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型监管机制的信用监管:效能提升与合法性控制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hongju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监管以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为基础,根据信用画像分配监管资源和开展监管活动,并对市场主体的守信或失信行为给予激励或制裁.相较于传统监管方式,信用监管能够提高执法精准度、降低执法成本、强化执法威慑,从而有效提升了监管效能,但其同时也面临着与依法行政原则、平等原则、禁止不当连结原则、比例原则、正当程序原则等公法基本原则的潜在冲突.未来应当进一步明确信用监管的性质与定位,推进信用监管与传统治理机制的对接,重视差异化监管措施的实质正当性,实现失信惩戒措施设定与使用的精细化,建立相应的程序保障和救济机制.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信息网络犯罪发展快速,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且对国家安全等重大法益形成严重威胁.与此同时,信息网络犯罪已形成完整的网络黑灰产业生态圈,犯罪技术高端化、集团化、产业化、跨境化等态势明显,治理难度不断增大.为有效应对信息网络犯罪,应在坚持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的指导下,积极探寻治理良策,以严为主适当扩宽立法犯罪圈,以宽为主合理规范刑事司法活动.
勇于担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底色,始终贯注于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思想长河.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蕴含着丰富的担当思想,且这一思想经历了一个从源起、形成到发展、深化的演变过程.考察儒家担当思想形态变迁及其表现,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弘扬道义、恪守责任、常怀忧患、心存敬畏、崇尚奉献等方面.儒家担当思想既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所以,系统梳理并提炼儒家担当思想,对于当代共产党人加强党性修养,塑造理想人格,砥砺担当精神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税收划分一直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主线.中国政府间收入划分演变呈现着对分成制的路径依赖,分税制改革后,一系列税制改革展现出一个从"分税"向"分成"转变的趋势,通过以事实和文献为基础的机制梳理,从理论和现实双重维度聚焦,以共享税分成为主的税收划分模式的形成,从制度环境、约束条件与动力机制剖析其形成逻辑及运行机理,为政府间税收划分提供一个更加符合中国特征的解释性框架,也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间财政关系提供一个重要视角.
"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增长,占国民经济比重上升;国际贸易疫情之后先行复苏带动全球经济增长,数字贸易表现突出."十四五"时期,结合规划测算,数字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存量的半壁江山和增量的主要贡献来源;超大规模的数字消费市场、良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领先的数字创新企业为我国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未来5年,数字新消费空间创造、数字生产加速发展、数字资源的开发投资与数字技术产业化、数字全球化机遇将持续推进我国数字经济向前发展.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主席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虽然主要是针对中国国家安全的维护与构建,但其丰富的理论内涵与安全治理思想,对全球安全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全面、联系、动态、辩证的视角看待安全问题,坚持人民中心说,倡导总体安全与共同安全,主张大安全格局构建与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完善,为全球安全治理理论注入中国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全球安全治理提出了"外向性"与"内向性"的应对思路,对外主张合作实现安全,对内着重可持续安全建设.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中国未来在全球安全治理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存在城市"弱需求、缓需求、强发展"与农村"强需求、急需求、弱发展"的资源配置失衡问题,导致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存在总量稀少、覆盖面窄、碎片式发展、定位不清、功能分化、本土化不足等问题.同时,农村社会工作也呈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如初步开始形成连续的"制度政策丛",试点工作不断推开等.由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借鉴和总结相关经验提出政策建议:实施"一村一社工"和"社工驻村模式";创新农村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养机制,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建设质量关系到党在农村乃至全国执政根基的稳固.在新时代,不同地区积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理念、方法和机制,形成以内生产业发展型、外生产业推动型、村企共建联建型和统筹整合发展型为代表的新型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与创新模式,体现出近年来基层党建的专业化、综合化、区域化和多元化的发展特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新性实践能够为乡村振兴与乡村建设提供新的组织资源,为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广阔的行动空间,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组织创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对"十四五"时期法治政府建设作出了全面规划,是新时期法治政府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纲要》在"一规划两纲要"的法治建设规划体系中不仅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而且对推动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关键性意义.《纲要》在顶层设计上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的本土逻辑,立足新起点、着眼新方位、提出新目标、具化新举措,构建了新时期法治政府建设的总蓝图、路线图和施工图.从理论上来说,《纲要》具有建设目标的全局性、原则的人民性、思路的
全球化、后工业化运动伴随着风险社会而来,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这意味着意识形态重建的任务摆在了我们面前.意识形态构成了社会的一个部分,甚至是社会构成中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科学与意识形态对立起来,崇尚科学而否定意识形态.与之不同,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所持的是一种客观的态度,认为意识形态和科学一样,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因为反映了客观现实的要求而在人的行动中发挥作用.就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功能来看,是具有历史性的,在不同的时代,其功能实现的社会后果是不一样的.在风险社会的生成
围绕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履行兜底保障政治责任rn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在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脱贫攻坚这一历史壮举当中,民政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创新优化社会救助政策供给,健全与扶贫政策衔接机制,实施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出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有关政策,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努力克服新冠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