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时代的纸质书革命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SHENGHU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忒修斯之船》(《S》)出发,研究该书读者的阅读体验、媒介的属性基因及传播的性格特点,解析web2.0时代对当下中国图书产业和现有阅读模式的影响,从旧阅读模式的解构与新阅读模式的建构角度,探究新媒介环境下后阅读时代在阅读场景、互动式体验、媒介融合方面的创新启示,试图探索纸质书革命对电子阅读的挑战和印刷业的发展新趋势。
  关键词 《S》;阅读体验;web2.0;阅读模式;印刷业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7-0134-02
  1 创新的阅读体验
  1)独特的外观质感。《S》一书采用了纸张彩印、独特手法做旧处理,散发特有的旧书气味。附件多样,校园报纸、信件、明信片、照片、书签、便签、档案室材料、文献复印件、纸质罗盘,甚至有手绘于纸巾上的地图,无一不仿真、做旧,精心安插在需要的图书页内。仿真“读者”笔记,营造“图书馆旧书”的质感,使媒介环境逼真而立体。
  2)新奇的内涵体验。文章采用多线程模式展现:以《S》这一悬疑小说为主体,通过两位“读者”——珍和埃里克——的笔记展现其交流的内容,同时涵盖了对《S》内容故事的分析、对《S》真实“作者”石察卡的毕生研究、二人人生经历的分享与碰撞,乃至二人爱情产生的全过程。而行文至结尾处,又出现了隐藏的第三人笔记,使得全文情节更加扑朔迷离。多线索、多角度、多逻辑、多故事的重叠,导致虽阅读难度较大,却趣味横生。
  3)叙述机制的独特性。当代叙事学将叙述者按照其是否在故事之中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即外叙述者和内叙述者。叙事有三种聚焦方式:零聚焦,即叙述者等同于观察者,取叙述者的视角;内聚焦,取人物的视角;外聚焦,中性无意识视角[1]。通过两种叙述者和三种聚焦的组合,可以发现,《S》一书的多线程特點,决定了叙述者的双重性:既可是悬疑小说主人公S,亦可是两位交换笔记的“读者”。叙述者的选择决定了聚焦点的转移,《S》一书的叙述机制是外叙述者与内聚焦结合或外叙述者与外聚焦结合。
  2 网络媒介基因
  1)用户分享。在web2.0模式下,用户通过PC端或手机端,即可大大摆脱物理束缚,在任何平台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或发布自己的观点,能够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分享各种观点。
  2)信息聚合。用户产生、收集、分解的信息在网络上不断积累,不会丢失。
  3)以兴趣为聚合点的社群产生。在web2.0环境下,平台开放,用户活跃,聚集着大量对某个或者某些问题感兴趣的群体,可以说,在无形中已经产生了细分市场。
  4)更注重交互性。“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模式并存。Web2.0实际上是对1.0的信息源进行扩展,使其多样化和个性化。同时web2.0以互动交流为特点,对信息的把关较为模糊。
  5)多人参与内容生产。Web1.0时代里,互联网内容是由少数编辑人员(或站长)定制的,比如各门户网站;在web2.0时代,则是由机构和个人共同提供资讯。信息是由每个人贡献出来的,各个人共同组成互联网信息源[2]。
  3 后阅读时代传播性格
  1)阅读文字的特点。文字以其简洁、严格和可重现的特点,有利于读者构建或重构逻辑过程。传者通过文字传递情感、思想、信息,将立体化的构思编码成平面化的文字。而平面化文字被解码为立体性思考的过程,进行再生产:不同受众有完全不同的依赖自身经历的理解[3]。文字构建的虚拟环境相对宽容,使得好文字可以有超脱时代局限的影响能力。
  2)对电子阅读的挑战。《S》以其多线程思维、多条叙事线索、多故事重叠的写作特点,构筑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叙述体系,打破了传统的篇章式阅读模式。文中多处运用伏笔、暗示手法,“笔记”按时间顺序和阅读逻辑排布,思维跳跃性强,既需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又需多画面、多故事同时推进和构筑的分析能力,需要读者多次反复而不间断地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对碎片化阅读、快餐式阅读的挑战是致命的:读者必须在一段相对长的时间里安静地阅读、思索,才能逐渐解读文章传达的大量信息;既不能片段式地理解,也不能囫囵吞枣地
  吸收。
  4 新型阅读模式的建构
  1) 打破常规的阅读场景的塑造。传统纸质书的阅读场景局限于书页和图画,具有单一性和一体性,读者需要依靠自己的理解、想象,去体会作者传达的信息价值和情感符号,传统模式对读者自身阅读素养的要求较高。而《S》一书对平面化阅读向立体化阅读的创新展开探索,通过彩印做旧书页、人工添加书香、多附件安插的方式,架构时空穿越感,为读者构筑形象而生动的阅读场景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读者可以依据书中内容,寻找对应附件,佐证和丰富书中内容,增强阅读感官体验,寻找、阅读附件的过程趣味横生,更是容易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行动力,使读者的阅读体验、愉悦感有所提升。
  2)互动式阅读体验:社交功能的暗示。《S》一书最引人注目的特色是珍和埃里克交换批注、资料的“笔记”。批注式书籍并不算罕见,早在清初我国便有金圣叹对多部名书的批本流传于世,主要记载民间学士对世俗文学作品的批判及对时政的暗讽。但《S》并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批本”,其批注属于作者整体创作之一,根本地区别于文人墨客的主观文学批评。《S》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批注”为男女主人公两人共同完成,甚至出现了第三人物笔记,而此处“批注”的功能,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辅助读者理解的作用,更多地利用叙事的时间轴、逻辑轴,为我们展现两位符号性读者之间强交流关系的互动性阅读体验,同时以这两位符号性读者为喻体,建构了全新的叙述体系,是网络时代交互性、信息分享、多人生产的媒介属性的投射。而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逐渐习惯于电子阅读的社交表达功能,对传播过程的互动性要求远远高于前阅读时代,而《S》一书正巧妙地弥补了书籍这一冷媒介的缺失:单一信息渠道和单一反馈体系。《S》向读者们昭示了后阅读时代,社交功能正在全力探索植入方式,纸质书自身以兴趣为聚合点的社群,将有机会应运而生。   5 印刷业的重生
  1)印刷业的新趋势。新媒体的蓬勃出现,迫使相对的旧媒体改变自己以适应越来越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受众。新媒介繁荣的时代,书籍等旧媒介是否能存活下来,取决于它是否有其独特的性能优势来满足受众的需要,是否能够适应高科技时代技术的发展以满足受众对于技术时代阅读的种种需要[4]。
  《S》一书采取精装本、多附件的新颖形式,成功吸引了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受众的阅读体验,结合成功的网络营销方式,单个公众号第一日销量突破两万。印刷业的将来,必将是以精装、高价、繁复为特点盈利。
  2)产业集群与媒介融合。《S》的营销过程,是媒介产业融合的典型特征,是产业集群的经典现象。附件中的报纸、明信片、罗盘、纸巾地图等,是多种媒介参与内容生产的体现,昭示了各种媒体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近些年来,产业集群的浪潮借由媒介融合的趋势进入印刷产业。自2008年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機,受经济发展放缓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影响,自全球印刷业发展速度趋缓,但仍处于较快增长态势[5],而规模化、生产专业化、低成本的印刷旧模式,因其单一产品——印刷品——利润日趋微薄,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竞争激烈且销量不足,面临互联网阅读、数字印刷的挑战,新型印刷模式开始显露端倪。综合传媒集团初步形成格局,印刷业与媒体行业进一步靠拢。
  媒介融合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媒体之间的整合与并购,力图在传媒业中以规模出效益。二是不同媒体之间的交融与互动,主要指在不同媒体之间,传播方式和内容的相互借用,以促进共同发展。图书出版的媒介融合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出版社联合发展成为出版传媒集团,共享信息和资源;二是指图书出版充分利用其他各种媒介的特性与其他媒介实现的一种传播方式和内容的交融与互动[6]。中国大陆发行的是简体中文版的《S》,需要注意的是,它的出版社是中信出版社,通过与知音传媒集团联手,共同引进美版版权,采取网络平台、社交平台实现推广营销的手段,达到提高知名度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夏清,罗晓亮.论《忒修斯》的叙事特点[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14-116.
  [2]孙茜.Web2.0的含义、特征与应用研究[J].现代情报,2006,26(2):69-70.
  [3]斯图亚特·霍尔.Encoding and Decoding of Emotional Speech:A Cross-cultural and Multimodal Study between Chinese and Janpanese[M].Springer Berlin Heildelberg,2015.
  [4]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5]齐福斌.印刷业现状及发展方向[J].印刷杂志,2014(12):22-25.
  [6]吕进.媒介融合和消费文化前景下的图书出版业研究——以文学类图书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 微阅读是一种借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新兴的阅读方式,也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文章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研究了在校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知识获取情况,发现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体系不健全和片面性等问题,并提出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微阅读形式相结合以及完善监管制度促进中医药文化科学传播等建议,以引导大学生更好地利用微阅读吸收中医药文化知识,帮助社会相
期刊
摘 要 传统的汽车广告由展现汽车构造、性能的影像和文本构成,此种广告在营销信息冗杂化的今天已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于是广告主将传播的仪式观与营销相结合,创造了一种美化商品、美化消费的营销手段。文章以捷豹汽车广告为例,浅析汽车广告如何建构仪式感营销。  关键词 广告;仪式观;营销;汽车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7-0089-02  詹姆斯·凯瑞是
期刊
摘 要 以2015年8月正式上线运营的今日头条“我要爆料”为例,分析今日头条“我要爆料”频道中爆料内容的主题、爆料者身份,指出公民记者时代下新闻专业主义消解的现象,同时为重构新闻专业主义提出可供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 公民记者;新闻专业主义;今日头条;我要爆料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7-0035-02  1 公民记者、新闻专业主义的产生  普
期刊
摘 要 从红星新闻招聘调查记者引热议一现象出发,思考其背后透露出的问题:传统媒体的发展压力及媒体人的离职转型导致自媒体的“众声喧哗”、调查记者稀缺,而调查报道是确保新闻真实最基本的方式,调查报道的缺失会导致媒介生态乱象的发生。  关键词 红星新闻;调查报道;价值缺失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7-0018-02  2017年2月10日,红星新闻一
期刊
摘 要 新媒体是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介形态,政府作为国家与公众沟通的桥梁,应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开拓政府宣传工作的新局面。文章结合2016年“信用深圳”的宣传工作,提出利用新媒体开拓政府宣传工作的建议:一方面,政府应运用新媒体平台,让公众享受技术红利;另一方面,政府应探索适合新媒体平台传播的内容,为公众提供易懂、高质、准确、快捷的信息。  关键词 新媒体;信用深圳;政府宣传;新局面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媒体热切关注的话题,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两会报道平台也成为各媒体相互竞争,彼此角力的融合传播“试验田”。在2017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数十家新闻媒体再度创新,“不谋而合”地推出15個智能新闻机器人,这些新闻“神器”的参与是媒体探索新闻报道新技术和创新融合传播新手段的体现。  关键词 智能新闻机器人;人工智能;媒体融合;两会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兴媒体开始涉及到新闻领域,这对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促使其必须做出改变以适应市场的挑战。文章以江西电视台的《都市现场》栏目为例,对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品牌化策略展开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 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品牌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8-0175-02  当前我国的地方电视民
期刊
摘 要 电视谈话类节目作为电视节目类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视行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以及人文意识的提升,对于电视谈话类节目要求越来越高。节目主持人作为电视谈话类节目核心组成部分,是实现电视谈话类节目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因此,要想提升电视谈话类节目质量与收视率,节目主持人的传播策略至关重要。结合工作经验,对其进行了分析与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
期刊
摘 要 作为传统媒体的《南方国土资源》,在新时期受到了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冲击,面临着发行量减少、广告收益下降、市场有所萎缩等诸多困境。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背景下和新媒体的双重冲击下,《南方国土资源》应通过进一步明确读者定位,主动出击,寻求与大众媒体、新媒体合作,逐步走转型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综合性行业科技期刊;新媒体;转型发展;《南方国土资源》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 谈到近年的科技创新,无疑VR技术的逐漸成熟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成果。随着可穿戴式的VR眼镜、VR头盔设备逐渐走进大众的生活,这项原本主要应用于游戏中的技术逐渐在各个领域展现了它的影响力。我们看到,在2015年,国内外的新闻媒体在报道中首次引入了“VR”的概念。虚拟现实技术给受众带来的身临其境之感在某种程度上正符合新闻努力要传达的真实感。笔者以近一年来的VR新闻报道为例,尝试用麦克卢汉的“媒
期刊