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现状及原因探析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xz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学校教育没能很好融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而目前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体制都影响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需要多方面协同解决。
  关键词:高职教育 科学人文教育融合 现状 成因
  
  为了弄清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情况,我们对四川几十所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较低。教师们认为,学生人文素质“好”的只占5.1%,认为“不太好”和“比较差”的占39.3%,认为较“一般”的占55.6%。调查还表明,很多学生对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内涵认识比较模糊,认同“科学教育主要是培养人做事的教育,人文教育主要是教育人怎样做人的教育”的只有18%,不认同的有11%,71%的学生认为“说不清楚”。学生基本的文史知识也很欠缺。综合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较差,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没有很好融合。
  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没有较好地融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其表现如下:
  首先是强调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高职院校有意无意地强调科学教育忽视人文教育,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教育、轻德育的现象。为迎合市场需要,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朱九思先生指出,这种强调科学教育而忽视了人文教育的观念主要表现在“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理智的开发,忽视道德价值的教育;注重解题技能的训练,忽视对生活与社会的体验性学习;注重学科知识自身的逻辑,忽视知识发生的人文背景,忽视知识对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启示”。有这种倾向的教育,不仅削弱了人文教育,而且为高等教育留下了许多隐患。
  其次是未将人文教育列入学校整体规划。调查反映,一些高职院校(特别是领导)对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整体规划,致使人文学科的学时和教学内容严重不足,人文教育针对性不强,学生对人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满意;没有创设人文教育的理念、气候和环境。其原因在于没有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科别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育,而是盲目效仿普通高校的人文教育模式,按照普通高校的方式安排人文教育课程与活动,在实践中没有做到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既有灵活性又有多样性。以致造成人文教育内容与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脱节,效果不佳。不少学校不能针对学生的专业实际和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开展相应内容的人文教育,造成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缺失。因此,很多教师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完整计划”和“教育理念落后”,有70%的教师认为开展人文教育首先要“提高领导认识”。有73.1%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未能经常对学生进行诚信、责任、创业、敬业等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83.5%的学生反映,学校未能经常对学生进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
  再次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没有自觉融合科学与人文教育。在问卷调查“您校讲授自然科学的教师,不但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通过教材中科学家的事迹和历史人物的介绍,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人格塑造”的选项中,选择“是”的学生占25%,选择“不是”的学生有14%,选择“有时是”的学生占47%。而在“您校从事社会科学教学的教师,经常结合教材实际强调科学的客观性、真实性,提倡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的选项中,选择“是”的学生占42%,选择“不是”的学生占13%,选择“有时是”的学生占35%。这说明无论是人文社科教师还是理工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没有较好地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起来。
  高职院校没有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很好融合,有其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对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意义认识不足。自高职教育开办以来,社会、学校似乎对它的认识都存在误区,即认为高职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是一种“技能教育”、“谋生教育”。学生上高职就是为了学一门专业、掌握一门技能,毕业后好找到一个工资高、待遇好的职业。为了迎合这种需要,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都非常重视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课程开设以专业课为主,实训以提高职业技能为主,有时甚至把社团活动都用来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多满足于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和技能,而对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文教育不够重视。大家无论在什么场合,总是念念不忘“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就业率”,并将其作为终极目标。这种片面、狭隘的教育观念阻碍了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其次,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在办学体制上模仿前苏联的办学模式,在教育观念上狭隘地强调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走上了专业教育的轨道,不自觉地把专业技能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对立起来,习惯于把专业技能教育之外的课程叫作人文教育课,似乎人文教育是专业技能教育之外的附加成分。在教育的全过程中,没有把人文教育当作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根本原则和教育理念,只看重教育的工具性和技术性,忽视人文教育。甚至认为,只有专业知识才是力量,没有认识到专业知识与人文精神结合所产生的力量更是无穷。受这种传统教育的影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专业、重技能,轻素质、轻人文精神培养的现象。在调查中,师生“重视科学教育”的占58%,“重视人文教育”的只占12%。这说明。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偏重科学教育,忽视人文教育,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没有进行很好的融合。
  再次,受教育的功利化因素影响。这种教育的功利化因素影响反映在两方面:
  一是社会层面。由于我国社会全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客观上加强了人才需求的功利性竞争和就业市场竞争,高校学生毕业后自主择业,使就业成为很多大学生人学后就必须面对的问题。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社会上就形成了一种思潮:读书——考大学——就业。这很像人生进程的缩影。很多学生考入大学,就是希望他们及家庭千辛万苦换来的录取通书能给他们带来最丰厚的利益,从而改变他们的人生道路。这种功利取向成了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因为自然科学教育主要研究物质世界,注重获取对人生存、发展、享受具有工具手段意义的成果,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人文教育强调对美的追求,对人的关怀、人性认定,关注人生发展的意义,不具功利性。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像自然科学那样直接、具体,人们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在短期内其危害也不很明显,但其潜在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久远的、难以弥补的。这就使他们不自觉地重科学教育,轻视人文教育。所以,多数学生选择的是谋生意义上的热门专业,而很少考虑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和人性的养育。在学习中,自然就偏重专业课、技术课和工具课,忽略基础课和人文学科。
  二是学校层面。高职院校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 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但实际上,多数高职院校对培养目标的理解存在着功利倾向,往往只注重对某一方面操作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把高职教育当成了菜种特定职业技能培训,而没有看成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素质培养。在教育过程中,总是偏重于科学教育,疏忽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关怀,重视教会学生生存的手段,疏忽引导学生懂得生活的意义。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发展不均衡。有专家批评说,高职院校存在一种倾向:过弱的文化熏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过强的共性要求,将职业院校的学生向“工具人”方向培养。此批评是中恳的。
  第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缺乏必要条件:
  一是师资条件。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缺乏必要的师资条件。在调查中,认为“您校文管类教师科学知识”“丰富”的学生占31%,认为“一般”的学生占59%。认为“您校理工类教师人文知识”“丰富”的学生占27%,认为“一般”的占64%。有48%学生认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没有融合的主要原因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原因,他们的科学与人文教育能力不强。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我国高职院校大多为单科性院校,工科类学校人文学科师资薄弱,文科类大学理工类学科师资欠乏。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要实现相互融合,需要以教师深厚文化底蕴和科学素养为依托。现在的中青年教师在中学时就开始文理分班,大学时由于所开专业较窄,知识面不宽,对跨学科专业的知识理论可能知之不多。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开出覆盖面较宽广的课程,学生难以接触和学习到跨学科的知识。这样的学科环境和师资条件难以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
  二是环境因素。有学者指出,“人文精神的培育,没有合适的土壤和环境,单靠几门人文类课程以及几本人文类教材,学生得到的无非是关于人文精神的一些‘知识’、‘概念和理论。’如果不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真切体验人文精神,那么这类活动最终只是一种‘知识的学习’,而非真正的人文精神教育”。全国高教学会秘书长张晋峰先生强调,要“建立有利于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体制和环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据调查,有37%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没有融合,是因为缺乏“社会环境”的支持。如社会大环境都推崇高技能高技术,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主要看重学历,看重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并不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迫使很多学生在学校只忙于学习专业课,忙于考各种技能证书。因而有论者指出,在这崇尚物质利益的环境里,在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中,如何能够培育出真正的人文精神?当科学和技术被当作有效的谋生手段时,又哪里容得下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科学与人文精神不可能成长在真空中,它的成长需要有沃土的培育,高职院校需要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五,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违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规律。高职院校的课程、教材及教育教学方法存在违背科学与人文教育规律的现象和做法。无论是科学教育还是人文教育,都承担着传授专门知识的任务,因而都需要运用或借鉴科学的方法,都有具有生动性、灵活性。目前高职教育没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受教育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把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目标,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审美艺术诸方面都得到提高;而是使青年学生追求知识和真理的理想、兴趣、激情、创造力和原动力等宝贵品质被漫无边际各种“技能训练”、“资格考试”破坏殆尽。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传授,不注重启发诱导。有学者批评,这种“教育过程丰富的社会历史性被冰冷的知识接受和机械的智力训练所代替,在学生的生长环境中,作为活生生的人的生活世界剥离了,呆板枯燥的科学世界成了学生唯一的生长家园”。
  第六,教育体制的隐患。我国目前在教育体制上还存在着较多不利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因素。周远清先生在一次报告会上尖锐指出:中学长期的文、理分班造成学生知识偏颇。理科不好的学文科,不仅是知识偏颇,更重要的是从小造成和灌输了人文和科学教育相分离的观念;大学长期文、理、工、农、医分校,科类单一造成了思维的单一和片面,科类单一的学校不可能实行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受到的是科学与人文教育相分离的或在某种程度上相分离的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评估、评价机制也未建立,使我国高职院校尚未形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的整体运行体系。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怎么融合?有专家指出,无论是科学教育还是人文教育都要立足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立足于学生个性的潜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开发,开拓其创造性品格;立足于引导学生通过考察、实验、操作和调查等获得体验,发现和解决问题,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升素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有利于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教育方法。
其他文献
关注素质教育在各学科中的落实和体现,尤其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素质教育,对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学习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有必要对学生们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学生们的不同特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除了家庭教育和社会的影响之外,学校教育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历史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有天然的优势,因此
当今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知识是美术教学中一种途径,新艺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与德育教育结合作为整合发展的教学总目标,让学生真实体验美术的生活韵味,感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都作出重要强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在教育理念与观念上做出转变,完善与创新课堂教学的方法,从而
目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局麻药长时间阻滞外周神经对神经源性疼痛发生过程中背根神经节内生长相关蛋白(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和材料实验选
摘要: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的土著居民,曾创造了辉煌一时的玛雅文明。但在当今的美国文学及影视中,印第安人成了反照白人文明的一种原始、丑陋的反面角色。而海明威却以他的气魄、他的执拗、他的烈性和诚实,在种族主义横行的美国生活方式中,还印第安人本来的面目,这无疑是弥足珍贵和引人注目的。  关键词:海明威 印第安人 种族歧视    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的土著居民,曾创造了辉煌一时的玛雅文明。但15世纪以来,随着
在课改教育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小学教育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对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小学生而言,不论是文化教育还是心理教育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为了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来探讨不同浓度的右美托咪定后处理是否具有脑保护作用及其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旨在为其在临床上更好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实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深化发展,在客观上为通过学科教育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承担着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重任,同时也要能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