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过程考核的高校课程鉴定模式研究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ong2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次教改实践研究坚持全过程考核理念,摈弃以单一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强调以过程考核为主辅以传统纸笔测试的学业能力鉴定模式,研究选取课堂出勤、实训、互动、期末纸笔测试以及修正系数K等五个能力鉴定模块,通过SPSS等软件对五个能力鉴定模块数据处理。研究表明,基于全过程考核理念的学业能力鉴定模式实践效果明显,学习主动参与课程教学、课后辅助自学的主观能动性显著增强。
  关键词:高校 能力鉴定 教学改革 实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传统精英教育转变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转变,高等教育正面临飞跃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课程考核就是重要一环。课程考核和学业能力鉴定是教学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教学评价结构设计只有形成结构严密、方法得当、有序的有机整体时,评价才能对教与学进行有效指导。
  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观念、方式、手段、内容等方面的革新势必导致学生学习观念、方式和方法发生相应转变。有研究表明,以量化评价为主要特征的实证化评价方式(纸笔测试法)在我国高校评价方法中仍然占主导地位。这种评价方式以准确、高效、适应性强、说服力强被我国高校广泛采用,但其弊端是重结果、轻过程,重视甄别和奖惩却忽视改进和激励,弱化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对话交流,极易造成评价信息的失真等問题,也在某种层面上催生了60分万岁的消极应试心理。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特色的课程考核与学业能力鉴定方式势在必行。笔者以某工程技术类专业核心课程学业能力鉴定改革实践为例,探究了全过程考核能力鉴定改革的措施与成效,分析了进一步优化课程考核方式的举措与推广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能力鉴定改革实践
  1.样本选取
  该次课程能力鉴定改革实验样本为重庆某高职学院理论实践一体化专业课,课程采取能力鉴定改革模式开展教学与期终考核。
  2.能力鉴定改革措施
  笔者摈弃了以单一考试为核心的课程考核,强调以过程考核为主、辅助传统纸笔测试法的综合学业能力鉴定考核方式。该能力鉴定改革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见下表。
  二、实践案例讨论与分析
  1.实践案例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教师完整获取了该门课程的学生学业能力鉴定改革数据。笔者采用SPSS软件开展数据处理,分析结果如下:
  (1)课堂考勤K1指标。课堂考勤结果与学生期末综合成绩关系经SPSS软件计算,得出课堂考勤结果K1与学生期末综合成绩C的相关系数为R=0.38。分析得知,K1与C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究其原因,笔者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K1在期末总成绩的权重较低;其二,K1只客观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出勤不出力的情况,导致学习效果打折扣;再则,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与接纳新鲜事物的能力有区别。正是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才导致K1与C之间没有明显相关关系。该次课程教改实践研究表明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整体良好,超过75%的同学课堂出勤率在80%以上。
  (2)实训考核K2指标。课堂实训考核结果与学生期末综合成绩关系经SPSS软件计算,得出K2与C相关系数为R=0.83,课程实训成绩K2与期末综合成绩C之间相关关系较显著。
  笔者分析认为,课堂实训在该次教改过程中扮演过程考核主要角色,在期末综合评定中占较大权重。学生在课程实训环节较为重视且积极性较高,有超过90%的同学在课程实训环节取得80分以上的优异成绩。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同学的实训成绩与期末综合成绩水平一致,仅极少数同学的课程实训成绩要低于期末综合成绩。笔者认为,出现这一反常波动的主要原因是这少部分同学的K4环节得分明显优于K2环节得分,表明这部分同学的传统纸笔应试能力较强,但是实践动手能力较弱。通过本次教学改革实践,教师通过过程考核量化数据甄别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为探索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奠定了实践基础。
  (3)课堂互动K3指标。课堂互动考核结果与学生期末综合成绩关系经SPSS软件计算,得出K3与C的相关系数为R=0.14,分析结果得知,K3得分与综合得分C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课堂互动环节的设置旨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属于鼓励性质的教学环节。实践结果显示小部分同学参与课堂互动研讨的积极性不高,笔者分析认为原因如下:其一,课堂互动形式有待进一步优化,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相对容易地参与到互动环节;其二,打消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发言或者观点有误受到师生非议的顾虑。极个别同学甚至出现K3成绩超过90分,而综合成绩C不及格的特例。笔者认为出现这样极端个例的主要原因在于K4成绩太差所致;这凸显了全过程考核理念核心价值所在。
  (4)期末卷面得分K4指标。期末纸笔测试结果与学生期末综合成绩关系经SPSS软件计算,得出K4与C的相关系数为R=0.92,分析得知,K4得分与综合成绩C之间相关关系显著。采用二次多项式非线性拟合得知两组数据的拟合关系式为y=-0.0029x2 1.1952x,R2=0.84。
  综合分析不难得出,K4与C的走势基本一致。笔者认为,这是由于K4得分在期末综合成绩C中所占比重较大的缘故,本次教改实践设定K4的权重为40%,也是基于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视。实践表明,部分同学K4得分较低,但是K1、K2、K3以及K的过程考核量化得分比较理想,综合成绩C有所提升;然而部分同学纵然K4得分较高,但是基于K2、K2、K3以及K的过程考核得分不太理想,导致综合成绩C有所降低。这就是全过程考核理念的关键所在。这种能力鉴定方式避免了一卷定优劣的片面性,防止教师漏题、出题喜好所带来的纸笔测试个人倾向给学生能力鉴定带来的种种不公;也防止出现重视过程与实践考核,忽略理论知识考核的片面能力鉴定模式;实现了对于学生的全过程考核。   (5)修正系数K。修正系数K与学生期末综合成绩关系经SPSS软件計算,得出K与C的相关系数为R=0.98,分析得知,修正系数K与期末综合成绩C之间相关关系极显著。采用二次多项式非线性拟合得知两组数据的拟合关系式为y=133.17x2-31.512x,R2=0.97。
  修正系数K是针对全过程考核鉴定方式的进一步优化。经过分析得出,K与C走势近乎一致。修正系数K就是对于综合成绩C的微观放大,修正系数的主要作用就是实现“优者更优、差者更差”的区别化量化机制;打破“60分万岁”的惯性思维。举例说明:一方面,如果K1、K2、K4都仅仅及格,那么期末综合成绩C经过修正也许会不及格;另一方面,K1、K2、K3、K4都比较优秀,对应的修正系数K的取值就更高,这将直接导致综合成绩C经过修正会得分更高;实现优生、差生的能力鉴定量化区分,突出了全过程考核机制在本次能力鉴定改革过程中的杠杆调节作用。这促使学生必须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体现了全过程考核理念的重要实践意义。
  2.讨论
  该次课程学业能力鉴定改革实践研究基于全过程考核理念开展实施。研究显示,期末综合成绩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成绩分布客观真实。
  该次教学改革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首先,基于全过程考核理念的学业能力鉴定方式规避了传统的纸笔测试法重结果、轻过程,重视甄别奖惩、忽视改进和激励之功能的种种弊端,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课后自学的积极性;其次,创造性的引入了综合成绩修正系数的理念,打破了“60分万岁”的消极应试学习顽疾;最后,全过程考核理念的教学改革实践充分考量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互动交流,确保评价信息客观公正,评价结果真实可靠。
  三、结论与建议
  此次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取得如下成果。
  第一,突出全过程考核机制的重要性,强调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的能力鉴定模式。
  第二,研究引入了修正系数K的综合成绩评定模式,破除了“60分万岁”的投机应试顽疾。
  第三,学业能力鉴定改革实践为高等教育全面育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其他文献
安徽宣城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乡。近年来,随着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和“四个特色之城”建设的推进,该市职业技工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全市紧紧围绕构建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政策上全力支持,方法上统筹布局,以立德树人、服务发展、提升质量为核心,加强基础能力和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校企合作与产教结合,促进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宣城市教体局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宣城市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得益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做好不是一件易事。班主任对所带班级学生的工作态度、教育方
教师应该怎么教?提出这样浅显的问题,似乎令人发笑。但是你只要深入课堂了解一下就会发现。重知识灌输,轻智力开发的现象仍是屡见不鲜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还统
科技强检战略是科教兴国战略对检察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基层检察院只有充分掌握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科技侦查、司法鉴定等科技手段,才能
想回母校看一眼, 看一看我曾经走过的校园,与那间熟悉的教室。还有那已压弯了的双杠现在是否依然!
在全国卷视角下,高中政治综合能力的培养要从三方面进行努力:第一立足高考政治综合题型能力要求,把政治综合能力培养纳入到备考中;第二是注重分析全国卷命题特点,有策略、有针对性
研究体育教师的教育能力构成和作用,对于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育能力的构成有诸多因素,而多种因素的发展水平与完成教学任务之
【摘 要】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它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它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主任要构建班级文化,从而发挥班级文化建设无穷的教育魅力,塑造学生的灵魂。  【关键词】班级文化;物质;制度;精神  所谓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突出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精神风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
【摘 要】随着我国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转换。初中英语教学从原来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黑板上讲授课程,学生在下面听讲和记录的“专制型”课堂模式已经被“民主型”的课堂模式所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日渐突出。尤其是新课标改革下的英语教学模式,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单词的背诵,阅读理解等应试教育,更多的是对国外文化的了解和对英文这门语言的
人类的活动是有目地的,在进行各种认识或实践活动时,有何意义?这个问题是回避不了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教师开始从事教育科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