。楼内的人们习惯称自己为“银河人”,语气满是自豪。38年前,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一亿次以上的“银河-I”巨型计算机,填补了国内没有巨型计算机的空白。  她是他们中的佼佼者,是参与过“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曾担任我国首台高速信息示范
期刊
[摘要]建党百年来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现代化存在其特定深刻的实践逻辑,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的实践主体。在对中国现代化独特的实践逻辑的解读中又总结出三点经验启示,即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必须遵循运用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客观经济规律以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理念以更好推进未来中国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现代化;实践逻辑  [中图分
[摘要]坚持实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遵循的重要准则。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重要论述主要体现在实践是文化创造的重要根源、实践是文化创造的动力、文化的价值离不开实践的检验这三个方面,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实践性”。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重要论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和发展、同时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提供了重要的
彭美娟,女,北京人,1979年出生,2010年开始参与环保事业.彭美娟是门头沟区统计局清水统计所的一名工作人员,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她都会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环保理念,提高环
期刊
[摘要]兵团故事是对兵团精神的生动诠释,它彰显了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展现了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书写了艰苦创业的壮志豪情,蕴含了开拓进取的勇气力量。兵团故事是赓续红色血脉的鲜活教材,它是激励党员干部不吃老本,再立新功的营养剂,是青少年最好的老师,为全社会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因此,要用心收集编写好新时代兵团故事,造就一支用心用情用力讲好故事的队伍,让兵团故事成为激励新时代兵团人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强大
随着海外工程市场的快速发展,工程施工企业只依赖于过去的施工经验难于发展.只有创新才是企业生产发展之路.员工创新工作室作为企业的一项发展措施,要使其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